第97章

第97章

“娘!”孟華扔下行李包, 沖上來抱住甄臻。

孟華離家在外,總覺得見娘一次少一次。

甄臻笑呵呵地拍拍三兒子的肩膀,“高了也壯實了, 成家的男人就是不一樣,打眼一瞧, 是個能擔得起事的男人了。”

談文音很羨慕孟華與婆婆的相處,她已經記不得媽媽的模樣了, 有了婆婆後, 她莫名覺得媽媽的模樣具象化了。

她媽媽要是在的話, 也會這樣溫柔包容,好像在外面再難過,回到家看到媽媽的笑臉,都會心情好起來。

談文音來抱了抱甄臻,甄臻拍拍她的肩膀,“路上辛苦了吧。”

談文音這一路确實過得不容易,火車上氣味難聞, 脫鞋的、哺乳的、吃臭豆腐的, 味道那叫一個酸爽,她一直吃不下東西, 下了火車才舒坦一些。

談文音開口就有點撒嬌的意思:

“沒吃過一頓熱乎飯, 累都累死了。”

“火車上是這樣的, 你先休息休息,我看看廚房有什麽好菜, 讓你嘗嘗我們老家的口味。”

家裏裝了電話,甄臻跟孟華倆口子經常聯系,人與人的距離倒是拉近了,可不經常見面, 還是會想得慌。

孩子回來過年,甄臻心裏也就踏實了。

焦蕙蘭跟着甄臻去了廚房,“上車餃子下車面,還是吃面吧?明天再去買點好菜回來。”

“行,你擀面條的手藝一絕,可別說,我有半個月沒吃到,還真想得慌。”

家裏員工多,總不能一直叫焦蕙蘭做飯,甄臻就請隔壁的錢奶奶幫忙做飯,每個月給她二十塊錢薪水,錢奶奶在家閑着沒事幹,能賺點錢貼補家用,簡直求之不得。

焦蕙蘭聞言笑了笑,“娘想吃我擀的面條,怎麽不早說?”

“嗨,你每天忙裏忙外,也夠累的。”

“再累也不差一頓飯的時間。”

婆婆喜歡吃她做的飯,焦蕙蘭心裏高興,笑呵呵和面去了,家裏人多,怕不夠吃,她又燒了開水,燙了點面做烙馍吃。

甄臻準備了蔥、鹹鴨蛋、鹹菜、馓子,又炒了蝦米和小魚幹。

今天孟大國去接孟南放學,孟南初一放假了,要帶回來的東西比較多,就叫他爸去了一趟,兩人剛從自行車上下來,孟大國聽到院子裏有他弟的聲音。

孟大國支好自行車走進院子裏一看,“弟!”

孟二勇正跟孟華聊着呢,聽到老大的聲音,渾身一哆嗦,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

什麽弟不弟的!叫的怪親的!就沒聽過孟大國這麽叫他。

孟華站起來,三步沖到他哥面前,狠狠抱住他哥。

孟大國抱得更緊了,臉上也笑開了花,“回來怎麽不跟哥說一聲,哥也好去車站接你。”

“就想給你們一個驚喜。”

“結了婚就是不一樣,還怪洋氣的。”孟大國呵呵直笑。

談文音帶了些奶粉和進口巧克力過來,還給家裏幾個孩子各帶了一身衣服,幾個孩子在孟南的帶領下,跟土匪似的,沖進屋裏分東西了。

焦蕙蘭做的手擀面筋道,又放了豬肝、蒜苗肉絲、鳝魚等澆頭,烙馍更是本地特色,把鴨蛋、蔥、馓子之類的往烙馍裏一卷,吃得那叫一個開心。

談文音連吃了五塊烙馍才罷休。

吃飽喝足,孟大國帶他們去廠裏走一圈。

孟華知道家裏生意做得挺大,卻沒想到工廠比他想象中更大更氣派,也更具規模。

“娘這生意搞得挺大。”孟華感慨。

他雖然有幾家玉石店,生意不錯,還經常往港城出口玉石珍珠,可他沒有這麽大的工廠,總覺得像他娘這樣搞事業,解決就業問題,才叫真正的企業家。

孟大國一臉敬佩,“娘真的很厲害,沒有娘,我們這個家早就一盤散沙了。”

孟盼弟跟談文音打了招呼,一臉驚奇地看這位京市來的嬸嬸,覺得人家穿的好看,化妝好看,哪哪都好看。

她帶談文音去車間轉了一圈,談文音穿上工作服,進去後嘆為觀止。

原來方便面是這麽做出來的。

“現在廠裏有多少種零食?”

“15種,有的用的是國內淘汰的生産線,生産規模小,明年我們會從島國引進火腿腸生産線,擴大規模。”

“火腿腸?”談文音敬佩極了,“娘可真是敢想敢幹。”

“那可不!我嬸奶奶最厲害了,誰都服她。”

第二天,甄臻叫張翠花和茍子娘來了一趟,給兩人分了辣椒醬的錢,兩人各分了五千多,都眉開眼笑的。

分了錢,茍子娘別提多高興了。夏天那會壩頭村雨水多,茍子娘家的房子叫雨水沖破了,家裏想蓋幾間瓦房,甄臻叫她等幾個月,等年終分紅直接蓋樓房。

茍子娘聽了她的話,就等着年終這筆錢分到手,好買磚頭蓋房子。

“磚頭批條不好打。”

茍子娘想請甄臻幫幫忙,如今甄臻跟縣裏關系好,買磚頭這點小事,她張張嘴就能辦成。

甄臻道:“行,你要多少磚頭,直接告訴大國,我讓大國去找領導寫批條。”

有她幫忙,茍子娘高興壞了,最近好婆婆辣椒醬打算擴大種類,茍子娘研究了幾種辣椒醬。

甄臻打開罐子,叫談文音和陶愛紅幾人也過來嘗嘗。

談文音:“我覺得牛肉辣椒醬好吃,特別下飯,如果是我,吃面條肯定願意加幾勺牛肉醬。”

陶愛紅也嘗了嘗,她倒是更喜歡剁椒醬,辣的過瘾。

孟盼弟也嘗了嘗,“我也喜歡牛肉醬,可牛肉醬價格不便宜,市場銷量能好嗎?”

牛肉醬定價貴,在本地肯定打不開銷路,至少眼下打不開,但放到大城市賣就不一定了。

如今大城市早已脫貧,獨生子女政策也開始貫徹實行了,家裏收入不需要養太多孩子,剩餘的錢都花在吃穿住行上,價格貴的辣椒醬就有了市場。

茍子娘做的辣椒醬口味都不錯,甄臻打算每樣做幾千份賣看看,哪種賣得好就加量生産,交給市場去決定。

晚上,孟華偷偷進了甄臻房間,拿了一個金鑲玉的佛頭吊墜給她,“娘,你看看,這是兒子雕的!”

甄臻配合地露出驚訝表情,“我三兒子還會玉雕呢?這麽了不起?”

孟華笑笑,他經常看師傅做玉雕,手癢就跟着學了學,他的雕工不如師傅,可親手做的禮物到底不一樣。

“雖然沒師傅做的好,可這是兒子頭一個做出來的成品,就送給娘了!”

甄臻不認同,“娘可不覺得你手藝不如師傅,那句話怎麽說來着,沒有技術全是感情!這哪是玉雕啊?這簡直是兒子的孝心哪!話說回來,你年年給娘送這麽多首飾,娘就是長五個腦袋都戴不完,真是甜蜜的煩惱!”

“我就是要讓娘有享不完的福氣。”孟華真心說。

母子倆又聊了幾句生意上的事,甄臻就說起做保健品的事,正好孟華也想投資點別的行當,港城市場小,金店來不了內地,就賺不了大錢,孟華手裏有幾百萬現金,正愁沒地方花。

“我想叫蔣東平去考察一下市場,如今國內還沒有保健品,可人們關注健康,就願意為健康花錢,咱們國家人口多,保健品市場潛力很大。”

孟華贊成甄臻的說法,港城那邊很多人每天都吃保健品,國內沒有這個概念,市場空白,真要做的話,不是什麽難事。

“很多保健品的主要成分就是維生素,維生素成本很便宜,經過包裝卻能賣出堪比黃金的價格。”

孟華點頭,“主要是能把營養成分做的好吃,可口,再添加點營養素進去。”

“不錯,如今不吃飯的孩子多,孩子們的營養液也能安排起來。”

甄臻又想起某個家喻戶曉的保健品品牌。

說能讓人睡得好,吃得香,其實主要成分就是褪黑色素和山楂、茯苓,成本低的不行,經過廣告宣傳和禮盒包裝,就會成為送禮首選。

甄臻想做華國自己的保健品品牌,把中醫融入保健品。

孟華:“我翻過年跟蔣東平一起出去考察。”

次日,孟華去了一趟蔣東平家,跟他約定好翻過年一起出去考察市場,蔣東平見夢華也對保健品感興趣,就跟打了雞血似的,恨不得現在就出發。

過年之前這段時間,是服裝廠最忙的時候。

焦蕙蘭寄了上萬件衣服給愛麗做展銷會,在甄臻的建議下,焦蕙蘭也打算找幾個女模特穿女裝帶貨。

舞臺就在焦點女裝門口,甄臻讓她搞個抽獎活動,獎品還是縫紉機、自行車、方便面這些。

這年頭,縣城人哪裏見過這種活動?沒等焦蕙蘭把舞臺擺出來,焦點女裝門口就圍滿了人。

女裝有幾萬件庫存,縣城的購買力不如京市,可趕上過年什麽都好賣,甭管珊瑚絨睡衣、的确良布料還是羽絨服啥的,只要東西足夠好,價格貴點也沒什麽。

打眼一瞧,焦點女裝門口至少圍了五百人,連帶着好婆婆食品店都跟搶劫似的,店裏圍的水洩不通。

甄臻幹脆叫人把視頻裝成一斤、三斤、五斤裝的,貼上标簽,搭了個長桌子擺在上頭,客人來了只需要挑選自己想要的産品,去裏頭結賬就行。

這麽做可大大節省了人力,服務員再也不用忙裏忙外幫顧客們稱東西了。

一天下來賣了好幾千包零食,到了晚上,店裏空空如也,庫房的庫存也消耗了一半。

這才剛促銷呢,甄臻不得不讓工廠加快制作,好應付過年的人潮。

焦蕙蘭和陶愛紅都是第一次做活動,兩人累了一天,焦蕙蘭數着手裏頭的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重新數了一遍。

“我這5200元,你那裏呢?”

陶愛紅嗓子都啞了,“4700元!加起來快一萬塊了!”

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陶愛紅激動壞了,晚上睡覺時,都覺得像做夢似的,“二勇,你敢信嗎?我一天賣了上萬塊錢!利潤至少有五千塊!加上好婆婆賺的,和工廠銷量,咱家一天能賺好幾萬吧?”

孟二勇翻了個身,“你以為賣多少就是賺多少?建工廠借了銀行的錢,你忘了?”

“那點錢早就還完了吧?你說咱們今年過年能分多少錢?好歹也能分個一兩萬吧?”

“吃咱媽喝咱媽,還靠咱媽賺錢,你就知足吧!”

陶愛紅翻了個白眼,抖抖被子,“我又沒說不知足,我這不是想多拿點錢,去買個大金鏈子戴戴嘛。”

“得,有錢你就顯擺?你不怕被人搶劫?我告訴你,回村後說話低調點,別張嘴賺錢閉嘴賺錢的,我娘說了,一家獨大不是好事,要低調點。”

陶愛紅撇撇嘴,她還不夠低調呢?她要是不低調早就上天了,哪還在地面上待着?

過年促銷,陶愛紅和焦蕙蘭賣了十幾萬的貨,忙完後,店裏所有人都累得夠嗆。

在甄臻的建議下,焦蕙蘭給宋小玉幾人包了紅包,別人都是一百,宋小玉表現好,嗓門大會吆喝,幫了焦蕙蘭不少忙,焦蕙蘭給了她兩百。

甄臻這邊情況也不錯,今年還完銀行貸款後,真心食品廠賺了一百多萬,絕大部分錢都用來購入生産線,賬面上只剩下二十萬不到。

好婆婆食品店這邊賺了二十多萬,焦點女裝今年靠着給愛麗輸送衣服和開展銷會,賺了五十萬。

甄臻給焦蕙蘭和陶愛紅各分了三萬塊錢,剩下的都留着明年投資保健品。

陶愛紅高興壞了,出門就給自己買了個金手镯戴着。

談文音頭一次回家過年,甄臻也給她包了兩千的紅包。

談文音感動地抱了她很久。

孟華這幾年也沒閑着,他每天都打電話跟港城的朋友打聽保健品的事,朋友不了解行情沒關系,朋友的朋友總有能懂的,孟華積攢了幾年的人脈,如今都用上了,還真叫他打聽了出來。

原來在離新姚縣城兩百多裏的市裏,當地第二中藥廠在十年前就研發出了口服液。

這口服液是以人參和蜂王漿為主原料,産品功效還不錯,可這種國企中藥廠不懂宣傳,東西一直賣不出去。

這幾年中藥廠效益差,瀕臨倒閉,新上任的萬廠長對外尋求生機,就想給其他品牌做代加工生意。

可市場剛開放,有誰會找中藥廠做代加工?

再這樣拖下去,中藥廠不出兩年就要宣布破産了。

孟華給第二中藥廠打過電話,對方一聽說他想委托生産口服液,立即就答應了,還非常殷勤地邀請他們過去考察設備。

“我大年初四過去考察,第二中藥廠離新姚縣城近,又有生産口服液的經驗,應該能為我們做代加工。”

引進設備需要時間,要是能找到代加工廠,保健品就能早點上市,也能賺一波熱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