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晚飯後,李韶華半躺在床上,抱着電腦看報告,周行之清掃完垃圾走進來,瞧李韶華的眉頭越皺越深,心裏有幾分不自在。他坐在床上,問,“怎麽還看?快休息會兒吧。”

李韶華現在是事務所裏的高級經理。每一份報告都由小組負責人出具,然後經由項目經理核對,最後則會到高級經理這裏最後審查。很多高級經理都把檢查報告的指責全權托付給項目經理,而李韶華卻不假人手。這點讓整個事務所的人都很是欽佩,同時又心驚膽戰。

李韶華擡眼瞥了一眼周行之,說,“這報告你看過了?”

內資所不比外資所,雖不及國企央企銀行般的等級森嚴,但高級經理與項目經理之間,也算是泾渭分明。

周行之做李韶華的下屬久了,一聽他說起工作還是會下意識的僵硬幾分,可五年的磨砺又讓他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任人擺布的初生毛犢。他頓了頓,把電腦從李韶華身上拽走,帶着少見的強勢和不容拒絕,說,“快休息,有什麽事兒明天再說。”

李韶華沒反抗,在這種顯而易見的為他好的事情上,他總算學會了順從。

周行之趟到床上,伸出胳膊示意李韶華來自己懷裏,李韶華找了個舒服的姿勢躺進去,随即周行之用胳膊将他整個圈起。

常年從事審計行業,李韶華養成了24小時開機的習慣。起初剛在一起時,每次被電話吵起來,周行之總會一板一眼的對他講,“本來下班就晚,回到家就別工作了。”

李韶華則會冷哼一聲,說,“嫌煩自己睡去?”

後來,周行之自己也升了項目經理,漸漸業務繁忙,逐漸明白了李韶華當初的壓力和責任。但饒是如此,他依舊每晚手機靜音,不是因為自己,而是怕影響李韶華本就少的可憐的睡眠。

周行之聽着李韶華的呼吸逐漸沉重悠長,伸出手将床頭櫃上的手機拿過來,打開微信,第三個對話框是陸琦發來的。

周行之看着這個對話框,思緒回到剛進事務所時做實習生的光景。

他出生在高考大省,拼盡了全力也只去了個普通院校金融系讀本科。心有不甘的他一門心思考上財的研究生,可惜天不遂人願,白白浪費了整整一年的努力。

考研結束後,他別無法門,家庭條件不允許gap一年二戰上財,只得四處投簡歷,帶着些背水一戰的孤勇,過五關斬六将進了第一大內資所TE事務所,被分配到李韶華帶的項目上,不遠萬裏千裏随他迢迢去了成都的項目。

在項目上,他認識了同為實習生的陸琦。那時候的陸琦,正是他最羨慕的那類人,上財的本碩,大城市的出身,且是個極其漂亮的Omega,無論在哪都屬于風光無限的那類。

許是天之驕子的自持自傲,當得知項目經理只是個Beta時,陸琦眼中的不屑簡直可以溢出來。

Advertisement

周行之對此百般無奈,卻又無從勸阻。再好的關系,倘若涉及到二十幾年的習慣和秉性,也是沒法子幫忙改正的,更何況那時他自覺與陸琦是雲泥之別,怎敢勸阻。在這點上,周行之從不自作多情。

李韶華自然知道陸琦的不屑一顧,可素來的教育和Omega保護法讓他不好拿陸琦開涮,只得一肚子火窩在心裏,心道,不過是個實習生,到時候項目結束不留用也就罷了。

陸琦後來又不知從哪位前輩那裏,得知了李韶華這些年做過的荒唐事,每每面對李韶華,白眼都快翻上了天,卻總也得不到個回應。

在這點上,周行之都很佩服李韶華。這樣一個驕傲的人,竟能容忍這麽久。

再後來,他們組實在忙不過來,便開始着手招新的實習生。李韶華一個人管着近三十人的團隊,無暇顧及這種小事,便讓周行之和陸琦發廣告招人。

周行之一周收了幾百份簡歷,從985兩財一貿的碩士到普通的本科生應有盡有,能放心選的卻寥寥無幾。

最後,他費了半天勁,排出來了前五名,拿給李韶華過目。

李韶華看了眼電腦裏的五份簡歷,對周行之和陸琦說,“你們fail了兩個國家會計學院的研究生,二十三個top十高校的本科生,以及十幾個留學生,能告訴我,你們在選人的時候,拿的是什麽标準。”

周行之和陸琦當時拿不準李韶華的秉性,聽到這話後皆是一愣。

周行之踟躇片刻,說,“現在這個節骨眼上,肯定是選以前實習過的,一過來就能幹活的。”

李韶華點點頭,說,“這就是學生思維和職場的不同之處。”

李韶華轉了轉旋轉椅,面向他倆,徐徐說,“你們讀書時,會很在意自己的學校、學歷,以及成績,孜孜以求,把分數和名校光環看得極重。這沒有錯,這只是當時的你們最正常不過的反應,也是你們最能把握和抓住的東西。”李韶華頓了頓,接着講,“但這些又都只是階段性的。當你們跳出校園,逐漸由學生思維轉變為職場思維後就會發現,你以前在意的那些東西,其實根本沒那麽重要。學校和學歷的确是找工作時的考量因素,但絕不是最關鍵的所在。”

李韶華伸出手指,輕輕敲了敲桌子,“公司要的。永遠能幹活的人,就像當下的你們,比起有着名校光環的學生,你們更想要的是能替你們分擔工作的夥伴。”

李韶華将椅子轉回去,目光重新回到屏幕前的Excel中,輕聲說,“極少有學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招聘市場和求職市場是永遠不match的。永遠有大把的名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又永遠有公司招不到合适的新人。”

陸琦對李韶華的說辭有些不屑,說,“都想要有經驗的,不給新人提供崗位哪來的經驗。”

李韶華端起杯子,抿了口水,說,“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招到稱心如意經驗頗豐的實習生,大多數人無暇廣撒漁網或是沒能力挑挑揀揀的企業,總是會招那些初出毛犢的小白的。”

陸琦不說話了。

李韶華看了看周行之,少有的溫潤,“所以呢,有些執念,也只是執念罷了。過了那個階段你就會發現,這世上根本沒有哪所學校能助你一步登頂,也根本沒有不走哪一步路不做某個選擇某個決定就會人生完蛋的說法。”

“所以,人生真的很艱難,無論怎麽走都這麽艱難,無論走哪條路都那麽艱難。你必得每一步都腳踏實地,每個階段都全力以赴。”

李韶華當初的話,雖不至于振聾發聩,卻是一劑良藥,讓他走出了考研失敗的困頓、自卑、迷茫與遺憾。

他終于抛下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結,接受了另一條路。

時至今日,他終于到了李韶華當初的年紀,褪去一身的稚氣與青澀,在這紅塵中摸爬滾打了五個年頭,還在兩年內,連升兩級,在無數競争者之前坐到了李韶華當初項目經理的位置。

他循着自己愛人的腳步,堅定且踏實的走着自己的路。

誰說他們不是良配,他們明明最般配不過。

想到這裏,他看向身側熟睡的男人,心中一片柔軟。

随後,他點開陸琦的對話框,上面寫着:我的報告李總看了嗎?

周行之停頓在這個對話框上。

如果不出意外,陸琦過完這個年審就可以升項目經理了,他緊張也是應該的。不僅是他自己,就連周行之都替他捏一把汗。

陸琦今年的報告問題百出,周行之雖替他看過,卻仍擔憂有問題被李韶華揪出來。

一面是一起進公司的好友,他不忍陸琦職場受挫,可另一面又是自己尊敬又深愛着的戀人,他無論如何都開不了口,讓李韶華放松标準饒他一馬。

他知道,李韶華不會的。

李韶華是個對待自己極為嚴苛的人,與此伴随的是他對後輩雖不及對自己苛刻,但在很多下屬眼中仍是個不折不扣的頑固分子。

周行之曾不止一次的聽人在洗手間裏對李韶華評頭論足,最後一定附加上一大段對自己的同情。

他性格內斂,是個不喜言談又不願與人争執的人,所以在外人看來,他是個沉悶無趣又老實巴交的形象,因而推斷出的,是李韶華絕對的壓制與強勢。

然而事實也算是如此,他極少跟李韶華吵架,大多時候都秉持着容忍、寬容的原則,而他最後的底線是李韶華自己。

很多年前,或者準确的說,是認識李韶華以前,他從不知道自己竟然有一天會跟Beta在一起,沒想過自己會用肉體凡胎對抗性別的天生吸引,更沒想過自己會為了一個Beta放棄做父親的權利。

但這一切他都心甘情願的為李韶華做了。

他時常想,自己對李韶華,是克制了所有天性後,留下的最純粹而潔淨的愛情,所以他格外珍惜。

他笑了笑,在陸琦的對話框中回複:他休息了,還沒看。随後,将手機放在一邊的床頭櫃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