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套房

就在紀年年忐忑不安,分外遺憾剛才沒有完美登場時,顧景城開口了。

“您是一直聯系我的那位都市城報的記者?”

顧景城打量着紀年年,英挺的眉毛微微皺了皺,但很快就不動聲色地松開了。

他驚訝于紀年年的執着,竟然追到了工地,也驚訝于她如此狼狽。

“是的是的。”

紀年年忙不疊點頭,并伸手整了整頭發和衣服,盡量改變一點形象,争取多拿幾分印象分。

“顧經理,這次我來,還是想跟您說一下采訪的事。"紀年年努力擠出客氣的微笑面對顧景城。

“華盛在A市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百分之四十,雖然現在官方數據還沒有發布,但我想華盛應該也是今年的A市房企銷冠,作為一個紮根A市又蟬聯銷冠的本土房企,如果沒有出現在咱們地産精英的報道裏,豈不是讓人笑話麽。”

紀年年發現最後一句話有歧義,忙補充道:“我是說這篇報道被人笑話。”

“這就像談商業地産不提某達,談電商不提某淘一樣,是吧?”

紀年年飛快把從主編嚴瀚宇那裏得來的消息運用到勸說顧景城上。

有理有據的說服總比她之前幹巴巴的勸來得好。

果然,顧景城在聽到她的話後,眉峰輕輕挑了挑。

“這篇精英報道是城報所有部門齊心合力聯手做的,到時不止會有地産,還會有其他行業的精英展示,您說,這麽群英荟萃的年度特刊,怎麽能少了A市最精英的一家房企呢?”

顧景城:“……”

“對了,這篇報道,我在起初規劃的時候定位就是展示咱們地産銷售精英的風采,畢竟銷售才是最直面市場與客戶的精兵。”

Advertisement

紀年年怕顧景城又來一句‘我們華盛有很多精英,你可以去采訪他們’的絕世甩鍋,所以立即補上了報道定位。

顧景城:“……”

“從個人形象上來說的話,我覺得顧經理也很适合作為代表,展現咱華盛銷售團隊的精神面貌。”

紀年年天花亂墜地一通吹,灌得豈止是一碗迷魂湯,簡直是一鍋十全大補迷魂湯。

“……”顧景城聽到紀年年大到公司,小到個人的吹了一遍,嘴角不着痕跡地揚了揚,深邃的黑眸裏似乎閃過意味深長的光。

顧景城輕笑道:“紀記者,你是堵完我所有的後路了啊。”

顧景城一句似是而非的揶揄,不說OK,也沒說NO,更沒有表現出不開心。

這讓紀年年有點犯難,所以這采訪到底是答應不答應啊?

紀年年抿了抿嘴,沒有精心修飾過所以長得有點随意的眉毛糾結地擠在一塊兒。

她等了一會兒,顧景城都沒有繼續說話的意思。

兩人間陷入短暫的沉默。

此時紀年年的心情就跟被貓爪子撓一樣,到底行不行啊,您給個準信啊!不要光擺POSE不說話呀!

紀年年猶豫着要不要開門見山,直接說——我知道您心中的顧慮,如果您擔憂我的稿子會歪曲您表達的意思,那稿子寫好後我可以給您過目再發。

但她真這麽說了,那就是打同事的臉、打《都市城報》的臉,實屬下下策。

就在她遲疑的時候,顧景城終于吱聲了。

顧景城:“嗯……”

紀年年心中一喜,暗中觀察着顧景城的神色,感覺沒有那麽拒人于千裏之外的冷淡了。

或許顧景城被她說動了?

不過還等不到紀年年喜上眉梢看,她就聽到顧景城遺憾地嘆了一口氣。

“很對不住,我現在要去搭飛機,下周才回來,恐怕沒時間接受您的采訪。”顧景城又對助理道:“小程,幫紀記者叫輛的士回去。”

“這麽冷的天又淋了雨,別感冒了。”顧景城道:“希望下次我們能有合作的機會。”

話音落地,顧景城便往等候在路邊的車走去。

聽了顧景城的話,紀年年沒有氣餒,反而眼睛一亮,她從最後一句話裏捕捉到了曙光。

“所以您其實不抗拒我的采訪了?”紀年年忙跟上顧景城的腳步。

“如果您願意,我們可以利用您去機場的路上這段時間采訪,不會耽誤您的行程。”

顧景城側過頭,看了紀年年一眼,他臉上的表情看不出太多情緒。

紀年年被他看得一愣,心虛地垂下了頭,看着地上四濺的雨花,小聲道:“其實前面說了那麽多場面話都是虛的,我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完成我的工作。”

顧景城凝視着紀年年那張洋溢着朝氣與青春的臉,雨水打濕了她的發絲和白皙的面龐,寒冷讓她的一呼一吸都形成了白霧,鞋子和褲管上沾着泥水,握着傘的手已經凍得通紅。

單薄纖細的身影就像一株小草,雖然在風雨裏,它們總是随風搖擺,顯得很柔弱,但卻十分倔強,在風雨過後,它們往往更加生機勃勃。

那一瞬,顧景城忽然看到了曾經的自己,當年他剛畢業出來工作,也碰過不少壁,受過不少冷漠和白眼,但也就是他不放棄,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一念之間,恻隐之心微動。

“上車吧。”顧景城淡淡地說。

紀年年頓時喜出望外,臉上的表情就跟開滿了向日葵般燦爛,仿佛将這惱人的雨都給驅散了。

“從這裏到報社還有半個小時的路程,送完你我就去機場。”

顧景城還是有良心的,并沒有說真的載着紀年年,就不管不顧地往機場走,而是選擇繞點路,即給紀年年采訪的時間,也不耽誤自己去機場的時間。

半個小時四個字就像一把劍,懸挂在紀年年頭頂。

時間緊迫,紀年年自然也不廢話,直接切入正題。

顧景城見她只拿出筆記本和筆,便好奇地問:“你不需要看采訪提綱來提問?”

一般在采訪時,記者都會事先發一個采訪提綱給采訪對象,好讓對方心裏有個底。

這本來是個便人便己的好習慣,不過卻造成很多記者過度依賴采訪提綱,經常照本宣科的按照提綱提問。

紀年年剛進《都市城報》時也是如此。

但後來有次,她跟着主編嚴瀚宇出去采訪時,發現嚴瀚宇帶着提綱只是給對方看的,而他自己能做到‘心裏有提綱,手裏無提綱’,然後完全以一種像朋友聊天的方式與采訪對象溝通,并順着采訪對象的回答延展出更多的話題。

正是這種良性的互動,使他們那次采訪收獲頗豐。

紀年年當時就下定決心,她要向主編嚴瀚宇學習。

而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她已經可以胸有成竹地說——

“提綱都在我心裏。”紀年年自信地笑了笑。

當然,對現在還處于初階小記的紀年年來說,她的信息量和知識量不足以使她與采訪對象暢談,她只能先做到背下提綱,将采訪時的注意力更多落在采訪對象身上。

但很快,紀年年又一拍腦袋,醒悟起來,她是背下采訪提綱了,但是顧景城壓根還沒看過她的問題啊。

紀年年打開背包,拿出打印好的采訪提綱——現在提綱對她來說是采訪前整理思路用的。

“這個是我準備的采訪提綱,您看看。”紀年年遞上采訪提綱時只慶幸它沒有被雨水淋濕。

顧景城接過提綱,飛速閱覽。

“您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開始。”紀年年想這次采訪太突然,總歸要給對方一些時間準備。

顧景城輕快道:“您開始提問吧,我這人吹牛從來不打草稿。”

紀年年怔了怔,笑了起來,眼睛彎彎就像月牙兒,這一句玩笑,讓原本有些拘謹的紀年年輕松了不少。

此時,小車行駛到了一片住宅區,臨街商鋪鱗次栉比。

顧景城向車窗外瞥了一眼,便對紀年年道:“等等。“

然後顧景城示意司機在一家超市門口停了車。

顧景城拿着雨傘,在紀年年困惑的目光中下了車。

幾分鐘後,顧景城提着塑料袋,匆匆回來。

顧景城再次上車時,身上帶着雨水的濕味,他将一瓶熱飲遞給紀年年。

接過熱乎乎的飲料,紀年年覺得有股溫暖從手心傳遞到心裏,像涓涓溫泉水,驅散了她身體的寒冷,讓她的心也暖了起來。

看不出這位顧經理不茍言笑的,其實也很溫柔和細心啊。

顧景城等紀年年喝下熱飲後才緩緩道:“我們開始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