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套房

紀年年表達完內心的真實感受後,倏地沉默了,一顆心噗通噗通跳得特別厲害。

诶诶,她剛才說了什麽傻話啊!怎麽話都不過大腦就出來了呢!

紀年年這邊正慌亂不安,手機那頭的顧景城似乎心情很好,只聽他輕笑一聲,嗓音迷人又性感,讓紀年年不可抑制的又要胡思亂想了。

打住打住,紀年年,你現在是要辦正事的人,不能那麽花癡!

就在紀年年拼命讓自己躁動的心平靜下來時,顧景城用那把迷死人不償命嗓音說道:“我也是,能認識你,覺得特別幸運。”

“!!!”紀年年心弦猛得一顫,雙頰飛紅,耳根發熱,她支支吾吾道:“我、我這裏還有事,先不聊了。”

“嗯。”顧景城這一聲有些猶豫,某種猜測在他的腦海裏瘋狂打轉,他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提前告訴紀年年,讓她有個心理準備。

聽着手機那頭漸遠的呼吸聲,腦海裏浮現紀年年的笑臉,顧景城忽然下定了決心。

他的聲音微微一沉,“年年,等等。”

“怎麽了?”紀年年聽出了顧景城聲音裏透着的嚴肅,所以忙停下準備挂電話的手。

“你有沒有想過,即使你忙前忙後地證明是吳藝芸改了你的稿,最後被推到衆人面前的還是你。”

聞言,紀年年頓了頓,顧景城的話就像是一記悶棍,敲開了她的大門,讓她窺見了大門外黑暗的一角,然而她還是有些似懂非懂,她知道那黑暗裏藏着何種污濁,卻又沒有完全看透其中的玄機。

顧景城聽着電話那頭猛然一頓的呼吸聲,便明白紀年年應該是隐隐約約聽懂了他的意思。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你們報社內部會怎麽處理,我不知道,但對外,肯定還是你背這個鍋。”

“你們主任答應你,讓你去找真相,可能只是暫時安撫你。”

紀年年和吳藝芸的事是內鬥、是家醜,《都市城報》不可能為了所謂的事情真相,就把吳藝芸做的龌龊事對華盛和豐凱說,這不僅會影響《都市城報》的形象,也會讓外人看笑話,更容易滋生出許多無端的猜測。

Advertisement

比如原來你們報社內部是這樣的,那以後我打廣告,會不會還出現這種惡意改稿的事?

當都市城報和其他客戶之間的信任一旦崩潰,便難以修複。

所以紀年年跟顧景城說了前因後果後,他就已經看透了結局,而顯然紀年年還懵懵懂懂,一腔熱血的想要挽回她自己的信譽。

聽了顧景城的話,紀年年福至心靈,瞬間就明白了這裏面的彎彎道道。

她顫抖着蒼白的嘴唇,嗫嚅道:“我、我明白了。”

聽着紀年年顫抖的聲音,顧景城嘆了一口氣,有些自責道:“或許我不應該做這樣無端的猜測。”

或許他應該讓紀年年繼續保有一份陽光,也或許在紀年年的努力下,這件事會走向其他的結局,他不應該一開始就把真相撕開給紀年年看。

紀年年深吸一口氣,努扯出一個微笑:“不,沒有,謝謝你提醒我,要不然我可能到最後都被蒙在鼓裏呢。”

“即使結局百分之九十九是你猜測的那樣,但只要還有一絲希望,我都不會放棄的。”紀年年明亮的眼睛裏仿佛燃燒着一團火,這團火焰執着而旺盛。

聽了紀年年的決定,顧景城絲毫不意外,他唇角揚了揚,明亮而柔和,“加油。”

結束通話後,顧景城正準備回辦公室,轉頭卻遇見了江倩,他也不知道江倩站在這裏多久了,又聽到了什麽。

江倩臉上倒是很平淡,沒有被撞破的尴尬,她笑道:“想不到景城哥哥你也會上班時間溜出來打電話啊。”

顧景城笑了笑,沒有接江倩的話茬。

江倩打量着顧景城,明豔的雙眼裏透着一絲看不清的情緒,她問道:“今天你怎麽那麽好心,幫那個記者說話啊,這可一點也不像你。”

方才顧景城、江倩以及幾位項目組的同事與江總開會,正好那位方經理來找江總,顧景城便知道了紀年年的新聞出錯的事。

在江倩看來,顧景城是天塌下來也雲淡風輕臉的人,她認識顧景城那麽多年,就沒見他為什麽事急過,更不會在工作場合,開口幫一個外人說話。

面對江倩的詢問,顧景城的回答倒是滴水不漏,他淡淡地說:“我只是幫事實說話。”

說完,顧景城最後又笑了,沒了方才公事公辦的嚴肅,更像是好朋友一般拍了拍江倩的肩,輕松道:“江大小姐,你怎麽那麽八卦。”

江倩撇了撇嘴,雖然顧景城不承認,但她更相信自己身為女人的直覺。

***

紀年年到了較對室,只有一位姓李的校對在,但紀年年心裏還是欣喜的,要知道早上能在校對室裏找到人,簡直是撞大運——由于校對的工作特殊性,所以他們通常下午才來上班。

紀年年大步上前,熱情地打招呼道:“李姐,早。”

“年年啊,這麽早就來插板?”

“不是。”紀年年搖搖頭,問道:“昨晚的33和34版是您審的嗎?”

“是啊。”

紀年年臉上立即露出歡喜的表情,她拿出昨天打印的另一張樣刊,問道:“李姐,你還記得這裏是多少嗎?”

如果是以前,紀年年必然是開門江山,直接将自己的需求與李編輯說了。

可自從被吳藝芸搞了這麽一手,又有了顧景城之前的提醒,紀年年沒那麽虎頭虎腦了,她留了個心眼,沒有拿出今天出版的報紙,也沒有說明緣由,只是純粹的詢問李編輯。

李編輯湊了個頭過去看,咦了一聲,“怎麽是1.11?昨天最後一稿不是改成1.21了嗎?”

李編輯之所以會記得這個數字,還要得利于111這個數字比較特別,她才有印象。

李編輯的話讓紀年年喜出望外,這證明她看過最後一版!而且李編輯顯然還不知道華盛和豐凱投訴的事。

李編輯看了看紀年年,又看了看樣刊上的數字,她狐疑地問:“這不是我昨天看的那個樣刊吧。”

紀年年正要解釋,并希望李編輯能幫她作證,校對室的另外兩個校對編輯竟然也罕見地早早來上班了。

他們一進門,看到紀年年,先是一愣,然後道:“年年,不好意思啊,我們部門要開個小會,麻煩你離開一下。”

其中一個校對編輯又補充道:“就幾分鐘。”

這位校對編輯在都市城報已經做了二十多年,他的資歷比紀年年的年紀還大,所以說話很有份量。

面對兩位忽然出現的校對編輯,紀年年心裏其實有些狐疑,但礙于還希望對方幫自己作證,她也不好正面與人為難,變道:“好,我先在外面等你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