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奠基儀式(上)

總場同意職工集資建房, 但只同意在四分場設一個試點。其他三個分場以後再說。原則上也只允許四分場的職工參與。這次跟着去建設新場的大部分職工是要留下來的,當然,部分科員幹部後期還有可能調動。

總場辦公室下通知讓大家先交錢, 房子建好後, 按最後的成本計算, 多退少補。

當時有意向建房的很多,但真正交錢的時候不少人又猶豫了。楊君蘇能理解,她記得集資建房這事在八十年代以後才開始實行。他們目前應該算頭一批, 有人猶豫有人觀望很正常。

而且農場很多人家住得比城裏寬敞,相較之下, 對房子的需求也沒有城裏工人那麽大。最先交錢的是家裏人口多, 住得擁擠的,或是有兒子即将結婚的。另外就是轉業軍人, 他們多是拖家帶口, 對房子是剛需。等着農場分房,不知哪年哪月。農場就算建房也是建宿舍樓和筒子樓。像楊君蘇家住的那種帶院子的房子, 必須得是科員以上才能分到, 還得排隊。楊利民當初能分到是因為他在農場呆的時間長,又趕上了好時候。

也有工人想向場裏借錢,但基本都沒批準, 還有人問楊君蘇借怎麽就批了,財務室回應說:“人家是提建議的人, 何書記特批的。你有本事也去找場長和書記給你特批。”要借錢的工人自然不敢去找場長書記, 場部臨時制定一條規章:科員以上級別的職工才可以向場裏預支工資, 場部批準的标準有兩條:一對場裏有特殊貢獻, 二家裏确實有困難。

這麽一算, 符合條件的不多。而且大家一看, 借的錢也是自己未來的錢,又不是真的找場裏借的,不如就算了。最後想參加集資的就找親戚朋友借錢,大部分也都湊上了。

當時寫報告時,楊君蘇做的成本估算是每平米10塊錢,場部的預算是每平20塊,按照現在的物價來說是有點高了。她猜測場裏是故意往高了估,若是估低了,錢不夠,後面再讓職工補交,大家難免會有情緒。但估高了往回退錢那又不一樣了。

她估算的成本是有根據的,這個年代,農村建造三間土坯房也得500,他們農場建的可是磚瓦房,還帶院子,造價肯定得翻倍,樓房的造價更高一些。

楊君蘇計算一下,房子最後的成本應該是每平米15塊左右,說不定她還能退回500元。

楊君蘇算完帳對楊盼說道:“二姐,我先弄一套房子,如果場裏往回退錢,這錢就留着,下一批集資建房,你也報名。”

楊盼吃了一驚,她從來沒想到要買房,她說道:“咱家有兩套房子了,夠住了。”

楊君蘇說:“這套房是登記在我名下的,家裏那套是農場分給咱爸的,你名下也得有房,以後婷婷也會有。”

楊盼見妹妹是認真的,只好說道:“等錢退回來再說,我不着急。”

楊君蘇笑着點頭:“行,反正以後有的是機會。”

紀書記特意設立了一個臨時辦事處,由謝秘書管着。謝秘書任命楊君蘇當他的助手。

楊君蘇身兼兩職,既是謝秘書的助手,又是宋要武的助理。

Advertisement

謝秘書親切地說道:“小楊同志,辛苦你了。等我有機會向紀書記申請一下,給你增加點補助。”

楊君蘇堅決拒絕:“謝秘書,我這是為人民服務,為場裏服務,要什麽補助。為錢不革命,革命不為錢。”補助才幾塊錢,有它沒它一樣過,還不如趁機撈取點名聲,在紀書記那兒挂個名。

謝秘書肅然起敬:“楊同志,你的覺悟真高,我要向你學習。”

楊君蘇謙虛道:“哪裏哪裏,謝同志是我的前輩,應該是我向你學習。”

要蓋這麽多房子,場裏要調動人員,還要請專家實地考察地形,畫規劃圖和設計圖。賀新華和老金做為基建科的骨幹,忙得是腳不沾地。最後不得不把老高調回來。

楊君蘇又是個特別能折騰的人,今天提出個建議,明天出個主意。賀新華是焦頭爛額又無可奈何。

老金脾氣好些,對楊君蘇還算有耐心。老高因着何中華的交情,對楊君蘇也挺照顧。

楊君蘇想起讓給她工作的何中華,就寫了一封長信,信中告訴他,自己參加工作後發生的一些事情,當然多是好事。比如她調入了生産科,倍受宋科長的看重,現在他們農場在建房。信的末尾,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之情。幸虧他給了自己這個工作機會,不然她現在還在打零工。

她聽說海島氣候溫暖,他們夫妻兩個身體不好,正好安心地在那邊休養,将來有空了可以回來看看。除了寫信,楊君蘇還寄了本地産的三斤煙絲,一捆粉條,一條臘肉,還有一罐幹木耳,東西不值什麽錢,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啊。

寫好信,她問老高,要不要也寫封信,老高識字不多,字寫得歪歪扭扭,楊君蘇自告奮勇地幫他寫了一封,寫完還念給他聽,老高聽後一直誇:“你的文采真好,就是這樣子,寫到我心坎裏了。”

他再一看字,又誇了幾句:“這字也好看。”

楊君蘇抽空把信和東西寄了出去。

之後,楊君蘇回來繼續忙建房的事,新場的事又多又雜,小趙一個人忙過來,楊君蘇想了想,就把齊冰提為自己的助理。這姑娘高中畢業,情商很高,人也細心,她又是齊園長的侄女,家在農場有一定根基,也好方便跟人打交道。

齊冰升為她的助手後,果然是如魚得水。她細細觀察過楊君蘇的行事風格,這人做事飒利爽快,有雷霆手段,但同時,心量大,不妒忌不故意針對。總的來說,就是當楊君蘇的朋友很好,要是當她的對手和敵人那就慘了。齊冰十分注意分寸,小事她自己做主,大點的事就主動向楊君蘇彙報,不自作主張。

楊君蘇把雜事瑣事都交給齊冰和小趙,自己只負責把握大方向。

她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基建科建好第一批房子,建議是她提出來的,她必須得參與其中。

賀新華現在一看到楊君蘇就忍不住頭疼,她出現的頻率太高了。

他頭疼,老金他們卻很歡迎,因為楊君蘇大方啊,隔三差五地弄點煙絲啊酒啊給他們,遇到好吃的也不忘他們。

人家是愛提意見,但人家姑娘也有分寸,涉及到專業方面的,她不懂的也不亂提。

樓房的施工圖紙還沒畫好,水泥磚頭各方面的建築材料也還在聯系。場裏決定先建一排帶院子的平房。

院子的規格是,正房三間,廂房兩間,加起來一百平米,這一百平可是實打實的,絕對沒有公攤,無産階級幹不出公攤那麽坑人的事。五間房子附帶一個一百多平的院子,新場空地多,院子都沒細量,大致一估算就完事,只會多不會少。

統一的紅磚青瓦,因為新場有的是地方,楊君蘇特意讓鄰居之間隔遠些,中間種上樹。

院前有排水的暗溝,也有下水管道。

第一批先建四排平房,整個規劃區是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邊上原本有個池塘,基建科的人準備把它填了,楊君蘇攔住了,她建議在這兒建個小公園,這池塘四周裝上木欄杆,省得孩子掉進去。

反正是無關緊要的事,賀新華也就同意了。

平房的規劃圖畫好,材實也準備齊了,可以擇日開工了。

沒想到楊君蘇又要搞事了。

她向來視察工作的謝秘書提出,希望能弄個奠基儀式,還希望紀書記親自來參加。

她領着謝秘書和基建科的一幫人,指着一塊長方形的石頭說道:“這塊石頭完整無損,外形樸實無華,象征咱們無産階級堅如磐石的革命信仰和樸實無華的風格。我建議在上面刻上字,并在石頭下面放一個密封好的鐵盒,裏面裝着這棟建築的資料和奠基人的名字。四分場全體工作人員都來參加儀式,最好再有個記者來拍照。四分場新建,第一批集體建房,兩件大事合一起,不能就這麽平淡地就過去了。”

賀新華和老金悄悄對視一眼,就不能不折騰嗎?好好地幹活不好嗎?

謝秘書聽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你說得很有道理。”

楊君蘇建議道:“要不你回去問問紀書記的意見。”

謝秘書點頭:“好的,我回去問問。”

謝秘書一走,楊君蘇便去找宋要武彙報此事。

宋要武聽罷,笑着說:“小楊,你是我見過的腦子最靈活的同志,一出又一出的。”

楊君蘇說道:“我也就是在你手下才敢放開膽子幹。”

宋要武看着楊君蘇,冷不丁地問道:“小楊,我聽說有人替你可惜,說你跟了我這個女領導,上升空間不大。”

這話是陸長安和胡東海那邊傳出來的,陸長安甚至動了挖人的心思,還讓他的助手小朱來試探過,楊君蘇裝傻蒙混過去了。

楊君蘇見宋要武問了,就認真解釋道:“宋大姐,我這人心直口快,心裏有話從來不過夜。我跟你說句心裏話,确實有人這麽說過。但我卻不這麽認為。

雖然領袖說婦女能頂半邊天,雖然我們女同志的地位比舊社會強太多了。可是社會上的偏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消除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咱們女同志的晉升之路比男同志要難上幾倍,我們比同行優秀一點點不行,必須得優秀很多才有可能脫穎而出。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遲疑彷徨猶豫不決,周圍人的打擊、分化、腐蝕,我們不被鼓勵向上,他們反而鼓勵我們向下滑落。另外,還有競争對手的诋毀陷害,不明真相群衆的捕風捉影、流言蜚語,每一樣都是巨大的考驗,一不小心就陷進去爬不出來。

宋大姐,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了,如果你是個男領導,就咱們這層關系,恐怕早就有流言蜚語傳出來了。人家造謠一張嘴,我辟謠跑斷腿。你說這種情況下,我還能安心工作嗎?”

宋要武初時聽着頻頻點頭,聽到最後,又頗感無奈。楊君蘇的擔憂不是瞎擔心,而是有很大可能性會發生。她以前有個同事,就是被人誣陷與領導有不正當男女關系,被人舉報,雖然最後證明是子虛烏有,但她的前途也毀了。

楊君蘇說道:“所以,無論是于公于私方面,我都願意跟着你。宋大姐,你一定要努力,有你這棵大樹擋着,我這棵小樹苗才能茁壯成長,咱可要為廣大婦女同志趟出一條血路,艱難的路咱們走了,以後南方她們那一代的路就輕松一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女同志的榜樣太少了。”

宋要武再次笑道:“小楊,你挺适合做思想工作的,別說別人了,連我聽了你的話都熱血沸騰的,渾身充滿鬥志。”

宋要武這邊也同意了楊君蘇的提議,很快,總場那邊也給了反饋,紀書記同意了,他要當本次活動的奠基人,時間就在本周日上午十點,全場各科室職工都來參加。

賀新華:“……”

他無奈地說道:“這麽一來,一整天都沒法幹活了,工期又耽誤一天。”

楊君蘇說道:“你放心,奠基儀式過後,我保證工程進程會加快。”賀新華半信半疑。但他信不信也沒用,總場已經下達命令,他只能遵從。

楊君蘇一接到通知就火速進入工作狀态:“金同志,你帶人把石頭周圍的地給平整了,松松土,弄幾袋沙子過來,把不重要的用不着的資料給我一份,最好弄個鐵盒,再準備幾把鐵鍬。”

跟老金說完這些,她像一陣旋風似的離開了,又去找小趙,讓他做條幅,買鞭炮。接着她叫來齊冰,讓她安排一些節目。

楊君蘇騎着車子滿場的轉悠,這車子還是借的。楊君蘇決定等忙完這些事後,一定得想辦法買輛自行車。女人沒有一輛好車怎麽能行?必須得有一輛标配的豪車,這個時代的寶馬奔馳——永久鳳凰都可以。

作者有話說:

關于新房成本的事,查了不少資料,但官方資料比較少。最後百度加上問親戚中還有記憶的老人。山東河南交界處,七十年代一百平米上下的三間或三間半磚瓦房大約需要千元左右,即每平米十元的造價水平。但那個年代磚瓦房特別少,一個村裏也就兩三戶。大多數是土坯房和草泥房,或者是半磚半土坯房。

土坯房草泥房便宜很多,500左右。三間磚瓦房用磚數量大約兩萬多塊,青紅磚從兩分半、三分、三分、三分半到四分不等。當然,不同的地方會有差異,只能做為一個參考。我寫文時,會盡量貼近當時的實際情況,但小說畢竟是小說,不是資料,肯定會有虛構演繹之處,希望大家理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