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奠基儀式(下)
周日這天, 工地上人山人海,紅旗招展,鑼鼓宣天, 場面相當熱鬧。
場地中央有塊黑色長方形石頭, 上面系着紅布, 身上寫着三個大字:奠基石。
奠基石的旁邊擺放着幾把鐵鍬,鐵鍬把上也系着紅布。
四個分場的科員都來了,很多職工也趕來看熱鬧。楊利民和他的同事們都來了, 葉香雲也跟着牛嬸吳嬸她們一起來了。
楊利民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自己家閨女,他對着老陳一幫同事喊道:“快看, 那是我閨女。”
衆人一看, 楊君蘇穿得整整齊齊的,正在現場指揮衆人幹活呢。
老陳贊嘆道:“老楊, 你養了個好閨女呀。你家老三瞧着越來越有氣派了。”
楊利民心中得意, 不禁喜形于色,今天可真是太有面子了。
耿忠瞧着難受, 想譏諷兩句, 又不知道說什麽好。
就在此時,他也看見了自己的兒子耿軍。胡東海和陸長安也來了,兩人一個皮笑肉不笑, 一個心事重重。耿軍則是像鬥敗的公雞一樣,耷拉着臉, 塌着腰, 目光渙散無神。
耿忠深深嘆息一聲, 旁邊有楊君蘇襯着, 他連招呼都不想跟兒子打。
他不想打, 大家偏偏注意到了耿軍。
有人道:“老耿, 那不是你兒子嗎?喲,瞧着精神狀态不好呀。”
耿忠目光躲閃:“應該是工作太累了。”
楊利民在一旁落井下石:“你兒子工作累個啥,我聽說胡科長又招了個助手,他不像我閨女,既是宋科長的助手,又是謝秘書的助理,一根蠟燭兩頭燒,都快累壞了。”
耿忠從牙縫裏擠出聲音:“對對,你閨女忙得很,你閨女最厲害。”說完,他躲開了,實在受不了這種小人得志的嘴臉。
Advertisement
耿忠躲開了楊利民,但他躲不掉楊君蘇,衆人一直在讨論跟她有關的事情。
提出集資建房的是楊君蘇,主持這個儀式的也是她,她現在是風光無限,宋要武做為她的直屬領導可謂是大出風頭。
現在大家私下裏都誇在她們兩個,說她們是巾帼不讓須眉,做事雷厲風行,有頭有尾,認真負責。
不光耿忠聽着難受,胡東海和陸長安也挺難受。胡東海一直不敢小瞧宋要武,一直在默默地關注着這邊,他還使過不少小手段,但他很快就發現,他從前還是小看了宋要武。無論是春播開荒還是基建工程,人家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幾乎沒有一點漏洞,特別是她的那個助手楊君蘇,狡詐得像狐貍,滑得像泥鳅,他想插手也插不進去。
陸長安後期也回過味了,他還想通過人脈卡宋要武,結果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吓一跳,人家原來也是有人脈的。幸虧他沒有動手,否則死的是他。
什麽別人陪着他陸長安跑步,分明是他倆陪着人家宋要武跑步好嗎?
胡東海和陸長安也沒心思多想,因為謝秘書很快就領着紀書記過來了。
紀書記的左邊是謝秘書,右邊是宋要武,後面是總場的工作人員,還有三個分場的場長書記和科長科員們。總場的羅場長在養病,今天未能出席。
紀書記穿一身灰色的中山裝,扣子扣到脖子處,花白的頭發梳得整整齊齊,面帶微笑,向衆人招手致意。
兩邊的群衆紛紛向他問好,鑼鼓隊敲得更用力了,咚咚锵,咚咚锵。
随行的宣傳幹事兼內刊編輯小劉趕緊用相機拍下這有意義的一幕。
楊君蘇率領四分場全體職工上前迎接致辭,楊君蘇做為主持人引導着紀書記走向奠基場,這時,樂聲響起,鞭炮齊鳴,現場熱鬧非凡。
紀書記面帶笑容:“小楊啊,你費心了,今天的安排挺好,就是太麻煩了。”
楊君蘇說道:“我本來也想簡單一些,可是下面的群衆不答應啊。這些奏樂的打鼓的,都是群衆自動自發組織的。”
“哈哈,大家夥的積極性很高啊。”
紀書記站在奠基石旁邊,注視着下面的群衆,拿起楊君蘇準備好的話筒開始講話:“各位同志,上午好。”
下面傳來一陣山呼海嘯的問好聲:“紀書記好。”
紀書記心情頗好地接着講話:“今天,我們勝利農場的第一批工人階級集資房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我們勝利農場的大事……”
他每說一段,大家就熱烈鼓掌。
紀書記致辭完畢,由宋要武和賀新華上前說明第一批房子的規劃設計。
他們發言完畢,按照計劃好的流程,就可以揮動鐵鍬挖土了。
誰知,紀書記今天太滿意楊君蘇的安排了,心情一好,就想給她一個表現的機會,于是笑着點名:“小楊,你也上來說兩句。”
楊君蘇也就是微微一怔,很快便說道:“剛才紀書記的發言,我入腦入心,感慨萬端,心中豪情萬丈,我就绉了幾句順口溜。”
紀書記十分感興趣,點頭示意她上來講。
楊君蘇接過話筒,大大方方地走上前。
楊利民激動得快得腦溢血了,他在臺下比楊君蘇本人還緊張,葉香雲也跟他差不多。
楊君蘇的目光一一掃過衆人,拿起話筒朗聲說道:
“‘祖國大地春光好,浩蕩東風陣陣吹⑴。
春雷一聲震天響,紅日照亮心窩窩。
社會主義新事物,遍地發芽吐花蕾。
層層農田泛綠波,荒山變成畫中畫。
三山五岳披錦繡,五洲四海一片紅。’”
楊君蘇的聲音高亢響亮,感情充沛,話音一落,紀書記就大聲叫好:“好!。”
臺下衆人熱烈鼓掌。楊利民把手都拍紅了,一邊拍還一邊對旁邊的同事說道:“我們君君這孩子從小就膽大,這麽多人她也不怕。”
大家:“……”
葉香雲緊張得心砰砰直跳,她靠在牛嬸肩膀上,拍着胸口說道:“當着這麽多人的面,她咋一點不害怕。”
牛嬸說:“你家君蘇可真是個人才,你聽這詩做得多好。”
吳嬸也說:“可不是嘛,比我家小敏強多了。”
葉香雲的心中湧起了一絲難以形容的快感和驕傲。這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她從小被娘家打壓,嫁到楊家後又連生了四個閨女,一直被人笑話。現在,她終于揚眉吐氣了一回。她對君蘇這個閨女的觀感也好了一點。
大家以為楊君蘇賦詩一首就完事了,沒想到人家還有個結尾:
“晴朗的天,碧綠的田,歡笑的臉,竹笛盡情地吹,鑼鼓使勁地擂。
我們擂時代的鼓,揚躍進的響鞭。擎革命的大旗,開戰鬥的航帆。
船靠篷篷靠風,社會主義靠群衆,我們全體職工一起朝前沖。”
掌聲,如雷一般的掌聲再次響了起來。
賀新華老金老高他們這幫粗人,集體震驚傻眼。文化人要整活兒,那真是花樣繁多,一般人比不了。他們只有佩服感嘆罷了。
胡東海和陸長安的眼睛也盯着楊君蘇,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想道:當初怎麽就沒把她招進來呢。
楊利民更不用說了,嘴巴都咧到耳朵後邊去了。
葉香雲的腰都不自覺地挺直了。
楊君蘇講完話後,奠基儀式正式開始。紀書記拿起綁着紅布的鐵鍬,象征性的挖了第一揪土,宣傳幹事小劉咔咔拍照。
奠基儀式圓滿結束,紀書記十分滿意,他還親切地跟楊君蘇聊了幾句,很體恤地問她工作上生活上有沒有什麽困難。
楊君蘇:“紀書記,在咱們農場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裏,就算偶爾有困難,領導同事們都會及時幫着解決。我現在沒什麽困難。”領導問這話那是工作需要,你可不能真說。
紀書記笑着點頭:“好好。”
宣傳幹事小劉也過來采訪了一下楊君蘇,并提了幾個問題。
“楊同志,聽說你能想到集資建房是受領袖思想影響?”
楊君蘇篤定地回答:“那可不。領袖思想和馬列主義,常讀常新。我們青年一代,要用裏面的唯物論指導社會實踐,用辯證法思索社會萬象,讀了這些書,我的思想從淺薄走向了深刻。”
小劉暗想,他們讀的是同一本書嗎?
小劉采訪完楊君蘇,回去寫了一篇文章。他還寫了一篇關于紀書記的,當然發表之前需要紀書記親自審核一下。
紀書記大致浏覽一遍,不太滿意。明明當天氣氛高漲,情緒拉滿,怎麽寫出來就那麽平平無奇呢。小劉也表示很委屈,他以前就是這麽寫的。他一個內刊的編輯,十天半月出一期稿子,你不能拿記者的水準來要求他吧。
他滿腹委屈地去找已經退休的馬師父請教,馬師父一針見血地說道:“你寫得着實平淡了,以前沒問題是沒有對比。現在有了對比,就不一樣了。”
小劉不解地問道:“我跟誰對比了?”
馬師父恨鐵不成鋼:“那個楊君蘇啊,你看看她的發言,多會鼓舞人心。聽着她的話能讓人熱血沸騰,再瞧瞧你寫的讓人昏昏欲睡。”
小劉垮着臉:“那我怎麽辦?”
“向她求援。”
小劉搖頭:“她搶了我的飯碗怎麽辦?”
馬師父嘆息一聲:“你這孩子眼界窄了,人家會瞧得上你這職位?人家現在是宋科長的得力幹将,是紀書記眼前的紅人兒。會想不開來當一個內刊編輯?”
小劉一想也是,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劉就快就找上了門,找楊君蘇約稿。
作者有話說:
⑴⑵為引用,出處是幾本六七十年詩歌中的,沒記書名,只記了筆記,百度沒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