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才寫了一半,中午更新

第七十六章 麥收大會戰

楊君蘇話音一落, 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紀書記大聲叫好,謝秘書也在用力鼓掌,臉上的笑容無懈可擊。

他不由得慶幸自己幸虧當初自己替楊君蘇說話, 讓她當上四分場生産科的科長。否則, 以紀書記對她的欣賞程度, 很有可能把她調到總場黨委辦公室。而楊君蘇口才好文筆好,這兩方面都與他擅長的地方重合。現在,他在黨委辦公室當他的秘書, 楊君蘇在四分場大放光彩,這樣多好。

紀書記笑着對宋要武說:“小宋啊, 我跟你借個人行不行?”

宋要武猜測他要借的人是楊君蘇, 便笑着回道:“紀書記,咱們場裏的工人和幹部都不歸你調動?哪裏還用借, 我們一切行動聽從指揮。”

總場其實還有一位羅場長, 但他前兩年被人舉報,隔離審查了一陣, 身體垮了, 一直在休養。再加上這個時期,不少單位都主動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黨委書記的權力加強, 場長反而成了打輔助的了。現在勝利農場,其實是紀書記說了算。

紀書記朗聲笑道:“好, 那我就暫借小楊同志半個月。——小楊, 我給你加副擔子, 你跟小劉搞好麥收期間的廣播通訊工作, 給大家好好鼓鼓勁, 缺人缺物, 你們就去找小謝要。”

楊君蘇清聲答道:“好的紀書記,我服從組織安排,保證完成任務。”

開完會後,楊君蘇開始制定工作計劃。前世她長在城市,只在鄉下親戚家住過一陣,對麥收工作不甚了解。原身倒是割過麥子,但對于指揮麥收也沒有經驗。而且,麥收時間緊任務重,容不得半點馬虎和耽擱。

這是她當上科長參與的第一個重要任務。楊君蘇思索再三,決定穩紮穩打,原則上是不出錯,保證任務順利完成。在此基礎上,再把工作做得好些,亮眼一些,就夠了。她的主場在後面。

六月初,麥子成熟了。金燦燦的麥海無邊無際,一直延伸到天邊。風吹過來,發出刷刷的響聲。

整個勝利農場開始忙碌起來,從農場領導幹部到科員和工作,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走路速度飛快。

這幾天的會議特別多,總場先召開了全體動員大會,工會代表,婦女代表,中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廣播站站長,機務隊隊長等等全部都到齊。接着又召集各分場場長和辦公室主任開會,分場領導回去召開各科室科長科員會議。

楊君蘇第一次參加這類會議。大部分時間在傾聽和學習,還默默揣摩別人的發言技巧。畢竟,時代不同,國企和私企不同,她需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

同時,她還暗暗觀察宋要武何書記游場長的工作流程,看他們如何鼓動大家,如何進行人力調度,機車調配,生活安排等等,有心得的趕緊記下來,不懂的就及時發問。

Advertisement

宋要武對楊君蘇的做法十分滿意,何書記和游場長也注意到了這個年輕的科長,沒有人不喜歡愛學習的年輕人,有時間,他們也樂于提點幾句楊君蘇,在某種程度上過得了為人師的滿足感。指點完畢,他們暗暗感慨,這個小楊果然是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何書記還和顏悅色地問楊君蘇适應得如何。楊君蘇認真回答道:“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老話說得好,人不會,世上學;刀不快,石上磨。我這把新刀,正好在麥收大會戰時練練手,割幾畝麥子,不夠我再接着磨。”

何書記聽着楊君蘇說話挺有意思,忍不住笑了起來。游場長也是面帶微笑。

分場開完會,宋要武開始布置麥收工作。楊君蘇做為她的助手,忙得是腳不沾地。

先是準備工具,機耕隊的十幾輛拖拉機,十幾臺收割機,要先檢查維修保養,各種配件要提前準備好,班次人員安排好。做到人歇機器不歇,夜裏還要開大燈工作。麥收可得搶時間。

農場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還要靠人工。每個工人兩把鐮刀,一塊磨刀石,好方便随時磨鐮刀。

另外就是吃飯問題,為了趕時間,一般來說,食堂的工作員會把飯菜送到地頭,大家吃完繼續回去幹活。

他們四分場的食堂夥食不錯,而且麥收期間,工人還是夥食補助,每人每天一兩肉,油也比往常多發了幾桶。

楊君蘇讓食堂的工作人員盡量走心些,保證營養的同時還好吃。

另外就是防暑工作,飲水必須得到保證。職工和家屬都要參加勞動,楊君蘇手上可調動的小手就是小趙齊冰。還有一幫中小學生,她提前跟校長打好招呼,這幫學生大部分都到他們這片。楊婷婷楊春楊秋都在。

楊君蘇分封三人為隊長,楊婷婷帶着一幫女生幫食堂打雜做飯,楊春楊秋各領一支隊伍去幫忙送水,楊二寶就編在楊春的隊伍裏。至于楊大寶,早被她趕上去割麥子了。

她甚至連葉老太楊富貴也沒放過,這兩人教訓起人精神十足,身體好得很,老年人活動活動對身體好。

葉老太被安排去洗菜,她本來不願意。

楊君蘇指指別的老太太說道:“你看看人家的奶奶,比你歲數還大呢,都下地去拾麥穗。怎麽就你不行?奶奶,你就為你大孫子,為我們争一回臉,咱老楊家可是體面人家。”

葉老太:“……”

楊君蘇把奶奶安排在食堂打雜,爺爺安排在曬麥場曬麥子,人老先老腿,就得讓他們溜溜腿。

她媽更不必說,肯定也得參加勞動。反正全家都動員起來了。

楊君蘇忙完這些,把高潔齊冰小趙他們三個叫過來,讓他們挨個彙報各息的工作。

高潔先彙報:“機耕人員調度正常,所需零件全部配齊,機器已經全部檢修完畢;食堂安排妥當,共有四十個中學生,十個一隊,不停送水和涼茶,防中暑藥水也已備好,以防工人中暑。”

接着是小趙彙報:“各地號已經巡視完畢,沒有異常,明天早上四點,全體工人下場收麥。”

輪到齊冰時,她認真翻開筆記本:“楊科長,工人的工具,夥食飲水全部安排妥當。我們三個都參加過麥收,其他瑣細工作,我們來做,我覺得你最主要的職務是宣傳和廣播。”

楊君蘇點頭:“行,那剩下的工作我就交給你們了。宣傳和廣播工作是紀書記親自教給我的,我必須得完成。”

楊君蘇很快就想好自己要幹什麽了,麥收她懂得不多,沒事,領導也不可能全部都懂,不懂的交給懂行的人去幹就行。

她的長處在宣傳在口才,在于給別人鼓勁。

接下來的宣傳和廣播就是她的戰場。

按照正常規矩,小劉是宣傳科的,應該是楊君蘇給他當助手。但小劉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要按照自己的水平,頂多就是不出錯,但也沒有驚喜和亮點。往年可以這樣,現在,紀書記和各位領導的胃口被楊君蘇養叼了,往常的老一套激不起人家的興趣。

小劉語氣誠懇地說道:“楊同志,這次又得麻煩你了。這樣,你打頭陣,我給你打下手。咱們的目标是把宣傳工作做好。”

楊君蘇笑道:“劉同志,你是我所見過的,最有氣量,心胸最寬廣的男同志。咱們也別分頭陣不頭陣,任務咱倆一起完成。有了功勞同享,有了錯處一起擔。”

小劉心裏愈發舒坦,連連點頭:“好好。”

上午九點開始,廣播便不停地響了起來,先是放了兩首激昂的革命歌曲,給大家鼓鼓勁。

接下來的廣播裏便是楊君蘇那清亮好聽的聲音,她先播報了最新麥收簡況,天氣預報等等。

接着便抑揚頓挫的念起了革命詩歌:

“革命烈火燃五洲,

大好形勢眼底收,

豐早景色看不夠,

金燦麥海香千秋⑴。

農業工人堅志堅,

鋼鐵鐵骨英雄膽。

大戰農業第一線,

七十年代寫新篇⑵。”

這些說是詩歌,其實就是順口溜,這個年代的詩風都是這樣,大家聽着也挺喜歡。

上午是詩歌,下午是典型人物專訪稿,這是面向全農場的。楊君蘇沒有僅僅局限于四分場,而是把目光放在全場的先進人物身上。

今年的典型人物,既有兢兢業業老工人,也有熱血小青年,甚至還有家庭婦女和學生代表。

楊君蘇把一分場的一個老人和小青年合寫在一起,就成了《老少同打麥收戰》;二分場寫了一群先進知青《沖鋒陷陣革命青年》;

三分場的典型人物是基建科的老高:《揮汗如雨豔陽天,手中鐮刀不停閑》。

老高聽到廣播,嘴上謙虛,心裏早樂開了花。幸虧何中華當初把工作讓給了楊君蘇,要不然場裏真要錯過一個人才了。

老高之後,是學生代表的表揚稿,稿子還有個響亮的名字《小鷹騰雲練職場,新刀淬火試鋒芒》。

這些學生娃畢竟年紀小,還沒學會大人的虛僞,當場激動得叫喊起來:“快聽快聽,是表揚咱的。”

大家豎起耳朵認真聽,越聽越高興,越聽越上頭。

他們好想見見寫稿的人,但人家忙得很,聽說楊婷婷楊春是她妹妹,于是大家一窩蜂地去找兩人。

“婷婷同志,楊春同志,我們要向你……向你們的姐姐學習。”

楊婷婷和楊春懵了一下,随即答道:“啊,好的好的。”

楊君蘇的廣播,紀書記也聽到了,他頗有興趣地聽完後,說道:“這個小楊腦子轉得快,文筆好,口才也好,真是難得的人才,倒挺适合咱們黨委。”

謝秘書聽着心裏一咯噔,果然,他所料沒錯。紀書記是越來越欣賞楊君蘇了。

作者有話說:

⑴⑵為引用,部分字句有改動。那個時代的詩歌其實就是順口溜,就覺得好玩,大家要以喜劇的心态看待它,真正的好詩歌還得是唐詩宋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