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很快便到了朱太君壽辰的那一天,敬國公府裏布置一新,熱鬧非凡。碧姜是郡主,自是被安排和朱太君坐在一起。
碧姜所經之處,人群自動散開。京中的許多世家夫人小姐,都沒有見過這位新封的郡主。只聽說出身不光彩,其它的一概不知。
待她落座後,別人才真正看清她的長相,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今日的碧姜委實仔細裝扮過,莊重的紫色宮裝,頭上的珠飾都是郡主品階才能佩戴的。她本就長得貌美,不過是略掃蛾眉,淡點胭脂,就愣是瞧着豔麗無雙。
大部分的夫人小姐們都是初次見她,被她的美貌驚得回過神來後,第一個想的是,玉山郡主不愧是那個地方出來的人。光長相上,确實比尋常的人出色。
只是令人不解的是,新郡主雖出身污濁,但卻沒有一般柳巷出來的女子身上的那種媚俗。
說端莊也不是,總之是一種比端莊更高貴的姿态。
是的,高貴。
朱太君想着,唯高貴二字能形容這位玉山郡主。雖然想不通,為什麽一個落花巷裏出來的女子身上能有高貴的氣質,但玉山郡主之所以能成為郡主,必是有許多別人不知道的過人之處。
比如說通身的氣派,和罕見的美貌。
碧姜嘴角一直挂着淺笑,不動聲色地将衆人各異的眼神記下。
這樣的宴會,對于她來說,是并不陌生的。那些夫人小姐們裝作不經意地不時偷瞟着她,有羨慕,有嫉妒,更多的是示好。
英雄不問出處,何況女子乎。
別人敬的畏的是高高在上的身份,至于暗地底的那些個非議,何必去計較。
碧姜坐得高,放眼望去,盡是粉衣綠裙,珠釵晃眼。各種姿色的姑娘們或害羞或期盼地跟在自家的母親身邊。
她含笑地看着朱太君,朱太君擇媳的意圖十分的明顯。
Advertisement
明顯到她能感覺到有姑娘看過來時,那似有若無的敵意。這些女子怕是把她也當成來相看的人之一。
她心下好笑,同時有一種陌生的悶感,似有些呼吸不暢。她想着,一定是今日人太多的緣故。這麽多的女人齊聚一堂,各種脂粉味兒混在一起,怪不得她會覺得有些不舒服。
朱太君瞧見她皺了一下眉,忙問道:“郡主,您可是有些不适?”
“并沒有。”
“那就開始吧。”
長者做壽,做的是兒孫的壽。由兒孫們依次獻壽禮,以表示晚輩對長輩的祝福。賓客們則是請來觀禮,觀禮的賓客越多,身份越高,越能表示壽星的福氣。
若不是為了國公爺,朱太君真不願意與那些庶出子孫們表演什麽母慈子孝。好在請來的夫人們都是正室嫡妻,知道後宅的那些糟心事。
與朱太君相熟的老夫人們,不由得對她同情起來。
敬國公府與其它的府邸不同,其它的府中庶子最多就是幾個。哪裏像國公府,一府的庶出,整整十一個。
這十一個庶子中,唯有十一和十二老爺沒有娶妻,其餘的已全部娶妻生子。又生了一堆的孫兒孫女,嫡出庶出好幾十個。
永忠侯府的老夫人帶着女兒周琴娘也在下座,老夫人的心是有些幸災樂禍的。她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生了一個好兒子。這一點,朱太君沒法與她比。
而且她比朱太君有手段,府裏的兩個庶子被她捏得死死的,翻不了大浪。
朱太君這些年,早已看淡,面對別人同情的眼神,反而有些置身事外的感覺。
這樣的場合,都是女眷,上前敬禮的也是各房的媳婦帶着孫兒孫女。
首先出來的是大房,大老爺當年可是差一點就要繼承國公府的爵位。要不是現在的國公爺突然冒出來,只怕大房現在就是正房。
大夫人一出來,趙嬸就小聲地在碧姜的耳邊低語。這位大夫人,可是汪奇山的嫡長女。當年汪奇山以為大老爺會是下任的國公,不惜将嫡長女下嫁。
碧姜其實是知道的,當她還是大長公主時。汪家的大小姐就嫁進了國公府,不過她還是認真地看了一眼大夫人。大夫人的身後,跟着的是四兒三女,嫡庶都有。
長相上,大夫人像汪夫人。
一想到汪夫人,她就冷了眼眸。
朱太君淡淡地命身邊的婆子們收下他們的壽禮,這些禮物并不是怎麽貴重,也就勉強能看。至于他們的孝心,更是談不上。
二夫人的出身就低了許多,是錢少卿家的庶女。二房的子女也不少,男女加一起共有五個。接下來是三房、四房、五房……直到十房。
莫說是別人,就是最善于記人的碧姜都有些暈。
九個庶子夫人,加上近五十個庶出兒孫。這些人,光是來獻個壽禮,就花了近一個時辰。朱太君的笑意底下,有一抹淡淡的苦澀。
待庶出的禮都獻完了,也沒有見敬國公露面。女眷們有些失望,國公爺不出現,還怎麽相看她們?
朱太君笑了一下,讓身邊的婆子呈上一個盒子。
“國公爺孝順,一早就備好的壽禮。他公務繁忙,又礙于男女之妨,今日就不親自來獻禮。”
那婆子打開盒子,下去在衆人面前展示。果然收到不少驚嘆的呼聲,盒子裏的是白玉雕成的仙鶴,鶴嘴中銜着一枚碩大的血玉珠。
寓意長命百歲,日月長明。
“太君真有福氣,國公爺孝心可嘉。”
婆子展示了一圈,收到稱贊無數。朱太君很滿意,論身份長相,國公爺都是萬裏挑一。要不是與護國公主那點傳言,只怕這些夫人們早就踏破了國公府的門檻。
展示完賀禮,接下來就是夫人們閑話的時間。
每每個這時候都是極為關鍵的,夫人們會交換到許多有用的信息。而且也能探聽到一些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或是與別人搭上關系。
姑娘們心裏都有數,朱太君今日就是替國公爺相看的。大家心召不宣,不知是誰提議讓小輩們吟詩助興,很快就得到大家一致的贊同。
這些姑娘們都是有備而來,包括周琴娘。
碧姜靜靜地聽着她們你一句我一句地接詩,不知為何心飄得老遠。隐應該知道今天朱太君是在給他相看,那麽他喜歡什麽樣的女子?
這些女子當中,可有他中意的?
他說他有意中人,又是誰?
她的眼神在衆女身上掃過,一個一個看得仔細。似乎想看出來,将來站在他身邊的是哪個女子。他們是不是般配?
“郡主,安侍郎家的大小姐這句詩做得好,您說是不是?”
朱太君在輕聲喚她,她回過神來,看了一眼那安家大小姐。長得确實不錯,體态端莊,鵝蛋臉,不語先笑,是世家貴婦喜歡的宗婦長相。
她輕鎖秀眉,想象着隐與對方站在一起的樣子。這姑娘與隐一起,只怕在長相上是壓不住隐的。而且隐太冷淡了,一冷一暖的,不會融洽。
“馬都督家的嫡女剛才那詞接得妙,最是應景,平仄押得極好。”
朱太君話一落,碧姜就下意思地去看那馬家的小姐。馬家小姐論長相,比方才的安家小姐更勝一籌。只是看着性子不太穩重,當不起一個國公府的主母。
接下來,朱太君每點評到一個女子,她就在心裏反駁回去。一直到鬥詩結束,她才反應過來。她恍惚地想着,隐要挑媳婦,她這個前主子真是操碎了心。
“郡主,你覺得她們之中,哪幾個更為出挑些?”
“這些姑娘才情都不錯,看來平日裏沒少下功夫。”她淡淡地回答着,心裏則想的是,這些姑娘沒一個能配得上隐。
朱太君深以為然地點頭,“姑娘家無事可做,不外乎作詩繡花。若讓老身來說,這些個養在深閨的女子,都比上不護國公主。護國公主是巾帼英雄,文韬武略,非尋常女子可比。聽說公主最近身體微恙,不知可好些了?”
微恙?
那必是隐找的借口。
“都是陳年舊疾,沒什麽大礙。”
朱太君臉色有些凝重,“公主前些年在邊關抗敵,曾受過傷,想來是那時候落下的病根吧。一個女子,能做男人不能做的事情,真是值得欽佩。”
碧姜從沒想過別人會佩服自己,她一直以為那是她該做的事情。那是她的責任,是父皇臨終前托付給她的任務。
“太君說的是,公主就是在戰場上落下的病根。”
朱太君神色越發凝重,帶着一種惋惜,“老身一想也是,其實…………老身有些話,一直沒有機會和公主講。”
難道她要想托自己帶話,碧姜想着,道:“太君有話,但講無妨。”
“那老身就說了,今日老身是壽星,要是說了什麽不妥的話,還請郡主包含。郡主可能也曾聽說過,坊間的那些傳言。”
碧姜明白過來,朱太君指的是敬國公與護國公主有私情的傳言。朱太君和自己挑明,到底是想讓她代為轉達什麽?
她不動聲色地看着朱太君,朱太君無奈地笑一下,“說起來不怕郡主笑話,國公爺年紀不小,老身曾不止一次地催過他早些成家。先前公主是有驸馬的,老身也就不敢想。但現在公主與永忠侯已經和離……不知她還有什麽打算?老身一生無所求,只要國公爺喜歡,老身就喜歡。人一輩子,就圖個歡喜,郡主,您說是不是?”
朱太君是想讓自己去探公主的話,想問一問公主是怎麽想的,都和離了怎麽還不嫁給敬國公?
可是敬國公就是公主啊,同一個人怎麽結為夫妻?
她沒有說話,臉上的表情有些不對。朱太君以為她是在為難,忙急問,“郡主,老身是不是讓您為難了?”
“那倒不是,我替你問問吧。”
朱太君高興起來,“那就麻煩郡主了。”
座下的姑娘們一邊說着話,一邊瞄着上座的人。見朱太君似乎并未認真聽,而是與玉山郡主在說話。她們想着,莫不是朱太君中意玉山郡主?
玉山郡主抛開出身不說,其它的都是能配得上國公爺的。
而且玉山郡主還深得護國公主的寵愛,若是…………
周琴娘也是這樣想的,她原就怨恨護國公主。這下,把所有的恨意都轉嫁到碧姜的身上,那眼裏寒氣直冒。
朱太君不小心看到她的眼神,輕輕地搖了搖頭。永忠侯府的嫡女,身份上是配得起國公爺的。就是這性子,姑娘家的眼神不善,想來本人也不是什麽善茬。
這樣的女子,配不上國公爺。
周琴娘不知道,就短短的一瞬間,朱太君已經把她否決掉。
直到散席,敬國公也沒有出現。不過朱太君似乎對每個姑娘都問過話,衆人想着,就不知國公府的喜枝會抛到哪個府中。
賓客們依次離去,碧姜最早離開。
散席後,朱太君回到自己的屋子裏歇着。身邊的婆子在替她捏着肩,她閉着雙目,把今日見過的姑娘,在心裏都過了一遍。
發現真是難選。
“國公爺。”
婆子的聲音響起,朱太君睜開眼,就見國公爺正坐在旁邊。她揮了一下手,婆子就退到門外。
“國公爺,可用過飯了?”
“已經用過了,母親躺着別起。”
“今日确實有些乏累,倒也是有些收獲。依我看,安侍郎家的大小姐不錯,才情品行看着都是上佳。”
據九沒有接話,随手給她遞了一杯茶,“那母親覺得玉山郡主如何?”
玉山郡主?朱太君的手一頓,把接過來的茶話桌幾上。國公爺是什麽意思,難不成他看上了玉山郡主?
“郡主倒是出乎人的意料,根本看不出來原本的出身。長相禮儀都讓人挑不出錯,有大家風範。只是她是公主寵信的人,而且看身量,年紀也不大?就怕要養上一兩年,才能……”
到底不是親生母子,有些話朱太君不好說得太明顯。其實她的意思,據九都明白了。她是說郡主身量太弱,怕嫁過來,不能馬上替國公府開枝散葉。
據九光是想着那姑娘能嫁給自己,都已是心滿意足,哪還管什麽生孩子的事情。退一萬步說,就算是不能生又如何?
“母親無事時,不妨給郡主下帖子,邀她來府上做客。我想母親若是與她多接觸過,就會知道她遠不止外表看上去的那樣好。”
朱太君一聽就明白了,國公爺确實是看上玉山郡主。能得一個男人如此的誇贊,可見玉山郡主在國公爺的心裏,地位極高。
“好,母親記下了。只怕公主那邊?”(北北)
她擔心公主會生氣,若公主與國公爺真是有什麽首尾,必是不高興的吧。
“母親不用擔心,公主只會樂見其成。”
有他這句話,朱太君心裏就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