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半夏雖說是丫鬟, 但是這些年跟在老太太身邊, 多少也見過些富貴。她或許同茴娘一樣,也不清楚大長公主的性格喜好,但是總能知道兩樣或許平庸、卻絕對不會出錯的東西。
果然, 半夏一眨眼就幫茴娘想了三、四個可以送出手的東西, “京城裏面但凡是家中小輩送長輩的壽禮,其實要求的也不外乎就是這麽幾條,不要求多貴重,重點是那份心意, 所以講究的就是‘精致’這兩個字。”如果送出手的東西,荷包針腳疏密不均,甚至還跳針或是露着線頭在外面;再或者親手完成的字畫上面洇了墨, 或是透着敷衍,那自然就當不得“用心”這兩個字了。
“一般姑娘們送給長輩的多是親手做的針線,軟帽、手帕、扇套、荷包、鞋襪,都是不會出錯的東西。選上一塊穩重的好料子, 繡上吉祥紋樣, 就是一份像樣的壽禮了。”
半夏說的這幾樣,确實是不會出錯的東西。茴娘沉思了一會兒, 擡頭問道:“前些年大長公主生日,太太也都帶着姐妹們一同去賀壽了?”
大長公主過壽是大事,無論是公主府還是秦家,都不可能現在才開始準備。半夏之前在老太太屋裏服侍,肯定知道些消息, 不只今年的,前些年府裏的姐妹們送的那些東西,也很有參考價值。
“前些年太太都只帶四姑娘過去。”半夏老實回答,“今年是大長公主六十五歲生日,逢着五呢,所以才辦得隆重了些。”她又偏着頭想了想,“也就是五年前,大長公主六十大壽的時候,太太帶着大姑娘一起過去了,不過那時奴婢還是個掃地的小丫鬟,也不知道大姑娘送了什麽過去。”
茴娘微一皺眉,“不過去的姐妹們就不用準備壽禮了?”
半夏笑了笑,“大長公主過生日,就算只是小辦,也多的是人搶着送壽禮過去。讓跟着去賀壽的姑娘們準備壽禮,是為了‘獻壽禮’,不去的自然用不着準備,府裏自然另外有一份壽禮送過去呢。”
本朝國富民強,從先帝當政的時候開始,京城中奢靡攀比的風氣就愈演愈烈,“獻壽禮”——或者說“鬥禮”,也是随之發展起來的新習俗,若是某家長輩過壽,家中小輩在席間送出的壽禮不夠氣派精致——或者說“拿不出手”,那家人就會在親朋好友中擡不起頭來,恐怕會被足足笑夠一年——直到他們家裏人在第二年拿出足夠氣派精致的壽禮為止。
不過上一世茴娘沒趕上大長公主六十五歲的壽宴,等到大長公主七十壽宴的時候,她又剛好被婆婆禁足,因此對這個給大長公主“獻壽禮”的事就沒有半點印象。這時一經半夏提醒,才終于想了起來:怪不得她不記得大長公主的喜好了,因為她從來就沒有親手準備過專門送給大長公主的禮物。
“那就……”茴娘支着頭猶豫了半晌,“送一個荷包,你看怎麽樣?”荷包是茴娘從半夏提出的那幾樣物件中仔細琢磨之後才挑選出來的,現在已經仲春了,等到大長公主生日的時候,都已經到了暮春時節,再過過就入了夏,這個時候送軟帽就有些不合時宜了。若是送鞋襪,她又不知道大長公主腳下的尺碼,雖說她送去的鞋襪大長公主十有八九碰都不會碰一下,更不用說穿在腳上——但是不怕意外只怕萬一,萬一大長公主發現了這雙鞋襪不合腳,那可就尴尬了。
而且她又不知道大長公主用不用扇子……最後,只剩下了荷包這一個選項。
就是送荷包的話……未免又有些過于平庸了。如果只是平庸,那茴娘倒是不怕,就怕到了最後家中姐妹都送荷包,到時候場面未免就有些不好看了。
聽說茴娘選了荷包,半夏面上也露出了幾分猶豫,“荷包這東西雖說不會出大差錯,但是……”
“姑娘。”主仆兩個剛剛商議到一半,外面連翹一掀簾子進來,目光在屋內一繞,就朝着這邊屋裏走了過來,“姑娘,老太太屋裏傳飯了,姑娘要不要現在就過去?”
老太太屋裏想來巳時末刻準備午飯,這時辰是固定的,芙娘總是提前一刻去老太太屋裏,陪老人家說話解解悶,也能顯出她的孝心。茴娘來了之後,也學着大姐的樣子——只是從來都是等芙娘進屋了再過去,免得芙娘誤以為她有心争奪祖母寵愛,背後給她下絆子。
Advertisement
“大姐過去了沒有?”茴娘扭頭問道。
“大姑娘剛剛已經進了主屋了。”連翹回答。
“那我先去用午飯。”茴娘看着半夏,略一猶豫,還是開口:“半夏姐,麻煩你想辦法打聽打聽,大姐準備送什麽給大長公主。”
這差事可不好辦!但是卻似乎難不倒半夏。之間她一臉篤定地答應下來,眼中的笑意還帶着些許狡黠,“姑娘您就放心吧。”
對着半夏,茴娘也不和她虛客氣,微微一笑,帶着連翹出了東廂房。
***
東廂房內主仆三人,說起來只有半夏是府裏的老資歷,她之前在老太太屋裏當差,地位只在紫蘇之下,有時候紫蘇在老太太身邊走不開,有些需要四處走動的差事就都着落在半夏身上,可謂交游廣闊。就算現在到了茴娘身邊服侍,但是和各屋裏的大小丫鬟都有些交情,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大家也還會賣她一個面子。
因此茴娘交給她的差事,不過兩天就已經辦好,拿着答案來找茴娘交差了。“大姑娘打算送大長公主一架炕屏,這些天正在趕着繡呢,聽說大姑娘打算請幾日假,從明天開始,上午就不去學堂念書了,專心在屋裏繡花。”
茴娘一下就想到了芙娘卧房裏那幅繃在繡架上,只繡了一半的作品,原來那幅剛繡了一半的針線是應在了這裏。大長公主的生日在暮春,送纏枝桃花,确實很應景。
“三姑娘好像還沒想好要送什麽,這些天正着急呢,川連說,十有八九最後也是繡個荷包了事。四姑娘好像不送繡品……”
有魏氏幫襯着,芝娘自然無需親手做針線活送給外祖母,茴娘讓半夏去打聽,也是為了以防萬一——萬一芝娘這次送的是繡品,自己也好趕快避開,不要和她送的東西沖撞了,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五姑娘也想送炕屏,聽說已經快繡好了,繡的小動物,不是花卉。”
茴娘點點頭,茵娘好像确實特別喜歡小動物,昨天下午一節繡花課的功夫,就做好了一個精致的小軟墊,說是想送給玉球兒。芝娘雖說還是有些不待見她,但是也确實喜歡那個小軟墊,收下之後就不再給茵娘臉色看了。
想着茵娘一雙巧手,芙娘和她同時送炕屏,可不一定能占得到好。而且,這樣說起來,自家姐妹裏已經有兩個人送的東西算是撞了,如果自己萬一又和苓娘撞了東西……茴娘蹙了蹙眉,靈機一動,又有了別的主意。“半夏,你說我繡個扇面好不好?”
半夏側着頭想了片刻,“不如直接送扇子吧,咱們家的姑娘們夏天都有自己做扇子的習慣,也有喜歡提前做的,所以庫房裏的東西向來都是提前預備好的,現在要出來也都現成。”
自己做扇子,這件事對茴娘來說也不陌生了。定好了主意,她心裏頓時就松快了,一晚上都拉着兩個丫鬟商量料子和花樣子,第二天上學回來,半夏已經去小庫房要到了做扇子需要的東西,茴娘看着這些做扇子的材料,多少有幾分唏噓。
繡扇子,最難的還是繡出雙面的感覺來。為了之後的日子能過得稍微平靜一些,這把扇子茴娘真的是用盡了精神,力圖繡到最好——她現在可顧不上藏拙,羽毛繡的葉子,鎖鏈繡的花苞,每天繡上一、兩個時辰,半夏在旁邊看着,都誇茴娘繡得很有樣子。
一連忙碌了幾日,這天終于大功告成,茴娘把小繡繃往書案上一放,擡手揉了揉有些酸澀的脖頸,輕輕籲出一口氣。
“姑娘已經繡好了?”半夏剛好捧着一盞茶過來,見狀忙放下茶盞,拿起繡繃翻來覆去地看了看,“繡得真好看!”
茴娘微微一笑,其實她能繡成這樣,還是拜上一世所賜——上一世的她十三歲的時候可繡不出這樣精彩的扇面來。“送給的大長公主的東西,繡得不好也不敢送出手。”
半夏睨了茴娘一眼,心下騰起些許恻然。她雖說在老太太屋裏當差多年,早就練成了一身城府,但是既然現在已經到了茴娘身邊,這點心緒上的波動也沒有什麽隐藏的必要,神色上也露出了端倪。
茴娘伸了個懶腰,對這些只做不見——半夏心裏想的什麽她自然知道,不過她這一世依然選擇順從進京,可不是為了為了讨好魏氏,最後又被犧牲掉的——只是她想不出向半夏解釋的必要。更何況,如果半夏知道了她內心的想法,恐怕會誤會她已經發瘋了吧?
是的,她這次進京,是另有目的:她想要作為白善傾的外孫女,堂堂正正地在京城立足,而不僅僅只是一個三個月後就被人們遺忘了的,尚書府的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