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去探望了芙娘, 又去六姨娘房裏打了一晃同茗哥玩了一會兒——如今六姨娘對茴娘的态度, 可就要熱絡、殷勤多了,甚至比茴娘剛上京的時候還要更好,茴娘說要走的時候, 還苦心挽留, 恨不得茴娘一下午都留在她房裏才好——起碼,也要留下吃午飯才行。

茴娘雖然喜歡茗哥天真可愛,卻不大看得上六姨娘,她同茗哥說話的時候, 六姨娘又一直很沒有眼色地陪在一旁,還常常插話,鬧得茴娘心裏厭煩, 沒坐多久就起身離開了。

回到東偏院,茴娘立時叫來半夏,“大姐的親事眼看就要定了,雖說還不知道訂在什麽時候, 但是到時候我也不一定得空, 這賀禮還是要提前準備起來才好。”

半夏答應道:“诶,我這就去準備——以姑娘如今的身份, 不論送什麽,都是給大姑娘添光加彩的,姑娘也不必太逼着自己了。”

茴娘點了點頭,擡手掩下一個小哈欠,笑道:“午飯什麽時候開來?平常都忙碌得很, 今天驟然閑下來,竟覺得一身的疲倦,稍微應酬幾句都嫌累。快吃了午飯,安安穩穩地睡個午覺,起來再把要送給父親的那樣針線收尾做完——也就到了該去老太太屋裏的時候了。”

“說是閑下來了,姑娘還不是給自己安排了一堆的事?”

“事情就這樣多,我有什麽法子?”茴娘也有些無奈,“你當我願意?平時在商嬷嬷跟前,也就是身體累些,今兒卻覺得腦子也累得很。”

半夏抿着唇笑了一陣,才扭身出門喊了小丫鬟枸杞來問:“連翹去拿午飯,怎麽還沒回來?”

茴娘坐在炕上,聽着屋外的動靜,倚在大迎枕上愣神。不說好與不好,芙娘的終身大事已然發生了變化,那麽她的終身大事呢?起碼,肯定不會再落入陳家了吧……

***

商嬷嬷一直在秦家住到了十一月底,臘月裏宮裏事多,這些老嬷嬷們也要回到宮裏張羅着過年的事。臨走之前,老太太和魏氏分別送了她一百兩銀子,茴娘也規規矩矩地重新向商嬷嬷磕了幾個頭,算是謝過她這兩個月對自己的教導之恩。

“二姑娘是很靈秀的人。”在老太太和魏氏面前,商嬷嬷對茴娘評價很高,“天資聰慧,行止得體,也不至過于沉悶,我這一番教導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等過了正月進了宮,皇後娘娘必然是看重的,或許也能投了公主殿下的性子,那就是大造化了。”

有了商嬷嬷的這一番話,老太太和魏氏更是不敢慢怠茴娘,整個臘月,除了全家上下各人例行分得的那些東西,其餘無論是針線上的人,還是采買上的人,無不為了茴娘的事在忙碌着。

“雖然是公主伴讀,但是出裝打扮,穿的戴的大多還是家裏帶進去的那些東西。”宮裏有人,就是知道的要更多一些,魏氏在這些事上,信口拈來就能說的頭頭是道,老太太就不大知道其中關竅,索性全都交給魏氏安排料理,她只聽一個大面上的事,“只是不好越過公主們,咱們就挑着那些中上等的料子,在繡技和花色上下功夫,是最好不過的了。還有首飾,也盡量打些小而精致的,不惹眼,又不失體面。”

當今世道,無論珍珠還是各色寶石,都是個頭越大的越名貴,小而精致——在用料上的花費就有限,不過是出個人工錢罷了。

茴娘本身也沒指望着魏氏為了她的事掏空官中的家底,自然不會生出什麽不忿之意。偶爾聽到苓娘在旁邊說幾句風涼話,也完全影響不到她的心情,自然更用不着理會——若說得過分了,自有芝娘去管她。

Advertisement

這般忙碌着,整個臘月以及正月,秦家都有些亂,除了忙着過年的事,老太太、魏氏甚至秦孟遠,都會抽時間把茴娘叫過去,言傳身教各種處事之道,務必保證她進宮之後不會給家裏惹上麻煩。

茴娘自知自己進宮之後肯定會萬般小心,但是這樣的輪流教導,也确實讓她受益匪淺。她甚至從魏氏身上都學到了不少東西——或者說,她不得不承認,這三位長輩的教導中,魏氏的教導是最務實、最有用的。

“進了宮之後,你要千萬小心,榮成公主是皇後的親生女兒,雖說這些年宮裏人一直說她性子好,不刁蠻嬌縱,但是從小養尊處優,是國朝最尊貴的女孩兒,就算性子再好,也不能惹。”魏氏一頓,看着茴娘面上緊張進來,又哂然一笑,“不過你也不用怕,你進宮做皇後女兒的伴讀,這對你父親來說未必是好事,但是對于你自己,卻天然就有一番好處。更何況,我姐姐在宮裏做貴妃,她雖不一定會幫你,但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也不會容得別人輕易害你。”

在茴娘心裏,貴妃一直就是一個位高權重、獨斷專橫的形象,從來都沒有想過,她對自己來說會有什麽正面的存在意義。但是魏氏這話說得篤定,茴娘不由得就有幾分相信——她當然不會天真的就把貴妃當成會保護自己的親戚看待了,但是多少也生出了幾分底氣。

貴妃與皇後不和已久,雖然因為延平太子的病故,兩人間的關系在表面上緩和了許多,但是這經年的矛盾卻不會僅僅因為一個第三人的故去而消散。這樣說起來,她的身份還是有些尴尬的了,但是這樣尴尬的身份,或許還能幫助她,在夾縫中求得一席安穩之地……

比起魏氏給予她的這些實在的忠告,老太太就又是另一番作風。她在茴娘動身的前一日招茴娘過去,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紫蘇在一旁服侍。

“宮裏的事,我知道的不像魏氏那樣多。”只有祖孫二人、以及值得信任的紫蘇在,老太太就沒用那虛僞的“你母親”三個字指代魏氏,“我能給你的東西不過,預備了四百兩銀票,還有一百兩的散碎銀子,都交給紫蘇了,等到了宮裏,這些錢不要舍不得花——咱們家雖然沒有一擲千金的魄力,但是既然你進宮當公主伴讀,那麽就不會在錢財上讓你為難。只是你也不要亂花,我想了,就讓紫蘇跟着你進宮,替你看管這些財務吧。”

茴娘瞥了紫蘇一眼,紫蘇面上波瀾不驚,顯然老太太的這個決定并非今天做下的,她是早就已經知道的了。“老太太,紫蘇姐是您身邊最得力的大丫鬟,您已經把半夏姐給了我,這紫蘇姐……”

“就算再得力,也是個下人。”老太太一口打斷了茴娘的話,“我看重她,就是因為在關鍵時刻,她做事能讓我放心。你身邊的丫鬟,我心裏也有數,鄒家那個閨女還是年紀小,不夠沉穩,不大懂事。這樣的性子進了宮,就容易給你惹禍,更是給家裏招禍。我已經打聽過了,凡是伴讀進宮,都能從家裏帶兩個貼身丫鬟随身服侍,半夏一個人還是太單薄,紫蘇跟着,那我和你父親母親就能放心了。”

老太太的這一決定,說起來突兀,卻也不是事先毫無征兆。自從老太太囑咐紫蘇每日陪着茴娘去商嬷嬷的小院子裏上課起,茴娘就隐約有了這個猜想,或許有一日,老太太會讓紫蘇在服侍自己——對于紫蘇而言,這也是最好的出路了。

只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樣快。

推拒過一次,再拒絕那就顯得矯情了。更何況,對于此時的茴娘來說,紫蘇肯定是她的助力,而不是阻礙。她也就爽快起來,“那孫女就偏了老太太身邊的知心人了。”

“我一個老婆子,當我的知心人有什麽好?要是能當上你的知心人,那才是前途無量呢。”老太太似乎心情甚好,還同茴娘開了個玩笑。

只是,老太太說得不錯,陪着進宮的丫鬟名額只有兩個,半夏是鐵定要跟着進去的,如今紫蘇占了另一個,就沒有了連翹的位置。茴娘本人還是挺喜歡連翹這個小姑娘的,已經開始盤算着怎麽安撫她了。

好在連翹并非那種不懂事的刁蠻丫頭,在聽茴娘說清原委後,當下就通情達理地道:“既然是老太太的安排,那奴婢自然不能同紫蘇姐搶差事了。”雖然面上做得豁達,但是語氣中濃濃的遺憾卻是一聽即明。

“你幫我看好屋子。”茴娘少不得做出一副委以重任的模樣,“還有家裏的事,也都不是小事,我每一旬都有一天假,能回府的,你可要把這些事原原本本地告訴我知道才好。”

打聽消息本來就是連翹的愛好所在,她又有身份上的便利,二管家夫婦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也不會瞞着不讓女兒知道,做這份差使可是再好不過的人選了。得了新差使,連翹一下就高興起來,“姑娘放心吧,奴婢一定把府裏的大小事都打聽明白了,記清楚了,等姑娘回來就講給姑娘聽。”

“那就都交給你啦。”連翹能這麽快就明朗起來,讓茴娘心裏輕松了不少,她還真怕連翹對她生出怨怼,鬧出什麽後院起火的事。

安排好了東偏院的事,茴娘終于松了一口氣,也終于可以安心地,等待自己伴讀生涯的到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