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章節

區。

商人們見邵淑華這樣會做人,自己賺取好名聲之時也不忘讓他們分一杯羹,對于邵淑華自然更有好感,紛紛主動要求提高專利費。他們并不缺錢,到了他們這個地步,獲取好的名聲,以及得到皇家的好感,比些許利益更重要。

更何況,多付出這麽一筆,他們也不虧,到頭來,還是有不少盈利空間的。

在談妥了大棚蔬菜的生意後,這些商人們又與邵淑華商議起清荷居、荷香亭及玩具屋之事。

眼見着這三家店鋪生意這般火爆,為邵淑華攬進了不少錢財,他們自也是心癢癢。

反正邵淑華一個人也不可能将這幾家店鋪開遍全國,何不與他們合作,邵淑華出技術,他們出人出地出力氣,一道賺錢?

邵淑華想了想,這倒也是個法子。橫豎她身份強勢,技術在手,也不怕這些商人會蒙她,當下便與這些商人拍板,她出技術,且負責産品的改良,商人們負責出人、出店面,所得的收益二八分。由于清荷居、荷香亭及玩具屋的包裝盒都是特制的,且樣式繁多,所以在包裝盒上,商人們也需付出一筆費用。當然了,他們是願意掏錢向邵淑華購買,還是願意把專利權買下來,每生産一個盒子便向邵淑華支付少量費用,全看他們自己。

幾筆生意談妥之後,邵淑華已經可以預見,今年年底,自己的身家只怕又要翻上一番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與這些走南闖北的商人們建立了合作關系,她日後想得到什麽消息也容易些。

商人在本朝的身份不似前朝一般低賤,但達官貴人們多也是看不起商人的。

在邵淑華與這些商人們談妥生意後,太後一黨立馬開始攻讦邵淑華自甘堕落,與商人結交。

可惜,這些話語非但沒有得到輿論的認同,反而遭到了百姓們的反彈。

說安和公主是為了錢才跟商人們來往的?呸!先前安和公主自個兒一個人做生意不是也做得挺好的,如果只是為了錢,她至于麽!安和公主這麽做,分明就是為百姓着想,希望不幸遭了災荒的百姓能夠活下去!

安和公主的仁義就不消多說了,不僅幫着遭了旱災的地方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還無償地推廣了制造水泵的技術和使用方法,雖說因着時日尚短,安裝水泵的村子數量有限,但效果還是很顯着的,尤其是因着遭了旱災而安上水泵救濟的地區。水泵也就罷了,邵淑華前頭推出的肥料,才真正使無數百姓受益,得到了絕大多數百姓的尊敬。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們可容不得有人說安和公祖一點兒不好。

更別提,安和公主後來還宣布,要将大棚蔬菜及反季節蔬菜所得的分成抽出一半來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幫助遭遇饑荒的百姓們渡過難關。

Advertisement

對于邵淑華所做的這一切,百姓們是真感動。這年頭,多得是靠天吃飯的人,誰不希望在遭遇災荒的時候能夠多一重保障,多一絲生存下去的機會呢?朝廷固然會在災荒年發下赈災的糧食,但依照各層官員的辦事效率,什麽時候能到百姓的手中,就不好說了。縱然安和公主的人到的未必能比朝廷的人快,但對于百姓們來說,總是個盼頭。

就是那些跟安和公主合作的商人們,在百姓們眼中,也都是義商。

安和公主新建立起來的救濟組織,是以皇室和這幾個商人的名義建立的。因此,這些商人也十分慷慨的表示,他們會派一定的人手來經營這個救濟組織,争取讓救濟組織能夠在大夏多開幾個站點,以便更為及時的幫助百姓。與此同時,他們每年也會出一定量的陳糧,存在救濟組織的倉庫裏,作為救濟物資。

邵淑華是領頭人,這些商人們是跟風者。

百姓們固然會銘記領頭人給予他們的恩惠,卻也不會看不到跟風者們為他們提供的幫助。因着這些商人的承諾,他們一躍成為了百姓們心中僅次于邵淑華及皇室的好心人。

所以,這次太後一黨的人才剛露了點兒風聲,就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自個兒成天不做好事,還見不得別人做好事是吧?別說安和公主了,就連那些商人,也比這些成天只知道動嘴皮子的人要強多了。這些人其實是見不得安和公主好吧?

“砰!”

一只精致的茶杯被砸在地上,粉身碎骨。

金色的護甲在光線的映照下勾勒出冰冷的光芒。

“哀家是怎麽跟他們說的,不要輕舉妄動、不要輕舉妄動,他們面兒上答應得好好的,轉過身去就陽奉陰違!好好好,真是哀家的好心腹!”太後的臉看上去十分冰冷,鬓間也隐隐有了幾縷銀絲。

這一年多的時間,她過得并不好。

随着皇帝與邵淑華的強勢崛起,朝堂中人心躁動,無論是在前朝,還是在後宮,她的話語權都在不斷的降低,與此同時,親眷們還在不斷的扯她的後腿,唯一能對她有所助益的娘家人,如今待她也不那麽盡心了,再加上皇家寺廟裏還有個邵縣主需要她操心……

與邵淑華剛穿越那陣兒相比,太後實在是蒼老了很多,再不似從前那般養尊處優、意氣風發。

“太後娘娘息怒,這段時日以來,安和公主搗鼓出了那麽多的東西,生生把民心全部拉到了皇上那邊兒。朱閣老大約也是怕拖得越久,形勢對您越不利,這才出手的。”

“為了哀家?你錯了,哥哥他只不過是氣不過家裏丢了那麽大的面子,所以要找安和晦氣罷了!”太後冷冷地道:“讓哀家生氣的,不是他出手對付邵淑華這件事,而是他看不清形勢!安和那丫頭才剛收買完人心,這當口,哀家都不敢說她有半點兒不好,哀家這哥哥倒是長進了,敢去捅馬蜂窩!”

太後一掌重重地拍在桌案上:“捅了這馬蜂窩,他有本事倒是給哀家填上呢!”

如今在外人眼中,朱府與太後早已是一體的,但凡朱府有什麽言論,衆人都會覺得這是太後的想法。

“娘娘……”心腹嬷嬷擔憂地看着太後。不知何時,太後與朱府的嫌隙似乎越來越大了。若是在從前,這樣的事兒,朱閣老一定會提前與太後商量商量的,且太後跟朱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不相互埋怨。如今,朱府還是太後不可或缺的助力,然而,朱府的人,包括朱閣老、朱夫人在內,已經不像從前那般靠得住了。

嬷嬷知道,太後氣的并不是娘家人給她惹了麻煩,她真正氣的,是娘家人不那麽聽她的話了。

這一年中,在皇帝的勢力蠶食之下,太後手中的權柄一直在不斷的流失,漸漸的,她就失去了對朝堂、對後宮的全盤掌控力,越是失去,她就越是惶恐和煩躁,越想将權柄抓牢,這也導致朱閣老與她産生了很多分歧。

只是,太後怎麽就不明白呢,這樣,于事無補啊……

“娘娘莫氣,事已至此,朱閣老想必也醒悟了。娘娘,容奴婢說句僭越的話,您與朱閣老這樣……只會白白便宜了與您作對的那些人啊。朱閣老一時沒轉過彎兒來,難道娘娘也要跟着糊塗嗎?越是這個時候,娘娘與朱閣老越該聯起手來,好好籌謀,如何就生分到這種地步了呢?”嬷嬷滿是擔憂地看着太後:“依奴婢看,娘娘不妨與朱閣老開誠布公的好好談一談,都是一家子,哪兒有過不去的坎兒呢!”

太後一咬銀牙:“本宮會好好考慮的。”

“對了,娘娘,關于安和公主的事兒……”

“安和的事,讓他們都別插手了!如今,安和越來越風光,連哀家都不能輕易說她一句不好了。”如果說,太後對權力流逝的無力感是從皇上身上而起,那麽,在邵淑華身上,這種無力感就發揮到了極致。

一兩年前,邵淑華還是任由她搓圓捏扁的面團子,而現在,她連公開說邵淑華一句不是都要思量再三,這讓太後感覺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不過,太後還是冷靜的:“安和那丫頭随她去,若是沒了皇帝,她也搗鼓不出什麽風浪來。哀家真正擔心的,是皇帝産生什麽不該有的想法。”

“得找個機會,好好敲打一下皇帝了。”

對于太後的這些想法,邵淑華是不知道的。若是她知道了,恐怕也只會奉送四個字給太後:閑、得、蛋、疼。

如今,邵淑華正被她的便宜皇兄一起揪住想法子籌錢呢——皇帝他要修路!

邵淑華深深地有一種坑了自己的感覺,說好的勒緊褲腰帶也要把錢湊出來呢?咋現在變成她來想法子了?

早知如此,她一定一定一定不會帶皇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