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章節

身家托付于她。待銀行存儲量足夠大之時,便是開放借貸之日。邵淑華表示,她不急,一點兒都不急。

萬事開頭難,如今,她雖不能說開門紅,但這開頭也還算是順當,這就夠了。至于更多的……且看以後吧!

銀行還未開,就已經得了大筆的錢銀,皇帝對于自個兒妹妹這空手套白狼的本事,不可謂不嘆服。

只是,高興之餘,他也未免憂心。自個兒妹妹許給那些存款者的利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雖然存款者皆表示,最近一年內,絕不會将錢從銀行中取出來,但若是一年後邵淑華未能賺來這麽多的錢,可如何是好?

對此,邵淑華只淡淡一笑:“皇兄既然把這事兒托付給臣妹,只管安心等着就是。臣妹必不負皇兄所托。”

其後,邵淑華買地蓋樓,作為皇家銀行的大本營,其後,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買船修船。直至一列船隊載着水師及邵淑華手底下頗有交際才幹的人揚帆起航,衆人才知道,邵淑華究竟想幹什麽。

又是一個多月,邵淑華的船隊帶着翻了一番的錢財回來,懷疑邵淑華的人才終于閉了嘴。

安和公主哪裏會還不上存款者的本錢啊!她這分明就是将大家的錢財集中到一處,賺了錢給大家發紅包呢!

自打知道那些存錢到皇家銀行的人賺了不少利息後,底下的百姓們也坐不住了,三三兩兩的往皇家銀行裏存銀子。別看拆開來數額都不大,還是那句話,積少成多。百姓們基數畢竟擺在那兒呢,再者,有些鄉紳之子,也是頗有錢銀的,這一籌之下,竟又進了三四萬兩銀子,只是,此時,這些錢,已經不算是一筆太大的數目了。

邵淑華着人重賞了出海之人。那些人也是意外,不曾料到,出一趟海,竟有如此豐厚的利潤。

一些在大夏司空見慣的東西,比如茶葉、絲綢等物,随随便便那些質量一般的送去海外,竟也能賣出天價,這讓他們看到了極大的商機。不必邵淑華吩咐,他們就已經對再次出海一事磨刀霍霍了。

第二次,船隊去了更遠的地方,用了足足兩個半月才回到大夏。據說,這一次,他們很是遭遇了一些風險,一艘小船在近海不慎觸了礁,虧得其餘人反應快,及時将船上的人救了出來,這才沒有出現人員傷亡。不過,那艘小船上的財物确實沒得救了。

饒是這樣,船隊也能夠稱得上幸運了。畢竟,人財兩空的情況,不是沒有出現過。

如今,船隊只損失了一艘小船,而沒有人員傷亡,已經稱得上是不幸中的萬幸。

此後,船隊行進越發小心謹慎,回大夏前,沒有再出現類似的事。

高風險意味着高回報,這一次,船員們出海帶回了五六倍的利潤。

Advertisement

雖然衆人已明白出海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但這豐厚的利潤,值得他們為之冒險!

在邵淑華兩度派船隊出海後,嗅覺最為敏銳的商人們再也坐不住了。他們也想分一杯羹!海上的市場那麽大,聽回來的船員說,完全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既然如此,皇室想必不會反對他們參與其中吧?

在與皇帝商量過後,邵淑華告訴那些商人們,此法可行。只是,若要出海,商人們在船隊歸來後需向朝廷繳納二成的稅。若商船需要水師護送,則征稅數額為四成。

雖然稅收很重,但架不住出海利潤誘人啊。哪怕是這樣,也有很多人願意遠航。

不過,邵淑華也告訴他們,最近兩三個月船隊不打算出港了。

無他,皇家船隊走通的那條航線将持續受到季風的影響。邵淑華可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讓自己的船員們冒險。不然,若是出個萬一,她找誰哭去?

如是,又等了三個月,商人們才終于等到了機會。這一次,他們抓住機會,狠狠的撈上了一筆。

雖說大頭讓朝廷吃去了,他們好歹也能吃上點兒肉,喝上一大碗鮮湯。

再則,朝廷的水師規模如今正在擴大,也已經開始開辟新的航路了,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們也能夠吃上肥美的鮮肉。

賺得滿盆滿缽之餘,商人們也越發堅信,跟着邵淑華混,有肉吃。

後來,商人們都沒銀子往皇家銀行裏存了。原因無他,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財,他們開始向皇家銀行借貸了!雖說這利率實在不低,但與能夠得到手的利潤相比,也實在算不得什麽。有心人發現,最後,最大的贏家仍是皇家銀行。

商人們常常往來于海上,見皇家每次都賺得滿盆滿缽,哪能沒有點兒想法?由朝廷的水師們領着在海上來回過幾趟之後,有些商人們的心思也漸漸活絡起來。若是能夠少給朝廷交些稅,該有多好!

如今,他們自忖對于兩條航路也算是熟悉了,既然如此,何必還要朝廷的水師跟着?若是自個兒去,能少交二成的稅呢,那可是整整二成!

在利益的驅使下,商人們開始冒險。不料,這第一-槍-就沒能打響。

一支小型船隊在穿越海峽的時候被海盜給劫了,人是沒事,財物卻被洗劫一空。

面對兇悍的海盜,商人們這才發現,有朝廷水師的保護是多麽安全的一件事。

自此之後,想要抛開朝廷單幹的人便少了,畢竟,再豐厚的利潤,也要有命去享不是?就算是那等不親自下海的商賈也要好好思量,是冒着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危險,去争那二成的利潤劃算,還是安安穩穩的接受朝廷的庇護劃算。

答案不言而喻。

再者,有精明的商人發現,朝廷水師及安和公主的船隊出海時,總是避開了大海最危險的時期,不免對朝廷及安和公主更加信服。跟着朝廷,生命安全及錢財都有保障。

約定的一年之約到期時,人人都心滿意足。往皇家銀行裏頭存錢的百姓和官員、命婦們拿到了自己的本金和利錢,見了那些收益,嘴都合不攏了。他們見識了邵淑華的賺錢能力,對于邵淑華和皇家銀行十分有信心,不着急用錢的,便繼續把本金和利錢存在皇家銀行裏,等着錢生錢。一些貴婦們也增加了存款力度,早知道邵淑華真能賺來錢,她們怎麽也要多往皇家銀行裏投些錢啊!

一些開始沒有往皇家銀行裏投錢的公門侯府,如今悔死了。一年前他們還說那些投錢的人是傻瓜,是馬屁精,投出去的錢連個水漂都打不出來,可現實卻給了他們狠狠一記耳光,抽的他們頭暈眼花。如今,他們在皇帝和安和公主處怕是落不着好了,實惠也沒得到,悔之晚矣。

幾家歡喜幾家愁。

別人的事兒,皇帝是不知道的。他自己,在收到皇家銀行的賬單後,第一感覺不是驚喜,而是驚吓!國庫裏頭的資産,比起剛剛交到邵淑華手裏時,竟然翻了數十倍。

盡管對于邵淑華的賺錢能力早有心理準備,但皇帝這次還是想跪地喊娘了。

沒想到,他這皇妹幹票大的,竟然能做到這種程度!

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創造了如此大的一筆財富,他這皇妹,定然是財神爺他親閨女吧?是吧?

這下子,修路的錢也不用愁了,啥啥都有了。皇帝冷漠的想,哦,對了,還有那些總是叽叽歪歪的人,也可以閉嘴了!安和公主這麽有本事,不放權給她,難道盡放權給一些酒囊飯袋嗎?

這件事過後,邵淑華也算是名正言順的進入了朝廷權力中心。雖然她不插-手-政-事,但她對朝廷乃至整個國家的影響力,毋庸置疑。皇帝為了嘉獎邵淑華,加封邵淑華為鎮國長公主。對于這事兒,也沒有哪個大臣跳出來唱反戲了——實在是被邵淑華折騰的這一出出給折騰的麻木了。

在解決完財政問題後,邵淑華就開始跟皇帝商量起修路的事兒了。

由于邵淑華實在太能賺錢,皇帝大筆一揮,批了幾大重要城市之間的道路修繕工作。邵淑華暗暗吐槽了皇帝一句燒錢敗家,心裏卻也知道,若是能夠在這幾座城池之間修通道路,往後,甭管是對她自個兒經商來說,還是對促進這幾座城池的發展來說,都有極大的好處。因此,在吐槽過後,她也捏着鼻子認了。

反正,動嘴皮子的是她皇兄,最後受累的一定是她。哎,她恐怕是天生的勞碌命啊。

除了連接幾大城池的道路外,邊關的道路修繕也頗受重視。

皇帝對于邊關的情況不了解,邵淑華少不得要求找葉靖澤商量。

一想到葉靖澤,邵淑華的心裏便是滿滿的複雜,酸酸的,澀澀的,甜甜的……似乎什麽滋味兒都有。

這些日子以來,邵淑華與葉靖澤真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