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董氏忙又磕頭喊道:“臣婦實話實說…實話實說!臣婦是記恨公主殿下,當年公主殿下匆忙嫁人離城,累得我家大郎名聲受損。現在公主殿下回城,城中又是流言四起,舊事重提,皆是說我家大郎當初是何等負心漢…

臣婦心中憤恨,便弄了一出,想用毒蛇毒蟲來害公主殿下…怎奈此事露出馬腳,被臣婦二郎得知,便趕去想要挽救,誰知遲了這麽一步…軒兒他這是怕暴露了臣婦…這才一力承擔的…”

碧彤握緊了拳頭,此事峰回路轉,董氏這是一心想要替子受過了。然而無論結果如何,這董氏都是為了爹爹才想出這般毒計,而顏浩軒則是為救母親,孝感動天。最後唯一的惡人還是父親當年的始亂終棄了!

那媽媽狐疑道:“你這般膽大妄為?顏浩軒當真事先不知情?”

董氏號啕大哭,說道:“臣婦這是豬油蒙了心,還望公主殿下放了二郎…”

那顏浩軒也痛哭流涕,一副孝子模樣:“娘,兒子勸過您的…娘,您怎的這般糊塗?為了大哥不管不顧…”

小公主陰沉着臉,說道:“既是如此,将侯夫人董氏拉下去…”

碧彤立即越衆而出,跪在地上說道:“臣女顏碧彤,乃永寧侯世子之長女,願代祖母受罰!”

小公主愣了片刻,問道:“你說什麽?”

碧彤恭敬的磕頭說道:“公主,臣女父親向來教導臣女,孝悌之至,無所不通。此事由臣女之父而起,臣女之祖母而做。二人皆是臣女至親,臣女不忍年邁祖母受刑罰,故願代之。”

這話一出,貴婦們便都竊竊私語,一說是這董氏昏了頭,又說那當年之事乃清官難斷家務事,再說能養出如此孝順女兒,世子應當也是明事理之人,不似那種始亂終棄之人啊。

媽媽見狀,有些為難的低聲對小公主說道:“殿下,這姑娘是…”

小公主自然知曉,這便是救她的那個姑娘,當下說道:“孝感動天,孤自是不好過于懲罰。只是你祖母心術不正,孤要是就此放過也說不過去。這樣吧,侯夫人五個月內,抄金剛經百遍,孤便不再追究。”

金剛經有五千餘字,五個月內抄百遍,等于每日要抄大半本,便是壯年男子都得花一天時間,董氏已五十有三了,抄此經書,簡直可以去她半條命。

然而董氏不敢猶豫,只磕頭謝恩。

小公主又看着碧彤說道:“你既然要代祖母受過,便跟我過來吧。”

Advertisement

說吧,便起身往大殿後的禪室走去。

碧彤正要跟上,青彤着急的上前喊道:“姐姐。”

這一喊,小公主的媽媽便回頭瞧了她們一眼,青彤立即不敢出聲了。

碧彤拍拍她的手讓她放心,又說道:“祖母年紀大了,你快扶祖母去歇息。”

董氏跪在地上,半晌說不出話來,瞧着這個舍命為她的孫女,倒是生出一絲感動來。

媽媽扶着小公主,低聲說道:“那個妹妹,雖是雙胞胎,倒是比她更像她們母親呢。”

小公主有片刻失神,旋即回過神,也沒說話。

禪室內,碧彤規規矩矩的跪在下面。

小公主又上下打量她一番,之前見她不過是小丫鬟的裝束。如今換了自己的衣裳,倒是顯得格外貴氣些,不自覺的浮現出雍容華貴的感覺來了,小公主心中讪笑,不過是個小丫頭,恐怕都沒怎麽見過世面,哪裏來的雍容華貴,想來這氣質也是承了她娘的吧。

便開口問道:“幾歲了?”

碧彤恭敬的答道:“回公主殿下的話,臣女年十一。”

小公主琢磨着年歲,想當年她走了之後,與齊珍一直有書信往來。這對雙胎女兒,是齊珍落了兩次胎之後,好不容易才保住的。那時候齊珍在信中感嘆,她的身子坐不住胎…

後來又掉了兩個孩子,才懷住一個男胎。當時齊珍還在信中慶幸,說自己沒讓顏浩宇無後。再後來,那信便是顏浩宇所書,說齊珍難産而亡。

小公主着實惱恨顏浩宇,為了傳宗接代,竟不顧齊珍的身體!早知道,便不換了這親事。齊珍好生與唐家庶子生活,總不會有無後的壓力了。

想到自己早死的丈夫,小公主心中更是悲傷難捱。

碧彤不知道小公主心中所想,只跪在下首不敢言語。

良久小公主才又開口問道:“今日,你早知道她們想要害孤?為何要救孤?”

當時碧彤見了小公主,沒有任何詫異,所以小公主認為,她是早就知道的,特意裝扮成小丫鬟去通風報信。

碧彤也不否認,斟酌說道:“臣女聽母親說,公主殿下是臣女生母,閨中時最重要的好友。臣女覺得,若是殿下受到傷害,臣女的生母在泉下,恐也會傷心的。”

齊靜的确告知過碧彤,小公主與齊珍閨中時,好得跟一個人一樣。但是碧彤這樣說,不過是想勾起公主的往事,希望她念一念舊情,輕放自己。

小公主卻不疑有他,當年她與齊珍要好,齊珍又非常喜歡齊靜這個幼妹,總喜歡帶着她。齊靜肯在孩子們面前,替她說好話,倒是真有可能。難得的是碧彤這丫頭,竟如此孝順。

只是小公主面上卻一派冰冷,說道:“若非從前同你生母感情甚好,此刻還容得你在此分辨麽?只是是你祖母與二叔之過,孤要懲罰,你又何必攔着?”

小公主這句卻是試探,她不大明白為何董氏與顏浩軒把注意打到她身上。更不明白碧彤為何既要阻撓他們害人,又要阻撓自己懲辦。

而碧彤聽了公主的話,心中微微訝異。小公主說這話的意思,當年之事,并非傳言所說,是娘搶了小公主的親事。而且顯然,小公主與娘的關系,從來都好得很。

碧彤略略沉下心,回答道:“臣女并非要阻撓公主殿下,只是此事與臣女的父親毫無幹系,臣女不願父親平白背上這些流言蜚語。”

小公主愣愣的看着面前這十一歲的小丫頭,立即明白了,這個小丫頭并不像表面看的那樣,孝順她的祖母。而且她似乎,對她那個祖母很是不滿意。

小公主的嘴角浮起一絲笑容,也不再深究。她不喜歡董氏,既然碧彤并非真心維護董氏,她自是要叫董氏好生吃一吃苦頭。從前的永寧侯有多嚴肅,她是聽說過的,既然董氏想要害她,她又應允了不去懲罰,那就借永寧侯的手來行動吧。

想到這裏,小公主說道:“既然你是代祖母受過,孤不得不懲罰你,你便在孤身邊伺候吧。”

媽媽聽了也是大驚,這是叫一個貴女做丫鬟?這樣的事情,但凡有心性的女孩子,又怎麽肯呢?

然而碧彤聽了這話,卻磕了個頭高聲說道:“臣女遵命。”

小公主又道:“正好,孤的大丫鬟佩玉此次受了驚吓,便讓她好生休養,這是孤的媽媽尹媽媽。尹媽媽,往後顏姑娘的一應事務,都交給你了。”

尹媽媽忙不疊的應了,聽了這話,她心中明白,小公主明面上是懲罰顏姑娘做丫鬟,實際上也不會真要她當丫鬟的。

碧彤又道:“請容許臣女回去收拾。”

小公主擺擺手說道:“不用收拾了,孤的公主府內,什麽東西沒有?尹媽媽,你去同她家人說一說。”

尹媽媽便帶着兩個小丫鬟,來到董氏等人休息的院子。

董氏正忐忑不安,生怕小公主會對碧彤不利。如今顏顯中對碧彤格外看中,若是碧彤出了什麽事情,顏顯中定會大發雷霆的。

因此董氏見了尹媽媽過來,也顧不得那院外擠擠囔囔,來瞧熱鬧的諸多人。只趕緊上前客氣的問道:“媽媽,請問臣婦那孫女,作何安排?”

尹媽媽端着氣勢,很不屑的說道:“她自要代你受罰,當然不會這麽輕易就了結了。公主殿下的大丫鬟因顏二公子受了驚吓,便讓顏姑娘去服侍公主吧。”

衆人皆是大驚,這侯府嫡女,公主竟絲毫顏面都不給,直接喊去做丫鬟?

董氏也是焦急萬分,只讪笑道:“實不相瞞,臣婦那孫女,自幼嬌生慣養慣了的,恐伺候不好公主殿下。不然臣婦回府,多選幾個調/教好的丫鬟,送與公主殿下?”

尹媽媽沉了臉斥道:“當公主殿下是什麽人?怎樣的丫鬟也收麽?若不是顏姑娘身份不算低,公主早就将她砍了頭了事。”

董氏趕緊閉嘴,不敢再說。

院外衆人心裏便有了計較,小公主性子暴戾,加之年少時與侯府有過節,只怕是故意叫眼姑娘去,好磋磨磋磨,用以解忿,只可憐了年紀小小的顏家姑娘。

青彤卻耐不住,上前問道:“媽媽,那……請問我姐姐,她什麽時候可以回家呢?是不是公主殿下的侍女康複了便能回來?”

尹媽媽瞧了青彤一眼,她知道小公主對齊珍的态度,自然也知道,小公主心疼這兩個小姑娘。便放緩了神情,說道:“公主殿下的決定,非是我們做下人的能揣摩的。不過姑娘也莫要擔心了,媽媽我瞧着你姐姐很是機靈,不會有事的。”

然而這話一說,青彤卻更加着急了。姐姐是機靈,但是早就聽了傳聞沸沸揚揚,只怕是小公主要拿姐姐作筏子。便問道:“那……臣女可以同姐姐一起服侍公主殿下麽?”

未等尹媽媽說話,董氏趕緊上前拉住青彤,說道:“哎呀我的祖宗,你就別添亂了。你姐姐去了公主府,祖母這心就不上不下,你還要……”

本想說還要自己跳入火坑,又想着小公主的下人在,終究是不敢放肆。

青彤心知也不大可能,又想着自己去了,恐也是拖累姐姐的,便又問道:“那……媽媽,臣女姐姐的丫鬟元宵,是自小跟在身邊的,不然讓她跟去?”

尹媽媽又端正姿态,不屑一顧的說道:“顏姑娘去公主府,是做丫鬟的,不是享福的,怎能還帶個丫鬟去?”

說罷,便帶着小丫鬟回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