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美食天下

《美食天下》的拍攝現場,所有嘉賓在焦灼地等待抽簽結果。

鏡頭對準轉盤, 主持人則氣定神閑地繼續走臺本。

“之前好幾千期節目, 收到了大家無數留言。其中對選菜式環節, 節目組這次改革, 采納了大家的建議。”主持人不急着扯膠條, 只向臺下和鏡頭解釋, “以往我們都是直接給出菜式, 嘉賓只負責執行,雖保證的公平性,但趣味性還是有限。但版本改進後, 我們嘗試用一種新方法,來诠釋制作美食的意義。”

謝瑜一挑眉, 節目組只告訴他這期算新改版後的排頭兵, 卻沒說到核心機制會改變。他深思着主持人話裏的意思, 猜測膠條背後到底是什麽字。

相比于謝瑜的沉着,隔壁有嘉賓都開始小聲讨論起來。場下觀衆一陣喧嘩,就連直播頻道的網友,都對此始料未及, 敲着彈幕彼此确認。

“主持人說的是真的麽?”

“看嘉賓的表情,顯然也完全不知情啊。”

“不可能,他們是為了配合節目效果演出來的吧,節目組不會這麽大膽不去告知嘉賓的。”

“我倒是覺得有可能, 嘉賓裏有些不是演員, 表現都很真實。”

“聽主持人說法, 感覺更像是限定範圍。[偵探式機智]”

“其實限定具體菜式也不錯,但不熟悉特定食材的嘉賓就會翻車,發揮不出正常水平。改版或許是對的,我決定再觀望觀望。[托腮]”

主持人看着場上熱度造起來了,便不再含糊,直接公布改版新規則,“應該有部分觀衆猜到了,節目組在大轉盤環節,把公布的某道菜式,改為了某種類型。這樣,嘉賓們得到命題後,發揮空間變大,大家收獲的開心和樂趣也會更多!”

謝瑜安靜聽着,默默松了口氣。他覺得如此甚好,節目組的做法深得他心。

這樣的機制變更,就像從填空題改為了開放性大題。

雖說開放性大題也會有答題範圍,好歹可以自由發揮,實在不行還能瞎蒙,擺正态度做足功夫,或許還能得個差不多的分。

總比填空題好,想不起就是想不起,瞎寫很大概率也會錯。

Advertisement

謝瑜不覺得自己志向短,事實上正是因為對自己的水平太有自知之明,才能體味到節目組改革機制給他帶來的好處。

主持人拉住淺紫色膠條一角,故意用很緩慢的手法去扯開。全場無論是嘉賓還是觀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膠條上,就等着結果出爐。

“讓我們看看是……啊!這個!”主持人借着位置優勢,率先看到了考題。

大轉盤離謝瑜有些距離,轉盤上的字跡又密又小。謝瑜看不清楚,沒辦法,只能看向舞臺後方的大屏幕。

觀衆先于嘉賓一步,從大屏幕上看到了膠條下的文字,大家一愣,驚呼起來。

[誰說主食配菜得搭配着吃?我就要一口滿足!]

謝瑜看呆了,複而一笑,覺得《美食天下》節目組實在是有夠皮的。

嘉賓們關注手邊的光屏。你們有三分鐘時間,在倒計時結束前,請各位提交自己的構想。”主持人出聲,“需要注意的是,菜名和所需要的食材都需要寫上去!”

謝瑜清晰地聽到身邊嘉賓都在談論膠條下這句話的意思,他只聽着沒參與讨論。

他愣愣地盯着大屏幕上的這句話,把句子解構,一遍遍審題。

主食,配菜,要一口吃下去……

思路逐漸在腦海中成型,謝瑜一瞬間想起了自己曾拍戲忙到沒時間吃飯,經紀人給他帶的外賣。

那種美食來自異國,不附帶任何政治立場,只包含着生活智慧。冷食很合适,口味豐富,色彩誘人,精致又富有情趣。

當時在片場,他時不時便會被導演喊過去重拍鏡頭,沒有完整的吃飯時間。中場幾分鐘,只能喝口水,随便吃一兩口,冷了也不在意。外景片場條件不好,他沒帶助理,也不好讓工作人員去給他熱……

這種小小一個,主食和配菜兼具,獨立包裝的餐點,不正适合《美食天下》現場的觀衆評委嗎?

謝瑜念頭乍起,半點不敢耽擱。拿起了身邊的點觸筆,率先在光屏上撰寫構想起來。

留給他的時間不多,這種美食做法不難,但需要的食材很多。一項項寫清楚,很費時間。

謝瑜回想着,專心致志填寫所需材料的列表。對場內外的喧嘩聲,他隔絕于耳。

鏡頭一直在關注着嘉賓們的動作,主持人見謝瑜第一個開寫,便開口來調動氣氛。

“哇哦,謝瑜動手了!”主持人故意用謝瑜來刺激其他嘉賓,“大家要抓緊時間啊,我們到點收卷,沒寫完的都得停筆。”

其他嘉賓看了眼正低頭狂寫的謝瑜,默默停下了讨論,都開始各自琢磨起構想來。

有人遲疑着寫幾句又擦掉,遲遲寫不出個東西來。有人糾結了好一會兒,眼見時間要到,幹脆不管不顧寫了套方案出來。

場上觀衆和直播頻道的觀衆見五個嘉賓演出了考場百态,都忍不住調侃他們。

“還到點收卷停筆?太有考試氣氛了叭。[哭笑不得]”

“主持人你可閉嘴吧!我都結婚生孩子了,你還來勾起我當年讀書參考的恐怖記憶哈哈哈![捂臉]”

“這群人太真實了,謝瑜就是妥妥的資優生啊,看到考題思考三秒,靈感湧現揮筆成書,根本不用讨論。”

“其他人看到謝瑜,內心一定很痛苦吧?[噗嗤]”

“謝瑜看到題目時,肯定腦海自動轉化為:答案是啥啥啥……”

“接前面,其他人看到題目就轉化為:啥?啥?啥?”

主持人在一旁笑得不能自制,抖着手數倒計時,“還有三十秒,大家抓緊時間。”

好幾位嘉賓皺起眉來,開始奮筆疾書。謝瑜倒越寫越慢,最後早早停筆,開始從上至下浏覽自己寫的東西,檢查是否有寫漏。

“提醒各位一句,節目改革後,你們寫的東西也會給節目組放到官方微博上,請最後确認所寫內容。”主持人隐形耳麥裏收到了導演的指示,便湊在嘉賓席邊看熱鬧,“以往節目結束後,我在後臺複盤流程,拿到嘉賓的需求紙,發現上面上寫什麽的都有。有畫畫的,有亂七八糟胡寫的……字如其人啊,請考慮到你們的對外形象。”

主持人越這麽說,嘉賓心理壓力越大。好幾位嘉賓聽了主持人這話,動作不小地開始在光屏上塗畫。顯然,他們有不想給觀衆看到的內容。

謝瑜倒是安之若素,半點不再更改。

現場關注屏息,停止了議論,生怕影響到“考生”們最後的發揮。而直播頻道裏的觀衆,眼見主持人為催考事業添磚加瓦,都歡樂地用彈幕聲援。

“要不是我隔着網線,我怕是會第一個沖到臺上捂住主持人的嘴。[笑哭]”

“什麽最後一分鐘,最後半小時,都其實起不到正面作用啊!只會讓嘉賓更加着急的![伸手阻止]”

“就我好奇那些嘉賓都寫了什麽嗎?字好不好看,要是着急寫食材,會不會出現某個詞不會寫?”

“求節目組把以前嘉賓們的需求紙發出來,讓我們見識見識。[心癢癢]”

“謝瑜好像什麽都沒改,就這麽自信的嗎?”

主持人掐表,準點出聲,“——時間到!”

嘉賓手裏的光屏同時間熄滅,界面鎖定,衆人停筆。謝瑜寫全了需要的東西,心裏安定下來。他聽見身邊同伴有小聲調侃,說自己還沒寫完。

謝瑜失笑,只對沒寫完的嘉賓投去了安慰的目光。

“好了,大家請看向光屏。暗下去的食材是需要節目組遞送上來的,而亮着的食材,則需要你們自取。舞臺大屏幕後方,便是食材區。現在,你們可以帶着自己的光屏,去采購食材了。”主持人一聲令下,最後還好心補充了一句,“老規矩,選菜環節也限時限量。十分鐘,不能更多了。”

舞臺上,大屏幕一分為二,緩緩拉向兩側露出後方的大型食材區。嘉賓們被游戲機制磨得已經沒脾氣了,聽着主持人這麽說,也就認了。順從地拿起了光屏,目光緊鎖食材區,躍躍欲試、如狼似虎。

嘉賓們紛紛下座,前後快步走向食材區。謝瑜聽到身邊有人在讨論着,說已經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某種菜式。他自己并不着急,慢條斯理地走到食材區門口如張紙面大小的指引牌前,仔細盤算自己要的食材,會出現在哪些具體位置。

有兩位嘉賓同謝瑜一個習慣,站在指示牌前閱讀。剩餘兩個嘉賓惦記着主持人提到的“食材限量”,本着先下手為強的原則,率先沖進了食材區,生怕自己要的食材被人選走。

大屏幕被撤走,現場觀衆看不到舞臺後方食材區的動靜,倒是直播頻道裏的網友,借着懸浮機位,順利觀察到了嘉賓們泾渭分明的選擇。

“先搶食材還是先看食材分布圖,不好說哪種不好,似乎都有對的地方。[糾結]”

“謝瑜肯定是想看全局的,就如考試拿到試卷通讀一遍,知道知識點難易分布一般。[點贊]”

“但是他們在外面耽擱的功夫,或許想要的食材就被選走了呢?挑食材環節就不同于考試了,當即就有競争,還會影響到後續發揮。”

“等等,謝瑜先走了!他開始選了![期待地搓手手]”

“哇,謝瑜都不像其他人會環顧張望,不是在跑動就是在拿菜,選菜也很精準啊!”

“以前學過人族古語,覺得謝瑜這種風格,像給詞兒……似乎是,有的放矢?”

謝瑜确實沒有先發優勢,但他把食材分布圖記在心裏,對應上自己要的食材,就不需要再去尋找食材所在位置,直接高效地尋着記憶裏的位置點,把食材往手上籃子裏收。

到最後,謝瑜選齊了所有需要的食材。到點集合,一眼望去,就自己籃子裏食材最多。

主持人開始盤點五位嘉賓選取了什麽食材,等最後說到謝瑜這來,也迷惑了。

“阿瑜,你籃子裏,怎麽什麽都有……”他蹙起眉,把話頭遞給謝瑜。

現場和直播頻道兩端,不少觀衆也在疑惑。

“謝瑜這是要做什麽?其他嘉賓的菜籃子,都能看出要做什麽菜式。就謝瑜,葷的素的,成品半成品都有,調料也不少……”

“謝瑜別是想大包大攬吧?不要啊,這樣做不好的,東一下西一下,讨好不到現場觀衆評委的。[瘋狂搖頭]”

“看謝瑜一臉笑不自知的樣子,有點替他擔心。[抿嘴]”

“大家先別急,我是人族出身,謝瑜這種做法,我似乎在哪裏見到過。特別是籃子裏還有片裝紫菜和一種很少見的醋……”

鏡頭裏的謝瑜淺笑,娓娓道來,“我是想嘗試着做一類人族歷史中的特色食物。因為這類食物所需的食材多樣,所以拿了不少。”

謝瑜一開始本想試試中華美食,結果思量來思量去,發現人族美食中,葷素糅合在一起的美食,大部分得趁熱才好吃。

先前做功課,發現不少嘉賓做出來的食物,送到觀衆評委手裏,不能保證溫度。正好上輩子各種壽司都吃過,如此,謝瑜最後還是放棄了做中華傳統菜式的想法,采納了鄰邦的特色美食。

“這樣啊,那就讓我們期待阿瑜的表現。”主持人點頭,放嘉賓歸位。

原本空曠開闊的舞臺,被工作人員搬運來了烹饪設備。五位嘉賓都獨立享有一套設備,流理臺上鍋碗瓢盆一應俱全。

五人裏有兩位是女性,謝瑜讓女嘉賓優先。他走後,随便挑了一個位置。

節目進入短暫的休息環節,謝瑜跟着嘉賓走回坐席。兩位女嘉賓走下臺去,似乎是找化妝師補妝,兩位男嘉賓拉着謝瑜聊天,也不藏私,大方地交流廚藝。

謝瑜不計較節目名次,也不覺得自己同其他嘉賓是競争關系。聽着其他人的做法,時不時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節目短暫中場休息後,全部嘉賓就位,直播通道從廣告切回拍攝現場。謝瑜趁着幾分鐘的空閑時間,盡一切可能去回憶壽司有多少種造型和類別。

“那讓我們正式進入《美食天下》第二個環節!受邀嘉賓已經完成了菜式選定,也收集到了所需食材。接下來,我們将給他們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他們完成作品。”

謝瑜安靜聽着,想到做壽司,壽司米煮熟前還需要浸泡約一個小時,替自己抹了把汗。還好時間趕得及,不然他都不能按時交卷。

“當然了,今年節目機制有所改革,為了讓觀衆們嘗到剛出爐的新鮮美食,我們提倡早做完的選手提前交作品。按照提交順序,作品将會提前發放給觀衆嘗味。在品嘗完全部作品後,統一投票……”

主持人說完,又加了一句,“當然,為了保證公平,越提前交作品的嘉賓,會享受越多的補償加分。而一次臨時求助機會這種機制,将會繼續保持。每位嘉賓都有,過期作廢。”

現場觀衆和嘉賓聽到這種說法,都驚呼一聲。謝瑜一愣,覺得不太妙。

按照新機制,提早交出作品有利有弊,但說到底,這種複雜的兩軌制計分方法,多少會帶來不确定性。

他壓下心頭的猜測,跟一衆嘉賓走回流理臺前,不急着動手,先是拿起一旁節目組配給嘉賓作記錄用的光屏,把自己想做的款式寫下來。

其他嘉賓已然開始處理食材,謝瑜不急着碰流理臺一角的食材,先找出了節目組配備的好幾種米。他細細觀察,沒多餘時間可以來做實驗,只能憑感覺挑選最近似壽司米的米種。

他先是按比例調出了米,拿蒸鍋裝了水,把米泡進去。

移動鏡頭在五個嘉賓位上空盤旋,等飛到謝瑜面前,就停留了下。也就是這短短一秒的停留,讓現場觀衆和直播頻道裏的網友,把謝瑜的舉動看清楚了。

“謝瑜在幹嘛?知道他是人族的,別不是要做飯吧?”

“我吃過人族美食,米飯類的,就得搭配着大菜吧?那現場這麽多觀衆,怎麽分得來?”

“如果真是做菜,那我太對謝瑜失望了,循規蹈矩沒變化……”

“勞煩大家記住主題啊,主食和配菜一口吃啊!再看看吧。”

他估量等會自己要做多少分量,猶豫了下,還是舉起了手,示意主持人和場外工作人員,“申請使用臨時求助。”

制作環節開始不到三分鐘,謝瑜成為了《美食天下》開播以來,最快請求臨時求助的人。

主持人也沒想到謝瑜會這麽做,趕緊跑過去聽謝瑜的要求。謝瑜簡單地說了下泡米這一制作工序,問節目組是否有合适的設備可以縮短耗時。

主持人被問懵了,場下負責廚具的工作人員見狀,直接上臺同謝瑜交流。

謝瑜這麽舉手,也明白自己要求有些偏,他做好了無法被滿足的心理準備,卻沒想到工作人員說有辦法。

“阿瑜哥,組裏确實有這種設備。只是之前嘉賓沒怎麽用過,幹脆就沒替全部嘉賓配備。機器就在後臺,全新的消毒過,我給你拿來。”工作人員匆匆點頭,伏低身子避開鏡頭跑下臺去。

謝瑜面上一喜,連忙向主持人和臺下節目組工作人員道謝。

解決了泡米這個大問題,謝瑜做事就安定多了。他把食材分類,葷菜和素材分開,要煎炸要煮的放一邊,成品放一邊。

然後他又不去動食材了,拿起籃子裏壓在底部的數瓶醬料,抽了張凳子,坐在流理臺前研究。看夠了,幹脆全部拆封,拿着小碟、筷子,逐個點了伸到嘴邊嘗味。

現場觀衆和直播頻道網友看謝瑜這佛系做菜的樣子,都替他着急。

“阿瑜啊你長點心,你只有兩個小時啊![直拍大腿]”

“謝瑜是認真的嗎?他真是來做吃的參加比賽的?[不敢想象]”

“這家夥,抱着一堆醬料幹什麽?醬料都是成品來的……”

“阿瑜莫不是想,直接把醬料給觀衆評委吃?”

“前面的,謝瑜真要敢這樣,會被節目組直接轟出去的吧。”

謝瑜認真做事,便排開了外界的幹擾。觀衆在想什麽他不了解,他只知道,對于壽司,食材新鮮度很重要,醬料風味也能決定成敗。

對手頭食材醬料不了解,急忙忙去動手,太過不理智。只有找到适合星際居民口味的醬料風格,才能抓住觀衆評委的心。

如此,即使最後一個交出作品,享受不到加分優勢,也能憑借口味讓觀衆心甘情願投票。

謝瑜花費了一番功夫确定醬料口味,這才開始處理食材。壽司大部分是冷食,對開火的要求不高。謝瑜不想冒險,賭在座觀衆都能吃下生食,就在拿材料時,把後續做法訂下基調,很大程度傾向常規款壽司。

他給海苔片點數,大致算出了每種需要做的量。開始把蔬果切成條狀,再煮蝦煎雞蛋。

因前期操作比較簡單,他做得很熟練。準備食材的速度竟然要比其他嘉賓要快,等他一盤一盤分門別類裝好食材後,其他嘉賓還在處理生冷肉塊。

兩位女嘉賓動作秀氣,但進度頗慢。另外兩名男嘉賓手腳麻利,桌面卻亂成一團,葷素混雜亂放,不忍直視。

只有謝瑜的流理臺,幹淨整潔。一眼看過去,各色食材被裝在白底色淺口碟上,異常養眼。

“哇哦,這麽看過去,只有謝瑜,做菜像做藝術一般。”主持人是時候恭維一句,“另外兩位男士,為了以後形象,麻煩學學隔壁好嗎?”

兩位男嘉賓窘迫到束手束腳,女嘉賓們則不厚道地笑起來。謝瑜無奈,連忙擺手,示意主持人別給他拉仇恨。

他早看出來,節目組想要找個廚藝好、形象好、性格好的“理想模型”,來激節目效果。但他實在不覺得自己當得住這種吹捧,只能無奈推拒,謹慎地不搭腔。

制作環節,除了一開始主持人的調侃,後續都很安靜。嘉賓們有條不紊地制作,觀衆們耐心等着。

随着時間流逝,錄制現場開始出現食物香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