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章節
夜辦公的地方,漢武帝看不見她,卻日日對着海棠,誰說這不是一種牽挂呢。
細君為床上的李夫人倒了杯熱水,她以病容失體于天顏為由,多日對漢武帝閉而不見,便道:“夫人該見見陛下,永巷之中多少女子想見還見不着” 。
李夫人苦笑一聲:“我以色博他開心,難免色弛愛衰” 。
細君接過她手中得水杯,只作傾聽狀,聽她又道,“這是髆兒和我哥哥們的最後一道保命符,讓他對我的的愧疚與遺憾保他們一世榮華!”
“李大人深得陛下重用,夫人要寬心”。
說到這裏,她嘆了口氣,目光微垂望着被上雲錦,聲音中帶着些許的遺憾,“我二哥哥也是個可憐人” 。
聽她提李延年、細君腦海裏回憶起她這個師傅來,李氏兄妹四人都算和她一樣是寄人籬下。
那時細君初入未央宮不久,不經人事,只知說的上名號的夫人們都瞧不起李延年,指責他兄妹侍主,禍亂宮圍。
這時門外響起了敲門聲,宮女的聲音傳來,“夫人,該喝藥了”。
細君起身,向床上的人一拜,“細君告退”。
走了幾步,細君并未回頭,只是輕生道,“夫人放心,細君不會亂說的”。
回答她的是一聲輕哼,仿佛李夫人并不在意。
一路渾渾噩噩的回了猗蘭殿,一股無緣閣的熏香還纏繞着她。
“李夫人好些了嗎?”
細君望了眼李姬,李夫人一病不起早已在永巷衆人皆知,她這麽問只是揍過場罷了。
“嗯,她好些了,還讓我多謝李姬”。
Advertisement
李姬笑了一聲,李夫人那性子怎麽會說出感謝之言,她拍拍細君的肩旁,早些睡吧”。
細君回到房間,喝了口熱茶便和衣而眠,她時睡時醒,也不知到底睡着沒有,總覺得不安。
直到聽見渾厚蒼涼的鐘聲,玉兒打開門疾步走了進來,推醒半睡半醒的細君,一臉蒼白的看着她:“翁主,李夫人……薨了。”
細君完全睜開了半閉的眼睛,像失了魂一般,癡癡得看着頭頂的帳子,腦子裏劃過李夫人,原來無緣閣 竟然真是無緣 ……
聽着門外急促的腳步聲,來來往往,偶爾發出李姬的聲音。
随意穿戴了件衣裳,玉兒推開門。
細君舉目望着外面無邊的夜色,今晚,連月亮都沒有。
李姬去了無緣閣,細君不想再去添亂,她對死人有種莫名的害怕,況且這個人幾個時辰前還和她算的上是卧膝長談。
“我想一個人靜靜,別跟來”,細君向後說了聲,便朝着猗蘭殿外走去。
花庭中有處陰暗牆角,一棵臘梅蕭瑟殆盡。
細君輕聲走向臘梅,獨嗅一支快要凋零的花,卻不曾嗅到一絲往日冷香。
樹下白玉牡丹正是一派欣欣之勢,與臘梅形成對比,那人獨愛秋海棠,不知李夫人喜歡什麽花。
“你知道嗎?我剛剛整理夫人身體的時候,她下身,都臭的……反正太難聞了,熏香都遮不住!”,細君聽到聲音越往暗處一隐,見幾個身穿白衣的宮女疾步而過。
放開手中纏繞的一支臘梅,細君走出陰影,看着宮女的背影,她又低頭看了眼樹下的白玉牡丹,自從李夫人生了劉髆,一直纏綿病榻,劉髆的生機與她日漸衰落的身體形成一種悲涼的對比。生前那麽愛美的一個人,死後卻遭人如此說道,不知她要是曉得,該作何感想。
她慢慢準穿過石道,準備回猗蘭殿,卻遠遠看見石邑和李延年,她腳步頓了一下,想來石邑是去過無緣殿。
她正站在花庭的正中央,躲也不開,只得細步上前,朝着他們淡淡一迎。
石邑不知在朝着李延年講什麽,講的十分入神,丫鬟隔在不遠處,沒瞧見細君。
李延年瞧見了細君,停下腳步,看着細君神色莫辨。
夜色微涼,李延年一身白衣,眼無波瀾。
跟着李延年停下腳步,石邑回身看到細君,哼了一聲:“大晚上的,翁主在院子裏飄蕩什麽,怪吓人的。”
細君只當沒聽見,眼觀鼻,鼻觀心。
“公主,夜深了,回宮休息吧,下官也要出宮準備回趟老家了”李延年側身看向石邑。
細君擡起頭,微涼的夏風吹起李延年的發絲,她看着李延年的側臉,突然覺得有些難受。
世事無常,李夫人也算他在這漢宮唯一的倚仗,退一步再說,到底還是他的親妹妹。
石邑看了眼細君拂袖而去,直到她走的沒了身影,李延年慢慢開口道:
“翁主為何一個人深夜再此,下官送你回猗蘭殿吧”。
“師父,我……你節哀”。
李延年往猗蘭殿方向走的腳步一停,細君跟着停下腳步,只聽他問道,“聽說,翁主是最後一個見我妹妹的人?”
聞言,細君一時不知如何作答,便道:“聽聞師父通曉爾雅之文,司馬大人說大人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我随師父在樂府這麽久,師父未曾教我一招半式,今夜吹一曲給細君聽,細君便講和李夫人說的話一一道來,可好?”
死別離
細君從埙的餘韻中回過神來,眼神落在一旁得樹上,他們兄妹幾人與漢武帝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卻不是她能夠評頭論足的。
“夫人講了許多往事,她也提到了李大人,她說,她不怨你。” 她只能根據李夫人講的一些話胡編亂造一通,聊藉李延年的心,李夫人曾說過他是個可憐人。
“我帶她下山,到底是動機不純,兄妹四人,想當年在中山随阿父學習舞樂,何等快樂。” 說着李延年轉過身去背對着細君:“當初,阿父不讓我帶她出山的,現在,我又該回去如何面對他,還有遠在大宛征戰殺敵的廣利?”
細君繞轉到李延年面前,勉出笑臉道:“夫人說她在這皇宮活的太辛苦了,總在帶着別人的面具活着,她終于可以自由了。”
“哥哥知道,哥哥一直都知道……” 。
細君向他邁進一小步,想要聽清他在說什麽,卻見李延年微微仰頭看着天幕。
她側頭看天,一片漆黑,寥無星辰。
在離猗蘭殿不遠的地方,李延年停下腳步,“延年就送翁主到這裏了”。
“師父……”
“告辭,延年還要回去給廣利寫信,回老家一趟……告知阿父。”
“那師父早些回長安,師父還要教細君吹埙”
李延年聽着一笑,“為師,會的可不僅僅是埙,不過,将來有的是音律精通之人教公主”。
見李延年盯着西北方半晌,背對着她也不走,只是靜靜地站着。
“師父再看什麽?”細君擡頭順着他地視線看起,夜色靜谧,除一參天大樹,什麽也看不清。
“哦,沒什麽,延年告辭”。
細君又看了眼李延年剛剛站定的方向,轉身進了猗蘭殿。
後半夜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離殇本就難挨,雨讓生者更加落寞,一首流傳千古的《落葉哀蟬曲》就在這午夜的雨裏,劉徹的筆下,渾然天成,字字誅心。武帝憐其夭壽,茂陵西側皇後之禮,比之陳後霸陵,她——已然幸運。
天将亮,無緣閣內,一夜燈火,這是主人家最後的燦爛。
一襲淡衣,細君來到後殿,看望劉髆,劉髆還在酣睡,摸着他小小身體上裹着的缟素,細君輕嘆一聲。
這小小的劉髆已然不知身生之母的離世,和他将來要面對的窮兇險惡。
屋外,雨還未停,一位小公公在問李安全李夫人的身後事該如何辦理,禮部也不好做主,李安全苦惱道:“雜家也不知道啊,陛下已經呆在昆明池一整晚了,不歇息也不進食,雜家也不敢提這事兒。”
細君将劉髆地小棉被往上掩了掩,人間□□,又有幾人能說的清……
上林苑昆明池。
李安全禀過衛皇後,衛皇後偕一宮女走往上林苑。
輕聲步入苑內,衛皇後端過宮女手中的蓮子羹,摒退宮女。
雨還未停,池中有豫章臺、靈波殿及一條石刻的鯨魚。石鯨長三丈,每到天上下雨的時候,石鯨首尾皆動。
昆明池東西各立一個石人:一是牽牛,一是織女,做成天河的樣子。
當值雨至,武帝坐在池裏舟中,舟系殿中石人上。東方既白,涼風激水,不禁凄涼,武帝起身下舟,回到桌邊提起筆,卻久久不曾落筆。
許是武帝太過入神,還是衛後有心,衛皇後見漢武帝正在提筆寫字,站在珠簾後并未上前打擾。
不知站了多久,只見武帝靠在桌上睡着了。
她輕聲掀起珠鏈,将碗放到一旁,為漢武帝蓋上一層薄被。
擡手見她拿起桌上宣紙,只見上面洋洋灑灑地寫着:“虛房冷而寂寞,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