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梅灏回到梅府已是戌正三刻,他去給父親梅昶曲和母親柳氏請了安,便心煩意亂地回到竹園內。

書案上擺着荀言贈與他的焦尾琴,梅灏在書案旁坐下,素手輕撥,铮铮的琴音頓時充盈在整個屋子內。

這焦尾琴本是商文王時著名賢臣姜尚所持之名琴,商文王死後,商烈王即位,其後宮有一妃子喚幽姬,生的嬌弱妩媚,甚得商烈王寵愛,只是這幽姬不喜笑,整日垂淚。

商烈王為博美人一笑,便烽火戲諸侯,那時南邊的楚國已經強大隐隐有稱王之勢,姜尚憂慮,進宮勸谏商烈王莫要貪戀女色,商烈王大怒,挖了他的心要看看姜尚是不是真的忠心于王,用他的話來說便是:“自古文臣死谏,那寡人便挖了你的心來瞧瞧是否赤誠。”

姜尚慘死,朝中文臣武将心寒,商室從此衰落,那名琴焦尾似有靈性般,下落不明。

梅灏仰慕姜尚之大賢,想要尋到焦尾琴,後來聽說那焦尾琴落入一富商手中,梅灏親自登門拜訪,想要重金買了琴去,怎奈那富商不肯,只好作罷。

然過了一月,那富商突然找到他說将焦尾琴贈與他,梅灏不願這麽白受,那富商笑了笑說了句“君子配名琴,含章君受得”便離開了。

梅灏心下疑惑,終是欣喜壓下疑惑,欣然抱了琴回屋。

一次偶然,梅灏從乾兒口中得知了荀言為這焦尾琴所做的一切。

原來,荀言聽聞自己重金購琴未果,便自己去了那富商家,問怎樣才肯賣琴。

那富商見着荀言絕代風華,頓起淫樂之心。

他對荀言道:“要琴也不是不可,不過,你須伺候我一個月,我高興了,這琴便贈與含章君,如何?”

梅灏怔住了,那些日子,他見荀言總是懶懶的卧床不起,他關心詢問,荀言總是淡淡一笑說是染了風寒,歇歇就好,卻是不知他在那一個月受了多少折磨。

思緒翻飛,梅灏長長嘆了口氣,起身走出屋子,雪已經停了,月光灑在竹林,透着一番靜谧,他握着那柄折扇在竹林間踱步。

荀言的一颦一笑,或是嗔怪,或是淺笑,都似刻在他心尖般,清晰可見。

梅灏知道自己是喜歡這個風華絕代的人,他也不止一次想要将他買來,讓他待在自己身邊,不想讓他再受苦,他是真的想護着這個不知受了多少苦的少年。

Advertisement

然而一想到男子相戀違背人倫,一想到隴南子驚詫失望的目光,一想到世人将會怎樣看待自己,他便退縮了,是的,他是含章君,門客三千的含章君,熙人都将他視作大賢,他怎會做違背禮樂之事?

梅灏每天都在這兩者之間掙紮,他管不了那顆愛荀言的心,他也無法将荀言從那萬丈污穢之地解救出來。

所以他只能每日忙于政事,忙着著書,幫着師父為古經注釋,只要閑下來,只要不去見他,這份掙紮會輕一些。

此時,荀言正靜靜坐在書案前,書案上展着一卷畫,畫上是株紅梅,他缱绻了目光,蔥白的手輕撫畫卷。

乾兒走進來,替他皮了件裘衣,溫聲道:“三爺,又在想含章君了?”

荀言垂眸淺淺一笑道:“那個呆子,整日只知道板着臉搖頭晃腦地說什麽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三爺,不是我說,我覺得含章君待三爺還不如那些富商們好呢。你瞧,那猗蔚又送了一盒珠子過來,還有一箱錦緞。”乾兒道。

“哼,那些人不過是瞧着我好看才送些東西來讨好我罷了,”荀言冷眼瞥了乾兒手裏的東西,冷笑一聲道:“哪一個是真心的!”

說完,垂眸瞧着畫卷中的紅梅,溫聲道:“只有他,只有他不是瞧我好看,是真心待我好。”

月光如水,灑進屋子,氤氲了一屋的情意。

話說那傾國。傾王整日沉溺聲色,景明進“摘月樓”勸谏,傾王一手摟着坦胸露乳的美人,一手端着酒杯笑道:“我大傾有将軍在,何懼之有?”說完便拉過那美人扯了衣服,又親又抱。

景明皺眉,只得退出寝殿,回到幕府,北地冬天的夜晚是相當冷的,景明一個人坐在大将軍府的屋檐上,提着酒壺消愁。

南邊的楚國,本就地廣民多,富甲天下,而今楚雲祁上位,大刀闊斧變法,其國力提了幾成,景明光是想想就憂心忡忡。

現在楚國看似風平浪靜,豈不知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只要南邊的這個強鄰不滅,傾國便一日不安,然自家王上卻整日游樂。

景明無奈,思緒翻飛間他想起了鳳清——那個不論何時總能冷靜分析輕重利害關系,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的少年。

“今日又去勸谏那個不成氣候的王了?”緋豔的紅映入眼簾,耳邊響起他熟悉的聲音,鳳清在他身邊坐了下來,拿過他手中的酒壺,道:“少喝些,烈酒傷身。”

景明嘆了口氣,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醉醺醺地敲開鳳上卿的府門的。

鳳清眼眸閃了閃,将那句“不如殺了那廢物”咽進肚子,頓了頓道:“熙國離我們太遠,熙王貪圖小利,盟熙伐楚艱難,不妨将家門口的小國一點點蠶食掉,北邊嘛,将那些胡人向陳國頭頂趕,向北還可擴地近千裏。”

景明沉吟半晌,點點頭道:“王上不理朝政,只能如此。”

“再者,我傾雖與楚結盟,到底隔了個熙國,明日上朝,我們力谏王上與楚結成姻親之國,這樣一來将軍便可放開了手去打家門口的小國了。”鳳清看着眉頭緊鎖的景明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道:“将軍沒有必要這麽憂慮。”

商幽王二十六年,五月傾國上将軍景明率十萬精兵滅了頭頂的蔡國,七月又發兵滅了中山國。至此商成王所封的諸侯國,僅剩下寥寥十幾個。

諸侯國中實力較強的有六個,分別是傾,楚,宋衛,陳,姬,熙。

傾國經景明這幾個月的征伐,疆土擴展至東面的堯山,與陳國接壤。

令天下人驚訝的是,北邊的這個鄰居如此不安分地攻城略地,楚國竟是出乎意料地沉默,熙王也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冷眼旁觀。

陳國本也只打算看熱鬧,然而當傾國打到自家門口時,陳國君王慌亂起來,一方面派遣使者入傾,質問傾王這是何意,一方面派遣使者入熙,想要熙王這個多少插插手,削削傾國的炎氣。

傾靈王命傾國上卿鳳清于接兩國使臣。

十一月的傾國已是寒冬,一輛轺車辚辚停在傾國上卿府,車夫利落跳下馬,走至車後将長凳放在地上,打開車門,扶着陳國使臣下了轺車。

“陳使遠道而來,鳳某有失遠迎!”身着朱紅色燕紋袍的鳳清走出上卿府,笑道。

陳使冷哼一聲道:“怎敢勞煩貴國上卿相迎,我王也怕要是惹貴國不高興了,犀首率兵滅了陳國呢,這不,上将軍景明殺神之名都傳到熙王耳朵裏去了。”

鳳清聽罷,淡淡一笑道:“那陳使得意思是說中原列國行事還得看着熙王的臉色行事喽?哎呀,別國鳳清還不知,只是聽陳使如是一說,難道陳王已經對熙王俯首稱臣了不成?”

“你!”陳使本想給鳳清個臉色,警示傾國別太嚣張了些,沒想到一見面就被他三言兩語,不着痕跡地羞辱一番,頓時面紅耳赤。

“哎呦,陳使莫氣,鳳某備了點薄酒,就等着陳使前來。”鳳清笑了笑,側過身,略微彎腰道了聲“陳使,請!”

那陳使冷哼一聲,一甩袖子,向上卿府內走去。

酒宴設在後園的廳內,雖是冬日,園內卻景色宜人,修竹林立,松柏森森。

鳳清和陳使兩人面對面分別在東西兩側坐下,寒暄之語不多說,陳使直接開口問道:“傾國近半年滅了兩國,意欲何為呀?”

鳳清聽罷挑了挑眉,他沒有急着說什麽,修長的手捏了酒爵,寬袖掩口仰頭一飲而盡,然後不急不緩笑道:“陳使這話言重矣,鄰居們不老實,我傾國出手教訓教訓。”

“教訓?教訓道滅了人家的國?貴國給的教訓是不是太多了些?”陳使冷笑。

“貴國要是看不下去也可發兵,我傾國保證不發一言。”鳳清慢條斯理地玩弄着手中的酒爵似笑非笑,他将酒杯緩緩放下,擡眸看着陳使話音一轉道:“不過要看貴國有沒有那個能耐。”

陳使臉通紅,陳王這次派遣使臣前來,無非就是想端端架子,震懾一下傾國,當然傾國若是怕了,讨點地也不是不行,陳王自以為此舉是替中原各國伸張天道,豈不知在鳳清看來不過是搖尾乞憐的喪家犬爾。

大争之世,兵力國力說話。哪一國兵強國力雄厚,哪一國便有發言權,國小兵弱者只有挨打的份。各國會盟便随之出現了恃強淩弱之象,強國使臣頤指氣使,弱國使者只能唯唯諾諾。

鳳清瞥了一眼陳使得囧樣,鳳眸微眯,輕笑一聲道:“我王念在我們同為合縱之國,大家親如手足,好處傾國當然不會獨吞,所以我王決定将北邊的上黨和衛城贈與貴國,以示友好結盟之意。”

陳使聽罷,眼睛一亮,看向鳳清,又面露疑色,鳳清将他的表情盡收眼底,笑了笑道:“鳳某這便将兩地的地圖和戶籍交給陳使,我傾國乃中原大國,怎會在意這麽點土地?貴使多慮了。”

這句話說得漂亮,既讓天下各國知道,傾國乃大國不會像弱國那般斤斤計較寸土,又将陳國上至君王下至使臣不着痕跡地嘲笑一番,你陳國怎麽也算是諸侯國裏有點起色的,怎麽就這麽恬不知恥上門讓人家施舍土地。

于是,陳國使臣滿心歡喜地拿着地圖和戶籍回去向陳王複命,傾國也理所當然在各城駐兵,收稅,将這幾個小國一并吞了進去。

傾王得知這些事後,樂的手舞足蹈。他沒想到,自己什麽都不幹,整日裏抱着美人喝酒取樂,一睜眼他傾國國土便和熙國相當,父王一生兢兢業業也只不過是讓傾國不再是窮困弱小,他即位後傾國便涿鹿中原,成為傲視諸侯之國,大喜之餘便封景明為武定君。

景明受封,相國的兒子惠瑜坐不住了,他對惠文道:“父親,那景明手握兵權,現今王上又封其為武定君,我看要不了多久,他便權傾朝野,連父親這個相國也不放在眼裏了!”

年過六旬的惠文沉默了半晌,他睜開眼,看着自家兒子低聲緩緩道:“瑜兒,為父問你,現在的傾王較之先王如何?”

“傾成王兢兢業業,一代明君,而今這個沉溺酒色,不成氣候。”惠瑜想了想低聲道。

“為父再問你,是明君的相國權力大還是昏君的相國權利大?”

惠瑜聽罷,驚訝乃至驚恐地看着眼前這個頭發花白的父親,上前一步低聲道:“父親想要竊國?”

惠文笑了笑道:“惠氏傾國也不是不可。”

惠瑜只覺晴天霹靂,一想到自己也可以坐在那王座上享受萬民朝拜,頓時血脈贲張,他激動地抓着惠文的手道:“所以父王才會放手讓景明去打?”

惠文低聲道:“景明那小子,忠心倒是不假,只不過他不清楚自己效忠的是傾王還是這傾國,我們大可利用他替我惠氏打江山,待時機成熟,随便捏造個叛亂的消息,傾靈王都會毫不猶豫殺了他,那便是我惠氏取代趙氏之時。所以,你現在要做的便是多找些美人送進宮去讨好傾王,你可明白?”

“孩兒明白!”惠瑜一疊聲地答應着。

待月上樹梢,惠瑜滿面紅光,從惠文房裏退了出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