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二
“這樣我們就知道,碎屍案的死者其實并不是周白莉。但她的名字卻偏偏于失蹤多年後,在此出現了——”
“是為了掩蓋死者的真正身份?”簡哲說道。
我點點頭:“兇手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在現實生活中,置換屍體身份無疑是一種很低級的手段,但周白林的存在可以解釋這一切——以她和周白莉的關系,這樣做無疑很方便。正是由于巧妙利用了周白莉的身份,憑借與她的特殊關系,周白林成了最具有發言權的‘死者親屬’,将死者身上的胎記說成是周白莉的特殊标志,并将周白莉的‘随身物品’和死者放在一起,獲取警方的信任,完成了自己的詭計。
“這個詭計成功施行的關鍵就在于周白莉。國志勇落網後,周白林就意識到堂妹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也許他們兄妹間的感情本就淡泊,周白林似乎并未向任何人提及此事。但在一年後,出于某種需要,周白莉的身份可以派上用場,于是他才進一步了解國志勇案的情況。我想他一定通過某種方式在資料中确認了周白莉的死亡,這才敢啓動詭計。反正周白莉已沒有直系親屬,碎屍案是在本市,他又是周白莉的堂兄……
“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當我們把周白莉排除後,碎屍案的遇害者又是誰?費蓉蓉死了,梁君與羅小志也死了,姬曉婷還在‘惡魔’手中。這些人中,只有費蓉蓉和姬曉婷兩個女性,自然不可能是費蓉蓉。會是姬曉婷嗎?有可能。但她被綁架是在碎屍案之後,如果是她,那麽被綁架的又是誰?奇怪的事出現了:姬曉婷要麽被綁架,要麽早已在碎屍案中遇害,無論哪種可能,整個事件中現在都缺少了一個人!”
“缺少一個人……什麽意思?”
“是啊!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通。唯一的解釋就是,必定還有一個人物存在于我們的已知範圍之外——這個人就是紀婷婷。她的出現印證了我的假設。這是破解案件謎題的關鍵環節。你看,紀婷婷失蹤的時間不正好與碎屍案的發生相吻合嗎?會是她嗎?再看看碎屍案的照片,也許會發現死者的樣貌和相關人員對紀婷婷外表的描述有幾分相似呢……”
“可是,”簡哲驚愕半晌才問道,“周白林為什麽要殺死紀婷婷?”
“你說過,周白林和費蓉蓉的關系像極了秘密情人。這種推測用在紀婷婷身上也同樣合适。但如果僅僅是一樁情殺案,其他許多人又是如何牽連進來的呢?除了秘密情人一說,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比如某種更為隐秘的罪惡把他們,甚至包括梁君與羅小志,牽連在一起。既然有罪惡,當然就會有因之而引起的種種利益糾葛,由此産生謀殺的動機——只不過這件罪惡的詳情我們還不得而知罷了。”
“好吧!就算是因為某種犯罪中的利益沖突,周白林——或者要加上他的同夥們——先殺了紀婷婷,而後陸續自相殘殺,”簡哲不甚滿意地擺了擺手,“這與綁架又有何關系?‘惡魔’的真面目是這幾人中的一個嗎?姬曉婷的出現又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