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黎錦之前所拜的先生是一位落第秀才,名叫宋遠。

宋遠弱冠(二十歲)之年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終于考取了秀才功名。

之後參加過兩次鄉試,但都名落孫山,後來他消磨了鬥志,不打算費心思考那舉人,所以稱為落第秀才。

宋先生的家原本在下灘村,後來他有了秀才功名,同族人就給他在鎮子上買了一座宅院,好讓他平時閑了教本族的孩子啓蒙。

除此以外,宋遠還收了周圍村子的其他學生。

畢竟當先生又不是做慈善,宋遠也不可能風餐露宿,所以收其他村子的學生,那就得要束脩費了。

黎錦買了十條臘肉拎在手上,穿過主街,朝宋先生的宅院走去。

他們平時上課就在宋先生家前院的偏房裏,學生總共也不到十個,倒也不顯得拘束。

路過包子店的時候,黎錦又買了兩個素包子。

老板娘還記得他這個俊俏的後生,也沒多說什麽,就給他包好包子。

正好今天老板娘那尚在閨中的女兒出來幫她蒸包子,剛好看到黎錦的側臉。

她閨女說:“娘,這個人好生眼熟。”

鎮子上的生意人沒有世家那種讓閨女和哥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矩,老板娘的女兒就京城幫她蒸包子。

老板娘說:“巧了,我上次見他來買包子,也覺得他眼熟,看樣子應該是周圍村子裏的。”

她女兒皺着沒有思考一下。

“可我就是想不起來什麽時候見到過了。”

黎錦還不知道原身以前經常買醉的事情差點就被包子店的老板娘給想起來了。

他迅速吃完包子墊墊肚子,按照記憶裏的路線,走到鎮子的住宅區,拐了兩個彎,就看到一個頗為熟悉的宅院。

他走上前敲了敲門。

宋先生的大兒子出來開的門。

小孩今年才七歲,穿着縮小版的長袍,臉蛋圓圓,很是讨喜。

他看到黎錦之後,煞有介事地詢問:“這裏是宋秀才家,請問來人是誰,尋主人何事?”

……這年頭七歲地小孩子說話就這麽文绉绉的。

不過黎錦更加汗顏的是自己,他可是宋遠的學生,這小孩居然不記得他。

“在下宋先生的弟子,黎錦。前段時間生病請假,今日特地前來銷假。”

那小孩子聽完,道了句‘您稍等,我去去就回’,随後就噔噔噔跑回去叫人了。

今日正值沐修,黎錦的同窗都放假回去了,宋先生也得了空。

他聽到‘黎錦’這個名字,先是皺了皺眉,但又想起兩年前黎錦母親跪下求他的一幕,還是放下茶杯,說:“把他叫進來。”

宋先生的宅院是兩進的,從正門進入後,走幾步就是影壁。

小孩兒帶着他從旁邊的垂花門進入,穿過左邊的抄手游廊,走到盡頭再往右拐,就到了正堂。

宋先生家裏的孩子很懂禮貌,把黎錦帶過去後,也不用吩咐,自己就跑遠了。

黎錦把背簍放在門外,拎着臘肉和兩百文的束脩禮進入。

他給宋先生彎腰作揖,同時說道:“學生黎錦,拜見先生。”

宋先生見他态度端正,臉色好了很多。

讓黎錦先把東西放下,坐在自己對面,淡淡問道:“前幾日你請假,說夫郎生産,如今可順利?”

這是原主為了逃課請的假。

他雖然不在乎夫郎,但卻以此當借口逃課,着實品行卑劣。

黎錦面上帶了笑容:“順利生了個哥兒,夫郎也平安。”

宋先生道:“看你如今浪子回頭,那我就不再多念叨。

已經是當父親的人了,應當戒急戒躁,一心向學,考取功名,也好光宗耀祖、蔭妻庇子。”

黎錦自然應下。

宋先生又問:“明年二月的童生試,你可要參加?這兩年來,你都在守孝,已經耽誤良久。

我這裏的學生,一般都會在十四歲參加第一場考試,不為求取功名,只是為了感受氣氛、熟悉環境。

好為了下一次一舉中的做準備。”

……所以這就是把正式考試當模考。

黎錦說:“先生覺得我的學問,可以去參加考試嗎?”

宋先生說話絲毫都不委婉:“第一次當然考不上,所以說讓你先去熟悉環境。”

黎錦很想說,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

畢竟是成年人了,定力和自制力比小孩子好很多,頭懸梁錐刺股一般發奮的學習,大概還是有點機會的吧……

宋先生看出黎錦的想法,勸誡道:“切不可好高骛遠。

童生試分為三場,第一場縣試就要考五科,準備起來難度很大。”

頓了頓,他又說,“不過你如果有這份上進心,明日自備紙筆,把我這裏的《四書》《五經》都抄了去,回去多加背誦。

如果你能在九月背完這些書,我就提前教你八股文、經論、策論的寫作模式。”

黎錦趕緊站起來再次作揖:“拜謝先生。”

宋先生很滿意他的态度,況且這次黎錦跟以往那畏畏縮縮、心不在焉的狀态完全不一樣。

就好像真的突然長大了一樣。

作為先生,對努力勤奮的學生,自然不會潑冷水。

眼看着就要到午飯時間,黎錦也不多留,出門買紙筆了。

宋先生家裏也不慎富裕,他的妻子是同村的一個女人。

并無任何妾室。

中午吃飯的時候,妻子看到那兩百文,有些驚訝。

“孩子說黎錦來拜見你,我還不當回事,他這怎麽突然送禮?”

頓了頓,“早知道應該留他吃飯的。”

兩百文雖然不多,但也得普通莊家漢賺半個月了。

宋先生想,自己的妻子什麽都好,就是對這黃白之物看得太重。

在他看來,黎錦拿多少束脩禮都行,禮輕情意重。

宋遠說:“無礙,我讓他明日來把《四書》《五經》抄了回去背誦,你明日可以留他吃飯。”

妻子:“………………”她真的只是嘴上說說。

她家丈夫別看是個秀才,做人卻如此木讷。

不過這樣也好,做事一板一眼,正正經經,一輩子都不會出什麽幺蛾子。

黎錦這回在正街上逛了兩三家,比對了一下紙筆的價格。

他之前寫病歷都習慣了用電腦敲,最多就是簽字的時候用一下鋼筆。

一朝穿越,一切都回到解放前。

黎錦最後選了最便宜的兔毛毛筆,至于原主之前的紙筆,好像都賣掉買酒喝了。

酒瘾上來後什麽都控制不了,這種人黎錦上輩子也見過,只是沒想到原主居然也是其中一位。

至于抄書和練字用的紙,黎錦打算買不一樣的。

抄書是為了着墨均勻,以後好拿着背誦;但練字,那就比較耗費紙,黎錦打算買最便宜的毛邊紙。

“少年郎,宣紙一刀一兩銀子,買起來不劃算。不若買四開的竹葉紙,只要兩百文一刀,毛邊紙一刀四十文。

如果你兩個都各買一刀,送你兩支兔毛筆和一塊墨,如何?”

店家看黎錦年紀小,雖然穿着讀書人的長袍,但因為洗的次數多,顏色已經有些褪去。

一看就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所以他也讓着一點,寒門出貴子,萬一這年輕人以後飛黃騰達、考上秀才了,那他這家店肯定不愁沒生意!

反正這麽賣他也不虧,只是賺的不多罷了。

竹葉紙的主要原材料是竹子,紙張表面光滑,沒有宣紙那樣着墨方便,抄了書需要晾幹一段時間。

但卻比宣紙實惠太多。

黎錦覺得老板人委實不錯,把竹葉紙和毛邊紙都買了,放進背簍裏。

至于毛筆和墨,他包起來放進袖口裏。

老板見黎錦買完還在店裏打量,他推銷道:“我這裏還有些字帖,顏體和柳體都有,少年郎可需要?”

黎錦最後把兩本字帖都買了去。

雖然他上輩子學的是柳體,但這輩子活在了古代,他不想單單只學一種字體。

柳體和顏體如今已經是科舉寫文章的主流字體。

但正因為主流,所以成了每一位考生都會寫的字體。

要想讓自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