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秋源沒做任何抵抗。徹底失去意識之前,無不自嘲的想,活了好幾千年,最終竟死在錦斓手上。也不知還能否輪回,若真有來世,這樣的孽緣,還是離遠一點吧。

他這一生,林林總總,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

秋源的父親,銀螣聖君,曾是天界赫赫有名的戰将,頗得老天帝器重。後來奉老天帝之命去剿殺上古兇獸,不料功敗垂成,和同去的另一名天将雙雙戰死。那時候,秋源還沒出生,就是一顆窩在她母親肚子裏的蛋。她的母親,是東海老龍君的親妹妹,當年美冠四海的三公主。

三公主當初要嫁給銀螣聖君的時候,老龍君其實是很不願意的,因為這銀螣聖君性子冷淡,還情商不高,在天界更是仙緣不好。當然老龍君不願意也沒轍,三公主不是他能左右的。三公主與銀螣成親不久,生下長子。後孕有次子,恰逢銀螣聖君出征剿獸,三公主便回了東海娘家将養,誰知銀螣戰死,三公主生了蛋之後,自殺殉情。

也就是說,秋源還是個蛋的時候,就成了孤兒。雖然三公主和親哥老龍君的關系一般,但老龍君對三公主的遺孤還是照拂的。後來的某個秋天,海上下了雨,三公主留下的蛋裂殼,秋源就爬出來了。他的出生,讓老龍君感到失望。因為他是一條徹頭徹尾的青蛟,蛟身很容易讓老龍君想起他并無好感的銀螣聖君,雖然他已經永遠消失在這茫茫六界之中了。

秋源性子像三公主那般溫柔,長得也像三公主那般美麗,但他不像兄長那般傳承了母親三公主的龍身。他不是龍,是蛟,在東海一衆高貴的龍族兄弟姐妹裏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有時候會玩笑似的擠兌他,說像秋源這樣的蛟啊,就該窩在小溪小河裏,東海如此遼闊的地方,讓蛟出沒那得多丢臉啊。

秋源就想了,蛟怎麽了,他父親銀螣君也不是龍,乃是上古螣神的後裔,龍君舅舅談起他時,再不高興也得客客氣氣恭恭敬敬的。

秋源的兄長玄淩,自小就十分孤僻,性子很像銀螣君。出生沒多久,便在獨立于父母之外終年冰雪覆蓋的寒越山修行,後山靈認他為主,便以山為名,又稱寒越君。再後來玄淩聽聞他出生,來東海看他,要接他去寒越山。可是兄長的性子太冷了,秋源君年幼,正在愛玩的關頭上,實在覺得和兄長生活必定無法适應,便依舊留在東海。

就這樣過兩三百年,玄淩又來東海,跟他告別,“我要去逍遙谷拜師學藝。等你以後化了龍,來逍遙谷找我吧。”

秋源說,“我為什麽要化龍?我覺得現在這樣挺好。”

比起玄淩,被舅舅善待的秋源就顯得格外不上進。可是玄淩仍然沒什麽表情的說,“你只有化為龍,才會有資格入逍遙谷的門。入了逍遙谷的門,将來才有能力掌控一切。父親是螣神的後裔,本可應天劫化神龍與天同壽永生不滅,可他舍不得化掉自己真身的那一對翅膀,終究沒走到那一步,然後他就戰死了。”

秋源:“……”

老實說,他沒覺得東海裏那些有龍身的表兄弟姐妹有多能幹,若論身手和修為,他們還遠不如他呢。他們會擠兌他,無非是不能接受作為蛟卻比龍還厲害的事實罷了。

玄淩又道,“真身是什麽無關緊要,緊要的是實力。虺,螣,蛟,龍在千萬年前同祖同宗,因為環境和繁衍,導致實力樣貌逐漸分化。如果必須化龍才能飛升,何必不作為?”

秋源:“……”

寒越繼續道,“我隐約覺得父親之死和逍遙谷有點關系,只是,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去了才知。”

Advertisement

秋源:“……”

此番相談是秋源記憶中有生以來,兄長話最多的一次,且他說的不無道理。玄淩走了之後,秋源努力修行,五百年後應劫化龍,再五百年化角龍,老龍君舅舅對此頗感欣慰,言道,“年少有為啊,沒準将來有一天比你父君有出息,化了神龍給咱們龍族長長臉。

秋源:“……”神龍,六界已有萬年沒出現過。他有自知之明,不會去想。想的比較多的,反而是從未謀面的父親。

舅舅欣慰,自然就關心秋源的前途,“秋源,舅舅做主,上天帝那兒給你謀個河君之位可好?”

秋源搖頭,謝了舅舅的好意,“我想去逍遙谷,拜師學藝,順便與我兄長重聚。”

龍君舅舅捋捋龍須,秋源這龍崽子志向高遠,豈是大江大河能困留住他的?可惜衆所周知的逍遙谷,并不好入。逍遙老祖鮮少收徒,便是收了,這萬把年來,能出山的徒弟連一巴掌都數不來。

即使這樣,秋源君仍然義無反顧的去了逍遙谷,幾經周折自不必提。

果然如兄長所說,老祖只收有靈根有天賦有作為的徒弟,他因着千年內即化角龍的這番修為,成了老祖最小的弟子。

大約是他愚鈍,或者兄長當初的說辭只是一番猜測,他确實沒看出來這逍遙谷與父親銀螣聖君之死有任何關聯,又或者兄長只是為了督促他上進,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也未可知,其實也沒什麽,他對于父親的感情,因為舅舅的緣故,就沒有一般父子那麽深刻,所有血緣牽扯到的傷心難過,大多源自于想象。當然,于秋源君而言,逍遙谷之行,不虛此生。

因着逍遙谷內日複一日的修煉,他在此間由角龍化應龍,後又在西芈洲芈陽湖化蒼龍。龍族之芸芸衆生,到達這個境界的,六界之內寥寥無幾。

除此之外,他還認識了錦斓。

初來時,秋源有一千三百多歲,錦斓小他一百年,卻要恭恭敬敬叫她一聲師姐。但先來後到,規矩就是規矩,老祖不點頭,誰也改不了。逍遙老祖出身青丘大澤,是只很古怪的老狐貍。他的規矩也古怪,平時神狐不見首尾,授業解惑的态度比放羊還不如。他收徒,卻叫大家自己修煉,不做任何指點,如果覺得修為增進,可以試着去破老祖布在逍遙谷天書洞前的陣法。破了陣法,可入天書洞,觀天書,再自行修煉,依舊無人指點。修煉之後,可破下一重陣法,之後下歸元洞,老祖曾一本正經的叮囑衆弟子,“六界之中,入天書洞者不過數十,能下歸元洞,也是有去無回,爾等決意時需慎之又慎。”

老祖什麽意思呢,先試着挑戰天書洞,之後下不下歸元洞繼續修煉,你們自己決定。反正他不摻乎。不過他又老神在在的唠叨,“我挑弟子,不問種族,不問出身,先看你們是不是六界最有潛力的,再看你們将來是不是六界最厲害的。如果能從歸元洞裏練出來,從此天上地下再無敵手。便是老祖我,和老祖我的祖宗活着,也要甘拜下風。要真有這麽一天,以後出門,你們定要報上師尊我的名號,叫我榮耀榮耀,不然的話……就別提了。”

逍遙谷在幾千年內,只收了三十弟子,能力是基礎條件,此外不乏出身尊貴的,比如姹紫,她就是瀛洲英華族之主的寶貝孫女。比如錦斓師姐,說是萬山洲獸族的長公主。相較之下,他功法在師門裏算低微,還無父無母,雖然有東海龍君做舅舅,也顯得寒酸了。

當然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老祖所料不差,在六界內招了三十名佼佼者,破天書洞前陣法的弟子,真沒幾個。也就兄長玄淩,錦斓師姐,還有扶搖師兄,廣雲師兄,還有他。

前面這四位在天書洞修煉之後,破過歸元陣,但是扶搖師兄和廣雲師兄進了歸元洞後再沒有出來。兄長和錦斓是前後腳破陣,兄長在歸元洞待了九天,出來便越發沉默,後自請出谷,走前皺着眉對秋源君道,“過猶不及,好自為之。”

老祖又有規定,衆弟子若在天書洞和歸元洞各自修煉,關于修煉的任何情形與信息不得告訴他人。秋源的師兄兼親哥完美的遵循了這一點。

至于師姐錦斓,她在歸元洞待的時間稍長——七七四十九天。出來後,跟他道別。他不解(當然不排除還因為即将到來的分離而感到不舍),秋源覺得,既然能出來難道不該趁熱打鐵繼續修煉麽,可是錦斓笑着解釋,時間緊急,她必須得回家繼承王位,臨走前,意味深長的說了句,“天書洞值得一看,不過歸元洞麽……,看自己的選擇吧。老祖曾說各有緣法,他雖然對衆弟子期待很高,但也沒要大家必須達至臻境界。下界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不留神,果真就一無所有了。”

錦斓走了之後,他沒多久也破了天書洞的陣,在裏面待不少時日,天書洞藏書大部分是刻在洞內石頭壁上的,有的是字,有的是圖畫。唯有幾本天蠶絲與仙帛裝訂成的書冊,翻開看,卻空無一字。秋源君覺得頭大,智商也不夠用。反正是死活悟不透,再加上洞內昏暗狹窄,十分憋悶。于是把有字的就都背下來,之後出洞鑽研,稍有進展再回洞受教。

每次出洞和入洞都要破陣,秋源在頻繁破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有所提高,又是渡劫又是飛升的,已經不當事兒了。倒對天書洞內那些圖案和字漸漸有所領悟,那是提高自身靈力修為的要訣,至于功法,還得靠自己勤加修煉。

就這樣又過了三百多年,秋源君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于是試着破了歸元洞前的歸元陣,入洞沒幾步,便覺洞內光耀灼目,熱浪滾滾,随即身體幹涸,行動遲緩。便是招來水汽護體,也很快被蒸的幹幹淨淨,連呼吸都沒那麽順暢了。歸元洞內的氣場壓魂碾魄,縱有千般本事難以施展。秋源莫名不安,記起當初錦斓師姐臨別贈言,又念及兄長說的好自為之,以及扶搖廣雲兩位師兄的杳無蹤影,便停駐了腳步。思量再三,原路返回。

出洞之後,心中時時忐忑,總是想起錦斓,以及她說過的話。錦斓為什麽要那樣說呢,她必定不是因為擔心別人在歸元洞修煉成功從而比她強才說這樣的話。歸元洞,于他而言,怕是個萬劫不複的所在。

秋源自以為修煉到了臻化境界,歸元洞裏走了一遭,才知夜郎自大,想要至尊無敵,果真得付出一無所有的代價。還好,他沒有要做六界第一的執念。

他信錦斓,選擇回頭,在曾經開滿秋源花的地方小小憂傷了幾天,久未謀面的老祖出現了,也不說什麽安慰的話,反而渾不在意的笑道,“說穿了就是沒機緣,也好。早些回家去吧。”

秋源君知道自己沒學成,格外慚愧。老祖又笑眯眯的說,“你吧,……還行。出去之後,要是別人問起你師出何人,你……”

秋源君點點頭,“弟子明白,弟子守口如瓶,絕不會報上師尊大名,令師尊蒙羞。”

老祖搖搖頭,“其實你真的還……不錯。呃……,你愛說不說。”

秋源君:“……”

秋源就這樣離開了逍遙谷,東海還是那個東海,表兄弟姐妹都長大了,成親了,有龍崽子了。龍君舅舅更老了,他早立過太子,打算過一陣子就退位頤養天年。兄長玄淩依舊長居寒越山修煉,已位居真君仙階,和從前一樣,無事不出。

至于錦斓,他以為她回家是去做她的萬獸之王,到後來才得知,她承襲的是魔尊之位,只不過這位子,坐的着實不穩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