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與事
潘安看着眼前的場景只覺得有些人的腦回路你真是無法理解,看他爺爺的表情就知已經十分不耐煩了,這位嬸娘就是在消耗兩家情分呢。
潘安上前一步,先給小表弟把眼淚擦擦,這孩子被他娘吓得都要哭抽了,“嬸娘,您別在地上坐着了,看看表弟,他年紀這麽小,身子受不了。”
嬸娘對他的話置若罔聞,又開始走苦情路線,“二柱啊,你現在可是秀才公了,可得給嬸娘做主啊,看在你表弟的份上,救救我們一家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道德綁架啊,怎麽了就救救你們一家,你們一家是遇到匪徒快沒命,還是家中沒糧食要餓死,明明在村裏還算中等人家呢,擺出這作态誰信啊。
關鍵是潘安此時身份特殊,他對待這位嬸娘太過兇悍,以秀才的身份壓人必定會落得不敬長輩的名頭,于他名聲有礙,但是他一旦表現軟弱那就更不利于他家了,要是誰都覺得他們家好說話想來占幾分便宜那還了得,這個口子不能開。
“嬸娘玩笑了,大家鄰裏街坊的,各自家中情況不是不知曉,嬸娘前一陣子不是還修繕了屋子,在座的叔叔伯伯們都沒您家闊綽呢,您別在地上坐着了,不是讓大家看了笑話。”潘安皮笑肉不笑客客氣氣地和這位嬸娘商量。
其他來的三家都是男人來的,本來是不想和一女人置氣,但是這位嬸娘太過了,胃口這麽大,張口就是四畝,潘爺爺都說了只剩三畝份額沒分配了,這不是不給別人家留活路嗎,此時見潘安開口也有了底氣,紛紛附和。
“對啊,潘嫂子,我看你隔三差五還去買雞蛋呢,我家現在都沒米下鍋了,你給我們留條活路吧。”
“就是,潘嬸子,你可不能仗着是長輩就欺負我二柱弟弟,這撒潑耍賴幹啥呢,秀才公可不是你能唬住的。”潘安無語,真是躺着中槍,這還有個挑撥關系的。
“哎呀,好了好了,大家家中情況都差不多,既然德福說了憑運氣,這不是挺好嘛,潘氏,你快起來吧,別在這丢人現眼了,不然我就去找你公爹,看他怎麽個說道。”一位比他爺爺還大的長輩出面說話了,這時候氣氛就好了許多,衆多看熱鬧的鄉親也開始嘀咕勸說。
這位嬸娘看大勢已去,她坐地上哭也沒用了,終于是不情不願地起來了,邊起來還邊嘀咕什麽人多欺負人,但是也不敢大聲說話。
這時候潘爺爺也站出來了,一看他老人家就不待見這嬸娘做派,估計以後不會怎麽來往了,“好了,來抽簽吧,我手中有四根竹簽,三長一短,抽中長的三家一家一畝。”
潘爺爺也頭疼,這事其實不該擺在明面上的,但是昨天他姐姐來了以後他一允諾給她家三畝份額,結果這消息不知道怎麽傳了出去,結果今天人都來了。
最後結果就是這位嬸娘抽到了唯一一根短的,又開始哭鬧,潘安也不耐了,以他要讀書為由把人請了出去,其他人看這情況也走了。
人走以後潘爺爺就不高興,一拍桌子給衆人吓一跳,“這事是誰傳出去的?”
誰也不吱聲,沒人承認就沒辦法了,也就不了了之,潘爺爺囑咐大家以後家中事情不要拿出去瞎傳,看衆人個個點頭答應,他揮揮手就讓大家散了。
Advertisement
這件事過後潘家消停了幾天,主要是在張羅親事,最近幾日十裏八鄉的媒婆都往潘家跑,一是潘安大伯的女兒二丫,二就是姑婆的孫女和外孫女,都到了年紀,放出話來想要找個人家,這不媒婆們就聞風而來,這也是因為家中出了個秀才,潘家地位跟着水漲船高,不然這些媒婆也沒這麽積極。
這些事情本來潘安不應該參與的,但是潘爺爺自打潘安成了秀才,十分愛帶着潘安商量事情,所以最後有什麽人家來求親,他還真是一清二楚。
念着大伯對他的情分,他對這位二姐也該上心,二丫雖然因為他來求娶的人家比上一次強了些,但是畢竟是堂姐,照着一母同胞的姐妹還差的遠,所以很多人家也懷疑結親了能不能和這位秀才公搭上關系,所以真正有點實力的人家還真是沒有。
潘爺爺不放心姚氏的眼光,所以這子女婚事一向由他做主,現在他挑出了三戶覺得還不錯的。而且心情還不錯,就把潘安招呼過來一起看看,畢竟這些親家不說給潘安一些助力,也得不拖他後腿才行。
一被叫過來潘安就想起來上次讓二丫臉紅的那位裏正的兒子潘茂雲,不過鐵定沒戲,他就不想了仔細看來求娶的人家。
潘安看了看,三戶人家各有各的好。這第一份就是郭家村一童生,今年二十六歲,喪妻半年,第二個是本村的一小夥子,今年十八歲,在縣城一木匠那裏做學徒,等學成了就和大伯一樣算是個手藝人,第三個是縣城裏的一戶人家,是開早點鋪的,家裏經濟條件還算不錯,給十七歲的二兒子求娶。
潘安看着這三樁婚事默默思考,如果讓他來選的話可能會選第二個,雖然這麽來看貌似第二個是條件最不好的。
第一位童生和他二丫姐差了十歲,而且他那位去世的妻子給他留下了一兒一女,二丫要是嫁過去那是直接當後媽啊,後媽向來最不好當,對人家孩子好是你應該做的,讓人覺得不夠好的話就該被戳脊梁骨了,而且夫妻之間也會因為這孩子的事生嫌隙,他覺得他二丫姐心思單純,應付不來這些。
第三家雖說是家境不錯,但是聽說這家一共三個兒子,大兒子受爹娘喜歡,小兒子受爺爺奶奶偏愛,這個老二有點爹不疼娘不愛,到時候分家估計分不了不多東西,而且他自己沒什麽一技之長,分家後怎麽撐死一家子,他們是縣城人,又沒有田地,這以後的經濟來源是個問題。
第二家就是本村的,那人名叫劉偉,潘安也認識,人長得只能說一般,但是是個品性不錯的,家中兄弟姐妹也不少,但是潘安見過他娘,感覺是個明事理的,婆媳關系可能好一點,而且也不是大兒子,分家以後爹娘不會跟着過,到時候有手藝在身,小兩口的日子應該會不錯。
但是這是潘安的個人想法,他覺得這事應該問問二丫本人,終身大事關系一輩子,要是她覺得不滿意估計日子也不會過得好。
但是這話他肯定不會和潘爺爺這麽說,潘爺爺可是封建大家長,估計他心裏已經有偏向了,我頂多去看看二丫怎麽想,然後給潘爺爺委婉表達下想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于是潘安就找到了二丫,和她說了說目前潘爺爺中意的三家,“二姐,情況你也了解了,你是怎麽想的?”
其實潘安覺得最好見個面,但是這個要求不好達成,同村裏的那個倒是好說,其他兩個離得遠就不成了,女孩家要是跑老遠去看人肯定會被人說不安分的,名聲受影響啊。
不過潘安聽潘爺爺說都是五官端正的,長相太醜的估計他老人家也不會挑。
二丫重點問了童生和家裏開早點鋪的人的長相,讓潘安感慨這年頭長得好十分重要啊。
“那人比我大了十歲,也太大了點,而且還有兒女,就算他是童生我也是不願的。”二丫有點失落,潘安覺得她是想到童生就想到了潘茂雲,這人和潘茂雲條件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她估計是很失望。
“劉偉我是見過的,我不想嫁他,不如就那早點鋪家的吧,我早就想去縣城看看,卻沒有機會,要是能嫁到縣城在那生活也是頂好的。”二丫平常看着挺腼腆一姑娘,潘安沒想到提起自己婚事倒是挺大方的,就這樣擺出來和他談,一點不避諱自己的想法。
想想也是,要是二丫嫁到村裏,想去縣城還不見得什麽時候,他們潘家短期之內也是攢不出在縣城買房的錢的,二丫想做城裏人,過好日子這想法挺現實的。
而且她覺得雖然那男子目前沒什麽一技之長,但是他家做吃食,他也是可以學的,二丫自己也能學着做,以後分家也能糊口,但是這能定在縣城的機會不多。
潘安覺得她這二丫姐雖然平時看着挺軟弱的,關鍵時候還是挺有自己主意的,于是他就旁敲側擊地問他爺爺的想法,沒想到潘爺爺也挺贊成。
潘爺爺是覺得他家遲早是要搬到縣城的,姑娘們嫁到縣城是好事,親戚多也能互相幫襯,村裏都是地裏刨食的,不像縣城掙錢的機會多,有身份的人多,他覺得他家這都書香門第了,以後孩子們也得結交一些書香人家。
潘安覺得他爺爺真是想遠了,他家搬家還有時候呢,縣城的房子價錢可不低,更何況他們家這麽多人,不過他倒是能理解爺爺,他爺爺當初也算是在小康之家中生活,只是後來遭逢大變,但是必定是想念之前在縣城生活的日子的,有這個想法十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