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拒絕

“你說——什麽?”皇帝唇畔剛剛揚起的笑意凝固了, “你再說一遍!”

他口中說着要問問兒子的意見, 可他自己心裏早就有了答案。歷來兒女婚事, 無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更何況他還是九五之尊。在他看來, 這樁婚事,秦珣根本不可能拒絕。

秦珣擡頭, 眉宇之間毫無懼色:“父皇問兒臣的意思,兒臣的意思就是不願。”他深吸一口氣,不等皇帝發難,就又續道:“父皇好意, 兒臣心領了,只是兒臣如今還未生出婚配的心思。請父皇恕罪。”

“你是不想娶妻?還是——不想娶陶家小姐為妻?”皇帝狹長的鳳目微微眯起。

“兒臣還不想……”

皇帝打斷了秦珣的話:“你是不想娶陶家小姐吧?朕聽聞, 你此次剿匪回來, 帶了一個女人……”

秦珣心頭一跳:“父皇……”

“你因為那個女人,在外逗留多日才回京。如今還要為了她拒了朕指的親事?”皇帝面無表情道, “朕倒想知道,那是個什麽樣的女人了。”

秦珣心頭有種莫名的怪異感, 他心知父皇肯定是誤會了,但他真的不好解釋。他只能道:“不是父皇想的那樣……”

“你前幾日帶她去見孟愛卿,是什麽意思?想擡一擡她的身份?”皇帝語帶不屑,“你若真舍不得她,随便給她個侍妾的名分就是。關起門來,想怎麽寵就怎麽寵。你的王妃,必須是出身名門的女子!”

秦珣不能認同, 瑤瑤的身份尊貴,又怎麽能只做一個侍妾?他思緒一轉,不由地心中一凜,:秦珣啊秦珣,你的重點錯了!不是侍妾不侍妾的問題,父皇的話不妥,是因為瑤瑤是你妹妹!

見兒子神色難看,皇帝只當是說中了他的心事,冷然道:“怎麽?難道你還真想像睿王那樣,教朝廷內外看笑話?!”

睿王秦渭娶了一個寡婦,皇帝覺得好笑,又有些快意。但是,當自己兒子也要娶一個家世平平的女子時,他難以忍受,堅決不許。

“兒臣并無此意。”秦珣擡頭,“父皇問兒臣的意思,兒臣的意思就是不想娶陶家小姐,請父皇莫怪。”

皇帝沉吟:“若朕非要你娶呢?”

秦珣沉默半晌,就在皇帝以為他會以沉默相對時,他輕聲道:“父皇是明君,也是慈父,自然不會為難兒臣。”

Advertisement

“哈!”皇帝冷笑,“倒是朕為難你了……”

“兒臣不敢。”秦珣低頭請罪。——他曾經想過,他們這種人,其實娶妻娶誰都一樣,即使那人不如他所想的賢惠聰穎,婚後也能慢慢教。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此刻他內心深處不願意接受父皇的指婚。他并不想破壞當前的生活,也不想王府裏猛然多出一個人來。

皇帝慢慢眯起眼,打量着這個兒子。

他以前很少注意到老三。四個兒子裏,秦琚居長,秦璋是嫡。他重視老二,提防老大,對老三老四着實感情很淡。老三跟着孟越習武,後又去疆場厮殺,再後來剿滅虎脊山匪盜。他清楚此子有幾分本事,可以成為太子的臂膀,才開始高看其幾眼。對老三的婚事,他想的也是最好能教老三對太子更加忠心。

卻不想,老三竟然拒絕了。

皇帝擺了擺手,面無表情:“你先下去,再好好想想。”老三不笨,一個女人和皇帝太子的信任,孰輕孰重,想必他能分得清。

“兒臣告退。”

秦珣離開皇宮,輕舒了一口氣,他明白皇帝為何希望他娶陶小姐,無非就是因為她是太子的表妹,父皇是想将他和太子徹底綁在一起。

太子仁善,他願意追随太子,但是他想這親事完全沒必要。他若娶陶小姐,也不過是多一層姻親,還能重過原本的手足兄弟?

別說他眼下沒想娶妻,即使真想娶,也不會是陶小姐這種的。他要娶的女子,他要娶的女子……

他緩緩合上了眼睛,心頭一片茫然。

過了好一會兒,他心裏忽然浮現一個念頭:也不知瑤瑤這會兒在做什麽。

此刻秦珩正對着鏡子發愁。她一手拿了簪子,一手舉着菱花銅鏡,猶豫着要不要用簪子挑了耳後的胭脂痣。

她的丫鬟一個在門外,一個在窗下,各自忙碌。

秦珩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她放下了鏡子,輕輕嘆一口氣。

簾子響動,身後一陣腳步聲,她也不回頭,直接問:“小蝶,你說我……”

“什麽?”皇兄低沉醇厚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秦珩一怔,站起身來,果見秦珣站在她面前,面容英俊,身姿挺拔。她笑一笑:“哥哥回來了?”

她說話間,才留意到丫鬟已然退了出去。

秦珩給兄長倒了茶:“嘗一嘗。”

沒看茶杯,秦珣挑眉:“你方才在做什麽?”他從宮裏回來,直接就來了她這兒,連衣衫都未換。

“唉……”聽他詢問,秦珩面露苦惱之色,她撩起頭發,指了指自己耳後的胭脂痣,“還不是這個?我在想着,要怎麽消了它。”

雖說連着見了兩個故人,都沒人認出她,可她心裏還是不安。萬一有誰指着這個胭脂痣,說是證據呢。

随着撩發的動作,她露出一段白皙美好的脖頸,瑩潤光潔,白若凝脂。秦珣只瞧了一眼,不敢多看,飛速移開了目光。他皺眉,輕聲斥道:“以後不要這樣!”

“怎樣?”秦珩有些懵。是因均為她要消了痣麽?她不明白皇兄為什麽這麽大反應,只“哦”了一聲,“不這樣了。”

秦珣端起茶杯,猛飲了一大口:“我先回去了,你好生待着。”

他匆匆忙忙離去,直到他走後好久,秦珩才想起來一件事。皇兄的生辰就在六月底,今年他十八歲,也不知道她能做點什麽。

秦珩左思右想,皇兄是皇子,是王爺,金銀珠寶,名聲地位,什麽都不缺,她若要送他生辰賀禮,必得用些心思。

而她這個人,最是不吝啬花心思的。

早年在宮裏,她想與皇兄交好,可沒少費心神。不過她如今恢複女兒身,應該跟以往有差別才是。

秦珩自己寫了一幅字,又悄悄問丫鬟:“小蝶,王爺下個月過壽,你說我送些什麽好?”

小蝶呆了一呆,試探着問:“荷包?香囊?腰帶?親手下廚做的小菜?親自縫的衣衫?”

她一下子給出這麽多選擇,秦珩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所以,重點還是在親手上。

都可以試試,會哪個就送哪個吧,反正心意最重要。

晉王殿下的生辰在六月底,記得他生辰的不止秦珩一人。在東宮,太子也與太子妃提起了此事:“下個月就是三弟的生辰了……”

丁如玉默默一算,心底微驚,那晉王的年紀可不算小了!

太子輕嘆一聲:“他的親事,該有着落了。”他隐隐聽說父皇有意将陶家表妹指給三弟,而三弟似乎不大願意。

對此事,他驚訝之餘,竟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三弟向來有想法,而且晉王府還有個瑤瑤姑娘。

丁如玉鼻子一酸,輕聲道:“快了吧,上次母後跟我說話……”

“說起了三弟的親事?”太子饒有興致地問。

“不是。”丁如玉搖頭,“母後想将薛家表妹給殿下做良娣,不知道殿下……”

太子剛聽到薛家表妹,訝然,不是陶家表妹嗎?到聽得做良娣,他不覺一怔:“什麽?”

再看妻子,眼圈已經紅了。

“是妾身無能,未能為殿下誕育子嗣,妾身願與薛家表妹一起……”丁如玉說到這裏,眼前一陣眩暈,身子一軟,竟往下倒去。

太子神情大變:“阿玉!阿玉!”他忙一把将妻子打橫抱起,高聲道:“快!傳太醫!傳太醫!”

東宮傳喚,太醫來的很及時。

望聞問切後,太醫擡手,回禀太子:“殿下——”

“太子妃怎樣?”太子眉心的焦灼遮掩不住。

“恭喜太子,恭喜太子妃。”老太醫滿面笑容,“太子妃是有喜了……”

“有喜?”太子雙目驟然一亮,不可置信地看着老太醫,“你方才說什麽?太子妃……有喜了?”

“回殿下,是的。”老太醫笑笑,“雖然月份尚淺,但是确實是有了身孕。只是……”

“只是怎樣?”

老太醫道:“只是需要當心一些,切莫動了胎氣。太子妃娘娘這一胎,不算安穩。”

太子點頭,眉眼間難掩喜色:“嗯,孤省得。”

他心間充滿了喜悅,阿玉有孕了,他們有孩子了!他知道成親兩年多,尤其是這一年,阿玉雖然不說,但是心裏一直為無子的事情而發愁不安。如今阿玉有孕了,不管是男是女,想必她都會安心一些吧。

他認真記下老太醫的叮囑,又親自看着老太醫寫下安胎的藥方,教人送老太醫離開。

丁如玉隐約聽見了幾句,心裏驚喜無限。有孕了?她真的有孕了?她輕輕撫上自己的小腹,這裏真的有了一個孩子?

她默默閉上了眼睛。

太子妃有孕的消息是太子親自告訴父皇母後的。他盡量平靜地道:“阿玉有了身孕,這是東宮的第一個孩子。”

“太子妃有孕?”皇帝皇後俱是一喜。畢竟子嗣是大事,東宮成親兩年,沒有子嗣,已是皇後的一樁心病。

皇後眼圈兒一紅,難以置信:“真的?”

“千真萬确。”太子含笑點頭。

皇後喜極而泣:“真是祖宗保佑。”她曾經以為太子不可能有嫡嗣了呢。沒有人知道她此刻有多歡喜,多慶幸。她定了定神,柔聲道:“太子妃有孕,是喜事,可以讓丁夫人進宮陪陪她。太子身邊,也得有人照顧,是不是?”

她說着看向皇帝,見後者點了點頭,她又笑道:“東宮裏頭,得再添幾個人了,也省得冷清。”

太子神色微微一變:“太醫說,阿玉這一胎不大安穩,需要多多注意,不宜情緒有太多波動,最忌大喜大悲……此刻添人,不妥。”

他想,他将來可能會有良娣,會有其他女人,但絕不是在發妻有孕且胎相不穩的時候。他倒不是覺得阿玉善妒,而是阿玉的身子和性情他都了解。若他真在此刻添良娣,她必然不會顯出不快來,可難保她不會默默飲淚,傷了自己也傷了她肚子裏的孩子。

他不是重色之人,沒那麽急色。

皇帝沉了臉:“你的事,你自己做主就行。”

太子妃是他選的,樣樣都好,只可惜不夠賢良大方。不過如今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她現下有孕,當然一切都以她肚子裏的孩子為重。太子膝下沒有子嗣可不行。

皇帝表了态,皇後也不再強求。等丁氏這一胎坐穩了再說吧。她比誰都知道嫡嗣的重要性。

——六月天氣熱,秦珩吃不下多少東西,她又忙着給皇兄準備壽禮,臉竟瘦了一圈兒。她自己每日照鏡毫無所覺,還是秦珣指出來:“瑤瑤,你怎麽瘦了?”

本朝女子以瘦為美,瑤瑤膚白如玉,下巴纖細,美則美矣,可他還是希望她能稍微胖些。她現下比他剛在太平縣找到她時,看着還要瘦。

秦珣不免心想,是不是因為她在京城,在晉王府過得不快活?她是心裏不安?還是在府裏太過憋悶?

然而秦珩卻是一愣,她摸了摸臉頰:“瘦了麽?”她不大在意:“瘦便瘦吧,瘦些好看。”

“胡說,胖些才好看。”秦珣黑亮的眸子浸染了笑意,“你今日找我有事?”

她很少主動找他,但今日不知是何緣故,竟教丫鬟請了他過來。

秦珩嘻嘻一笑:“我學着做菜,哥哥先嘗一嘗吧。”

她院子裏有小廚房,小廚房裏也有廚娘。她想學下廚,早有人備好了一切,需要她動手的地方極少。

但這畢竟是她頭一回下廚,她心裏隐隐有點成就感,也有些小得意。原本是她自己試着,想日後派用場的,但想了一想,到底還是教人去請了皇兄過來。

一則為分享,二則她的用心,她希望他能看到。

她命丫鬟将那兩個小菜端了上來,她将筷子塞到皇兄手裏,一臉殷切地看着他:“嘗一嘗吧,嘗一嘗吧!”

她水眸晶燦,充滿期待。縱然秦珣腹中毫無饑餓感,也不忍拒絕。——不,應該說,除了強硬地帶她回京,他從未拒絕過她的任何要求。

每樣菜嘗了一口,他點頭稱贊:“嗯,挺好。”

秦珩臉上漾出了笑容:“真的?你若說好,那肯定是好的。”

皇兄十二歲就曾做《庖丁刍議》,對食物的鑒賞能力還是很高的。

秦珩心裏歡喜,她自己做的菜,她已經先嘗過了,覺得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不過皇兄山珍海味吃過,她這菜肴的獨特無非是她第一次親手所做罷了。

她輕笑一聲:“那我以後天天給你做。”

秦珣手裏的筷子微微一抖,剛夾起的菜差點掉下。他心裏莫名慌亂,唇角卻微微勾起,心說,她還挺有良心。

然而他口中卻道:“那倒不必,你是嬌小姐,下廚這種事,怎麽能長做?你有這個心,我就很滿意了。”

秦珩扁了扁嘴,沒有說話。

不甚饑餓的秦珣一口一口,将兩盤菜肴,吃得幹幹淨淨。

菜肴用盡,他并未立刻離去,而是教丫鬟将盤子撤下,他要跟瑤瑤說幾句話。

“那日父皇召我進宮,說有意給我選門親事。”秦珣眼眸半阖,狀似漫不經心。這事在他心裏藏了有段日子了。父皇要他再考慮考慮,可他不管怎麽考慮,都是不願。

他忽然很想聽聽瑤瑤的意見,他很想從她那裏得到支持。

“嗯?”秦珩眨了眨眼睛,“那很好啊,是該有個嫂子了。”

若皇兄娶妻,晉王府多了王妃。那她的位置勢必會比現在更尴尬,皇兄出于種種考量,是不是會另外将她妥善安置?

她離不了京城,那也行。京城這麽大,若有他護着,她想安個家,應該不算難吧?

她隐隐有點期待了,眉眼之間充盈着笑意:“他有沒有說,是誰家姑娘?”

瑤瑤生得好,笑起來更好看,像是盛開的鮮花,又像是溫暖的陽光。鮮豔明媚。

但秦珣卻莫名的生出一絲怒意來,還夾雜着淡淡的酸楚和不甘。

她連是哪家姑娘都不知道,就在這兒樂呵呵的!他娶妻,她有什麽好高興的?明明她以前說,有些事情,最好還是和心儀之人做。敢情現在她全忘得一幹二淨了是不是?他為什麽要娶一個他不心儀的姑娘?

秦珣冷眸微眯:“說了,我不願意。”

“不願意?那你願意娶誰?”秦珩下意識追問。

這種事情還能由着自己來嗎?大皇兄、二皇兄哪個不是父皇指的親事?莫非皇兄有了心儀的人?

“我願意娶誰?”秦珣雙目微斂,心頭一陣茫然。半晌,他忽然想到了什麽,皺眉,“這不是你該管的事情。”

“啊?”秦珩呆了呆,心說,又這樣。這還不是你主動跟我提的?不然我哪兒知道父皇要給你指親啊!真是莫名其妙。

但是她并未顯露出不滿來,只輕輕哦了一聲:“不提了,不提了。”

她依然乖順聽話,然而秦珣心間的郁氣卻久久難平。他又坐了一會兒,面色稍微緩和:“你這幾個菜做的很好,我很喜歡,以後不必再做了,好生歇着吧。”言畢起身離去。

秦珩出了一會兒神,想不明白緣由,幹脆尋了本話本子,胡亂看着解悶,思緒卻一點點飛遠。

唉,他們都長大了,三皇兄都快要娶妻了,也不知她的将來會怎麽樣呢。

——太子妃有孕,似乎是個引子。她剛有喜沒多久,太醫就診出宮裏有個孫娘娘也有孕了。

皇帝大喜,皇宮裏有多久沒傳出過喜事了?有十多年了吧?他果然還是春秋鼎盛。他看了一眼神色莫名的皇後,笑道:“孫氏有孕,按例,該進位為嫔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