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二更)

李平很快發現, 她打算和林清來場偶遇,簡直比登天還難。

李平本來想在花園和林清來場偶遇, 可她守了三天, 愣是沒發現林清的身影。後來才通過丫鬟打聽到,林清已經一年不曾逛過林府的大花園了。

李平:………

要是林清知道李平的舉動,肯定吐槽:他打小在林府長大, 自家的園子天天看,有什麽好逛的!

受了一次挫後,李平學聰明了,先讓丫鬟去打探了打探林清平日會在哪出現。

可得到的結果更讓她抓狂,林清天天呆在自己的宅子裏, 換句話說,也就是林清很宅!

李平頭一次知道, 原來古代也有宅男一說, 李平不由想,那本書中林清之所以出場這麽少,不會不是因為作者想調胃口,而是本來林清就宅在家裏不出來吧?

不過, 經過李平的細心觀察,發現林清還是有出來的時候, 那就是隔兩天, 林清就會到大宅來給林父李氏請安。

李平心中一動,一個主意頓時出來了。

這天傍晚,林清照例帶着小厮丫鬟來大宅給母親李氏請安。

還沒走到正院, 經過抄手走廊時,林清就聽到一個清脆悅耳的聲音在低聲吟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

林清奇怪的擡頭看了看天色,現在正是傍晚時分,太陽還沒下山,雖然月亮确實出來了,可還很暗的挂在天邊,這個時候對月背詩,這表小姐發什麽神經?

不過人家是客,哪怕林清很想說現在這個時間背這首詩的有些不妥當,還是忍了,說不定人家表小姐只是突然想起這首詩,背着玩玩。

林清接着往前走,雖然表小姐在前邊,不過他身邊帶着丫鬟小厮,一大群人瞅着,倒也不用避嫌,再說,這裏是他去正院的必經之路,想避也避不過去。

Advertisement

林清走過去,叫了一聲:“表妹”算是打招呼,然後就打算接着往前走。

林清剛要走,卻聽到身後傳來李平的聲音:“表哥,請等一下。”

林清扭頭說:“不知表妹有何事?”

李平有些羞怯,紅着臉問:“不知表哥覺得我做的這首詩怎麽樣?”

林清聽了一愣,說:“這首詩不是東坡先生的詞《水調歌頭》麽?”

誰知李平比林清更驚訝,說:“表哥知道蘇轼?”

林清奇怪的看着李平,說:“東坡居士為宋代有名的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這樣的名人,讀過書的都知道,表哥也是進過學的人,怎麽可能不知道?”

李平一聽,差點一口血嘔在嗓子裏,那本宮鬥書不是架空嗎?怎麽會有宋朝?

就聽林清接着好心解釋說:“表妹是在哪裏不小心看到這首詞,覺得好吧?這首詞确實蠻有名的,不過,這首詞是丙辰中秋,東坡居士和衆人飲酒到天明,想到自己的弟弟,一時睡不着所作,現在正是傍晚時分,表妹睡不着正常,不必如此糾結。”

林清言外之意,人家東坡居士大半夜思念遠方的親弟弟,睡不着作首詩也就罷了,你大傍晚的睡不着,滿天找月亮對着月亮背詩,這不是作麽?誰大傍晚的也睡不着啊!

李平聽的滿臉通紅,正為自己鬧了個大烏龍而尴尬,卻見林清對她說了一句:“我還要去見家母”就直接帶着一幫人浩浩蕩蕩的走了。

李平看着直接離去的林清,氣的跺了跺,打算先回去翻翻史書,看這時空到底有什麽朝代,她就不信,這裏連毛爺爺都有。

林清走出走廊,到了正院,看到他娘李氏正在給他準備東西,笑着說:“娘,這些讓嫣兒準備就行了。”

“她還年輕,又沒有經驗,哪能事事準備妥當。”李氏不舍的看着林清:“過兩日,你就要去京城參加會試了,真要走這麽早?”

“嗯,”林清點點頭,說:“再不走,過些日子天就要冷了,運河就要結冰了,就不好走了,而且我的策論還差一些,早到京城,也能先去找沈、啊不,老師,讓他給我改改策論。”

李氏知道兒子這是正事,也不能阻了兒子上進的路,就撫着兒子的頭囑咐道:“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這次還是你大哥陪你去,好在你大哥從小跟着你爹爹走南闖北,我也放心些。

路上注意好好吃飯,千萬別缺着自己,一定要小心身子………”

林清認真的聽着他娘念叨,他知道這是他娘放心不下。

李氏念叨了一會,就開始拉着他,給他看她給他準備的東西,李氏一件一件給他說每樣東西準備了多少,怎麽用,然後又把身邊的陪房,也就是林管家的媳婦叫來,對林清說:“你這次出去的時間長,又遠,娘放心了不下你,你又不是個會打理的,娘的陪房你帶着,她跟着娘多年,對打理這些都熟?”

林清聽了忙說:“娘,您讓我帶着林嫂子,您在家豈不是沒幫手。”

“怎麽沒幫手,不是還有你大嫂和你媳婦麽?”李氏說,又嘆氣道: “要是王氏沒有孩子,讓她陪着你去,服侍你,娘才更放心。”

林清本來也想帶着王嫣的,可是考慮到現在的交通情況、醫療條件都不行,小花生又小,實在是不敢冒這個險,而王嫣又舍不得小花生,所以林清只能把王嫣和女兒留在家裏,托付給他娘。

林清看他娘堅持,也不再推辭,對林嫂子說:“這段時間要辛苦林嫂子了。”

林嫂子忙說:“不辛苦,不辛苦,能陪着二老爺去科考,是奴家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林清點點頭說:“這次小林正好也跟着我去,你們娘倆也正好有個照應。”

李氏和林清安排好事後,林清陪着李氏用了晚飯,才悠悠的回去。

等李平查完了書,又準備和林清玩偶遇時,才知道林澤林清帶着一大幫人,已經啓程去京城,參加會試了。

而元氏和小李氏,也在這段時間給她定下了一門合适的親事,李平知道後本想抗議,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元氏哪裏聽女兒的什麽婚姻自由論,她好不容易才給她找了一個家裏不錯,本身又肯上進的,各方面都不錯的富家公子,怎麽會因為女兒鬧小性子而壞了婚約,再加上他們已經給林家賀完了,大女兒也看了,林清也去趕考了,李錦和元氏就直接和林家告辭,把女兒打包回家,讓她呆在家裏安心備嫁了。

………

林清坐在馬車上,看着了半晌手中的簡易地圖,發現以他的知識水平,還真看不懂,就随手把地圖丢給林澤,問道:“哥,咱怎麽走?”

“先走陸路,然後到運河邊上乘船,就可以直接到金陵。”林澤說道。

林清點點頭,先朝和現在的朝廷定都都是金陵,所以他們要一路往南走,而到達南邊,顯然走運河更快,更舒服些。

林澤翻過來身,問:“到了京城,你打算怎麽辦?”

“什麽怎麽辦?”林清問道。

“當然是你打算住哪了?”林澤問道:“你是打算包個院子,還是買個宅子?”

林清想想,說:“還是包個院子吧,京城不比咱老家,什麽都講究規制,我一個舉人,去京城買不了什麽好院子。”

林澤點點頭說:“也是,要想在京城買個好宅子,買好位置,必須有一定的品級,咱還是先包一個,等你中了,咱再做打算。”

“而且京城寸金寸土,房子也是極貴的。”林清說道。

林澤聽了,笑了,說: “你還用擔心銀子的事,你出門的時候,爹爹和兩位叔叔,不是給了萬斤鹽引麽?”

林清想到他出門前,他爹從懷裏掏出的一個荷包,荷包裏的一卷鹽引。

前朝雖然有交子等銀票出現,可由于朝廷不穩,在加上朝廷印銀票不加節制,所以銀票很快如廢紙一樣,到了今朝,雖然朝廷也想印銀票,可百姓們都不買賬,寧願用金銀銅板,也不願兌換銀票,生怕過幾日就變成一張廢紙。所以現在市面上,是沒有銀票的。

而人們一旦出遠門,最好的方法就是兌換一些金銀,縫在衣服裏。

而這次林清去京城趕考,林父考慮到路途遙遠,帶大量的金銀不僅不方便,還容易招招賊,就從鹽號中拿出一部分鹽引,給他帶上。

鹽引是鹽號提鹽的憑據,無論誰,只要拿着鹽引,就可以去鹽場按數量提鹽,所以只要拿着鹽引,就可以到任何一個鹽商那裏去兌現銀,朝廷其實從來不用管理鹽商,因為有鹽引的就是鹽商,而鹽商納的鹽稅,都在買鹽引的錢裏,所以才有鹽引一本,一本萬利之說。

想當初,林父把一沓鹽引塞到他手中,認真的說:“兒啊,你這次去京城趕考,爹爹也幫不上,這一萬斤鹽你帶上,好路上用。”

林清:………

他為什麽感覺這麽鹹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