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宮亂之序(三)
“不成,北部各省去年收益頗豐,各省縣衙均有去年的存糧,如何還要朕撥錢過去,朕不同意。”李钰很堅決地駁回了丞相一派。
“北部已經有幾起民亂暴動,皇上。”丞相還在勸說。
李钰暴躁的丢下折子,拿起一旁的嗅香聞了一下,才冷靜下來,“那就派兵鎮壓,不過區區庶民。”
“皇上!”丞相都快要說不出話來了。
“不過就是幾個刁民,讓官兵殺掉就是了,也讓那些想要一起□□的看看,這就是叛亂朝廷的下場。”李钰十分不想糾纏這些事情,對于他而言,那些個鄉村野夫不過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存在,怎麽會知道只有聽朝廷的話才能活得下去,反抗朝廷能有什麽好下場。
丞相嘆口氣,這李钰如今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可滿朝百官誰敢真就照着李钰這話去做,沒人上前領命,一時之間君臣又争執不下。
“娘娘,夫人到了。”綠影将朱氏直接帶到了裏間,如今葉靖依與朱氏關系親密了不少,葉靖依時常見客都是在寝殿裏間。
“夫人,請坐吧,不用多禮。”葉靖依虛扶了一把。
“娘娘,臣婦今日來,是有一事相商。”朱氏還是很客氣,并沒有因為葉靖依如今待她親密了些就暗自擡高自己的身價。
“夫人請講。”
“如今京中米價節節攀升,聽說娘娘的米鋪都關了,臣婦是想來問問可是出了什麽事?”朱氏是真關心。
“倒是沒有別的事情,只是自己囤些糧食,免得日後花高價買別人的,我讓綠影派人去府上傳話,夫人可收到了?”
朱氏點點頭,“幸虧娘娘提醒的早,臣婦已吩咐人早早采購了大米,小麥一類的,也都是分批去買的,沒讓人發現府上在囤着糧食。”
朱氏慶幸道:“臣婦原本還不解其意,只是如今京陵中人心惶惶,聽說那北邊逃荒而來的百姓離京陵不過百裏遠了。如今朝廷設了關卡,管着那些人不許進來呢。”
葉靖依點點頭,她臉上帶了些憐憫,“今年幹旱,他們日子不好過,不然怎麽會棄家向這兒來。夫人,我讓您囤的糧食,您得留出部分來,可願意?”
朱氏點點頭,“娘娘拿了大部分銀子,自然這批糧食的去處都聽娘娘的。”
Advertisement
葉靖依在悄悄囤着糧食,她為了不引人注意,自然不會大肆宣揚,尚且她的鋪子對外稱是經營不善才歇店了,實則那些夥計都被派往各處去采買糧食了,這也要感謝太後留給她的那筆巨額遺産。
葉靖依聽聞此言,搖搖頭,“這次旱災災情定極為嚴重,從前也有過但從未聽說過有流民往京陵來。”
朱氏欲言又止,像是下定決心了一般才開口,“外頭已經起了流言,說是皇上身邊有妖妃現世,才導致上蒼不滿降下懲罰,這次的旱情便是如此。”她本不該提這些外頭閑人的傳話,只是皇上如今做的過了些,一個女人,再怎麽寵愛也是後宮事宜,傳到民間
葉靖依拿起一粒梅子,“皇上也怕是不會理會。”若不是有心人所傳,流言怎麽會在京陵傳播,到了朱氏這種平時無事都不出門的婦人都知道的地步。
“娘娘也無需擔心,不過是一時流言罷了。”朱氏還以為葉靖依心中擔心皇上呢,開口安慰道。
“不提這個了,再過兩年,二妹便要及笄出閣了,這兩年家中事宜就要多勞您費心了,只是如今靖軒外出讀書,府上與別家來往就少些吧。”葉靖依換了個話題。
朱氏聽到這兒,又想起一事,“娘娘,臣婦想起一事,前些日子侯爺來了家書,他不日就要返京了。”
對于這個丈夫,快十年未曾見過,朱氏心中早已不記得與他之間到底還有沒有感情所在,當她知道葉永晖要回來的時候,恍若隔世。她不說還好,說到這兒,便将家書拿了出來,“侯爺在信上還提到了娘娘,臣婦便将信帶了來,娘娘一會兒自己看吧。”
葉靖依神色也有些複雜,她的父親于她而言更像是個陌生人,她沒有立馬打開那封信,只是讓朱氏放到一邊,“先放着吧,我還有些事情要與夫人商議。”
“夫人娘家我記得是在江南蘇州。”
朱氏點點頭,她還有些不明所以,又聽葉靖依說下去,“蘇州那邊倒還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不過也可能有些人在抛售家中宅院。我想請夫人幫忙在蘇州買一座宅院,至于用途,我暫時還不能告訴你。”
朱氏點點頭,“這也不難,買賣宅子可比柴米油鹽還要便宜一些。”
其實葉靖依也是為了日後考慮,萬一以後事情敗露,也得讓侯府中人不受她的牽連,能夠遠遠避開才是。
“那就辛苦夫人了,只是我出不得宮,若是父親回來,還得辛苦夫人操持。”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若不是朱氏還記挂着獨自在家中的幼女,怕是還能在宮裏陪着葉靖依用一頓午膳。
“夫人,娘娘上次還說二姑娘繡工越發長進了,給小殿下做的小肚兜葉剛剛好,小殿下穿着正合适。”綠影領着朱氏往宮門口走,一路還說着話。
“那便好,我回去讓她再繡上一些,下次送來。”朱氏笑着答話,她見四周沒有別人了,才問:“娘娘瞧着又清瘦了些。”
綠影笑着答話:“這些日子管着宮務,娘娘也辛苦了些,若是侯爺回來,娘娘能歸家一次便好了,夫人不如等侯爺回來了,請侯爺請旨,讓娘娘能省親一次該多好。”這話也不是葉靖依吩咐的,是她自己所想,葉靖依已經很多年未曾出過前方那道宮門,就像是鎖在牢籠中的金絲雀一般。
朱氏點點頭,她也覺得合适,若是侯爺回來上表讓貴妃省親,倒也沒有違背宮規,從前皇後也曾回去過丞相府兩次。葉靖依是貴妃,也有能有省親的機會的,但也得她的親父上表一封,讓李钰批準了才可以。
“那我回去便準備着,姑娘且放心。”
葉靖依将那封信捏在手中,她也不知道該不該拆開,在外漂泊快十年未歸家,也不知道為何這個時候回來。
趙嬷嬷見她遲遲不拆開信封讀裏頭的信,抱着長寧在一旁,“娘娘不如這會兒先歇晌,老奴這幾日見小殿下張着嘴發聲,怕是快要說話了。”
“都一歲多了,還沒學會說話呢。你這個小憨瓜。”葉靖依放下手上那封信,将大兒子接了過來,長寧前些日子學會了走路,一天不知要走多少地方,昭福宮宮人都快圍着他轉了,也就是這會兒,自個兒走累了,還能乖乖待在她懷裏。
“麽、麽、吧。”他嘴巴裏還在發着聲音,也想要努力踩在葉靖依腿上站起來。
“是不是又胖了,我快要抱不動了都。”葉靖依掂量了下長寧,起碼又漲了好幾斤。
“尋常人家孩子也大多這個時候會喊娘了,你咋還不會呢,兒子。”
趙嬷嬷就不願意聽她說這個,毫不留情揭了她家娘娘的底,“娘娘,尋常人家孩子也都有兩、三歲才開口說話的,娘娘幼時也是快兩歲才開口說話呢,咱們小殿下不過一歲大點便能走路不讓人牽,這都能稱得上天才了。”
“嬷嬷就知道心疼小的了,我才多說了他一句,嬷嬷就心疼了。”葉靖依孩子氣一般說着賭氣的玩笑話。
趙嬷嬷結果想要下來走路的長寧,跟在他後頭慢慢走着,旁邊有乳娘看着倒也不怕他摔這。
“自然是因為咱們小殿下招人疼。”
長寧繞着桌子、椅子、一人高的花瓶走了兩圈,又有些累了,轉過身便跑向坐在那兒看着他笑着的葉靖依,伸出雙手撲進了她的懷裏。
“媽、媽媽。”
趙嬷嬷驚喜道:“小殿下真會說話了。”
葉靖依被他那簡單的一個詞語撥動了心中的那一根弦,她的眼眶都有些濕潤了。
“娘娘,你聽小殿下在叫你呢。”趙嬷嬷提醒她。
“欸。”葉靖依将他抱起來,“兒子你再說一句。”
“媽媽!”長寧果真又說了句。
“果然咱們小殿下明白咱們在說什麽,不然也不會因為娘娘說了一句還不會說話,就開口了。”紅暖在一旁陪着說話。
“叫娘,娘。”葉靖依教他喊正式一點的稱呼。
長寧在口中繞了幾次,也沒能發出聲來,不過葉靖依沒有失望,能在這個時刻聽見他開口說話,已經讓她十分開心了。
她甚至還拿出了她小時候玩過的一個九連環,給長寧玩起來,長寧也沒見過這種東西,兩母子湊在一起倒也玩的開心。長寧哪兒會玩兒這個,不過是暴力拆解,那個九連環做工精細,質量十分好,在他手中也沒有任何損壞,甚至還真的讓他給解開一個,引起旁人陣陣驚呼。
趙嬷嬷吩咐着人收拾屋子,準備伺候兩母子歇午了,她則是親自将那封信撿起,同葉靖依日每日都會看的書籍放在了一起。
作者有話要說:
全天下的孩子喊媽媽都是先發媽媽這個音的,嗯。
遲來的二更,我睡覺去了 晚安。
點個收藏吧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