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萬歲
雖然離影不高興,但事情還是就這麽定了。
藍瑾瑜帶謝長安回了皇宮。
當然, 還是背麻袋的方式。
同行的, 還有顏兮和姬玉。
她們兩個是謝長安的貼身侍女, 跟在身邊也正常,還能随時保護謝長安的安全。
謝長安回到坤寧宮,立刻召人。
宮裏的人原本都以為謝長安再也不會回來了,因為軒轅烈曾公布說她已經被歹人害死了。
當然, 他公布的“歹人”,便是藍瑾瑜。
原本, 這是他的一石二鳥之計, 這樣做既能讓謝長安徹底消失,又能有合适的罪名去追殺藍瑾瑜。
同時,因為“謀害”謝長安的人是藍瑾瑜, 謝家也會恨上藍瑾瑜。這樣,将來興兵滅藍家軍,謝家是不會說什麽的,甚至還會支持。
謝家的影響力,可不是能小觑的。
但同時,這也給謝長安和藍瑾瑜的回歸埋下了好處。
——起碼,她們兩個的同時出現, 足以說明軒轅烈是說謊。
那麽, 軒轅烈的形象和公信度都會下降。
宮裏衆人見謝長安回來了, 趕緊去禀報軒轅烈。
誰知, 軒轅烈竟失蹤了。
Advertisement
所有人摸不着頭腦。
卻都感覺到恐懼。
不管怎麽說, 皇帝丢了總是天大的事。
就在衆人慌亂無主的時候,謝長安開口:“你們瞎慌什麽?如今這宮裏是本宮最大,你們聽本宮的就行!”
衆人一想也對。
老大不在了,自然是老.二的。這皇宮裏皇帝最大,其次就是皇後。既然皇帝不在,那聽皇後的,沒毛病。
宮裏太監宮女們早已習慣了聽命于人,奴性根植于心,此時對于謝長安的邏輯,真是找不到任何漏洞。
紛紛便跪了下來:“謹遵皇後娘娘懿旨!”
別說太後此時上山休養、不在宮中,就算是太後在,這也是她們婆媳之間的角力,跟他們這些下人無關。
反正,他們聽命就行。至于聽命于誰,并不重要。
橫豎也不是他們的江山。
正是因為猜到這一點,幾人一起商議計謀時,陳瑤才提出完全不用考慮宮女太監。
作為一個現代人,看的電視和小說多了,又經歷各種信息爆炸,陳瑤還是很能看透人性套路的。
古代人的套路比現代人可差遠了。在二十一世紀,各大老板都将心靈雞湯玩得溜溜轉,天天洗腦員工要努力、要奮鬥、要有狼性、要各種各種拼……但,員工們只要不傻,都清楚:除非給錢,否則別跟我扯那些!
誰奮鬥不是為了自己?作為一個員工,沒錢拼個毛?
經常有老板侃侃而談:我是如何如何努力的,又是早起又是熬夜又是打地鋪雲雲……所以這些苦我都吃得,難道你一個小員工反而吃不得了?
但誰又是傻子?員工們早已看透:你早起熬夜打地鋪吃苦奮鬥,是因為這公司是你的啊!又不是我的公司,我那麽拼命做毛?你吃肉的時候我可連口湯都喝不上,憑什麽為你傷身拼命?
陳瑤作為穿越來的現代人,對于這些人性還是看得很透的。
而皇宮裏的那些也是個個人精,自然同樣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懂得權衡自保。
不過是做個奴才,混口飯吃,甚至太監們為了來混口飯吃連身體都損了。
所以,哪裏又真會去為了別人的江山拼命?無非誰當主人伺候誰罷了。
剛開始大家還都有些不放心,如今看那些宮女太監的反應,這才信了之前陳瑤的話。
看來果然是術業有專攻,謝長安雖然能洞悉宅鬥宮鬥和朝堂權衡之術,卻沒研究過太監宮女們的心态。顏兮姬玉和藍青雖然也是侍女和小厮,但她們一直被主子善待着,也都對主子忠心不二,同樣理解不了那些宮女太監。
至于藍瑾瑜,唔,她就沒思考過這些問題,她的時間全用來練武和研究兵法了。
離影同樣不懂那些人。
唯有陳瑤,反而深谙其理。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誠不欺人。
憑着陳瑤的計謀,謝長安很快穩定了皇宮。
即便是禦林軍,也猶猶豫豫着聽了她的命令。
當然,這也是她們事先調查過的:此時的皇宮裏,太後和昭雲公主都不在。
若太後在,自然是麻煩的,雖然六宮之主是皇後,但太後畢竟是長輩,還是可以以長輩的身份來争奪皇宮控制權。
昭雲公主雖然只是個公主,按理在皇後面前沒有發言權。但她是太後唯一的嫡親女兒,也是皇帝唯一一母同胞的妹妹,其殊榮是無與倫比的。雖然論名分公主和皇後不能吃,但她被太後和皇帝一再加恩,手裏權勢還是不小的。更何況大家都知道她是太後和皇帝唯一的嫡系血親,顧念着這一點也不敢對她不敬。
所以,若是她真跟謝長安對峙起來,那些宮女太監們會選擇誰,還真說不清楚。
如今,太後和昭雲公主都不在,可以說是天賜良機。
其他後宮女子,還真沒誰敢站出來跟謝長安對着幹的。
若真有膽,當初就不會被擡去坤寧宮伺候而不敢不從了。
掌握了皇宮,謝長安就趁熱打鐵,當着禦林軍的面,請出了軒轅烈的聖旨。
當然,這是她們逼着軒轅烈寫的。
以墨淳予的安危,威脅軒轅烈。
當然,軒轅烈愛皇位至極,光掌握着墨淳予的性命,只怕還是不夠威脅他。
所以,她們也不介意告訴她:他的性命也一樣被她們握在手裏。
有時候就是這麽神奇:
只用軒轅烈自己的性命威脅他,不一定會成功,因為他會考慮自己寫了聖旨後可能會被滅口。
只用墨淳予的性命威脅他,也不一定成功,因為墨淳予在他心裏的位置未必比得上江山。
但是兩者結合,軒轅烈就同意了。因為事到如今他是逃不出去了,但,就算要死,他也希望能護得墨淳予安全。
畢竟,對于一個将死之人,帝位什麽的,是毫無意義的。
遠遠不及愛人的性命。
所以,即便明知一切都不可控,就算寫了這聖旨,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殺墨淳予,他還是寫了。
起碼,他是盡力了。
聖旨裏寫得清楚:
自己無德無能,要将帝位禪讓于天下兵馬大将軍藍瑾瑜。
藍瑾瑜的戰功,是有目共睹的。
大家對她的敬佩與感激,也是無與倫比。
所以,當初軒轅烈宣布她有不臣之心,還說她謀殺皇後與陳妃,下令全國緝殺,是不得民心的。
整個大行國,只要是沒有賣國之心之人,就不會希望藍瑾瑜有事。因為藍瑾瑜是大行國的萬裏長城,有她在,外族不得寸進;沒有她,邊疆恐怕會被人長驅直入。
相信這個道理軒轅烈也一樣懂。
所以,當初他緝殺藍瑾瑜,惹得許多人多想,都猜測他是忌憚藍瑾瑜功高蓋主,才會釀此冤獄。
于是大家紛紛感嘆自古忠臣良将難得善終,一面為藍瑾瑜不值,一面也為自己甚至國家的未來感到擔憂。
自古以來,君主謀害忠臣良将,吃虧的都是國民。
如今藍瑾瑜的出現,無疑驗證了這一點。
而旁邊謝長安的出現,更加佐證了這一點。
謝長安當然知道大家的心思,所以毫不猶豫上前宣布:
軒轅烈是個陰險小人,妒賢嫉能,容不下藍瑾瑜,甚至想要置藍瑾瑜于死地。
這件事被自己撞破,他又為了掩飾,連她也想殺。還好藍瑾瑜出手相救,這才躲過一劫。
如今劫後餘生,她不想袖手旁觀,決定站出來,還兵馬大将軍藍瑾瑜一個公道,也還天下一個明君。
如今軒轅烈主動拟旨退位,算是皆大歡喜。
這樣直白的話讓在場的人沉默。
軒轅烈這個皇帝的人品怎麽樣,不是他們這些人可以評判的。
但是他們對有一點可以确認:國家不能沒有藍瑾瑜。
是的,皇帝是誰或許并不重要,但是,沒有藍瑾瑜就沒有這個國家。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更何況,謝長安背後的勢力也是驚人,謝家門生故吏遍天下,動一動腳,哪怕是皇帝的金銮殿都要搖上兩搖。
如今藍、謝兩人聯手拿着聖旨改朝換代,誰又敢反對?
更不用說,估計藍家軍已經到了宮門外了。
一般宮廷政變什麽的,都是帶着軍的。這藍瑾瑜和謝長安突然出現,而軒轅烈卻不見了。看來,事情已經鐵板釘釘了。
所有人沉默着對視一眼,最後齊齊跪倒:“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極目過處,盡皆拜服。
這,就是天子的威儀。
謝長安還是第一次折服于這天子的威儀。
以前雖然也看過世人對軒轅烈的跪拜,但她本身從未在意過軒轅烈,所以看着沒任何感覺。
可現在對藍瑾瑜不一樣。
她第一次發現被萬衆的人是那麽有魅力,散發着天然的光芒。
而她發現:這光芒竟跟藍瑾瑜那身氣質無比契合。
原本以為藍瑾瑜是個疏朗的性子,不适合當皇帝。
可如今卻發現:其實藍瑾瑜是天生的王者。
任何領域做到頂端的人,都有王者之風,藍瑾瑜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