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8.05

“這個……搬家就不必了,我們在這裏住地挺習慣的, 而且離碼頭近, 七月每天去碼頭也方便。”

想了下,宜生還是委婉地拒絕了。一來确實如她所說, 她和七月在這裏住地挺好,而且已經習慣了,離碼頭又近, 根本沒有搬家的理由。

而二來……沈問秋這有些過分熱情的态度也讓她有些吃不準。

單單只是宅子也就罷了,他居然還要送鋪子, 以他一貫的手筆和行事, 能送出手的鋪子必然不會差,一個好鋪子可以日進鬥金, 就算他錢多不在乎, 她也受之有愧。

以往他雖然也會送七月許多值錢的禮物,但那些禮物再怎麽值錢也只是死物, 與能生錢的鋪子是沒法比的。

“還有鋪子, 這個太過了, 雖說您疼愛七月,但這也有些過了,三爺, 我不能接受。”

說到鋪子,宜生沒有委婉,直接拒絕了。

“您放心,我和七月有收入的, 我——”宜生頓了頓,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将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以前在京城時,我有個陪嫁的文房鋪子,原本不怎麽掙錢,後來我讓掌櫃找了些書生寫話本放在鋪子裏賣,若是受歡迎,就多印些,低些價格給別的文房鋪子寄賣,一本只收兩文錢,利雖薄,但話本子頗受歡迎,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

“所以,我準備過幾天盤個文房鋪子,也按京城裏的方式比照着來,想來應該能掙些銀子。如今我和七月也沒什麽大的花費,有這麽一個鋪子也就足夠了。”

她将自己的打算徐徐托出,卻沒有說她不止是想找貧困書生寫話本,她自己同樣也在寫。

在京城時,她假借“晉江先生”之名寫的話本子可是挺受歡迎呢,甚至還培養了一批忠實讀者。離開京城後,除了想念親朋外,她最舍不得的反而就是那個書鋪和“晉江先生”這個名字,畢竟那是她第一次認真做一份事業,而且這份事業還取得了一些成就。

所以,這幾個月在廣州安定下來,需要開源想法子掙錢時,她第一反應就是重開書鋪,以及重新撿起“晉江先生”這個名字。

而且,現在與那時的情況也不同了。那時候,她寫故事多少有些束手束腳,不敢在故事中透露出什麽反叛的思想,寫的多是神仙鬼怪、書生小姐之類的俗套喜劇。

但現在,她連造反的事兒都做了,還怕什麽世人眼光禮法束縛麽?

如今的宜生,用一個未來的詞兒形容,就是放飛自我了。

她心裏是這樣打算的,但并沒有對沈問秋合盤托出。

Advertisement

見宜生這樣說,沈問秋不由嘆了一口氣,沒能成功拐走人是有些遺憾,但也完全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這就是他認識的渠宜生啊。

不能急,慢慢來,之前那麽多年他也一直忍下來了,現在有什麽好急的呢?

于是放棄拐人計劃,轉而将注意力放到宜生說的話上。

“京城的鋪子?你是說歸翰齋?”他笑着問道。

宜生有些驚訝,“三爺也知道歸翰齋?”

“當然。”沈問秋點點頭,“京城哪些鋪子賺錢哪些鋪子虧損,我不說個個了如指掌,但也差不多都略知一二。歸翰齋之前并不怎麽掙錢,是突然開始賣話本,又做了許多新穎有趣的活動才突然生意紅火起來,我那時就關注了下,只是沒想到竟是你的主意。”

他笑吟吟地看着她,眼裏有不掩藏的欣賞和贊嘆,這讓宜生有些不好意思,但心裏更多的卻是咕嘟嘟泡泡一樣向上冒的竊喜。

她的第一份事業,真真正正屬于自己的事業,雖然是很小很小的事業,但能夠得到認可和欣賞,就足夠讓她高興了。

這樣的成就感,是前世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渠宜生從未體會過的。

“而且,”沈問秋忽然又道,“歸翰齋對面有個專賣話本子的書鋪,叫做奇趣書堂,你知道麽?”

宜生點點頭。

她當然知道奇趣書堂。當初她想起賣話本子還是受了奇趣書堂的啓發,甚至還專門去人家鋪子裏偷師觀摩,後來歸翰齋也賣話本子,生意又紅火,就搶了奇趣書堂一部分生意。她還記得有次去歸翰齋,無意中瞥到對面奇趣書堂的夥計,正眼神哀怨地瞅着翰墨齋。

後來,奇趣書堂的掌櫃主動找上門合作,想從歸翰齋這裏進些話本子,每本給歸翰齋兩文的利,這樣歸翰齋有的話本奇趣書堂也有了,生意便不會太受影響。而且奇趣書堂還允諾幫歸翰齋與京城乃至外地的各個書鋪牽線,讓歸翰齋的話本也能出現在其他書鋪,相當于為歸翰齋的話本鋪開一個完善的銷售網絡。而奇趣書堂當然也要從中抽一些利潤,但相比奇趣書堂給歸翰齋帶來的利潤,歸翰齋還是穩賺不賠的。

當時宜生仔細看過奇趣書堂提供的合作條款,發現的确是雙贏的好事,便同意了合作。

只可惜,合作還沒進行多久,七月就被封為郡主,然後就是和親,遠走京城。

也不知現在歸翰齋和奇趣書堂的合作怎樣了。

宜生正這樣想着,忽聽沈問秋帶着些笑意的聲音道:“其實,奇趣書堂的東家——是我。”

——什麽?

宜生有些恍惚地看着沈問秋。

沈問秋輕咳了下,又說了一遍:“書鋪生意我也略有涉足,奇趣書堂便是其中一處産業,當時我注意到歸翰齋,便讓書堂的掌櫃聯系歸翰齋掌櫃尋求合作,只是那時候不知道歸翰齋是你的鋪子。”

聽他說完這話,宜生有些驚訝地笑了。

世界還真小。

宜生知道沈問秋在京城有許多鋪子,但卻不知道奇趣書堂竟也是他的,而像奇趣書堂這樣的鋪子,想必還有很多很多。

而且沈問秋說地顯然有些謙虛了,奇趣書堂能幫歸翰齋與整個京城乃至外地的書鋪牽線合作,哪裏是略有涉足就能做到的?

從前世的經歷裏,她知道沈問秋是真正的深藏不露,伯府的人都以為他不過是普通商戶,掙了些錢,但也是辛苦錢,卻不知道他何止是有些錢,簡直是富可敵國。

而且錢還不是最難得的,難得的那些生錢的生意帶來的龐大關系網。比如奇趣書堂能夠聯合所有書鋪的能力,這絕對是比一個簡單的鋪子更難得也更珍貴的資本。

想到這裏,宜生忽地心裏一動。

她擡頭望沈問秋,就見他正巧也看着自己。

那眼神專注,認真,像看着什麽珍寶一樣。

宜生被他這目光看得有些愣。

好在很快,沈問秋的目光就恢複了正常,只是,他一開口說話,就又把宜生給驚愣住了。

“雖然只對書鋪略有涉及,但我也算有些經驗了,所以——若你開書鋪,缺不缺一位掌櫃?”

沈問秋笑吟吟地指着自己問:“缺的話——你看我怎麽樣?”

若是在喝茶,宜生說不定這會讓已經被茶水嗆住了。

即便沒喝茶,沈問秋這話也把她驚地不知作何反應。

“這、這……”她哭笑不得,“這也太大材小用了!”

沈問秋是單槍匹馬創下一個商業帝國的人,如今卻要給她一個還沒開的小鋪子做掌櫃?

宜生搖搖頭,再度懷疑自己聽錯了。

然而,沈問秋的話再次讓她清楚地意識到,她沒聽錯,沈問秋是真的要給她那還沒開的小鋪子做掌櫃。他已經在煞有介事地分析書鋪的前景和趨勢了。

“你的想法總體是沒錯的,話本子雖然在文人眼中不入流,但需求量卻很大,平民百姓和小戶人家都喜歡看,因此只要經營得當,還是很有利可圖的。但只是找人寫話本還是不夠,那樣別的書鋪也都能做,而且能把話本寫得好的書生也不是那麽好找,所以,要做就做大些!”

“我們自己刊印,在所有話本末頁印上征稿信息,公開向所有人征求好看的故事,中者即可得一筆潤筆費,潤筆費多寡視故事質量而定,但不可太低,起碼要能打動普通書生。如此一來,必然有許多不得志的書生會動筆一試。”

“待到選出優秀的話本,便是付梓刊印,既然要印,量就不妨大些,就像當時在京城那樣,翰墨齋的話本子銷往京城其他書鋪乃至外地的書鋪,如此薄利多銷,利潤才能累積到客觀的量。”

“再下一步,就是打響名頭。無論是在哪裏售賣的話本,只要是出自我們書鋪的,就要打上專屬的标記,就像當初你在翰墨齋做的一樣。但只是标記還不夠,還要有擁趸,擁趸從何而來?從話本作者而來。所以我們還要有意捧出一些出色的話本作者,培養他們的擁趸,同時也是培養我們書鋪的擁趸……”

“只是賣書還是單一了些,若是有需要,還可以找些戲班子合作,話本故事曲折離奇,最适合改成戲,普通百姓大多不識字,也買不起書,但戲卻是人人愛看,也容易看到,所以若将話本故事排成戲,影響力必然更大,而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就等于錢。”

……

沈問秋一條條地說着,宜生卻已經聽得目瞪口呆。

這哪裏是開一家小書鋪,這分明是一個古代版書籍出版發行帝國的雛形!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我光想着周六了可以正大光明碼字了……卻沒想到,周六待在家也能有工作從天而降/(ㄒoㄒ)/~~下午才有空碼字,一打開電腦,又故障!WPS都打不開,碼字軟件全亂碼!最後,這章是在晉江後臺碼的[滑稽]

所以三更要晚些了……委屈地抱住我的小肚子求營養液[乖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