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李氏回娘家
第二十七章 李氏回娘家
作者:厃羐
這天一大早,李氏就起床了,把待會娘家的壽禮檢查了一遍,這次李氏回娘家送去了兩只老母雞,外加五十個雞蛋,還有一匹适合老人的青色棉布,給李氏的娘還買了一對銀耳環,還另外買了兩匹布,準備兩個嫂子的。另外給李氏爹買了一個銀的煙嘴兒。
将屋子裏裏外外收拾一遍,牲畜喂好關起來,一切打理妥當後便來喚醒林春。
林春迷迷糊糊醒來,往外一看,天才微微亮了!再看李氏,衣服已經換好,雖不是新衣,但這件衣服顯然比其他衣服更好看、做工更精細,衣襟和袖子上繡着菊花,發髻上還插了一根木簪子!這根木簪子林春記得,還是自己在成親不就親手雕刻的。
看李氏如此精神又笑容滿面的樣子,是人都知道李氏今天心情極好,原因自然是今天要回娘家了!
林春看着如此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李氏樂的呵呵傻笑,李氏見狀拍他一下嗔道:“還不快去換衣服,你不去我可帶着幾個孩子先走了!”
林春慌忙将李氏早準備好的衣服換上就跑過來,道:“柱子她娘,我好了!”,李氏上前将林春的衣服整理的服服帖帖,站在一遍仔細端詳一遍,又上前調整調整,如此重複幾次後才滿意的點頭。因着林順香不能下床,所以留下大姐林順水在家照顧妹妹。其餘的孩子,連不滿周歲的小六都被李氏帶走了。
一家人告別林虎和林譚氏,在辰時初便出了家門,天色還沒全亮。
爹娘走了,現在又是農閑,林順香便讓林順水也躺進被我陪她聊天。林順水怕一會兒奶奶要叫她幹活不敢上床,只是坐在床邊陪着林順香。林順香要自己大姐講講村裏的事情,對于村裏的事情要是在平時林順香肯定不樂意聽,但是現在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只能靠聊天來姐們的日子她還是對這些內容很感興趣,盡管只是什麽誰家媳婦漂亮、誰家婆婆厲害、誰家賺了大錢之類的話題,可這就是生活啊,生活不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嗎?從他們的話裏也可以了解了解這個世界的歷史、物價、生産水平、民風習俗等。
與林順香猜想的差不多,這是一個架空的時代,但是奇怪的是這裏的生活。文化、吃、穿、住、行都和林順香學過的歷史書上很像,使用的文字也是繁體的漢字,這裏居然也崇尚孔孟,而且出現的孔孟和自己學過的孔孟也是極其相似。依然提倡忠孝仁義、依然是男尊女卑的關聯,有錢有地位的男人依然可以三妻四妾。
但這裏的民風也算開放,對女人并沒那麽多限制,雖、然依然男尊女卑,可是至少女人還是有些地位的:這裏的女人可以招婿、可以和離再嫁、甚至可以出門做生意,感覺上類似于唐朝。但是這裏也有要求女人裹小腳的習俗,但是一般是在有錢有權人家,像普通老百姓這樣的家庭是不用裹小腳的。
科考制度和中國唐朝的時候差不多,甚至更為完備。其科目以進士為重,增加殿試,由皇帝親策。考試內容從神宗起改以經義為主。考試規則在“糊名”(密封考卷上姓名)基礎上,進一步實行“謄錄”,即另派抄書手将試卷用正楷譽錄,使考官無法辨認考生筆跡,以保證公正閱卷。考試時“鎖院”,嚴禁出入,以防內外串通舞弊。殿試合格後分三甲發榜:一甲贈進士及第,前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贈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登第後即可授官。這裏考試為三年一考,擴大錄取名額,允許禮部試落第舉子複試,合格者仍可登第授職。在考試時,還以“勢家不當與孤寒争進”為由,限制大臣子弟報考,違者即使登第也罷之,以更廣泛地吸取中小地主與平民階層之士子入仕。同時還設有:武科先考騎射,而後筆試。以策略成績決定去留,以弓馬武藝定名次高下。
物價方面,這裏的錢很值錢,對于普通平民來說,銀錢得來十分不易。金銀銅兌換比例是:一兩金子相當于100兩銀子,1兩銀卻是需要1000個銅錢,像王家村這樣的普通農家起早貪黑、辛勤勞作,一年全部收入、好的時候也不過才3、4兩銀子。得到了這些信息林順香對這個時代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了。
一轉眼就到了下午,林順香正睡得迷糊的時候,聽見屋子裏面有動靜,睜開眼一看,原來是爹娘從外婆家回來了,可是看爹娘的臉色不太好,林順香心裏想着估計在外婆家一定不順利吧!估計受了不少閑氣。可是又不敢直接問,沖自己二姐使眼色,三姐妹把房門關上,林順苗才把在外婆家的經歷說了出來。
一家人到外婆家的時候,外婆一家對林春一家的到來還挺高興的,外公外婆看到娘,三人抱着一團還哭了一會兒。大舅娘看到娘帶去的禮物也很高興,只是後來問到林春豬下水買賣的的時候,大舅娘總是想套做豬下水的方法。後來見爹娘不說,就說娘不孝,嫁出去8年不回娘家,還不孝敬老人。不尊重娘家嫂子。二舅娘也在旁邊煽風點火。爹娘是個老實的,也沒有沒還嘴。後來大舅二舅也問娘要方子,娘說不知道,大舅就把一家人趕出來了,連午飯都沒留。外公外婆只能在旁邊抹淚,爹娘在門口求了半天,大舅和二舅都沒讓爹娘進去,還說了不交出豬下水的方子就不讓娘進屋給外婆拜壽。外公外婆現在在家說了不算全是大舅和大舅娘做主,也沒有辦法,只能在一旁抹淚。當時在外公家裏拜壽的有很多人,都幫着林春好李氏說好話,但是大舅二舅還是不聽。最後沒有辦法爹娘領着在門外給外公外婆磕了三個頭就帶走順苗他們去了鎮上。買了幾個饅頭填飽了肚子才趕回來的,還讓回來不準說。
Advertisement
林順香聽了氣得不得了,直說要去找大舅二舅算賬。林順水和林順苗好不容按住林順香不讓她動彈。林順香嘴裏還嚷嚷:等她好了,一定要給爹娘出這口氣。
這件事李氏和林春回來誰也沒說,但是世上沒有透風的牆,沒幾天萬氏就聽見了林春一家人回李氏娘家拜壽被趕出來的事情。就跟林譚氏說了一嘴,林譚氏一聽也生氣了,把林春和李氏叫道房裏痛罵了一頓。直說以後這門親戚再也不走動了。李氏又是狠狠的哭了一通。
因為這事,林家好長一段時間都處于低迷期,林春、林夏和林冬嫌家裏憋悶帶上林豹家的兩個堂兄還有大姑家的三個表兄,整天去田裏抓泥鳅,後來村裏也知道泥鳅可以賣錢了,一時間家家戶戶都跑到田裏着泥鳅。但是因為之前說好福記只收林虎一家的泥鳅,而別的飯店又不會做泥鳅的菜式,最後倒是林家人不用捉泥鳅了,只在村裏收購泥鳅再倒手賣給福記。這又是後話了。
眼看着天氣轉涼,林家的豬下水生意又開始坐了起來。不過這次做豬下水買賣的明顯多了好幾家,就是林春大伯和大姑兩人。只是大家不在一處賣,而是分開賣,雖然這樣生意少了一些,但是銀子倒是也沒少掙。
這其間宋掌櫃也來了幾次,說的都是葡萄酒的事,葡萄酒廠建在府城的一個趙家的莊子上,已經釀造了500多斤,不過這葡萄酒沒在市面上賣。而是直接送進京城皇城去了。所以宋掌櫃也是來給林家提醒的,現在這方子誰也不能洩露出去,不然就是滅九族的大禍。因着宋掌櫃的警告倒是在一段時間裏打消了萬氏打葡萄酒方子的注意。當然這是林順香他們不知道的。林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而且村裏人知道林家和鎮上的福記有關系,對林家也高看了一眼。倒是林家在村裏的地位變得不一樣起來。
林順香最近也沒什麽事可以做,在家裏處二樓幫忙幹活,就是叫姐姐和弟弟們識字,現在又多了王梅和王荷花,還多了林順聰的幾個好兄弟,就是泥鳅,大寶,狗娃幾個。因為這個,幾個泥鳅,大寶和狗娃的爹還親自上門給林家道謝。林譚氏雖然嘴上沒說,但是看到幾人上門道謝,臉色倒是好了不少,從此也不再反對林順香教幾人識字了。一大群孩子就在院子裏面用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今天教會的第二天林順香還要考驗,随時也會考以前學過的。雖然每天只是學5個大字,可是時間一長,一群孩子也識字不少,尤其是林順聰的記憶力和算術能力讓林順香大大的吃驚了一番。林順聰不說過目不忘,但是也差不多了,林順香每天讓他自己背一段三字經,一個月不到,林順聰都記住了,現在林順聰的千字文都已經認得差不多了,林順香試着讓林順聰學論語,沒想到林順聰倒是也能學的不錯,雖然有的意思不能理解,但是有一個好老師,林順聰現在的學識不比林順柱和林順德差。雖然偶爾還有些字不會寫,但是這已經讓林順香很滿意了。林順香甚至還想說服自己爹娘到點把林順聰送到學堂,畢竟林順香覺得林順聰是一個學習的好苗子。
林順德和林順柱從妹妹那裏得知林順聰的學習能力也很震驚。兩個人學習更是用功了,還不恥下問的問了林順聰很多問題。在得知都是林順香教的以後更是每天晚上纏着林順香給他們開小炤。以至于學院裏的趙夫子以為兩人是突然間開了竅,學習進步神速。在一次林順德說漏嘴後得知林家有一個小女先生,趙夫子更是親自登門查看,并且見到了一個學習的好苗子,趙夫子更是親自上門收徒,直說這一輩子有這麽一個學生也就知足了,林順聰後來成為殿試狀元沒有辜負趙夫子親身相受,這又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