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過年了

第四十章 過年了

作者:厃羐

不管這段時間大事小事,這新年轉眼就到,最近林家也忙壞了,二十四這天林家人一大早的老老小小就開始進行了新年前的大活動——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闾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大年三十這天,屬于中原的王家村難得的下了一場大雪,林家人一家呆在家裏,中午準備吃當地的土火鍋。跟四川當地的那種土火鍋很像,制作方法也很簡單,都是一些家常的材料。

林順香上一世沒有吃過也沒見過這樣的土鍋,其實樣式倒是見過,不過是不鏽鋼的,而這裏的是泥土燒出來的,制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将土砂鍋鍋體變平坦一些,中間加上一個高出兩個鍋體的內膽(煙囪),再裝上底座後以便漏炭灰即成“土火鍋”。

底料的炒制也不難,這裏的婦女們人人會做。林順香看了一遍也覺得不難,而且這樣制作的火鍋非常的營養,不必擔心有什麽對身體不好的地方,反而很是滋養。首先花生油先煉熟;自家的辣椒醬剁細;幹辣椒入沸水鍋中煮約小半刻鐘後,撈出絞成茸;生姜拍破;大蒜去皮剝成瓣;大蔥挽結;紅糖;八角、三奈、桂皮掰成小塊;草果拍破。其次鍋置中火上,炙鍋後倒入菜油燒熱,投入生姜、蒜瓣、蔥結爆香,接着下入辣椒醬和剛才絞好的辣椒茸,轉用小火慢慢炒約1~1個半時辰,至辣椒醬水氣炒幹、香氣四溢且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鍋中蔥結不用。随即下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草果等,繼續用小火炒約半刻鐘,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下入紅糖、自家的米酒汁,用小火慢慢熬至米酒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将鍋端裏的東西倒入土砂鍋就行。火鍋底料炒制好以後,面上都浮有一層油。可将這層油打出一部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因為這樣做可使火鍋底料的香味更加濃郁醇厚。

湯料也很簡單,殺豬時候的豬棒子骨、雞鴨骨頭洗淨後敲破;雞爪骨洗淨;生姜拍破;大蔥挽結。然後先将豬棒子骨、雞鴨骨、雞爪骨入沸水鍋中焯一水,撈出放入清水鍋中,加入生姜、大蔥、酒,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打去料渣不用,只用剩下的鮮湯。把鮮湯倒入砂鍋,接着将幹辣椒、蘇子葉投入炒鍋,這時就可将火鍋端上桌,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木炭,木塊放入內膽裏面。待燒沸數分鐘後,就可以放各種火鍋的材料,然後蓋上蓋等待焖煮好。

主要菜品可以是一種或者兩種或者是更多種。林順香家準備的是雞鴨、豬蹄、排骨混合的,另外還準備了豆腐丸子,肉丸子還有蔬菜等等。這下材料丸子,蔬菜等容易煮熟的不用放到砂鍋中,等砂鍋裏的吃的差不多了的時候就可以放入自己喜歡的菜。這砂鍋不用準備調料,因為砂鍋裏放入很多的調料,已經很是入味了。

放過炮竹,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年飯,等吃完年飯就呆在屋裏一起圍着火爐烤火,林順柱把門的窗戶都打開,林譚氏還怪道:“這麽冷的天你把門和窗戶打開幹嘛?怪冷的。”

林夏道:“娘,柱子這樣做也是為了我們,你忘記有一年下大雪,有一家人在家烤火,結果一家人都悶死在家裏了嗎?”

林譚氏想了一會兒的确如此,這才麽有反對。大家在堂屋裏聊着一年的收獲,孩子們的趣事。馬氏的身體已經恢複的差不多了,現在也可以在屋裏走動了。兩個奶娃子已經睡熟了。林順香和林順聰由于年紀小,也坐在火爐旁邊卡起了瞌睡。

李氏把兩人叫醒道:“香香,聰子別睡了,趕緊起來,今天我們要守歲哦!”

林順聰迷迷糊糊的問道:“娘,我們為什麽要守歲啊。”

林老爺子今晚很高興,日子好過了,手裏有了銀錢,今年的新年真是揚眉吐氣了一番,唯一的遺憾是林秋一家沒有趕回來過春節。說是鋪子剛開業,想趁着過節的時候多掙點。林老爺子聽見林順聰的問題道:“聰子,過來,爺爺告訴你為什麽要守歲。”

林順聰一聽爺爺要将故事,立馬跑到林老爺子身前,林老爺子抱起了林順聰做到自己的膝蓋上開始慢慢的講起了關于守歲的故事:“據我爺爺的爺爺講的,相傳竈王奶奶有關。說是啊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慧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窮人。她偷偷地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着窮小夥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兒,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地給窮燒火的封了個“竈王的職位”。窮燒火的成了家家戶戶的“竈王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竈王奶奶”了。竈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本來就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說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就規定只準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回天官一趟,其餘時間不準回天了。第二年,眼看快過年了,可是窮百姓們還是缺這少那的,有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竈王奶奶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臘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給窮百姓們要點吃的東西回來。可是,自己家裏連點面星星也沒有了,路上沒幹糧咋辦哪?百姓們知道後,就你湊一把我湊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兩張餅,給竈王奶奶帶着上路了。竈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講了人間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還嫌女兒帶回一身窮氣,讓她當晚就回去。竈王奶奶氣得立即就要走,轉念一想,不行,兩手空空回去怎麽向百姓們交待呀?再說,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親。這時,正好王母娘娘也過來相留,她便順勢說:“俺不走了,明天紮把掃帚帶回去掃掃窮氣。”二十四這天,竈王奶奶正在紮掃帚,玉皇來催她快回去。她說:“催啥哩,眼看要過年了,家裏沒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二十五這天,竈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明天俺還要割肉哩!”二十六這天,竈王奶奶剛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說:“催啥哩,家裏窮得連只雞都養不起,明天俺還要殺雞哩!”二十七這天,竈王奶奶正在殺雞,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路上帶點幹糧,明天俺還要發面蒸饅頭哩!”二十八這天,竈王奶奶正蒸饅頭,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過年要喝喜酒,明天俺還要去打酒哩元”二十九這天,竈王奶奶剛打酒回來,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兒回去。她說:“催啥哩,俺們一年到頭連頓餃子都吃不上,明天俺還要包餃子哩!”三十這天,竈王奶奶正包餃子,玉皇大帝大動肝火,要她今日必須回去。竈王奶奶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了,就沒有多說話,只是舍不得離開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離開天宮。這天夜裏,家家戶戶都沒有睡覺,等着竈王奶奶回來。人們一看竈王奶奶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過年的好東西,就都點起香火、紙碼、鞭炮迎接竈王奶奶。這時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人們為了紀念竈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歷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竈,三十夜裏不睡覺,叫做“守歲”。也有叫做“熬百歲”的。這是為了等着迎接賢惠善良的竈王奶奶從天上回到人間來。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林順香也聽得津津有味,以前她也聽說過關于守歲的故事,但是是關于年獸的,這麽浪漫唯美的守歲傳說林順香還是第一次。聽了故事的林順聰和林順香也清醒過來,家裏的人也聽得津津有味。林順聰又讓林老爺子講別的故事,這後來守歲就變成了講故事。連林譚氏也講了兩個小故事,雖然都只是一些民間傳說,講的也沒有什麽水平,可是林順香卻聽得不知困乏,一直到守歲結束。

Advertisement

新年的初一,林家人都早早起來,林家人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男孩子是首先有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然後幾個要好的相邀幾個人去拜年;林順香早上一穿好衣服就帶着林順聰跑到自己爹娘屋裏喊道:“爹娘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拜年拜年,紅包拿來。”林春和李氏各自摸出兩個紅包遞給兩個孩子,一接過紅包就跑去了爺爺奶奶那裏,同樣得到兩個紅包又跑去二伯和四叔屋裏。等拜晚年兩人也不急着拆紅包,把紅包藏進自己房間,兩人就手拉手跑出去和孩子們一起挨家挨戶拜年去了。沒加每戶今天家裏都留了大人,特意等着孩子們去拜年,然後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糖果發給孩子們。林順水他們也有自己的好友團,于是今天林家的孩子也不在一塊玩兒,各自找各自的好友成群結隊的去拜年。有人一家一天要接待十幾二十撥的孩子們,雖然糖果散出去不少,但是主人家卻很高興,因為拜年的人越多說明你家過的越好。所以今年林家來拜年的孩子是最多的一年。林老爺子和林譚氏臉上都笑成了一朵菊花,林老爺子更是笑得連殘缺的大牙都能看得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