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楔子2

宮內,興慶宮。

謝太後聽聞女兒難産,着急難耐,不得入眠,每隔一柱香的時間便派人去打探一次。剛剛聽得女兒母女平安,紫辰宮中就傳來了兒子的旨意。謝太後心裏一沉,對着身後的人道:“冬芷,你說皇上這麽做,有何緣由?”

“奴婢不知,不過剛剛宮門傳來消息,”冬芷說道:“國師進宮了。”

“來人,去請皇上過來。”

約莫一炷香後,天和帝款步而來,行禮道“給母後請安。”

“你我母子之間,哪裏有這麽多禮?快坐。”謝太後笑着嗔怪“冬芷,給皇上上茶。你處理政務辛苦一天了,原是不該打攪你的,哀家聽聞今日國師進宮了,可是有什麽大事?與冊封有何關系?”

天和帝聽到自家母後如此直接的詢問,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更加高興,母後直白相詢,比起前朝和後宮拐彎抹角,各種各樣地試探,要輕松地多,這讓他想起那段最艱難的時間,母後對于自己在朝堂做的每一件事都如此直白相問,然後為自己分析利弊,彌補不足,可以說自己處理政事的能力都是母後一手教出來的,與自己的那個父皇半毛關系也沒有。至于,太後知道國師進宮之事,天和帝并不訝異,自家母後若連這點本事也沒有,那當年也護不住自己與妹妹,況且,自從自己登基,母後就再也不問政事了。

“國師進宮言晟兒降生,江南,京城兩地的旱災可解,真可謂是兒子的福星”說到這,天和帝喜形于色,天知道,再不下雨,皇帝陛下就要下罪己诏啦,雖然這只是安撫災情的一種手段,可陛下自個兒不樂意,登基以來自己不說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也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經常性的通宵批奏章,連去後宮的時間都很少了,君不見後宮的美人兒都望眼欲穿了嗎?

如此辛勞才把自個兒父皇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完,這才過兩三年太平日子,就旱災了,雖說每年都有一兩個地方有天災,但這次不一樣,受災的程度已經百年未見,江南已有一個月未下雨了,京城時間更長。且朝堂已經出現不和諧的聲音,說是自己殘殺兄弟才導致上天降罪,陛下心裏快嘔死了。

本着我不好過,其他人也不能快活這個原則的皇帝,使這幾□□堂氣氛異常壓抑。臣子,內監個個都膽戰心驚,生怕一個不注意就被皇上發落了。

“這又是皇妹心心念念才得來的女兒,且又攜國運而來,所以賜為郡主也不為過。”

外甥女的降生,有助國運,在天和帝看來,這定是上天想讓自己名垂千古,想着以後青史留名,成為一代英主,不由得心潮澎湃,後人提起自己的豐功偉績,瞻仰崇拜,這是每一位帝王畢生的追求。現在想想,就開心地不得了。老天把晟兒送來,不正是對自己的認可,說明自己是真龍天子,天命所眷。想起朝堂的流言,天和帝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可是這名字,是否太過男兒氣了些?”謝太後聽了自家兒子的解釋,若有所思,但這名字太後娘娘實在不喜歡,明明是玉雪可愛的女娃娃,皇帝非給起這麽個兒名,這哪是男兒氣,分明自古以來就只有男子用這個字,可聖旨已下,沒有更改的可能,所以太後才替孫女委屈。

“晟,光明,興旺,盛美,這是朕的祝願,也是朕的希望。”天和帝認為晟兒是福星,自是與一般女子不同,名字也應不同,大氣一些才好。“母後若覺得太過陽剛,那便取個乳名或小名就是。”天和帝覺得太後和自家皇妹的想法應該差不多,應該照顧一下兩個女人的想法。至于妹夫梁國公的意見,天和帝表示不需要考慮。

“這事便由淑惠和梁國公自己想吧,皇帝你已經取了名字和封號,哀家就不要摻和了。”說完,謝太後哀怨地看了一眼自家倒黴兒子,這生生把太後娘娘起封號的權利給剝奪了,話說,太後娘娘很想參與起名的啊,如今,名字,封號,乳名,一個沒給自己留。這都怨自家兒子。

被自己母後看得發慌地皇帝陛下,輕咳一聲,繼續道:“母後,這晟兒的洗三定是在梁國公府,宮中已來不及準備,滿月酒便擺在宮中吧,兒臣回來給皇後說。”

Advertisement

“這是否榮寵太過?”在這京中,王公貴族,世家門閥林立,沒有聖寵根本立不了足,但聖寵太盛,也招人記恨,太後娘娘很是擔憂。“晟兒是朕的福星,這不算什麽。再說,有母後和朕在,又怎會護不住一個孩子?”顯然,天和帝看出了謝太後的憂愁,但皇帝陛下認為天下沒有他護不住的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母後放心吧,一切有朕。時間不早了,該安歇了。若沒有事,兒子先回宮了。”眼見天色已晚,天和帝不好再逗留,便請辭。“原是哀家的錯,教你受累,快回去休息吧,明日還要上朝。冬芷,送送皇帝。給皇帝拿件披風,夜寒,小心自己身子。”

“謝母後,那兒臣告退了。”

良久,鳳座上的謝太後輕嘆一聲,“清舒,皇帝今日所說之事尚有隐瞞,依哀家對皇帝的了解,江南,荊州兩地旱災得解是國師占蔔所得,還不至于讓皇帝沒聽到實報,便如此大喜,今夜便下冊封聖旨。你說,國師究竟說了什麽?”

自己的兒子,自己最是清楚。這幾年登基之後,皇上積威日甚,喜怒不顯于色,可剛剛臉上開心地表情,是個人都能看見。當然,這全天下也沒幾個人敢直視龍顏,可身上圍繞着的喜悅感,周圍人都清楚地體會到,這連當年太子出生時也不曾有過。所以,謝太後不明白外孫女究竟有什麽不同,或者說對皇帝有什麽特殊意義,對這小小的孩子而言究竟是福是禍?

若是天和帝知道自家母後的想法,一定會大呼冤枉。太子出生時,正直自己與父皇和純王鬥得最激烈地時候,太子的出生自己很是欣喜,畢竟是嫡長子,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可前朝後宮一片混亂,哪能分心?而晟兒的出生是上天對自己政績的肯定,只要想象日後能成為秦皇漢武一樣的千古一帝,不高興都難?

清舒和冬芷是伺候謝太後幾十年的老人了,當年從鎮國公謝府陪嫁後,自梳頭,不再嫁。在這皇宮之中,便是天和帝也尊稱一聲姑姑,所以知道自家主子在憂慮什麽。“娘娘,老奴覺得您該放寬心,就現在而言,不是好事嗎?依照本朝律法,公主之女只能封縣主,皇上恩旨加封郡主,且言元嘉郡主攜國運而來,想來日後誰敢怠慢?”

“對,攜國運而來,想來這五個字便是皇帝最在意的事。”謝太後聽到清舒所言,恍然大悟,“想來只有這才能讓國師深夜進宮,皇帝如此大喜。是了,元嘉應與國運息息相關。但願是福不是禍。”謝太後不愧是曾經叱咤前朝的人物,僅僅五個字,便将真相猜的八九不離十了。

“太後,時辰不早了,該安寝了。不然明日又該頭痛了。這日後有您護着,郡主還能吃了虧去?”“罷了,安寝吧。這事,不是一晚上就能解決的。另外,明日你出宮,賀淑惠弄瓦之喜,看看哀家孫女長什麽樣,回來給哀家說道說道。再告訴淑惠安心,這是元嘉的福氣,萬事有哀家哪。”想着皇帝欣喜的樣子,在謝太後看來,短時間內,應是福事。

“是,奴婢這就去準備。”看到主子想開了,冬芷欣喜地應道。

這一夜,收到消息的可不止慈安宮,後宮中很多宮殿的燈一夜未熄。

自第二日淩晨,京中連降三日大雨,結束了一個月的旱災,十日後,江南傳來消息,同一日,江南也降下大雨,此次旱災不會影響今年的收成。朝野上下一片歡呼,又十日,梁國公平定西南匪亂,班師回朝,皇帝下旨褒獎,賜宴太和殿,并言元嘉郡主滿月禮在宮中舉行,以示恩寵。

天和十一年,元嘉郡主在宮中食用禦膳房呈給聖上的糕點時中毒,皇上震怒,嚴令徹查。最後,調查結果為楚王一黨作亂,欲毒殺聖人自立為帝,一個月後,楚王一系徹底覆滅,連先帝留下的遺旨也沒能保住楚王的性命,僅為其留下一個子嗣,保住香火不滅而已。

自此,從先帝到本朝,威威赫赫二十多年的楚王一系不複存在,只是史書上的文字了。

元嘉郡主中毒後,五日方醒,自此傷及心脈,身體羸弱,前往江南養病。

三年後,一輛由百餘名禁衛軍互送的車架,從京郊行至城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