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表姐
聽到淑慧長公主的介紹,三姑太太母女連忙下拜。三姑太太只是一個七品官的妻子,身上別說是诰命,就是敕命也沒有,一介白身而已。別說是見沈皎這個禮同公主的郡主,就是見普通诰命夫人也需下拜。
不等三姑太太彎下腰,沈皎便連忙叫起。長輩給晚輩行禮,前世是不會出現的,可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這樣的事情便稀松平常了。
回府當日,淑慧長公主便說過在府中,一切都行家禮,這是出于對梁國公府長輩的尊重,也是為沈皎的名聲着想。便是有這句話,也沒人敢受沈皎的禮。這便是君臣之別。
等讓人扶起三姑太太,沈皎看到一個明顯營養不良的女孩正好奇的望着自己,心裏明白,這便是三姑母的女兒,那位吳家的表姐了。
只聽三姑太太介紹道:“郡主,這是我的女兒,喚作雅安。”
沈皎細細地打量着這位表姐,據說三姑母能逃出來,還是因為表姐以一己之力打暈了吳家的下人,并勸着三姑母來京城投奔的。可以說,這位表姐是整件事情的主導者。
這位吳家表姐今天穿着一身素白色錦緞襦裙,有些發黃的頭發上插着兩朵小巧宮花。衣服一看就是趕做出來的,并不十分合身,宮花仔細一瞧也是前兩日自己送過去的。只是面黃肌瘦的臉上,卻一雙烏黑的大眼睛熠熠發光,散發着勃勃的生機,很是出彩。
沈皎在觀察這位吳家表姐時,對方也在興致滿滿地觀察她。吳雅安看着面前這位據說極得盛寵的元嘉郡主,五官精致,眉眼如畫,只是臉色雪白,一看就是氣血不足的樣子,站在那裏,乖巧柔弱的樣子,十分惹人憐惜。
“郡主好。”吳雅安在三姑太太的介紹下,行了個蹲禮。
“安姐姐好。”沈皎只回了半禮,不是她故意輕視吳家表姐,而是身份地位所限。
認完人,淑慧長公主便讓人帶姑娘們去花園中玩耍,只留下長輩,一看就是要商量事情。
沈皎作為公主府中唯一的姑娘,自然承擔起了作陪的責任。
公主府不是公主的私産,等到公主逝去,這府邸便會被禮部收回 ,再賜給下一位公主。平日裏的一切修善改造均由內官監負責。
淑慧長公主的府邸,是歷代嫡公主的府邸,最是華美奢靡。一磚一瓦,一樹一木都極具章法,花園裏更是一步一景。樹木茂盛,各種珍貴的名花競相開放,一團團,一簇簇,争奇鬥豔,美不勝收。花香彌漫在院子裏,芬香撲鼻。引得蝴蝶圍繞着翩翩起舞。
沈皎領着姐妹們走在由各種花街,雕磚,蒲草等方式鋪地的路上,欣賞着眼前的美景,最後,停在一個涼亭中休息。
沈皎看着面前的姐妹也都個自有着自己的小團體。大姑娘自幼由淑慧長公主扶養,又是長姐,身份貴重,因此在姑娘中十分具有威嚴,但大姑娘秉性溫柔,待衆姐妹親近和善,下面的妹妹們都很敬重她。
Advertisement
二姑娘是二房庶出,自幼跟大姑娘大少爺一起被留在京中一同長大,所以跟嫡兄嫡姐關系很好,平日裏對大姑娘。很是依賴。
三姑娘身份尴尬,庶嫡出,一與老太太沒有血緣關系,二無父親兄弟,母親還終日纏綿病榻,所以平日裏深居簡出,獨來獨往,很少說話,像個隐形人一樣。
六姑娘被五太太教育的很是驕傲,認為自己嫡嫡出身份,最是尊貴,平日裏不屑與自己那些庶出的姐妹為伍。所以,同三姑娘一樣,也是總是一個人。
剩下的五姑娘,七姑娘和十姑娘都是五房庶出,所以平日裏形影不離。
而剛到的吳家表姐正在試圖和不同的人搭話,試圖融入進這個圈子。她身份低,又是寄人籬下,所以只能努力挑起話題,讓大家注意到她。
“郡主在江南三年,想必那得風景建築與京中不同吧。”
姑娘們大多沒出過遠門,見識有限,但這不妨礙她們向往外面的世界,所以聽到吳雅安提起這個話題,都興致勃勃的看着沈皎。
“江南氣候溫和,冬天不會很冷。房屋大多都是白牆黑瓦,園林大多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築樸素,和金鐘很是不同。聽說,有的地方出門都用船只,而不用車。”沈皎在江南三年基本上都在皇家園林中修養,很少出門,只能結合前世對江南的印象一起說一說。
“那安姐姐的家鄉又是什麽樣子?山東可是齊魯故地,想必另有一番不同吧。”沈皎知道吳表姐想融入到沈家姑娘中,就是為了她能有勇氣勸說三姑母從吳家逃出來這一點,她也不介意幫幫她,反正只是舉手之勞,又不礙着什麽。
果然,她看到吳表姐感激地看着自己。然後對着梁國公府的姑娘們介紹起山東的建築風俗,她語氣幽默風趣,講得很是引人入勝,讓大家都忍不住豎起耳朵傾聽。直到她說得口幹舌燥,大家才放過她。
吳雅安知道,自己這才算是被梁國公府的姑娘所接納。她不像元嘉郡主,身份高貴,剛回府什麽也不做,這些姑娘們也要表現的與她熟稔,與她交好,這就是身份,這就是地位。不過,她并不嫉妒她,若不是淑慧長公主和元嘉郡主有意幫她們,她和母親弟弟也不會過上現在這樣無人怠慢的生活。
即使母親是梁國公府親女,她們這般身無分文的來投靠,也是寄人籬下,讓人看不起。前兩日淑慧長公主的豐厚賞賜,讓她們站穩了腳跟,下人無人敢怠慢。更別說淑慧長公主給了弟弟進學的機會,只這一條,就夠吳雅安一生感激淑慧長公主。
今日,元嘉郡主對自己伸出援手,更讓她感激不盡。看着元嘉郡主倚靠着大姑娘,坐在那兒好奇地聽自己講各種小故事,便知道她愛聽。如今,她沒有能力報答元嘉郡主和淑慧長公主,索性就多講兩個故事,讓元嘉郡主聽個盡興。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很快就到了中午,淑慧長公主派人來叫衆人去花廳用膳時,大家還都聽得意猶未盡。最小的十姑娘還纏着吳雅安要她下午繼續。
午飯後,因為老太太年齡大了,要歇午覺,便帶着姑娘們回了梁國公府,吳雅安又急着和三姑太太商議事情,這故事就沒有講成。
梁國公府,梧桐院。
三姑太太看着面前的女兒,用手撫摸着她的頭:“和你那些表姐妹們相處的如何?可有人為難你嗎?”
“沒有,今日郡主對我很是照顧,不曾有人為難。淑慧長公主那邊是怎麽說得?可是對吳家的事有什麽變動?”
三姑太太看着面前只有八歲大的女兒,想着自從兩個月前高燒好了以後,便像個大人似的,給自己出謀劃策,一步步地走出吳家的牢籠,前往京中。可以說,若不是女兒,自己是沒有那個膽量從吳家逃出的。已婚婦人攜子女逃出夫家,可是大過。
若是吳雅安知道自己母親此時心中的想法,肯定要翻個白眼兒。靈魂都換了一個人了,能不變嗎?
沒錯,吳雅安是個穿越女,她穿越前是個孤兒,自然渴望親情。每當感受到三姑太太對子女毫不保留的母愛,便覺得這次穿越是上天對自己前世的補償,心裏把三姑太太當做真正的母親敬重,依戀。但她知道自己這位母親被這個時代的思想束縛,有些軟弱。所以,凡事大事基本都是她在拿主意。
“淑慧長公主說明日你三舅舅和五舅舅就會前往吳家,這件事一定會解決,到時,我的嫁妝也會拿回來,咱們日後也不會過得太苦了。另外,你們的親事也不會由吳家做主。”說到這,三姑太太整個人都心情舒暢了,眉眼都帶着喜色。
“那真是再好不過。日後,只要弟弟努力上進,母親和我也就有了依靠。可這決定,前日不就已經做好了嗎?今日,又說些什麽?”吳雅安不解。
三姑太太想起淑慧長公主對自己毫無隐瞞的說出的此事的內情,心中有些複雜。但到底還是恩怨分明,明辨是非,對女兒講述着其中的情況。看着女兒眼中怒火越來越盛,不由拍着後背安撫:“安姐兒不要生氣。你記恨吳家何家都可以,但要知道此事不是梁國公府之過。
吳家一開始就要至我們三人于死地,只是時間晚上幾個月而已,他們圖得是我的嫁妝,是財。你祖父祖母向來不喜歡我們,為了養活你的那些叔叔伯伯們,只能奪取我的嫁妝。
後來為了攀上吳家,為了他們的權勢更近一步,自然更快地舍棄我們。所以,這都是吳家的過錯,你不要怨錯了人。”
吳雅安聽了母親語重心長地勸解,有些無奈,自己還不至于不懂是非,怨錯旁人。
“我知道,一切都是吳家和何家的過錯。僅憑淑慧長公主和元嘉郡主對我們這兩日的照顧,也足以另我們感恩不盡了。”何況,淑慧長公主願意對他們說出真相,已經是坦誠相待了,若淑慧長公主不願說出真相,她們估計這輩子也不會知道。她們實在是不能,也不該有什麽怨言。
梧桐院中,三姑太太母女溫情脈脈。
而淑慧長公主府卻因為一張晉王的拜帖,氣氛有些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