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入學
紫宸殿中,天和帝高坐在龍椅上,一身明黃色帝王長袍,上面用金線勾勒的團龍紋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頭發用紫金冠高高束起,威嚴奢靡。一雙眼睛深邃淩厲,威儀從生,讓人不敢與之對視。
端起桌子上孔雀藍釉暗刻龍鳳紋的茶杯,天和帝抿了一口茶,看着站在下面的沈邦靖,緩緩開口道:“等過幾日元嘉修養好了,便讓她跟着張博鈞進學。”
聽到張博鈞三個字,沈邦靖心裏十分不平靜,他實在想不明白,天和帝究竟是什麽意思?自楚王之亂後,天和帝的心思越發詭秘莫測,讓人捉摸不透。
世人皆知,張博鈞乃當世鴻儒,年少時三元及第,一手錦繡文章冠絕天下。如今,已經年過五旬,更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天下少人有能及。其人不愛權位,更愛教書育人和編寫書籍,在文壇上地位卓絕。現為崇文館大學士,官居一品。
崇文館是大齊皇子們和皇親勳貴高官子弟讀書的地方,也是大齊最重要的藏書之地。張博鈞在崇文館一邊專門教授皇子,一邊在館中編寫書籍。而宮中公主并不在崇文館學習,只是由翰林學士和女官在宮中含章殿教授,學習禮儀女則和四書等,與皇子并不相同。
阿皎只是個女孩子,若是天和帝讓她跟着公主一同在含章殿學習,沈邦靖并不會意外。自己的兩個兒子便是跟皇子一同在崇文館進學。崇文館中個個都是飽學之士,能在此地學習,絕對會受益良多。可是,與良師一同存在的還有個個身份顯赫的學子,因各自和家族利益不同,裏面分幫別派,在此中學習,言多必失,所行的每一步,都要再三思索,生怕被別人抓住漏洞,成為別人手中的把柄。
阿皎若是男孩子,沈邦靖相信自己只要天和帝同意,會毫不猶豫地向前兩個兒子一樣把他送進崇文館,心中還會感激皇上的恩德。進入崇文館,就像進入一個小型朝堂,能夠更好的提早磨煉心智,為日後真正入朝打下基礎。
可阿皎只是個女孩,還是個身體孱弱的女孩,她以後的生活不是科舉入朝,不是帶兵打仗,更不是每天和一群老狐貍打交道。她只需要每天快快樂樂地生活,享受父兄帶來的榮華就夠了。這是這個時代所有疼愛女兒的父親最根本的想法。今日,天和帝的決定讓沈邦靖心裏有些不安。
再者,崇文館中自建館以來都是男子,從沒有女子入學的前例,天和帝的這個決定究竟是什麽意思,沈邦靖眉心緊蹙。
“微臣謝皇上隆恩,可張大人只在崇文館任教,這……”沈邦靖停頓了一下,“怕是有些不方便。”
“朕明白你的意思,崇文館以前是沒有女子入學,可又沒有不準女子入學。只是讓元嘉去跟着張博鈞學習,又沒有讓元嘉和其他人一同上課。”
“朕已經同張博鈞講過,讓他單獨給元嘉講課,不同其他人一起。”天和帝自然知道自己這個妹夫的顧慮。他志慮忠純,謹守本分,在朝中從不參與黨派之争,是絕對的純臣。
如今顧慮的多是朝中有人非議,不過,這在天和帝心中根本不是事,自己登基多年,早已讓朝中重臣臣服,不過是讓自己喜愛的孩子跟着張博鈞學習,有什麽可反對的?
天和帝的話在太子和沈邦靖心中激起不同的浪花。
太子一直以為自己父皇對元嘉妹妹不過只是一個長輩遇到合自己心意的晚輩,多加疼愛幾分。再加上這個晚輩對自己又有救命之恩,所以才對其如此恩寵,如今看來,還應該有其它原因。以後,對待這個表妹應該更慎重幾分。
雖然太子以前也因為皇後的原因,對沈皎很是喜歡,但也只是對一個小妹妹的疼愛。今日才明白自己父皇對這個小表妹居然重視到如此地步。
Advertisement
作為一個皇子,太子可是十分清楚張博鈞的才能,他可不僅是在書法文章上造詣高深,在對史書的理解上更是有着獨到之處。
父皇點名讓張博鈞來教授,必是想讓他給元嘉妹妹講史,史書是每一個上位者的必讀書。其間記述了朝堂興替,王朝更疊,若想要皇朝長盛不衰,那“以史為鑒”這四個字,對于掌權者來說不可謂不重要。
當年自己也是在史書上下了一番苦功夫的。現在自己的那些皇弟也都在學史,父皇還會經常考教。雖然不明白為什麽要讓一個女孩學史,但太子知道父皇執掌朝政多年,心思深沉,他這麽做,必有其中道理,絕不會是一時心血來潮。看來,日後自己對元嘉妹妹的态度也應該更加慎重才是。
“崇文館偏殿還空着,不如将其打掃出來,讓元嘉妹妹在那兒上課。一來清淨,不會有人沖撞了妹妹;二來張大人也方便。”太子建議到。
雖然梁國公沈邦靖在朝中從不站隊,但淑慧長公主與皇後交好,太子還是樂意幫自己的小表妹選一個好地方學習的。這也是對沈邦靖的示好。
沈邦靖在明白天和帝聖意已決,不能更改時,便想多替女兒争取些條件,可剛剛已經試探過,他若再開口,難免給天和帝一種自己對他聖意有不滿的感覺。再說,自己一個武将,對崇文館也不了解,到時弄巧成拙,就麻煩了。所以,即便心中焦急,沈邦靖也沒有說話。所以剛剛太子說出的話,不管他是出于怎樣的目的,沈邦靖都是感激的。
“嗯,你想的很周到。”天和帝點了點頭頭,對太子的建議很是肯定:“就按你說得辦。”
沈邦靖再次謝恩。
而此時的沈皎正坐在一邊院子裏欣賞着瓊花翻飛的美景,一邊聽着侍女在演奏的悠揚婉轉聲,放松舒适極了。
不用上學的生活,真是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