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可愛的她

整整一天, 家裏都熱熱鬧鬧的。

街坊四鄰絡繹不絕地來慶賀,門檻都快要踏平了。安氏不善交際,好在有個知禮懂禮的兒子替她應酬。棠玉喜靜, 在房裏刺繡,青玉愛說愛笑, 就在堂屋裏招待客人,倒也各得其所。

下午的時候,慈寧殿裏又賜下了賞賜,那位在慈寧宮裏溫柔安慰她的女官也來了, 還是如昨日一般的溫聲細語, 只将一些禮儀規矩仔仔細細地說給她聽了, 方才乘着車離去了。

後來禮儀院的官員也來了, 除了照舊宣讀旨意以外, 又收取了李合月的生辰八字, 又有宮中的繡娘來為她量體裁衣, 一直忙到了傍晚時分才離去。

驟然就成了待嫁人的新婦, 李合月還沒有太過具體的感受,只在後院裏的廂房裏哭了一場, 同爹娘說了追封的事,心裏倒升起了回鄉的念頭。

她這一時坐在窗邊兒, 手裏拿一柄小梳子,有一下沒一下地梳着頭, 窗外暮色四合, 屋脊與屋脊的間隙裏, 是被枝桠交錯遮着的靜巷, 偶有行人匆扆崋匆走過, 小巷卷起輕微的風, 頃刻又恢複了安寧。

從前她托人回耀州打聽過,同鄉回來時說,家裏的宅子被幾個軍漢占着,三嬸娘一家不知所蹤,同鄉說有陳爐鎮上的人,曾經瞧見過三嬸母拄着拐棍,穿的破破爛爛的,在興元府行乞,回來一說,人人都不相信。

李合月自己也不相信。

不過短短三年多的時間,三嬸娘一家能破敗到哪裏去?即便二叔父死了,家底子在那裏擱着,還能行乞?

她還是傾向于或許是三嬸娘一家搬家了,只是誰也不知道搬到哪裏去了。

她擱下了梳子,簡單地挽了個發髻,把還未完成的幾個節氣娃娃取出來,又取來顏色畫筆,把泥偶擺在桌上,仔仔細細地畫上眉眼唇鼻,全部畫好後,外頭的天就青藍一片,梁貴四敲着落更就來了。

“李娘子,恭喜恭喜啊!”

梁貴四在窗下喊了一聲兒,眉眼裏慈祥着,李合月脆生生地應了一聲,探出頭去,笑着同他搭話。

“您老同喜!”她輕說着,“我家裏如今挖了窯坑,您若是得閑,今兒夜裏再給我挖兩籃子泥來!”

“您就要嫁到天上去啦!還要繼續燒泥娃娃?”梁貴四仰着頭,笑眉笑眼的問起來。

“嫁到哪兒,也不耽誤我燒泥娃娃呀,”李合月趴在窗沿兒上,托腮同他說話,“整個東京城,還有誰燒的泥娃娃比我的好看?”

Advertisement

小娘子說笑起來,活潑又可愛,梁貴四笑呵呵地應了一聲哎,這便敲着更遠去了。

要嫁人,可泥偶也不能丢啊,說起來,昨日出宮時,也沒見杜大娘子的蹤影,也不知道杜大娘子這兩日在做什麽,總覺得悄無聲息的。

總要将餘下的三套節氣娃娃做好送給她吧!這幾日還是要去一趟玉婆娑才好。

她想東想西的,樓下舅母的聲音就響起來,喚她下去用飯。

這一日來,韓家門前的熱鬧,叫安氏心力交瘁,此時好容易關起門,一家人能坐下來圍坐着吃口飯,都顯得很奢侈。

也許是白日裏笑多了,幾個孩子這時候都蔫巴了,安氏免不得多問幾句:“這是怎麽了?”

韓雲度拿了一塊炊餅慢慢吃,回答母親話時,嗓音裏透着些許的有氣無力。

“……街坊四鄰也便罷了,今日我那前書院的山長竟也來了,許諾我一個助教的位置,每月半吊錢的薪俸,叫我重新回去念書去——”

“那就去啊!”安氏不假思索地說着,“又能給你薪俸,又能叫你繼續回去念書,管他什麽骨氣不骨氣的。”

“娘,我不是為了骨氣。”韓雲度的聲音稍微有了些力氣,“我原本退學,一是為了省下束修,二是因為我即将應考,能學的詩賦、經義、論策早已爛熟于心,沒有繼續讀下去的必要。”

安氏哦了一聲,表示知道了韓雲度看了看一旁正沿着碗邊兒小口喝米粥的元元,又道,“孩兒對明年春天禮部的省試很有把握,倘或有幸成了天子門生,授了官,也能給大姐姐、元元、青玉做娘家的後盾了。”

提到婚嫁,棠玉的情緒就不是很高,李合月卻很為二哥哥高興,輕聲說着,“二哥哥好好考,我給你燒個蓮瓣紋的青瓷碗。”

青玉也說要,“我瞧安表姐家裏有一只盛首飾、釵環的蓮花紋的青瓷盤子,元元也給我燒一個。”

家裏既然挖了窯坑,那也不能閑着,節氣娃娃全部完工之後,就能試着做一些瓷盤瓷碗,家裏也好用。

“你把樣子畫出來,我試試。”

青玉高興地哎了一聲,安氏卻剜她一眼,“……元元要待嫁,哪兒有功夫給你燒瓷碗瓷盤兒的?”

青玉正欲反駁,卻聽外頭有人急匆匆地叩門,一聲聲的,閻王爺逼命似的。

青玉腿腳快,蹭蹭蹭跑去門邊,高問了一句:“是誰啊?”

“三娘子還聽不出來我的聲音?”門外的聲音響起來,是半老的女聲,“我是王媽媽啊!我家大娘子聽說您家甥女不日要高嫁,特意叫我來知會一聲——”

青玉一個白眼翻到天上去,也不請示安氏,揚聲道:“誰是王媽媽?哪家的大娘子?上回倒是有個王媽媽在我家門口吐口水,一聲聲說着咱們不曉人情,巴不得和我們割斷的好,你可是那個王媽媽?”

門外頭就有讪笑聲,安氏這一回倒沒那麽大火氣了,走出堂屋,将門打開,正見楊樓街安家的婆子王媽媽,滿臉堆着笑侯在門邊兒。

王媽媽見安氏出來了,忙說着是,又反應過來說不是,眼睛越過頭頂,看到堂屋有個肌膚勝雪的小娘子,正往外看,忙福了福,喚了聲小娘子可安好。

李合月同舅母同仇敵忾,只冷漠地移開了視線,王媽媽也不尴尬,只笑着同安氏說道:“六姑奶奶可別跟我這粗使婆子一般見識了!上回都是我的錯,我家大娘子一片好心叫我給辦了壞事!”

安氏不知為什麽,今日尤其心平氣和,只哦了一聲,冷冷道:“旁的不提,只說你今日來,想幹什麽?”

“我家大娘子啊,聽聞姑奶奶家有喜事,特意叫我來知會您一聲兒,明兒家裏擺酒席,特特邀您一家過去吃酒,也好叫老外公、姨母舅舅的,都瞧瞧咱們家出得這位親王妃——”

王媽媽讪笑着說完,她自以為伸手不打笑臉人,她又是個能說會道的,必能将姑奶奶一家請過去——安氏再得意,也不能當真同娘家隔斷吧?

哪知安氏拍手大笑起來,笑聲爽朗地簡直要沖出巷子去。

“哪兒來的老外公,姨母舅舅?老娘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我家外甥女兒來了三年半,你們背地裏嚼爛嘴,可沒一回正眼看過,如今倒好,想要攀關系了,差個粗使婆子來,叫咱們去?”

她狠狠地往地上啐了一口,罵道,“回去告訴你們大娘子,別跟老娘擺這個臭架子,這世界上,就沒有想攀關系,還叫人自己送上門的道理!”

她痛痛快快地罵了一通,青玉察言觀色,一把将門關上,直将王媽媽豬肝似的臉色關在門外。

安氏心裏痛苦至極,在門口握着拳頭站了半天,好一會兒才進來,坐在桌案前忽然就咬牙切齒起來。

“老娘就沒罵夠!”她轉頭罵青玉,“就顯得你能!就顯得你會關門?”

簡直是無妄之災,青玉可憐巴巴地望望大姐姐,又望望元元,正想在自己分辨幾句的時候,安氏忽然就哭了。

“我小娘斷氣的時候,還抓着我的手,我就哭啊,哭的撕心裂肺的,把一輩子的淚都哭幹了,後來,我養着三個孩子,再苦再難,我一聲都沒哭過,我就想着啊,我沒娘了啊,我都沒有娘了,我哭給誰看啊?誰疼我啊?”

安氏鮮少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緒,更別提這般哭着說話了,幾個孩子都慌了神,韓雲度紅了眼圈,三個女孩子都哭起來了。

自己的孩子,安氏沒有什麽話要說,只拿一雙哀戚戚的眼睛看着元元,這孩子拿手背抹眼淚,一雙黑亮大眼裏蓄滿了淚,哭的悄無聲息的。

“元元啊,你舅舅把你帶回家的時候,我給你換衣裳,一身的血啊!身上皮開肉綻的,我都沒法子了,請了郎中來治傷,你發着高熱在床上打擺子,到了夜裏就迷迷糊糊地喊娘,反反複複地說,娘啊,元元疼啊,元元疼死了,你那時候嗓子裏都糊着血,喊得你舅舅就坐在門檻上哭……

“你舅母我心狠吶,我連滴眼淚都不掉,我就把你照料好,照料的跟青玉一般皮實,叫你娘泉下有知,也能放心。”

“好孩子,你就得好好活,痛痛快快地活,才對得起從前受過的這些罪!舅母打聽過了,鄭王爺在外頭有個賢良的名聲,又是官家賜的婚,即便做不到兩心相知,相敬如賓總是好的——”

元元無聲地掉着眼淚,一雙瑩亮的眼睛裏唯有對舅母的無限感激。

聖意不可違,她又應下了這宗婚事,舅母一定是輾轉反側了許久,才會同她說這些。

“舅母,我都聽您的,好好活。”她想到趙衡意的為人,自己她與他從前的過往,便一點也不擔心了。

安氏喃喃地說好,一家人又相對着說了說話,掉了掉眼淚,這便一直拖到了大半夜。

因有了皇宮裏的諸多賞賜,又加上鄭王府的宦者女使時常來幫忙,韓家置辦嫁妝并沒有那麽困難。

婚期是先前就定好的九月初九,到了八月底的時候,鄭王府就派人往安貴巷裏韓家擡嫁妝。

按理說來擡嫁妝,王府的王友、屬官來便足夠了,哪知道一大早,雲州觀察使之子楊雲開、代國公潘俊的次子潘清樵卻騎了高頭大馬來了。

先是利落地卸下了兩大車財物,叫韓家人一一裝箱,韓家人起先不解,後來晌午時分,李合月的嫁妝往武功巷擡過去的時候,韓家人才發現,嫁妝足足多了三十多擡,為自家掙夠了面子。

鄭王府的廳堂裏擺放着一擡一擡的嫁妝,每一個箱籠都打開着,這叫看嫁資。

只不過宗室嫁娶,沒有多少親眷來看,又因鄭王殿下一月前被官家派去了與北燕交界的龍王嶺勞軍,送嫁妝這一日都還不曾回來,故而一整個鄭王府依舊冷清着。

四更之後,雨雲忽遮天,沒多會兒便下起了細雨,一整個東京城都結起了煙霭織就的網。

黑寂雨夜下的武功巷,倏地洞開了一個口子,一匹高頭駿馬沖将出來,馬上人身披蒼黑鬥篷,遮住了眉眼,只能看到他勁瘦清逸身姿,俯身縱馬時更顯俊逸無雙。

他引領着數十輕騎,像是破空而來,徑自駛近武功巷鄭王府,随着王府大門的開啓,馬上人跳下馬,往王府裏去了。

王府屬官、王友分列兩旁等候,見鄭王殿下下馬,這便圍簇了上去,一路随着他的腳步,跨過門廳,再進正廳,待趙衡意的視線落在一擡擡開啓着的箱籠時,他方才想起了什麽,腳步放慢,眼神裏閃過一絲懊惱。

緩緩走過這一擡擡箱籠,家具瓷器不算多,不過是些常用的衣櫥鬥櫃、瓷碗瓷瓶,再是女兒家的陪送被子,顏色清雅,觸手溫軟。

餘下的便是些常規的陪嫁,待走至最後一擡開啓的箱籠時,趙衡意便頓住了腳步,仔細看去。

這一箱都是女兒家的鞋襪衣衫,他微微俯身,拾起一雙織錦緞面的蜜合色的翹頭履,只覺溫軟可愛,像只趴着的小鼠。

很可愛。

作者有話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