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
年關了,放假了,別人都有家人的家可回,連失戀傷神瘦損的季成敏也都回家療傷去了,但流之卻不知何去何從。
哪裏還有家呢?流之的心裏心酸苦笑悲涼。
流之清楚地記得在奶奶走後,第一次回家的情景。一個人坐的是夕發朝至的火車,十多個鐘回到市裏,然後又從市裏轉班車回縣上。回到縣裏時還是下着大暴雨的大早上,可她卻彷徨了:明明知道家的方向在哪,具體要坐哪一趟回鄉下的班車,可是她卻不知道回哪去。一個人一手撐着把傘一手拖着一個大大的行李箱,立在車站旁,悲哀地看着一輛又一輛經過自己鄉的車停下又開走。前面是川流不息的馬路,後面是老人在玩牌的亭子,左邊是馬路,右邊是條江,哪裏都無路可走。
年老的長輩都走了,不管喜歡還是怨恨,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從來就無話可說的親極反疏的兄弟姐妹各在一方亦有自己的小家庭,除了偶爾連彼此都尴尬的寒暄之外,誰的眼裏心裏還記得有流之這個人呢?
媽媽車禍走的時候,流之還小,只知道再也沒有媽媽了,只要看見大人紅着眼就會跟着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可是膽小得卻從來不敢看一眼停放在法場被白布蓋着的媽媽的遺顏。流之也會在受了奶奶和父親的委屈之後,躲在被窩裏面呼喚媽媽帶她走,帶她離開家。可是流之已經忘了媽媽長什麽樣,讓流之記得最清楚的只有小時候媽媽坐在竈前燒火打瞌睡的背影。從小到大,媽媽從來就沒有托過一個夢給流之。媽媽走了還是有家的,有身材瘦小但強勢偉大還可以說是傻的奶奶迎着冷眼與嘲笑在幫着撐起來的家,無論是哭是笑是苦是累還是有家的。
讓流之愛之極,疼之極,憐之極,怨之極,覺得偉大之極又愚昧之極的奶奶一輩子傻傻的為了混賬混蛋的父親吃了一輩子的苦頭,從來都舍不得享過一天的福就歸西,沒有了奶奶真正的沒有了家。再也沒有那個讓流之情感複雜至極的傻奶奶強力撐起來的家了。
奶奶一生都是苦的。流之和奶奶好的時候不吵架的時候,就會到奶奶的房間幫奶奶捶捶背或在大夏天晚上有空的時候拿着蒲扇一起坐在天井裏讓奶奶講一些她以前經歷過的事。也許真的是太苦了,奶奶不肯回憶也沒怎麽說。流之只知道奶奶小時候因為家裏不好,十幾歲就被迫嫁到同樣一貧如洗的被一個好心的嬸娘養大的爺爺家來。兩個人吃盡苦頭受盡欺負,才建立起家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奶奶以為兒女都大了,分家各吃各的,享福的日子到了。可是流之的媽媽突然車禍去世了,撇下流之一家五口,奶奶舍不得最晚結婚的大兒子一個人辛辛苦苦帶着四個小孩子過,也不顧叔叔嬸嬸的妒忌眼紅,就二話不說,和爺爺搬來和流之一家吃,幫帶孩子,幫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把父親所有養兒養女的責任全都攬到她瘦小的身上。奶奶心疼兒孫,以前又都是一路幹活過來的,所以家裏的一切被強勢的奶奶帶着四個半大的小孩子幫襯着把家裏打理得僅僅有條,雖貧苦還是有過得去的家的。
可是慈母多敗兒,有太強大的母親,一般都會有混賬不成器的兒子。而流之的父親就是那敗兒。
流之的父親,流之恨之怨之。流之真的在他身上找不到一點關于丈夫父親兒子身份的閃光點。覺得他這樣的人當鳏夫也是活該。
流之是在奶奶生病住院的時候才聽嬸嬸說起的:當時快要過年了,媽媽要去逛街給兒女買新衣服過年,父親也是要去街上的,那時候普遍的交通工具時自行車,可是他不肯用自行車搭媽媽去,媽媽只好一個人走路去。到回來的時候,媽媽又在街上碰到父親,可是父親那時侯還沒和他的豬朋狗友玩笑夠,,又還要買別的東西,不肯先載媽媽回來,媽媽就是在自己回來的路上被車撞死的。知道真相的流之對那個不成人樣的父親更是厭上加厭恨上加恨。
媽媽去世後,流之有記憶以來,從來沒見過他在家裏面幫奶奶分擔一點點的家務活。他被迫出去掙個小錢補貼家用的時候,不在家眼不見心不煩。可是他一在家就是躲在那個被他自己弄得烏煙瘴氣的房間看看電視抽煙或者睡覺,連個菜一個碗都不曾出來幫洗過。
更是在八十六歲的奶奶病逝之前,連一瓢水都不曾替奶奶提過,連一片菜葉都不曾替奶奶澆過……什麽都沒有為奶奶做過!流之只要一想到奶奶那骷髅般瘦得真正只有皮包着的骨頭死不瞑目的屍體,就是滿心滿肺對他濃濃烈火的恨。
想當初,流之清清楚楚的記得,他說奶奶得腦出血的前一天還在家裏幫曬稻谷。八十多歲的老人啊,他還真敢說,媽的!當初他幹嘛去了,流之不用想都知道,他肯定是沒心沒肺窩在他的房間裏看電視抽煙。任自己的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在大太陽底下怎麽翻曬稻谷,他都是眼瞎的看不見耳聾的聽不見!
家裏孩子都大了,工作的工作,讀書的讀書,都在外面,也不用他養活,他年紀也上去了,家裏又不是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叫他不耕田,他偏偏要得瑟的要耕連一畝都不到的兩分田。可是累的永遠都是那個永遠以為自己還很年輕還很能幹還有無窮力量使的傻奶奶。以前耕的田多,到播種的時候,他永遠都是把田一翻,剩下的事就不是他的。到收成的時候,把谷打下來運回來,剩下的事都不是他的。其餘的全都是奶奶帶着流之他們幹完。流之他們不在家了,他的作風依然如故,已經八十多歲的傻奶奶的作風依然如故。
Advertisement
最讓流之寒心的是,一輩子為了沒心沒肺的大兒子的奶奶,不知是夜間突然發病還是早上發病,他一起床見奶奶不似往常那樣起來,也不去奶奶房裏看一眼,就開着他的老摩拖去街上吃吃喝喝到痛快,大中午才回來,見奶奶還沒起床,他才去看奶奶,可是那時年老的奶奶已經耽誤最佳治療時間,生命危險得随時可能走。
奶奶在剛開始住院的時候,正在讀大學的流之一收到消息馬上一路哭着趕回來,一連在醫院照顧奶奶整整八天,連他一個影都沒見到!他有那麽忙嗎?他會照顧家嗎?永遠都只會呆在那被他弄得烏煙瘴氣的房間裏抽煙看電視睡覺!
流之又不放心和奶奶相互扶持了一輩子已經九十多歲的爺爺,在去學校之前還特地回家看望爺爺一眼。
流之一進家門就看到爺爺頂着大太陽在拿着飼料喂鵝,而所謂的父親聽聞流之的聲音才從房裏走出來,流之聽得一清二楚那從他房間裏傳出來的電視節目的聲音,當時流之真替奶奶感到萬箭穿心之痛,這就是她的好兒子呀!
而在奶奶去世的時候,一家人都在祠堂一起守靈,而他呢?呵!整天抱着個水煙筒坐在那辦法事的師傅那裏有說有笑又咳又嗽翹着二郎腿在抽煙!哈!死的不是一輩子都傻傻為了他的母親,而是人家的!更是在全家人都在行跪拜禮只等他來齊的時候,他還拿着個水煙筒在抽煙!流之咬碎牙齒又咬碎牙齒叫他,他還不來!他還不來!哥哥弟弟生氣得把眼珠子瞪死他還不來!叔叔嬸嬸一大家子親戚都在催他,他還不來!硬生生抽完最後兩口煙才來!他的臉上真有光!流之那時恨不得一煙筒把他抽沒!或者幹脆抽死算了!後來他确實是抽煙抽死的。
因為根據辦法事的師傅說,流之和小叔大堂姐幾個人的生辰八字和奶奶的犯沖,所以流之幾個人在送奶奶上山入土為安的時候要回避。在一席人把奶奶送上山的時候,回避的流之一回到家就看到父親在家,流之那時并不知道原來有大兒子要留下守家門的習俗,以為是父親不想去,流之就非常的氣憤,看見他的身影都覺得錐心刺眼百般。等到把奶奶送上山回來的一席人,流之就立刻去問弟弟父親是不是故意不去的。流之記得弟弟直接大聲的對流之說:“你不要把他看得那麽壞好不好!”,哥哥則是坐在一邊的凳子上跟流之解釋。那時流之本來就傷心欲絕,拘于落後野蠻的觀念不能親自送奶奶最後一程,又以為父親是故意不去,又被弟弟大聲呵斥,哪裏受得了?眼淚馬上滾出眼眶,怎麽樣都不能停。到最後去學校的時候,流之因為怕錯過了時間,因為之前被弟弟說哭,流之不好意思叫弟弟送她去搭車,只好低着淚眼哽咽問哥哥有沒有時間送她去車站坐車,哥哥當時很直接的說沒有時間,就不理已經拿好書包在等人的流之直接走開到一邊和叔叔嬸嬸說話。
眼尖的嬸嬸看到低垂着頭的流之在掉眼淚,以為是哥哥說沒有時間送她去搭車才哭的,都在叫哥哥快點送流之去搭車,反正開車不過十來分鐘而已,再忙也是能抽出這點時間來的。哥哥還是站在原地,扯長聲音:“要哭就哭,都說了沒有時間就是沒有時間!脾氣還真大!”那時的流之早已淚崩,哪裏受得了他們的你一言我一語,也不管他們怎麽想,拎起書包低着淚眼就急急向門口走。
流之一直低着淚眼走,哥哥沒有追來,走了十幾分鐘小弟才開車追上:“你不要理他們怎麽說怎樣想,難過有什麽用?”小弟一路上一直勸流之。
其實讓流之淚眼不止也有小弟的一份,流之只能哽咽:“要是我能做到,我又何必如此的難過?”
她就是一直都做不到視若無睹,才會那樣的難過。
小弟把流之送到車站後,彼此道別後,流之淚眼朦胧看着他遠去的身影,一路昏昏沉沉哭到學校。
流之從來不知道奶奶是怎麽想,什麽都不幫自己分擔的兒子在她心裏居然是最好的,最聽話的,最有孝心的,只因為說他什麽都不會還嘴!哈!原來這樣的兒子是最好的!流之和奶奶吵架,除了奶奶偏心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還有這樣的父親。
從流之會洗衣服開始,只要流之在家,父親在家,他的衣服,爺爺奶奶的衣服都是流之洗的。流之不在家,父親連他自己的衣服都要奶奶洗。他的手可真高貴!流之很替奶奶悲哀,替傻傻的奶奶不值,痛恨其傻,心疼可憐她的死心眼,怎麽跟她說就是說不了說不通,有福不懂享,一分錢都舍不得為自己花,攢着給不長進的兒子花,菜都舍不得吃多兩口。一輩子都為不長進沒孝心的父親操勞,把父親養兒養女養家的責任全往她瘦小的肩上攬。
小時候家裏窮,活多,耕十幾畝的田,養一大堆的家畜,奶奶一個人幹不了那麽多的活,什麽活都叫上流之兄弟姐妹四個。小孩子愛玩是天性,除了小孩子和奶奶幹不來的一定的要父親幹的活外,奶奶随父親怎樣都行,整天整天的叫流之四人幹活,幹活就算了,兄弟姐妹一起講話嬉戲又被罵:“幹活就幹活,說話能把活說完嗎?幹不完活就不用吃飯!”奶奶還會罵各種難聽的農村髒話。流之和兄弟姐妹的感情也許就是這樣被扼殺掉的,久而久之就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流之恨奶奶的專橫,連兄弟姐妹之間講話的權利都要剝奪。恨奶奶把流之的手足之親被她扼殺在萌芽之中還不自知。
奶奶雖然也有過這樣的年紀,可是在她眼裏沒有玩的概念的,也不知道人的感情是要通過講話來慢慢溝通的。有活就要幹,白天幹不完晚上還要開着燈火來幹,好像沒有明天似的,也好像那活幹不完全家就全都要被餓死似的。小孩子哪裏受得了整天幹活幹到晚上不給說話不給玩不給看電視?于是就會有偷懶或者反抗奶奶的高壓政策。奶奶在外人看來是和藹可親的,可是孩子不肯來幹活的時候,奶奶不是罵就是打。哥哥姐姐大一點受不了的會走開找鄰居玩一整天讓人找不到,讓奶奶愛怎麽着急怎麽着急去,愛怎麽幹活幹活去,回來不過最多一頓打罵。弟弟是老幺,奶奶最疼的小孫子,當然舍不得弟弟幹活。父親更是她的心尖寶。每次都只有流之一個人不忍心看奶奶一個人辛苦,受不了奶奶的罵既還嘴又幹活,最不得寵,最委屈。
所謂的父親,流之從來都不知道他的心腸怎會那樣的硬,簡直是沒心沒肺!在家從來都是在他的房間無動于衷,要麽就是直接對自己的兒女罵各種農村的大髒話要麽直接打。哈!四個嗷嗷待哺的兒女不是他的?那樣窩囊不負責任為什麽還要違反生育計劃生一堆兒女出來受罪?生出來幹嘛不掐死?沒有拖油瓶的兒女他不是更潇灑嗎?流之恨他,流之在他身上絲毫看不到一點點父親的樣。從小到大,他從來沒管過流之四個,更是從來沒有主動來和流之四個溫溫和和講過話交過心。這是父親的樣嗎?普天之下恐怕都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父親!年老頭發發白的爺爺奶奶不是他的父母?哈!
身體不好幹不了活的爺爺在一邊幫着呵斥孩子懶。他們從來都是把孩子當大人一樣來幹活,從來沒有想過他們那時只是半大的孩子而已。連最大的都只是十二歲而已。
那時的活可真多啊,沒日沒夜的幹都幹不完,被逼到瘋。夏天天亮得早,要起來澆完菜摘完菜才能去學校,一放學一到家還有無窮無盡的活。差不多每天都會被罵,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罵罵吵吵,小時候就這樣含淚含累委屈過來。雖然家裏從大人和大人之間,小孩和小孩之間,大人和小孩的關系畸形,還是有家的,有畸形的家,有着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家。
可是爺爺奶奶從來都不知道教育對于一個家庭一個人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只有爺爺奶奶兩個人的時候,一心一意有活可幹有飯可吃有衣可穿有屋可住對他們來說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事情了。
家道貧窮的爺爺奶奶沒有上過一天的學,讀過一天的書,大字不識一個。也不懂教育人,一不稱心就用農村大髒話來罵人。他們從父親這一輩起就沒把人教好,人丁是興旺了,可是家庭是不和睦的,兄弟妯娌之間平時也是無話可說,可是一有點關乎自身利益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吵得雞飛狗跳,人仰馬翻。要是兄弟和睦,有三個兒子的爺爺奶奶該是何等的幸福讓人羨慕。說到底都是自作虐不可活。
到流之這一輩,人丁更是興旺了,但窮根依然難除,教育上停留在解放前,思想也是停留在解放前,家庭關系上梁不好下梁又能好到哪裏去呢?不管你想讀書不讀書,家裏是沒錢供你讀到不想讀的,無論你讀書讀得多好還是讀得多差,到外面工廠招收的年紀你就得辍學去打工,說是給家裏緩解經濟壓力,可是本來就不是自己想去打的工,委委屈屈的出去,就算掙到錢也一般不會給家裏寄,自己在外面痛痛快快的花光,過年回來不向家裏要錢花都算是有出息的了。這樣的家庭即使人再多家再大又哪裏看得到希望?可是在他們眼裏,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卻從來沒有想過認認真真培養一個人。認為孩子有吃的穿的就行了,真不知道這樣是養人還是養畜。
流之是小家庭裏大家族裏靠後的孩子,讀到初中的時候剛好趕上國家對家庭生活條件很差的學生進行補助,流之讀書從小學開始就是名列前茅的那種,思想早熟又獨立,後面又不用家裏出什麽錢才得以免遭和哥哥姐姐一樣早早就被迫辍學打工的命運。
後來,流之就是靠着國家的助學補助費和平時用自己的私房錢批發零食在女生宿舍賣得來的生活費或者兼職不靠任何人一直讀下去的。反正流之又不需要向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伸手要錢,他們也從來不會主動給流之錢。讀不讀書已經不是他們說了算的事了。
流之想了又想,雖然不知道要是沒有奶奶又是如何痛苦的一番成長歷程,但也是不是她的責任卻全要攬的奶奶造就了這個家庭的悲哀:父母不像父母,兒女不像兒女,手足不像手足,從來都沒有一點家庭的溫暖。從小家庭到大家族都是那樣。
從父親那一輩到流之這一輩,明明可以憑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幸福的生活,而他們一個兩個三個偏偏要當寄生蟲,把家裏那不知是傻還是偉大的年老的長輩吃到死掏到盡他們才甘心,偏偏要過乞丐般的生活他們才開心痛快過瘾,真他媽的劣質基因!
年老的都死了,年輕的都散了,也好!各自四海為家,各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