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其罪十五· 仗勢

半飽炊堂上的獸爐燒出絲淡薄檀香,地龍與火牆也烘得人一陣發暖。來往人群的恭賀或笑鬧一聲高過一聲,在這鼎沸嘈雜裏,裴鈞只安安靜靜為姜越系着袍領的絲帶,此時平平淡笑與他四目相接中,卻忽見眼前人清淩眉目微微一顫。

下一瞬,姜越凝起眉心低下頭去,與裴鈞目光相避的稍退半步間,前襟系好的絲帶已從裴鈞手中滑走了。

裴鈞一愣,卻也心知姜越素來愛潔,此舉無怪是不讓旁人觸碰衣衫,更也是不想讓他裴鈞與其近身有染,如此便忍笑收回手道:“臣僭越了,望王爺恕罪。”

姜越擡手示意他無需多禮,此時回複了常态,便又接了裴鈞的話問:“裴大人要孤賜路,要孤幫你,這于孤又有什麽好處?裴大人可是害了孤一次,孤可不想再有第二次。”

裴鈞寬解道:“王爺若與臣同路,臣自然不可害同路之人,而王爺所求之物,亦能于此路徐徐圖之,又何樂不為?”

姜越聞言,雙目清亮看着裴鈞,一容笑意如水:“哦?裴大人豈知孤所求為何?”

這話叫裴鈞一瞬想起前世刑臺上所見的馬蹄如踏鐵、城破似碎玉,不免止言未答此問,勾唇淺笑着擡臂掀開了半飽炊大門的布簾,将姜越往外一請,自己也随之踏了出去。

一時樓外寒風撲在二人身上,将他們裘袍的毛羽幾乎凍得根根脆立起來,也把姜越露在凫靥裘外的面頰與耳骨吹出些襯玉微紅。

他一邊瞧着樓中堂官将他原穿的貂裘妥當送上了轎子,一邊含笑對裴鈞道:“貪夫殉于財、烈者亡于名、誇者死于權,此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裴大人不願開口,自是因與孤所想不同,故我二人也不必相互勉強。”

夜色下他明眸澄澈,負手仰頭看過漫天星子,雙目最終鎖在了當空一彎殘月上,忽而長息一聲,再問裴鈞:“裴大人,你說天下蒼生,需不需要一輪月?”

這問一出,裴鈞聽來竟一瞬覺得耳熟,卻細想無果,只得淡淡道:“臨空映星亮,在夜照人行,世人怎會不需月呢?”

此時晉王府的轎子已穩穩停在二人身前,姜越聞言後搖了搖頭笑,似目有忡然般回望他一眼:

“裴大人,此問孤十年前也問過你,而你的答案,如今卻變了。”

說罷,在裴鈞片刻的微怔裏,他已提袍躬身坐入了琉頂華轎,待轎夫長喝一聲起行,不一會兒便轉過了前方街角,再瞧不見了。

裴鈞目送那轎子漸漸消失,此時收回視線擡了頭,看空中一輪彎彎秀月如線,好似銀鈎,又似細刃,色薄而淡、似黃似白,更被陰雲蓋沒了一些,幾乎叫周遭星子也無處顯形,一片夜空晦暗又寂寥,倒襯得地上人間長街的燈籠更亮,人聲也更鬧了。

半飽炊中的諸官已下了樓,此時結隊出來與他作別,也一一問起他與晉王爺談得如何、可有成效,裴鈞卻只道尚需功夫,叫他師兄闫玉亮上轎前聽見了,便回頭大了舌頭沖他道:“子羽,那你就早回罷!明日一早還要點卯,今晚就莫在秦楚流連了。”

Advertisement

“要去就下次再一道兒去。”方明珏多喝了兩杯,走着貓步過來一打裴鈞胳膊壞笑:“就算你要去霜葉樓……我也陪你去,到時候我結賬!”

裴鈞只搖頭笑着推他上轎子:“等什麽下次?這次賬就記你頭上算了。”

“別啊,我俸祿還沒發呢!”方明珏驚叫一聲,雙頰紅紅作勢要哭,清明白醒的模樣一時又不似醉酒的樣子了。這惹得衆人大笑來将他扯走:“都是有媳婦兒孩子的人了,別在這兒丢人現眼,回吧!”說着插科打诨一齊簇擁到街中。

刑部崔宇幾個不同他們鬧,剩着有轎子的坐轎子走了,沒轎子的小官就結伴步行,三三兩兩還相互推搡笑鬧,在三更快上的夜幕下精神得一個個直如正午的日頭。

在這一刻看着他們,裴鈞竟忽覺自己是這樣老。

他身後的樓上也不知是哪一間窗中發出陣哄堂大笑,舉目間街角紅樓飄搖的綠紗被忽來的寒風臨空吹下,叫他仿佛眼見一列青衣少年在身前倉皇奔過,耳邊似聽一聲嶺南話大叫:

“裴大仙!不好了!晉王爺來找你麻煩了!你趕緊躲起來!”

回憶到此,裴鈞終于失笑,彎腰踏入轎中坐了,在轎身搖搖晃晃的前行中,他想:他跟姜越這一出口便可十年十年去數的年歲,換他二人今日在朝中兩相立足後,一切仿似又從未如何變過,依舊是互相猜忌、一鬥一鬧。而從姜越口中說出的那十年前,對于此時的他而言,卻已是他兩世記憶疊加後的二十年前——那時他上不怕天,下不怕地,還是個初生牛犢的少年人,和母姊一起随父到京落了戶安了家,走在街上一身是勁,滿眼瞧什麽都新奇。

人的故鄉一由出生定下,一由出身定下,故而裴大人本不是京城人這事兒,如今已絕少有人提起了。

他本出生自更北的地方,于那處的斑駁記憶中确有條河,河水蜿蜒向上,穿過那座名叫西峽的城。

西峽城不大,夏來并不太熱,綠意縧縧,可冬來卻刺骨般冷。每到冬日河水總很快就結冰,他就總和其他娃娃們在冰上玩,這時長輩會嚴厲囑咐他們不可拿濕手去滾鐵環,就連在林地裏守着堆雪人或打起雪仗,都會被冷風刮得腦門兒生疼,繼而由大人斥說發了瘋癫。

他只在那座城中待到九歲。

九歲時,遠征在外的父親帶着滿面朔風吹起的幹紅,忽而提着黃沙穿透的染血铠甲衣錦還鄉,邁開大步走入家中狹小仄逼的門廊裏,用粗糙大手将他與姐姐一臂一個高高抱起,豪聲大笑,帶來了榮升大将軍的驚天喜訊,即令母親就緊拾掇體己細軟,且多的若嫌麻煩,甚至都不必再帶——翌日一早攜家帶口南下入京,數日後于至高無上的金銮禦座前領了聖旨長呼忠君萬歲,從此就在這萬兆之都中阖家安頓。

父親戰功赫赫、名滿天下,家中一切的巨變仿似一夕即成,叫裴鈞這北地小城中胡鬧的土娃娃也搖身變為了京中高門的闊少爺,往後握去鐵環的指頭上能裹來柔軟的鹿皮手套,深冬出游也一身錦帽貂裘,叫他再也不感到冷,只是每至冬日,已不再有從前玩雪的伴兒了。

京城人對異鄉客永遠是苛刻的。他們會認可家世、認可功勳、認可學問與見地,卻唯獨不會輕易認可身籍。在京城人眼裏,裴家是從戰場上割人耳朵、淘金而歸的暴發戶,是拼着性命蠻幹投機的野路子,就連街坊的孩子們都可編了打油詩笑裴鈞土,被裴鈞見一個打一個,打到後來雖只敢遠遠站在街角裏,卻依舊對裴鈞投去蔑視與嫉羨微妙共存的不平目光,還滿含隐隐期待,似乎期待着裴家能趕緊栽上個大跟頭,以慰他們介懷長久的命運不公。

在這樣的目光裏,裴鈞每日跟随父親晨練、習拳,在家中林立兩側的各色刀兵間學身勢、身法,和所有那般大的孩子一樣漸漸長硬了身骨、熬實了心腸,成了個英眉帶笑的少年郎。十四歲那年,他禀了父親,參了武舉,考過馬步、長弓只等揚名于策試,一心想要像父親一樣做個名震天下的護國将軍,如此叫裴家得以滿門忠烈,往後就再不受那些個小人的鳥氣了。

當年這想用子子輩輩去全一個名位的心願,如今看來确然是一個負氣到可笑的念頭,可當年的裴鈞甚至還沒等考過策試,更沒等學會笑自己幼稚,就已在家中收到了北疆夾染朔風的喪報——

父親裴炳戰事大捷、功勳卓著,卻無奈重傷身死,黃沙埋骨。

死亡,終于換來崇高的榮耀和真實的尊貴,仿若一巴掌扇上了所有嚼舌根者的嘴,也讓裴氏一家捧着先父靈位,随母親披麻戴孝入宮謝了恩賞,住進了敕造的忠義侯府。就在那一天,府外挂上了禦筆親提的金字大匾,門前也立上了朝中公卿顯貴才有的金漆獸面抱鼓大石,內架來一張麒麟猛虎照壁、太後懿賞宮藏巨幅射獵畫卷,一切的一切,都是朝廷賞賜武将的最高規制。

先皇為安撫裴氏,甚至賜下錦旗金令,說感念裴父忠骨铮铮,裴氏嫡子日後若犯一切錯罪,只要不危謀社稷,就皆可免死。

裴母經此悲痛欲絕,自然再不許兒子去考武舉了,一夜間收起了家中所有兵書圖冊,只準裴鈞讀聖賢禮教,就連刀槍棍棒也都一并命董叔鎖了起來,再拒了四處來講與裴妍的各色親事,說要等過三年孝期後才可再議,如此斷絕之舉,一時好似将一家子都投入一缸深不見底的靜谧冰水裏。

那時的裴鈞只覺父親一去,困在家中的每日都只得壓抑與混沌,前途也根本沒有一絲光,終有一日起翻牆出府,日日混在街中頑劣,自此不是四處尋釁鬥毆,便是流連酒色歌舞,雖認識了老曹和梅少,可任憑這二人如何規勸上進,他卻依舊頹喪得八風不動,長達兩載。

裴母憂心萬分、茶飯難咽,可婦人無才,又不知該如何打罵這兒子,于是就聽了旁人所勸,一咬牙将裴鈞押進了青雲監去做朝廷的學生,往後便仰仗國法來管一管他。可裴鈞在那裏讀書、撒渾,和一衆少年笑鬧高歌,卻不過是從街巷裏打混的娃娃頭子混成了學監裏的監生一霸,當周圍好友都一一拜了朝臣為師時,他還仍舊無人認領,眼看着不少人都參了當年的恩科,他也一點都不心急——用嶺南人方明珏的話來講,活像個罩着衆監生的無良“大佬”,只要有他時常“見義勇為”,監中的官宦之後不敢仗勢淩人了,一衆庶族子弟就着實很愛跟了他混。那時他也并未想過,日後的這些人,就是他如今裴黨的起始。

記得有一日,同屆的方明珏被人打了,坐在青雲監的課舍裏憋着嶺南口音哭。因這方明珏少年時候長得虎頭虎腦,一口福胡不分、四是難辨的口齒也招人喜樂,監中衆生便都挺疼他,一窩蜂都圍去問他怎麽了,聽他青了只眼睛一哭一喘道:“寧武侯的小兒子,叫唐譽明的,你們聽說過沒?——他托了她姥姥壽康公主的福進了宮學了,今日我就在元辰門外多看了他一眼,他就打我了!”

這是裴鈞第一次聽說寧武侯世子唐譽明,卻也不妨礙他第一時刻就将此人劃成了仇人。

方明珏一向性子好,在監中人緣極佳,大夥兒一想到欺負好友的仇人就在相隔一牆的寶蟾宮裏,登時都坐不住了,可又着實不敢對壽康公主這福孫做什麽,于是唯獨裴鈞仗着先皇無罪的赦免站起來,問衆人:“姓唐的在寶蟾宮裏住哪兒?”

只有方明珏抽抽搭搭道:“聽說他住福祉館,跟人好一陣炫耀呢。”

裴鈞得了這話,很快就從藏書閣裏找來一把匠人棄用的粗麻繩,塞給身邊的闫玉亮幾個,又拉着他們走到了青雲監最深處的皇城牆角,這裏恰有一簇高大假山。

闫玉亮一見,大驚失色:“你要做什麽?你想翻牆去寶蟾宮裏揍人?——不行不行,這可是大罪啊!你還穿着青雲監的衣裳呢,出了事兒他們鐵定能找着你!”

裴鈞聽言把外衣一脫,摸出絹子來蒙上了大半張臉,只露出雙天星似的眼睛看他:“這樣總好了吧?我快去快回,師兄你記得拉我回來!”說罷不等衆人再勸,便靈活爬上了假山的最高處。

他敏捷地翻牆跳下,竟見不遠外就得見一小小館院,門上恰有“福祉”小匾,院牆是一堆附庸風雅的竹籬笆,當中有一白衣人影微動,綽綽約約,裴鈞見之心道:這便是那唐譽明了!于是拔腿奔進院中,上前逮了那人的衣領,提拳便往面門上打。

被捉住的那人此時全無所料,不免失了先機,只先亡羊補牢般側了側臉,先讓眼睛避過這拳,下一刻卻雙肩一沉,竟翻手反握住裴鈞手腕,将裴鈞出拳的身勢一止,足下再來倒鈎一記,叫裴鈞腳腕一麻忽而周身失衡,登時就被他卡了脖子壓倒在地上,卻見眼前的人眉似鴉羽、目如玄石,一身凜然之氣透出赫赫威壓,身手也全然不似個纨绔少爺,反倒像在軍中待過似的,力氣奇大,招招都直取裴鈞命門。

裴鈞心下已覺出不對,連忙将空出的一手在那人腰間一砍,聽他悶哼一聲,便伺機拍開他手将他反壓在身下,一時想要站起脫身,卻被那人開了雙腿死死盤住腰背脫身不得,還要伸手扯他的蒙面絹。

裴鈞一急,一手将那人雙腕擋去頭頂,再度提拳作勢揍他面門,那人卻忽而挺腰扭身就将他摔在了邊上,叫裴鈞下手一偏,指甲忽在那人左臉上擦出道血印子。

一時那人眸色驟寒,發怒厲斥一聲:“大膽!你是何人,竟敢行刺本王!”

此聲一出,周遭終于趕來幾個宮人,一見裴鈞當即倉皇大叫:“快來人啊!有刺客!有人行刺晉王爺!”

裴鈞大驚之下方知揍錯了人,登時吓得轉頭就跑,此時只恨腳下生不出對風火輪、背上長不出對大鵬翅,待沖到了牆角,趕忙吹一聲哨,見粗麻的繩子果真從另側抛來。

裴鈞拽着繩子回頭一望,竟見那宮人口中的晉王爺居然距他只得十來步遠了,于是就再也顧不上耍威風,趕緊屁股着火般扯繩蹬牆而上,爬到牆頭連眼都不眨,捏着繩子就往下跳去——

而如今的他,再不能是這樣的少年了。

回憶随同落轎戛然而止,外頭轎夫已恭敬打起簾布來。今時今日重返二十七歲的裴鈞袖手躬身出了轎去,擡頭一望,眼前又是自家府邸的忠義牌匾和兩盞黃燈。

周遭寒風蕭蕭,更顯此處幽寧肅靜,他如常般思索着晉王所言與官中之事踏入府門,卻未料一入其中,就有六斤迎出來叫道:

“大人!不好了,寧武侯家來了人,把思齊哥哥給捉走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