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其罪十六 · 懷璧

若不是六斤這一叫,裴鈞幾乎都快忘了府中還有錢海清這號人。此時他已走到了垂花門口,一擡眼便見前院青磚上碎了兩盆君子蘭,忽而細想,不禁眉頭一蹙:“寧武侯家?幾時來的人?”

“才走呢。”六斤一邊跟着他往裏走一邊急急道,“他們說思齊哥哥在侯府裏惹了大事兒啦,怕是要拉回去一頓好打!大人您——”說到這兒他忽而閉嘴,懦懦望了裴鈞一眼,見自家主子的面色并不好看,就真沒敢說出那後半句“救救他”。

裴鈞步履不停走到前院裏,見若幹個仆從正清掃着花泥碎瓷,董叔剛搬出個新的花盆來,見他回了也苦臉道:“大人,思齊那孩子——”

“等等。”裴鈞擡了手先打斷他,“董叔,您先說說寧武侯家裏來的是誰?是不是唐譽明?”

董叔放下花盆捶了捶腰,搖頭道:“不是,來的是他家那大管事梁福昌,帶了好幾個膀大腰圓的漢子。思齊方才還正同我立在這兒講花兒講草呢,他們竟拍門進來拉了他就要走。可那孩子我也留着做事兒了,豈能就給他們?這就叫了護院兒來攔,同他們兩邊兒一争,這不——蘭草都碰碎了。問他們什麽事兒,他們說是思齊在侯府裏惹了個事兒沒了結,不能說趕出來就完了,還得回去接着查證,完後報官都有可能呢,我一時就——”

“您老聽他胡吹!”裴鈞哧地一笑,“寧武侯他老人家是九門提督,且不說他大女婿就是大學士蔡飏,就是往下數數,那一大家子兒孫裏有多少人同各府衙門有幹系啊?要報官他早就報了,衙門忙不疊幫他逮人呢,還能等他拉下臉到我這後輩府裏來提人?”

聽他一說,董叔這才覺出陣不對:“也是,唐家也是大戶了,再大的事兒擱在府裏打死個人都成,怎還會放了人跑出來?……難怪方才思齊一路被拖出去一路叫咱們去請您回來,這不會是同您那票議的事兒——”

“梁福昌也根本就不是唐譽明的人,而是他爹寧武侯手下的,這人自然只有寧武侯他老人家自己派得動,所以今日這錢海清還不是唐譽明做主要弄回去,而是寧武侯下的令……”裴鈞負着手,慢慢再剖一層利害,“唐明譽這小子的院兒裏趕走個把學生,多小的事兒,何嘗能驚動了他老子?”

想到這兒他微眯起眼來,心下計較:這錢海清怕是知道了什麽了不得的事情,才會叫他在我這兒待一日,就要寧武侯府難安一日——那這件事兒,我就非要知道知道不可了。

想到這兒,他沖六斤招了招手:“娃娃,你現在就去一趟城南的曹府。曹先生下了江陵不在府裏,你去找他們大管家吳用,向他打聽打聽這錢海清是怎麽被唐明譽趕出來的,叫吳用清楚寫好了,你再帶回來給我,要快。”

六斤聽令,拔腿就跑出府去。董叔愈發擔憂了:“這要是什麽大事兒……思齊那孩子會不會出事兒啊?”

“您也少想那些殺人滅口了,先歇了吧。”裴鈞不鹹不淡地寬慰他一句,囑咐下人去燒壺濃茶來,“錢海清既然當初守着這麽樁大事兒都能跑得出來,如今被人逮了還立馬就知道要叫我救他,他腦瓜子就靈着呢,暫且還能保他自個兒一條命。”

——不過。裴鈞說到此處卻轉念一想:如果錢海清知道此事對我有利,則早就可以用作登門拜師的絕好籌碼,何以任由我将他冷落至今,卻只字不提?……

一時腦中忽有一道靈閃,叫裴鈞頓然想通了錢海清之事的前後關節之處,不禁擡手一撫掌,咬牙怒笑道:“好啊這錢生,他這是在出題考師父呢!”

與此同時的城北寧武侯府中,錢海清被幾個壯漢推搡進了侯府主院兒的大書房裏,一進門檻兒屏風就見年過六旬的寧武侯唐必正坐在北牆前的高背椅裏,昔日“恩師”唐譽明立在他左手,滿臉不安,而侯府家的大女婿——當朝太師蔡延的二兒子東陽殿大學士蔡飏,此時正坐在唐必右手的第一張椅子上。

不同于站着的唐譽明的一容焦慮,坐着的蔡飏的臉上無喜無怒,只垂眼看着手中的一盞茶,聽聞屋內聲響,才微微擡了頭。

Advertisement

此時一見錢海清進來,唐譽明立馬小眼一瞪,虎起滿臉橫肉向他喝道:“孽徒!還不趕緊跪下!”

錢海清眉都未皺,撲通跪了伏下身去,将喉嚨抖着道:“草民拜見寧武侯爺,拜見世子爺,拜見蔡大學士。”

唐譽明見這學生依舊如此恭順,頗松了口氣,連忙腆臉沖老爹道:“爹,您瞧瞧,人也逮回來了,如何發落也都聽您老一句話。之前是兒子不曉得利害,這才将他趕了,如今人找着了,這不也沒出事兒麽?您就——”

“你閉嘴。”寧武侯冷冷喝止了小兒子這沒腦子的話,目光移到堂下跪着的錢海清身上:“錢生,本侯問你,你怎會在裴鈞府上?”

“回侯爺!”錢海清伏在地上磕了個頭,眼下是說話都帶上哭腔了:“草民離開侯府舉目無依,不得不先找個落腳,恰巧聽聞裴大人府上的董叔叔正尋人做賬房,這便趕緊去了!”

寧武侯聞言,肅容袖起了雙手:“你曾是我唐府門生,裴鈞怎會願意留你?”

錢海清深知此言下之意就是懷疑他出賣了唐家的消息給裴鈞,這才換了個一席之地,便連忙無辜道:“草民入府數日,連裴大人的面兒都沒見着兩次,收留之事也是大管家董叔叔定下的,裴大人是否知曉都還兩說呢!”

下座蔡飏聽言,忽而一針見血道:“世事莫非真如此湊巧?——怎會京中新政之事才起了個頭,你就恰好在南院兒鬧了窺視妾室的事兒被趕了出去……又恰好一出去就入了裴鈞府裏?錢生,你可不要胡說話。”

錢海清顫顫擡了些頭,似羞似愧道:“……草、草民一時豬油蒙了心,才冒犯了世子爺院兒裏的四姨太,這本就是該死的罪了,卻全賴世子爺念着師生舊情,發了善心,這才留了草民一條賤命趕出府去……草民區區鄙陋,如今也沒了錢資繼續留在學監裏參科,往後便只想着賴活下去,作賬房不過為求生計,怎、怎還會想着新政之事,又去出賣恩師呢……”

蔡飏低頭瞥了他一眼,又擡眼與寧武侯對了個眼神,二人都在思量:這學生看着年紀也着實輕,莫非真不知情?可卻何以在他們秘定下漕運改行之事後,府中就出了這樣的事兒?

難道真是個巧合?

漕運是朝廷為供宮廷開支、百官俸祿、軍饷軍糧和調劑民食,而将征自各地田賦的一些糧食經水路運往京師的方式。歷來京中的漕運一事,點算數目與清理分發是歸裴鈞所在的京兆司管,而押送和看管,則是歸寧武侯所在的九門提督管,二司兩相監管、查證,有何錯漏都是瞞不過的,可其實,若是這倆衙門有心合謀、不相告發,則克扣漕糧、軍饷根本就是舉手之勞——可就拿這二司的長官來說,京兆司裏管事兒的裴鈞和九門提督寧武侯雖人前都是喜樂逢迎的模樣,但實際上,卻因了寧武侯府與蔡氏一 黨盤根錯節的關系,裴鈞與唐家不僅從不合作,還彼此都信奉一個真理,那就是但凡自己的衙門在漕運上出了纰漏,第一個将自己參去禦前被百官指點的人,必定就是對方。

于是這樣相互督促、友愛進步的同袍關系,便叫二司一個也動不了漕運的肥水了——而肥水不由自家享用,自然就流去了外人田裏。底下各地的州官漸漸知道了京中查漕運的二司長官并不貪,大為感動,連連寫了無數私折表達滔滔不絕的仰慕之情,而一轉身,卻心思活泛地将各州定例的田賦能少上交、就少上交了,如此,那些以“漕運”之名收自百姓卻未付漕運的賦糧,當然就填了各地州官的口袋。

是故,裴鈞和唐必不僅連漕運的一杯殘羹都分不着,偶有面對漕糧大幅不足的情況,還要作那兩個立在內閣裏受責問的倒黴鬼,每每捧着賬本兩相一看,都恨不得對方即刻去死。

然而,如今卻要不一樣了。新政之策一經通過,唐家和蔡氏在薛張的谏言中找到了“精官簡政”這麽個口子,便預備借此找旁人上疏:京兆司事務繁雜,不如将漕運劃去九門提督治下,從而改變兩邊人馬忙一樁事情的現狀,自此不再“牽制”京兆司的精力,也減少朝廷人手上的虛耗。

正是因為這個打算,朝中要事過多、忙不開身的寧武侯便給只會吃喝玩樂的草包小兒子唐譽明指派了一個極度簡單的任務:同各地州官在京隐秘安插的親信拉攏關系,多做活絡,讓他們吃好喝好、有金有銀有女人。

他的本意是通過此舉,讓州官在與內閣庭寄的折報中為他的獻策多多美言,從而影響內閣的票拟,讓決策對他更有利。然而這一層利害關系卻不能透露給他這沒腦子的小兒子。

寧武侯深知自己這兒子與裴鈞久有不和,又是個但凡兜裏有幾個瑣碎銀子都會充作腰纏萬貫、四處耀武揚威的性子,平日仗着他姥姥壽康公主的寵已經足夠潑皮了,若還叫他知道自家撇開了裴鈞的京兆司獨攬漕運,那這小子大約恨不能往裴鈞跟前兒橫着走一圈,如此若是白白叫裴鈞發現了這碗他們還沒吃到口的肉,反而會橫生變故。

可寧武侯卻沒料到,唐譽明雖确是草包,卻竟能蠢到那等地步——他竟然蠢到連逢迎那些個州官親信都懶怠親自做,反而叫他那乖順學生錢海清去幫他吃席。幾局下來的某一晚上,南院兒竟忽而傳來個事兒,說是這錢生喝醉了,在花園裏拉着唐譽明的四姨太吟了首豔詞兒,叫四姨太哭着喊着要上吊,唐譽明怒發沖冠為紅顏——也為了自己頭上那油光泛綠的帽子,叫人将錢生一通胖揍、掃地出門了,說從此師徒恩斷義絕。

此事過了幾日後,寧武侯今晚總算忙過一陣,想起了叫兒子彙報拉攏親信之事,可去吃席的都是錢海清,唐譽明根本一頭全懵、不知所雲,迫不得已才說出實情,叫寧武侯一陣提頭暴喝,而同桌的蔡飏幾乎當場頭痛欲裂,連忙讓寧武侯派大管家梁福昌去裴鈞府上将人騙回來盤問——

可似乎……他們擔心過頭了?

蔡飏并不多解這錢生平日行徑,此時只再度思索着錢生如此做派,這唯唯諾諾的模樣,再聯想到之前那輕浮浪蕩地唐突了四姨太的行止……要說錢生能以小窺大猜出這酒席與漕運有關系,大約也不太像。畢竟他們已經将真實所圖隐沒得非常曲折難尋了,這個小小的學生,應當是不足所慮的。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就此姑息放過。

蔡飏正想到此處,還未出聲命人将這錢海清拖下去繼續責問,外面下人卻報來一聲:“侯爺,裴大人來了!也不管咱們攔他,非要進來!”

寧武侯一驚,登時轉臉責起了蔡飏來:“你瞧瞧!你急慌慌把人逮回來,現在鬧得裴鈞那瘋狗知道了錢生這號人,眼下是沒事兒都要出事兒了!怎麽辦,這人怎麽見?他如今也是正二品了,與你也要同起同坐的,難不成要趕出去?”

“來得這麽快……”蔡飏一把擱下了手裏的茶,皺起眉頭來,“不行,這錢生說什麽都不能讓他帶走。”說着他便指使侯府家丁:“把這學生帶下去關着,沒我的命令不準放出來。”說着他起身來,“我去迎迎那裴鈞。”

那廂一家之主寧武侯還未來得及再說句話,家丁竟已答應了,卻還不等錢海清被帶出去,外面又已然傳來裴鈞沉厚的一聲:“唐老侯爺,晚輩來給您請安了。”

人随聲至,下一瞬,裴鈞已邁開大步跨入這間書房,繞過書房的錦繡門屏時還誇了句“好繡”,接着才愧笑滿面地抱拳走進來:“叨擾叨擾。”正瞧見還沒被捉出去的錢海清,看了一眼也就轉開眼去,沒理唐譽明,只向寧武侯、蔡飏一一見了禮:“哎呀,聽說侯爺今日動了大駕了,到晚輩府裏提了個新收的奴才要報官,晚輩誠惶誠恐。若早知道這奴才曾在侯府有些劣跡,晚輩自當親自将這奴才送奉給侯爺處置,怎還勞侯爺貴手!今晚啊,晚輩是不來登門道歉就睡不着覺了,實在要向侯爺賠罪!”

說着,裴鈞直直向寧武侯躬身一拜。

——奴才?寧武侯與蔡飏對過一眼,看了看被揪在一旁耷着腦袋的錢海清,不露聲色道:“裴大人過慮了,這不過是鄙府家事,驚擾了裴大人,本侯也過意不去。”

“別別別,晚輩都是應當的。”裴鈞連連搖手,這時的笑愈發真誠了,“二則,晚輩聽聞侯爺府上還要查證這奴才的罪過,豈不是件辛苦事情?倒不如交給衙門去做,可晚輩是真怕那麽晚了侯爺也體恤衙門的後生,不肯叫人的,這不——正好今晚上咱六部聚頭,晚輩聽了這事兒啊,就把老崔叫來了。”

蔡飏一下子就從椅上站起來:“什麽?你叫了刑部——”

“別急別急,”裴鈞不等他說話就苦口婆心地勸,“蔡大人,您就放心,老崔就在外面等着呢,有他在啊,刑部逮人的狀子根本不必等,已經簽出來了,管保這錢海清立即就能關進去,到時候皮鞭虎頭凳子一上,還怕他不說實話麽?這一定速速結案,您就放心交給老崔吧。”

蔡飏幾乎一口氣要把氣門都給堵了——刑部的狀子!刑部逮人的狀子一出,張張都必須逮人到牢裏簽押,違者視為藐視國法。如若只是尚書崔宇來了還好,找人頂了錢海清去簽押就是,可眼下這裴鈞竟然仗勢沖了進來——他是認識錢海清的,這人就換不了,而此時若要找蔡氏本家或他們有所盤踞的大理寺介入拿人,則無論如何都晚了。

蔡飏氣得喉頭已痛,此時不禁想起了父親蔡延對自己的一句判:“你啊你,事多從急不從理,這麽遲早要出事兒。”

如今此事,其義自見。

裴鈞見蔡飏說不出話了,有些莫名,便體貼地問他一句:“這也挺晚了,要不就不勞您和侯爺了——我替你們把人交了老崔罷?原也是小事兒。”

寧武侯見自家女婿氣悶了,直是閉目搖頭,忍了好大一口氣才對裴鈞平和道:“那就勞駕裴大人了。”

裴鈞堆起一臉的笑:“哪裏哪裏,都是晚輩應當的。那晚輩告辭了。”

說罷,他轉身走到瑟縮在門邊的錢海清面前,只一眼,周遭兩個家丁識相地讓開了。

“還縮着做什麽?”他垂眼睨着錢海清,一臉洞悉萬事,似笑非笑道:“走吧,刑部牢飯等着你呢。”

錢海清被他看得臉皮一紅,卻還沒等再向寧武侯和唐譽明演出最後一句謝恩來,就已被裴鈞一雙大手提了出去,走過兩步就聽裴鈞壓低聲音在他耳邊溫和笑道:“別謝了,小子。他們能讓你走,不是為着我的面子,而是因為他們知道,刑部狀子只要出了,你人就得進去,那他們反正也能在刑部大牢裏把你摁死,你就怎麽都是個死人。”

冬風寒涼,錢海清聽言背脊一凜,肅容問道:“那裴大人又何故要來救一個死人?”

裴鈞在後面推了他一把,讓他往前走別停下,繼而眉開眼笑道:“能說話的死人,指不定也能死馬當活馬醫一醫,沒準也跳起來替我踩一踩小人呢。”

錢海清扭頭問他:“那學生如若将唐家之事告訴了裴大人,裴大人就會收學生為徒嗎?”

裴鈞看都不看他:“不收,我不收徒弟。”

錢海清不死心,再度壓低了聲音扭頭問他:“那若是學生能幫裴大人踩死唐家呢?”

“這還沒出人家的大門兒呢,你就敢說這話?”裴鈞這下是要笑他太過天真了,随口奚落他一句:“你若真能做到,我就八擡大轎把你擡進府裏供着。”

說罷,不容錢海清再分辯,他推着錢海清跨出了寧武侯府的大門。外頭是真有刑部人等趕着架馬車等在門口,而刑部尚書崔宇正立在最前頭,此時臉上雖尚有些未褪的酡紅,卻不妨礙他正凝神聽着身邊一衙役的禀報。

下一刻,還不等裴鈞将錢海清扯到崔宇跟前囑咐一二,崔宇卻已經匆匆走過來,神情比平日裏的更肅穆了:

“子羽,方才部院來報,說晉王爺遇刺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