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其罪三十七 · 不速 (1)
姜越站定不動,沉穩出聲道:“你放手。”
裴鈞聽言,倒也真放開了手,可下巴卻依然賴在人肩上,還偏頭睨着姜越側臉,鬓發蹭過他耳朵:
“晉王爺,你臉怎麽又紅了?”
這口熱息撲在頸側,叫姜越霎時掙開他,反手就帶起一鞭甩來他大腿,人也後退兩步厲眉瞪過來:“放肆!”
這一鞭力道講究,只麻不痛,将裴鈞唬退了一步哎喲一跳:“你怎麽一生氣就打人哪?君子動口不動手,你就不能先罵罵我?”
姜越将手中馬鞭重新折起,冷眼斥道:“僭越狂悖之徒,罵你也是髒了孤的口。”
“這不還是罵了麽?”裴鈞忍笑往他湊去一步,卻見姜越又要動鞭,便連忙再退回來,“好好好,我不過去,你別惱。咱們就這麽說話。”
“孤與你沒有可說的。”姜越卷起手中文書,眸色漠然地負手就往正堂上走去。
“那我說,我來說。”裴鈞趕緊跟在他身後,“王爺怎麽這時候在司部?有事兒沒理完呢?那要不臣替您分分憂——”
他正落手去抽姜越手裏的文書,可前面姜越卻掙開他手,回身看向他沉默片刻,才凝起眉心,低聲沉沉道:
“裴鈞,你還想怎麽樣?”
他眸底有孤寂的清冷和忍痛的暗恨,在下一句出口前,已緊緊抿起薄唇、調開眼去,留給裴鈞的又是落寞的側臉。
裴鈞心一沉,“姜越,我和方明珏之間沒有——”
“有與沒有,與我無關。”姜越把手中文書放在正堂桌案上,瞥他一眼,下了逐客令:“裴大人籌辦今科,确然勞苦,還是早些回府歇下罷。”
裴鈞正要再說話,外面卻忽然跑入個侍衛,捧着一個布包袱向姜越跪下:“王爺要的衣裳送來了。”
姜越繞過裴鈞,接過那布包揮退侍衛,也不說話,轉身就往司部後院的耳廂去了。
Advertisement
裴鈞無奈,遠遠跟在他後面,遙見他進了廂房就關門上了栓,不免也沒了脾氣,只好暈乎着腦袋坐在廊中闌幹上,抱臂靠着廊柱,靜靜歇口氣,等着他出來。
耳廂內傳來些微的水聲,過了會兒,房門吱呀一響,叫裴鈞連忙扭頭看去——只見姜越羽冠束發,推門而出,換上了一身穿絲藍錦長袍,系着墨銀暗花披風,撫平袖褶踏出門檻兒時,袍擺還露出雙勾銀線的獸面黑靴,竟是從頭到腳都改換一新了,眼見再沒有了方才軍甲戎裝的幹練和落拓,又變回了平日裏威儀端方的晉王爺。
裴鈞暗暗咂舌,心道這人還真是個潔癖,竟等不及回府就要把衣裳給換了,而那廂姜越見他還等在此處,愣了愣,卻也只腳步一停,下刻就收回目光,繼續動身往外走去。
裴鈞望向他背影,低低悶叫一聲:“姜越啊。”
前面姜越人影一頓,因了這一聲中的絲絲醉意,終于還是回了頭。
只見日暮斜晖裁檐照入,暖色浸潤着檐下人一雙秀挺的長眉,将其一容輪廓耀得沉靜而深邃,而明暗錯落中,那人眉頭正因疲憊和酒氣而淡鎖着,慣來上揚的眼梢也失了平日的尾弧,此時只将身子軟靠着廊柱,喑啞開口道:
“……姜越,我走不動了,你送我回府好不好?”
姜越冷笑一聲:“你喝酒的時候,怎就不怕走不動了?”
裴鈞擡手抱着廊柱,癟嘴低眉道:“又不是我要喝的,是蔡飏非要拉着我灌酒,我有什麽辦法呀?”
姜越聽言一頓,面上冷意稍稍一緩,垂眼再看了他一會兒,“……你從禁苑走過來的?”
裴鈞吸了吸鼻子,輕輕點頭,“雜役守在宮門口,說有拆樓的急文等着要簽,害我飯都沒吃就過來了……”說着還将臉埋進抱柱的手臂裏,抽息一聲,就像要哭了似的,“我跟王爺說的都是真話,王爺卻覺着是無關——”
“你好好說話。”姜越清斥一聲打斷他唱戲,腳下已走來一步,“你家裏何時來人?”
裴鈞餘光瞥見他過來了,趕緊就聽話地再坐好,搖頭老實道:“還沒叫家裏來人……原是要和師兄去吃飯的,想着到地方再說呢。”
他這可憐雖是裝出來的,可說出口的話倒也沒一句是假的,叫姜越半信半疑審視他一會兒,雖有不甘,卻也沒有立時就拂袖走開。
過了會兒,他聽姜越淡淡嘆了口氣,終究還是道:
“罷了。我送你回去。”
裴鈞心裏即刻一喜,連連道謝,卻還記得強自按捺着,依舊軟在闌幹上,只試探地向姜越擡了擡手道:“勞煩王爺……搭把手?”
姜越似乎有些抗拒地盯着他指尖看了一會兒,片刻後才慢慢扶過來,豈知剛兜着裴鈞胳臂一用力,裴鈞就身輕如燕地吊到他肩上哎哎難受道:“頭昏,頭昏……”
姜越不禁側目睇向他,冷靜地一啓薄唇:“再裝。”
裴鈞連忙收聲,這時扭頭看向姜越,見姜越動了鼻尖、眉心一皺,便心知這人定是嫌棄他一身酸味兒,于是趕緊湊去姜越耳邊輕輕道:“你看,我這關了十來日,裏面也沒熱水,一屋又都是男——”
姜越頓時一個眼風掃過去。
裴鈞瞬間消音,只将吊着他肩頭的手又收緊了些,抿唇眨眼向他搖搖頭,表示保證不說話了。
姜越這才收回目光,低眉考慮了一下,略有踟蹰地擡起手,慢慢扶在了裴鈞的後腰上,只當是看不見裴鈞一臉詭計得逞的偷笑,把人往外帶到了晉王府才來的馬車邊上,頭疼地囑咐侍衛把他背上去,“裴大人喝醉了,先送他回忠義侯府。”
說罷他自己也上了車,坐下後移目看了眼右手邊癱坐的裴鈞,略有惱意地吩咐外邊:“走罷。”
于是馬車便噠噠動了。這時裴鈞瞥眼看見姜越左手邊放着個紅绡纏起的大木匣子,出聲問他:“你這是去哪兒?吃喜宴?”
姜越垂眸沒有看他,簡短道:“張三今日成婚,我特意趕回來赴宴。”
裴鈞聽了一愣,細想之前冬狩時就聽聞張三婚期将近,卻也說是三月裏做宴,何以忽而提前了,又恰趕在今日?
轉念一尋思,他才悟道:想來張家做宴是絕不會請他去的,可他又是禮部的尚書,若放在平日,就不可能看不見張家辦宴的報備——這若是知道了人家做宴,人家又不來帖請他,不僅雙方彼此尴尬不說,傳到朝中也是叫兩邊兒都難看的——畢竟至今為止,京中還沒有哪一個官家辦宴,會不請禮部尚書,而門生即便出任,不出席師門宴飲也說不過去。
所以,張家秉着朝中官員辦宴需提前十日申報禮部的規矩,便在裴鈞被關入禁苑後,才将報單交給了禮部,那麽單子由禮部下屬代為批複了,就約同于廣而告之了,雖然裴鈞本人根本不知有宴,但宴卻又在今日,恰是他出了禁、能夠去赴宴的時候,這麽一來,他若不赴宴,就不再是張家的過錯,人家說起來,反倒只會怪他裴鈞不認師門了。
想通了這層,他心底哂笑一聲,只道這張嶺為了門風清淨,還真是什麽都做得出來。下一刻,他意動間看向姜越,忽而問道:“你還沒去過張家吧?”
姜越清淡答道:“嗯。今日還是第一回 造訪,故也給張大人備了薄禮。”
裴鈞聽了微微一笑,眯眼看着他:“你倒很周全,只是他可不會領情。”
姜越疑惑地挑眉看來,卻見裴鈞突然起身撩開了車簾,沖車夫道:“勞駕,不必去忠義侯府了。”
姜越一怔,下刻在簾外車夫收缰勒馬的長籲聲中,聽裴鈞含笑再道:“本院陪晉王爺一同去趟張府,這便起行罷。”
裴鈞說完便悠哉坐回來,引姜越盯着他身上衣服問:“……你就這麽去?”
裴鈞聽言,閑閑拾袖一聞,自己也皺起眉頭,卻更自然道:“就這麽去。”
姜越見他如此,搖頭一嘆:“你若為同張家賭氣,大可不要走這趟。”
裴鈞彎起眼梢來脈脈看向他,笑道:“賭氣還不如睡大覺呢,我可犯不着,這不是陪你麽。”
姜越在他這笑意和注視下只覺臉上騰起些熱氣,心道這人從來是個滿嘴開花的德性,便也不願深想自陷,過一會兒,只解下自己的香囊扔去他膝上:
“你戴上。”
香囊随親王儀制,在彩錦上繡了麒麟踏雲,以示祥瑞,即便隔了如此遠,亦能叫裴鈞聞見當中一股獨屬于姜越的草木清香,很是素淨宜人。
裴鈞眼睛亮了亮,搓搓手才拿起那香囊來摸了摸,故作寶貝地看了又看,啧啧笑起來:“晉王爺給我送香囊了,這就是對我——”
“讓你去去濁氣的,沒人送給你。” 姜越當即澆熄他風花雪月。
可裴鈞卻扭臉望着他:“哎?那難道你還要再收回去?”
姜越忍氣道:“……都被你用髒了,我還收回來做什麽。”
“哦。”裴鈞意料之中地一邊點頭,一邊把香囊往懷裏收,直如收下個貴重的信物,“那就是送給我了。”
“……”姜越袖下的拳頭都捏緊了。
裴鈞放好了香囊,看着姜越吃癟卻不露軟的樣子直覺開心,想來還是解釋兩句:“哎呀姜越,你別嫌棄我了,我這也是沒法子呀——禁苑只有涼水,我倒每天都擦身呢,可裏頭為防夾帶舞弊,不許我們換洗衣裳,一屋子大老爺們兒又都窩在一個廂房裏,再是一日幾次地擦也不頂事兒啊。我香囊用了倆了,師兄背上都長疙瘩呢……”
他說着,見姜越已經閉眼養神、不再看他,似是不願聽他再撩撥絮叨,不禁沒了意趣。垂眼靜了會兒,他又忽見姜越袍袖正散在椅邊,竟離他膝頭很近,便又挑眉一笑,将自己袖擺一揚,也搭過去一截兒,就停停擱在姜越的袖角上,恰作個“聯袂”之意,一時自以為矯情,可這麽占了姜越的便宜,心底卻又着實得趣兒,不免再順了袖口繼續看向姜越的手指——
只見姜越袖下的拳頭依舊未松,似乎還因捏得過于用力,而叫潔白的手背上隐見青脈一二,那肌理平滑而緊致,就像是被繡花撐子繃起的雪紗般,幾乎已快被扯出了紋路。
然而姜越面上卻依舊淡然無波,雙眼也依舊閉目不見,就像這捏緊拳頭的手不是他的,而是別人的一樣。
裴鈞眯了眯眼,忽而就擡手伸入姜越袖中,可還沒等他掰去姜越指尖,姜越卻已敏銳地反手扣下他手腕——這一招擒拿,帶得他猛地往前一傾,臉就陡然靠向姜越去,一時連鼻尖子都快戳在姜越的臉上。
姜越一愣,連忙要收手退開,豈知手卻被裴鈞牢牢握在袖下,掙動間一擡頭,又見近在咫尺的裴鈞突然閉上了眼。
姜越眉一皺:“……你做什麽?”
裴鈞睜開右眼看看他,依舊緊拉着他手腕,頗誠懇道:“我讓你親回來。”
姜越瞬間俊臉大紅,一把就将他推開,其力道之大,直把裴鈞砰聲摔去了車壁上,哎地一叫。
“無恥!”姜越咬牙低罵一句,再度閉上眼靜息凝神、不去看他,只當眼不見為淨。
裴鈞卻揉着後背仍舊招惹道:“我讓別人親,你不高興,我讓你親,你也不高興,那你要怎麽才高興?”
說完見姜越還是阖眼不見、充耳不聞,他便謹慎地湊過去一些,鄭重了神容,輕聲說:“姜越,我那日在車裏親你,是因為——”
“我不想聽。”
姜越涼涼打斷他,垂着的睫羽微微一顫,平靜道:“那日之事,你我便作從未發生過,今後也休要再提。”
卻不料他話音剛落,頰邊就被裴鈞嘬來一口,驚得他立時睜眼,竟見裴鈞悠哉抱臂倚在他右手的角桌上,正沒羞沒臊地挑眉眈着他:“那今日此事呢?”
“你——”
姜越瞠目便要斥他,豈知裴鈞見他看來,竟似早有預謀般探身偏頭就又嘬在他嘴上,一下不夠,還迅速嘬了第二下。
在姜越反應過來時,他人已被裴鈞揪着前襟、扣着後頸輕輕啄吻起來,稍一掙動,吻在他唇上的力道還更顯攫取與兇猛,幾乎奪盡他呼吸,叫他不由輕啓齒關以求喘息,而這一張口,卻又被裴鈞逮住機會就探舌勾入,在他唇齒間時而攻城略地、巧取豪奪,時而輕柔纏綿、舐如護犢。
一時他撐在座上的手都一軟,剛要擡起來去卡裴鈞的脖子,不料卻反被後者先一步摁住了手腕,狠狠推抵在後壁上。他睜眼,只見裴鈞已欺身過來抵住他額頭,咫尺間,其烏黑長眉下目似彎月,此時正看來他眸裏,當中的神色與其說是笑意,倒不如說是将他全然看透的清明。
他心下一震,只覺自己在裴鈞如此目光下,一切心跡竟似無可遁形,而裴鈞見他又要轉頭避開目光,卻一把将他臉捧回來,強迫他對視着,偏頭輕輕說了句:
“姜越,你下回若是再将想的說成不想,那我可就不管會不會弄皺你衣裳了。”
這句話語氣極為輕快,甚至帶着玩笑的意味,可由裴鈞說出來 ,卻不知何來一股淡然的威壓。他說完這話,先慢慢放開了姜越的手腕,再徐徐退後撤離了姜越近身處,然後在姜越終于吸氣回神時,收手坐回了他原本的座位,這才真正輕巧地笑起來,哄姜越道:“好了,我不招你了,不然叫那滿宴老朽見着晉王爺紅了臉去赴宴,明日上朝又不知要怎麽編排了。”
可巧應了他這話,馬車正漸漸慢下來,簾面車夫報了聲:“張府到了。”車便停穩。
外面搭好了下車的腳凳,請晉王爺下車,可車中姜越卻還在心神巨震中未得平息,一雙英目依舊緊盯着右手的裴鈞,滿臉都是防備和警惕,似驚似怒似怨,同上回被親是一模一樣。
裴鈞被他看得好笑,一時又想近他身去,可這時外頭人多了,卻也不好再動手動腳,便起身收斂道:“罷了,我先下去。你一人先靜靜,我就在外面等你。”
說罷他向姜越眨眨眼就撩簾下了車。
站在日暮下,他倚靠車邊擡眼往四下一看,只見十來步外的高門大宅已貼金挂紅,三楹四柱都貼着喜字兒,中開對扇大門,正是周遭絡繹赴宴之行人所向,而那宅門頭上挂着個棕黑的大匾,無花無繪,上提:“敕造恩國公府。”旁篆三列金字,每一列都是不同筆跡:“居官守法,正身明法,執法如山。”其後分領三枚不同的帝王授印。
裴鈞仰頭遙遙打望那牌匾,一時幾乎聽見耳邊響起聲老厲怒斥:“……裴子羽,你這是丢盡我張嶺顏面!”
沉沉閉目間,他搖頭嘆了聲,忽聽聞耳邊車架傳來微響,回頭,只見是姜越拾袍下來,雖已一容褪紅,回複了平日的肅靜與莊重,可一見裴鈞回頭看來,腳下的步子卻又頓在原地了,目光也再度嚴正警惕地看向裴鈞,直如看着個進門偷盜的賊人。
這叫裴鈞倏地樂了,玩笑朝他伸出手去:“要我拉你呀?”
姜越不言不語地瞥他一眼,只接過車夫替他拿下的紅绡禮盒,繞過裴鈞伸出的手,就當先往張府走去了。
今日前來張府赴宴趕禮的人并不少,除了張家親朋、朝中清流和部分不避忌黨争的朝中官員,還有從各地遠道而來的鄉紳、學儒以及張氏門生,而比這兩類還要多的,則是一國上下所有法學世家、法學宗派的嫡系,和各界與“法”字沾邊兒的風雅人物,仿似已将張三這青年人一場大喜的婚宴,變作了南北法學名儒齊聚的清談學會。
裴鈞站在門外擡眉打望過去,隐約也見着一些或曾在翰林照面、或曾在禮部結交、或曾在張家見過的熟臉,而那些連他都說不出來路的各色人等,大約張三也未必都識得,可一旦想見這後生今日的一樁喜事,正是要盡心盡力做給這些個無關看客觀賞,以收句“恭賀”、納個“喜禮”,仿佛如此才能名正言順似的,他不禁也輕嘆一聲,暗道這世間果真最是俗務累人。
這時裴鈞已跟着姜越走到了大門外,幾個迎客的管事連忙給姜越見禮。當中老管家許叔一眼就認出裴鈞,哎喲就道:“裴大人怎麽來了?老爺見着您可得趕您出去呀,這多不好看?”
裴鈞沖他道了聲好,眉眼和氣道:“可他也沒說不讓我來,那自然來不來是我的事兒,趕不趕是他的事兒,您便只管放我進去就是,不然我杵在這大門口,豈不是更難看?”
就這兩句話功夫,旁邊已有人望過來,許叔生怕真應了裴鈞這話,只好一招手讓他進了。
這時裴鈞一擡頭,見前邊姜越已經走過影壁進了前院去,不禁便眉頭一皺快步跟上。穿過一路向姜越跪地行禮後相扶而起的喧鬧人群,他剛要緊趕數步擡手拍姜越後肩,可就在這時,他的後肩卻當先被人拍了。
一回頭,是個冷眉冷眼的中年人立在他身後,一身玄袍鶴褂、道骨仙風,薄唇一開就朗聲道:“裴子羽,你怎麽來了?”
前方姜越聞聲,步子停下來,而裴鈞此時回看那中年人,卻只愣過一下,就轉身一揖道:“原來是玄同先生,恕子羽雙目不明了。”
張和,字玄同,是張嶺的正妻王氏所出的長子,其人從未參科赴考,也并不如張嶺與其嫡弟張三一般入朝為官、身在要職,卻因飽谙經史、學富五車,而長期參與修撰律法,并由先帝封了子爵之位。可雖受這份功祿,他卻極少在官中露臉,生平所在意之事,唯獨游走四方辦學講法、著述傳世,故自打裴鈞出張府、入翰林後,與這人就極少照面了。
此時張和的臉上并無笑容,仿似這府中的歡鬧和宴飲只是他一場尋常學會,而非他親弟大喜,連帶他說話的語氣,也都同平日裏授業布道的肅正不無不同:
“裴大人短年高升、政績無數,豈會是無明之輩?今日張某還當是自己眼花,實在也未料——當年立誓說今後死也不再踏入我張家大門之人,今日竟好端端站在此處了。”
這話叫不遠外的姜越忽而回身看向裴鈞背影,斂起眉來,可裴鈞本人卻似沒有聽出張和話中的諷刺般,只依舊淡笑道:“本院今日也不是為赴宴造訪來的,而是因與晉王爺尚有要緊公事未盡,這才跟來叨擾一二、續說幹淨的,實在是身不由己。玄同先生見諒。”
張和聽言,眉梢擡起一些:“難道我張府于裴大人,僅是個公事之所不成?”
裴鈞負着手,因言惑然一嘆:“哦?難道不是?”
一時張和的面色愈見冷下,裴鈞臉上的笑卻絲毫不變,姜越見勢,鎖眉更深,輕起一咳便肅穆敦促一聲:“裴大人。”說完,淡淡向張和點頭示意。
于是張和便不得不放了裴鈞脫身。這時他擡眼看去,只見這被朝中引為權奸的裴鈞,正一邊回看着他,一邊跟在反賊姜越身後,二人正雙雙拾袍步入他張家的前廳。
這一景象叫張和微微凝眉沉思,那神情,直似見着兩縷漆黑無比的污墨,滴進了一汪清可見底的淨水裏。
裴鈞眼見張和如此神情,兩三步間便收回目光,心下只餘印證所料的冷然,而他剛跟着姜越踏入前廳一步,不察間,卻霎時撞上身前一堵人牆——
擡頭,只見是姜越突然停下,此時正瞬也不瞬地盯着前方,而順由其目光看去,只見此方廳堂的正中央,竟悍然停放着一口通體棕黑的翹頭大棺材。
周圍梁木、房柱皆是披紅挂喜,經此往正堂走去的來客也個個含笑,皆襯得這樽棺材在喜氣洋洋中顯得陰晦而古怪,可細看其上,卻有用金泥落就的祖皇玺印與題字:
“忠烈谏臣,百世流芳。”
姜越看見這八個字,輕輕舒出口氣,喃喃道:“……這便是‘備棺罵天’的那口‘棺’了罷。”
裴鈞與他目落一處,點點頭道:“不錯,這就是張家那口寶貝大棺材,松木做的,裏頭拿金絲楠墊了底兒,每年春天還得添漆上油,到了夏天,站在內院書房裏都能聞着這木油烘出的香——年年就這香油的錢,都夠平頭百姓過上兩三年了。”
說到這兒,他笑了聲:“想建國初年時,老祖宗張津備下這棺材入宮面聖,罵的是祖皇帝爺不顧民生、揮霍稅賦,你說……他要是知道了他子子孫孫如今都這麽給他這棺材上油,會不會氣得從張家祖墳裏跳出來罵人哪?”
這般說辭,無疑是身在張府,卻拿張氏祖宗開玩笑,譏诮張家現世子孫鋪張浪費。裴鈞本料姜越會回頭斥他一句“休要胡說”,卻不想姜越聽完他的話,竟只若有所思望着那棺材道:
“張津冒死入宮進谏,為的不正是後世香油永繼麽?如今有了,便是遂了心意,又何須怒也?”
這讓裴鈞霎時撫掌而笑:“妙妙妙!倒是我寡慮了!”說罷訝然向姜越看去,心道人人聽了這大罵張氏的話,都會斥他裴鈞悖逆師門或言語不敬,可至今唯獨姜越一人,居然還接着他,三言兩語就把張津都連着罵了——這無論如何都叫他痛快。
可他剛想與姜越繼續言說,轉頭卻見姜越已繼續往裏走去,就像方才只是一時失言而已。他這才想起姜越此時本是不該搭理他的,于是又只好好笑地跟上去,心裏不住盤算着怎麽才能破了這僵局。
過了前廳就是喜禮所在的正堂和中院,堂內放着一幹儀禮用度,院中擺了三十來桌精美飯菜,來客都坐在席間言談說笑,幾乎桌桌滿席,一邊廊上有管事正收納喜禮。
姜越跨出門檻走到廊上,剛将手中木匣交與管事看過,就聽他們謝恩高呼道:“謝晉王爺賜禮!”
此舉本是借報錄喜禮,傳達晉王爺姜越到宴了,好讓家中主人迎出接待,可這一聲出來,卻倒先叫滿庭賓客的熱鬧猛地一止,接着所有人都窸窣站起來向姜越叩拜,齊齊蕩起的袖口仿似江潮翻湧,皆道:
“晉王爺萬福金安!”
這一靜一動間,當中所有正統法家和朝中清流的目光便都看向姜越,其間有疑惑的,有揣度的,有些似冰,有些似針,霎時都朝姜越襲來——如紮在他臉上,又如隔在他身前,無不透出種疏遠的恭維和隐隐的排斥。
姜越正要走下石階的步子就此止住,面上雖是淺笑着說了句免禮平身,可面對這一院子密密匝匝的清官忠臣、當世豪傑,他眉頭還是幾不可見地蹙起一絲細痕,心中直如步入獅群的獨狼般,騰起一股不安而銳利的異類感。
而就在這極為短暫的寂靜中,他身後突然傳來裴鈞與張府管事耍皮調笑的聲音:
“……本院這是剛出禁苑嘛,來此匆忙,禮未随身,稍後便叫家小送來。你們先記下就是——來,南朝玉瓶一對兒。”
一時院中清流忠臣的視線皆被這朗朗之聲引去,又恰聽張府管事畏縮道了句:“是……裴大人。”
僅這一句,便叫這些方才看向姜越的微妙目光頓時猛厲了數倍,瞬息就放過姜越,轉而化作刀刃般一一劈砍去了裴鈞身上,就連人群中三三兩兩相觑無言的沉默壓抑,也極似一浪洶湧的黑水,可其撲來的浪頭卻掠過了姜越,只徑直拍向他身後的裴鈞去。
姜越怔然立在原地,一時只覺後腰被人輕輕拍了拍,耳邊忽而繞來絲柔柔熱氣,将裴鈞低沉的聲線穿絲般縫入他耳中:
“別怕,這就是張家。他們眼睛能吃人,也只有眼睛能吃人。”
下刻那熱氣消失,拍過他後腰的手卻移到他身前。
他扭頭,只見裴鈞已先他一步走下石階去,還更将遞向他的那只手放低了一些,回身向他舒眉笑道:“王爺小心石階,來,臣扶您下來。”
裴鈞這笑,有着過去每每與姜越鬥嘴時常帶的戲谑,可眼底卻多分溫和,這時見姜越看來的眸色一動,又極其輕微地向他搖了搖頭。
姜越在他這小動作下稍一思索,忽而明白他用意,于是擡手便按下他小臂,當着衆人回他一笑道:“不必了,裴大人自己當心腳下才是。畢竟走太快了,也不萬全。”
此話一出,周圍看向裴鈞的目光竟即刻松軟了兩分——當中那些尖銳與敵對倏地削減,大半都變成幸災樂禍,而那些看向裴鈞的人,也終于又因此各自交頭接耳起來,漸漸也恢複了庭中的喧鬧,不消一會兒,又正常吃起席來。
姜越走下石階,站在裴鈞身旁,聽裴鈞低低啧了兩聲:“你看看,果真要看着我倆鬥起來了,他們才能安心吃飯。”
“那今日你若是不在呢?”姜越淡淡問了句。
裴鈞歪頭想了會兒,沖他笑眯眯道:“那他們大約會盯你一晚上罷。”
這叫姜越不由側身看向他:“那今日若是我不在呢?”
裴鈞笑容一凝,移開眼去,下刻只撣撣自己的臭衣裳,又彎眉笑道:“那我就不來了呗。”
姜越聽言眉目一動,未及說話,二人身邊忽傳來一聲恭迎。回頭一看,是今日的新郎官張三正從內院匆匆而來。
因吉時在上午,迎親、拜堂都已落成,晚間只是祝宴,故張三身上的紅綢花便摘下了,那一貫冷淡的臉上,卻因了一身大紅的吉服和雙翅烏紗帽,而終于有了些青年人的朝氣。可大喜的日子裏,這後生的眉宇卻微微蹙着,還是走到姜越面前了,才松開些,即刻也提袍跪下道:“學生謝王爺特地回京赴宴。”
“起來罷。”姜越擡手把他拉起來端詳一二,頗有些欣慰地笑道:“孤還當你穿不了紅衣裳的,豈知穿上倒挺俊,不來瞧瞧豈非可惜?”說着也留意到他神色,不免問了句:“婚事可還順遂?”
張三身形一頓,垂眼向他揖了揖,低聲道:“一切順遂,有勞王爺挂心,學生慚愧。”
可姜越身旁的裴鈞卻一下子踱到二人中間去,張口就揭張三的底:“順遂什麽呀,你也就騙騙你師父。一看就是你爹又罵你了,你從小被罵了都是這德行。”
張三不由退了半步,警惕看向他:“……裴大人怎麽來了?”
姜越眉頭一抖,無奈道:“不巧在司部碰見,裴大人賀喜心切,就随孤一道來了。”說着暗中擡手扯了把裴鈞袖子,告誡地看他一眼。
如此裴鈞只好閉嘴,囫囵道了句喜,就跟在姜越身後,随張三入席。
待走到最頭上,他竟見右三桌上正坐着在朝執掌刑律的幾位臬司首長——大理寺卿、禦史大夫和提刑司的在,刑部的崔宇自然也帶着侍郎坐着。
裴鈞與姜越稍稍示意,便兩步走過去同一桌見過,這才拉着崔宇耳語問了句裴妍近況。崔宇瞥眼他身上皺褂,扇鼻道一句穩妥,他便也放心,可轉眼打量崔宇面色,他卻是擔憂了:“老崔,你這是怎麽了?幾夜沒睡麽?”
崔宇向他擺擺手,只皺眉推說刑部忙亂,過了倘或就好了。于是裴鈞便囑咐他趕緊找闫玉亮說說,多在今科試子中點幾個去刑部增補人手。
崔宇連連應下,叫他不必憂心,忽而想起道:“子羽,你姐姐那案子,如今案宗都還未從世宗閣裏轉來刑部,我猜啊……許是人晉王爺正幫你拖着呢,你可得好好兒謝人家,別再跟方才似的瞎擡杠了。”
裴鈞彎腰垂眸聽着這話,一時擡眼間,正見隔桌落座的姜越恰笑接過張三奉上的喜酒,斂着袖口仰頭喝下後,還解下腰間一塊玉佩放在張三手裏,薄唇輕輕開阖着,看樣子正在囑咐什麽話,神容溫和又平易,沒說兩句,竟叫張三忽而紅了眼眶跪在他面前,還止不住磕了個頭道:“學生謝過師父!師父再造之恩,學生定永生不忘。”
而姜越只是再拉他起身寬慰一二,就讓他別處待客去了,笑得淡然又和煦。
裴鈞看着此景不由淺笑,扭頭應了崔宇一聲:“知道了,我今後都不同他擡杠就是。”
說完他直身與崔宇暫別,閑庭信步走到姜越身邊坐下,只見姜越正挺直腰背端坐着,碗筷未動,而這一桌除了他二人,其他幾座果然都是空的。而如若不空,這裏正應坐着蔡延等數位閣部,以及寧武侯唐家等人,要是這些人都一一來了,今夜這席可就吃得精彩了。
可是這些人不比姜越,到底是不會來的。
其實裴鈞原也不會來,因為他和蔡家、唐家都一樣知道,弄權者在清流集聚的酒宴上無論如何都是尴尬的,回避這尴尬才是最聰明的做法。可姜越呢?姜越為了個學生,竟可以不介懷朝中名聲之別、黨争之分和身份之差,特地從京外趕來張府賀喜,甚至還能為此給分屬不同陣營的張嶺也備下見面禮,周全地換了華服體面趕來,這絕不是朝中哪一個被張嶺疏遠的權臣能做到的——哪怕他們的學生也是張嶺的兒子。
試想今日若是裴鈞不來,姜越便會獨自一人坐在這張分給位高權重之臣的空桌上,面對着一桌無人享用的酒菜,還須得等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