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元宵,你的東西可收拾好了?可有檢查是否漏掉什麽重要東西?”
“都收好了,阿娘還遣了蘇嬷嬷來幫我。阿姐,只是小灰怎麽辦,能把它也帶上船嗎?元宵舍不得它。”
一個鮮花錦簇的涼亭前,一個大約五六歲的精致男孩說完不自覺的低下了小腦袋,只露出個毛茸茸的頭頂,對着面前一個蹲着的十三、四歲的豆蔻少女。
少女五官精致,一雙盈盈晶亮的水眸,波光潋滟,仿佛一眼就能把人心看透。
嬌小挺翹的鼻子,如桃花色的櫻桃小嘴,每一處都為少女容貌增色不少,組合在一起更了不得。
再者她膚如凝脂,肌膚勝雪,一頭烏黑亮麗的墨發,只用一根梅花白玉簪別了個簡單的發髻,便長長的鋪在身後。
身上着了一身淡青色的飄逸拽地長裙,腰間別着一條簡單但不失精致的同色腰帶,更顯其腰肢纖細,不盈一握。
領口和裙裾處繡着潔白的點點梅花,栩栩如生,繡工非凡,衣料更是名貴的蜀錦,這一身打扮更顯得她氣質娴雅,仿佛那不食人間煙火的脫俗仙子,清雅淡然。
聽完男孩的話,少女展顏一笑,伸手摟過小男孩。
“元宵不必擔心,你有小灰,阿姐和小阿姐也有絕影和翻羽,還有阿爹和阿兄的烈風和絕塵呢!怎麽也不會把你的小灰落下的,一定都帶上。”
小男孩咧嘴一笑:“那就好,那就好,嘻嘻!”
他話音剛落,便響起了一個清澈動聽的聲音來。
“阿姐,小元宵,早上好。”
循着聲音望過去,一個身着玫紅色窄袖長裙,繡紋精致的華服少女,從花園小路的一頭向姐弟二人走來。
只見走來的少女與原先蹲着的少女容貌竟有七分相像,亦是十三、四歲的模樣。
與清雅氣質的少女不同,她給人的感覺是雍容,貴氣。
Advertisement
不自覺間便有一種尊貴不可侵犯的上位者即視感。這樣的氣質便使她顯得要明豔,張揚一些。
即使氣質不同,但不可否認二人皆是難得一見的絕色美人,恐怕整個江南亦或是整個大夏朝都找不出能以之媲美的第三人。
“阿娮。”
姐弟二人看見少女異口同聲打了聲招呼。少女白嫩的纖細小手牽着小男孩站了起來。
“阿姐與元宵好早,昨夜只晚睡了一些,今晨差點就沒能按時起來,現在還有些迷糊,春困真是要命呀!”
“晚睡?可是又得了新話本,怎麽也不叫上我,最近沒有新的書看,也沒什新鮮玩意兒,無趣得緊。”
“就是,小阿姐你怎可獨自享樂,把我與阿姐忘了。”
說完小男孩嗔了被稱為阿娮的明豔少女一眼,小短腿還跺了一下。
看着小男孩那可愛的動作,兩個少女都不自禁的笑了起來,站在一旁伺候的奴婢們亦掩嘴輕笑,只是不敢笑出聲。
“是小阿姐的不是,想着先過過眼再推薦給阿姐與小元宵,結果因為太精彩一時停不下來,小阿姐在這賠不是了,沒能及時與阿姐與小元宵分享。”
小男孩聽完這話,小大人似的寬宏大量道:“如此,下不為例。”
衆人聽他小大人般說出這話的模樣,不禁又笑了起來。
這時一旁伺候的一名侍女輕聲提醒,“姑娘,小公子,時辰不早了,大人和夫人恐怕在等着用早膳了”。
兩個少女于是各自牽着弟弟的手,朝阿爹阿娘居住的正房安和院走去。
三姐弟剛走到院門口,守門的下人見着三人連忙行禮問安,并趕緊着人往裏通報大人和夫人。
姐弟仨走進屋裏向阿爹阿娘問了安,剛禮畢,三人的兄長傅輕澈也到了。
一家子安安靜靜用完早飯便坐在一處說話,話題無不圍繞着即将進京之事展開讨論。
因着一家之主傅知遠已經接到京都來的調令,不日便要舉家回京任職,花了好些時日收拾家當,今日收拾得差不多了才得了些空閑。
傅知遠身形修長,面如冠玉,才華橫溢,端的一個翩翩君子,更是泰寧二年的探花郎。
他是當朝長樂侯傅展泓與夫人王嬛的長子,下一任長樂侯。
還有一個嫡親弟弟和兩個嫡親姐妹,不計堂兄弟姐妹一共四個兄弟姐妹。
他夫人蘇宇妱出自當朝嘉懿大長公主府,是大長公主唯一的孫女,得先帝禦封義陽縣主,身份尊貴。
嘉懿大長公主是永嘉帝的嫡親妹子,已歷經四朝,現年七十多歲了,與太後娘娘的關系不錯,太後為顯敬重亦會跟着先帝稱一聲姑母,而當今聖上則要稱一聲姑祖母。
因大長公主一脈不弄權不參與皇權争鬥,幾代人都專心專研學問,是以一直以來都頗得聖眷。
更因當代當家人學問極好,被先帝欽點為當朝太傅,當今的老師。
這人便是蘇宇妱的父親,蘇止蘇太傅,文人圈稱之為易知先生。
長樂侯與蘇太傅年少時,因讨論學問結為好友。之後更順理成章成了兒女親家,傅知遠就這樣娶到了聰慧賢淑,在當時有京都第一美人之稱的蘇宇妱為妻。
二人乃青梅竹馬,感情極好,且十多年如一日,羨煞旁人,可稱得上當朝模範夫妻。
夫妻倆婚後不久就得了長子傅輕澈,小名取作阿徹,是長樂侯府的嫡長孫。當時可把侯爺與夫人樂得整日笑不攏嘴。
兩年後又得了一對玉雪可愛的孿生女兒,取名傅輕淺和傅輕澄,小名分別為織織和阿娮,家族中排行第五和第六。
原本一般大家族裏,郎君和娘子的名字是分開取排行的,但因為姐妹倆是孿生,極難得,是以便一致決定用郎君的輕字取名,不取這一輩姑娘的雨字。
自從得了這幾個小娃娃,幾位長輩整日寶貝小乖的叫,恨不能別在腰上,出門都帶着。從小聰明可愛的三兄妹可謂是泡在蜜罐裏長大的。
小姐妹五歲時傅知遠外調,一家人便到江南上任了。
那時侯夫人直言不能看着孫子孫女長大,好不可惜,只是到底不忍孩子離了親生父母,便只能不斷吩咐夫妻二人要照顧好孩子照顧好自己,保持書信聯系,最好多寫些孩子成長的趣事,能時不時畫幅全家的畫像寄回家就更好了。
因着這個原因,到江南後傅知遠便時常用畫作記錄一家子的生活,順便寄回侯府解一解侯爺和侯夫人的思念之情。
八年前傅知遠外調到江南任職後一直兢兢業業,政績不錯。
三年前升了一級,到今年任職期滿接到了回京的調令。
傅夫人理家很有一手,亦時常帶着女兒在一旁學習,經過八年的經營積累,已經有了一筆數量相當可觀的家財。江南是富庶之地,有頭腦有手段還是比較容易的。
離京多年終于要回去了,自然十分高興。
但畢竟在江南多年,加上江南富庶,其繁華程度絲毫不遜色于帝都,好吃好玩的事物數不勝數,令人有幾分不舍,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
小元宵就是在江南出生的,這裏算是第二故鄉了,京都反而還沒有待過。
一家人聊到京裏的親人時都不免十分想念,江南以後有機會還可以來,家人分開多年是時候團聚了。
“阿爹阿娘,我還未見過祖父祖母呢,他們會喜歡元宵嗎?”
蘇宇妱聽言立刻道:“當然會喜歡啊,阿爹阿娘的小元宵這般聰明乖巧,長得又俊俏可愛,祖父祖母怎麽會不喜歡呢!”
她話落,傅知遠亦道:“你阿娘說得不錯,你祖父祖母最喜歡小孩子了,尤其是聰明乖巧的小孩子。”
說着又把目光移向了另外的三兄妹,微笑道,“阿徹,織織,阿娮小時候在家時就深得祖父祖母的喜愛,”然後又把目光移回小兒子身上,“所以,元宵不必擔心。”
四個孩子都是他們夫妻的驕傲,大兒子文學武功都是同輩裏的佼佼者,雖然目前僅限江南地界,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兒子,就算是在天子腳下的京都也是耀眼璀璨的。
更何況江南亦不差,這裏可是學子才子輩出的地方,朝中不知多少官員出自江南地區呢。
兩個女兒就更不必說了,才貌雙絕,比之兒子也是不遑多讓,要不是女子不參加科舉,恐怕女狀元都能拿一個回來,不是他自誇,那可是連江南南陽書院的院長夫婦都給過肯定的。
南陽書院在整個大夏都是享有盛名的書院,乃是天下學子向往的讀書聖地。
現任書院掌家人是當世大儒謝逸謝老先生,他老人家學富五車,尤其于書畫一道,當世難有人出其左右。
能與之相并論的,唯有傅知遠的老丈人蘇易知蘇太傅。連自家同為名儒的老父親亦有所不及,畢竟學有所長。
自家父親在書法一道,亦是拔尖的,而另一位能與上三人相比的唯有孔家書院掌家人孔東陽老先生了。
四人被尊稱為四大先生,可見其在文學界的盛名。
再說謝老先生的夫人亦不是一般人,正是孔老先生的嫡親妹子,家學淵源,亦是有名的才女。
閨閣中的女孩能得她誇一聲,那婚事都要順上一些,畢竟當朝女子的才學亦是一項說親的增分籌碼。
能得這二人肯定極不容易。大兒子和大女兒小女兒都如此出色,想必小兒子亦不會差。
三兄妹聽完阿爹阿娘的話也跟着附和,說了很多誇贊的話,直說得小元宵通體舒暢。
他咧嘴笑道,“那我就放心了,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