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條件
正當蘇琬不知該如何接話時,卻聽沈桓道:“哦?欲擒故縱?”
蘇琬紅着臉撇開了臉。
……她竟然對沈桓說出了這樣的話。
沈桓擡步接近她,慢條斯理道:“碗碗姑娘覺得,本王有必要……欲擒故縱嗎?”
蘇琬下意識地微微後退,卻不想對方一把将她懷中的團子拎了出來。
“喵!”
團子!
“王爺,請把團子還給我。”蘇琬心中一急。她本想掉頭走掉的,但團子被沈桓挾持在手中,不由停下了腳步。
“這只胖東西叫團子?”沈桓挑眉,冷眼看着手中這團圓滾滾的雪絨球。
愚蠢的人類,本喵才不是什麽胖東西!
“喵嗷!”團子極不高興地對着眼前這個無禮之人張牙舞爪,向他發出示威般的叫聲。可對上沈桓那幽深且冷冽的眼神時,它立刻将爪子縮了回去。
團子爪住了他寬大的衣袖,讨好地朝他“喵”了一聲,聲音軟糯糯的。見他沒有反應,又吭哧吭哧地爬上了一些,睜着黑溜溜的眼睛狗腿地看着他。
看着骨氣全無的團子,蘇琬忍不住來氣。
但是,她現在的處境跟團子何其相似。
蘇琬咬了咬唇,低眉斂目:“王爺要怎樣才肯把團子還我?”
“這只胖團子對你很重要?”沈桓捏着手中的團子,漫不經心地問道。
蘇琬道:“是,團子對我來說……”
“那真不巧。”沈桓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本王最愛的,便是奪人所好。”
蘇琬直接懵了。
她又氣又惱,連耳根子也跟着發紅。
這人……好生無恥!
不等蘇琬作出回應,卻又聽沈桓道:“想要回這只貓兒,那就親自到秦王府上來尋本王。”
蘇琬一愣。
待她反應過來時,沈桓已擡步離開了。
長公主府建在了上京的明玥湖西岸,風景秀麗,被十幾個花園所圍繞。
蘇琬穿過門庭,轉過一個彎,沿着這缦回的長廊走,視線陡然開闊。
這裏是公主府中最大的一處花園,也是今日真正設宴的地方。
壽宴宴請的賓客衆多。今日天氣嚴寒,到處被落雪覆蓋,枝桠和屋檐似快被積雪壓垮,湖面上也結着厚厚的冰層,但賓客們的興致絲毫沒有因此而減少。
相熟的閨秀和夫人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說着話兒;男賓客則在行酒令和比試投壺,長公主府的幾位表兄也在其中。
後花園中的歡聲笑語将冬日的蕭條沖淡了不少。
難怪她剛才找不着人,原來是尋錯了地方。
蘇琬有些心緒不寧地想道,直到被一個聲音喚回了思緒。
“阿琬,這邊。”
涼亭那邊,一個身穿玫紅色衣裙的姑娘看到了蘇琬,立刻揮手招呼她過來。
那正是蘇琬的表姐沈恬,長公主府中唯一一個尚未出嫁的姑娘。
長公主的驸馬是當年的新科狀元,但因為出身貧寒,為長公主的母親安慈太後所不喜。最後驸馬為了迎娶公主,心甘情願地入贅了公主府,因此孩子和孫兒都是随了長公主的姓氏。
跟沈恬一同的還有幾個與蘇琬相熟的閨秀。
蘇琬剛走過去,便聽見她們七嘴八舌地議論着,并不時看向一個方向。
“太過分了。”
“什麽人嘛,這般嚣張。”
“就是說呀……”
蘇琬看了過去,只見涼亭的另一側,坐着一個穿着着鵝黃色衣裙的姑娘,約莫十五六歲的模樣,烏黑亮澤的長發簡單地绾成葫蘆髻,金菊點翠的折枝發花随意點綴發間,貴氣逼人。
她的身側除了一位伺候的丫鬟再無他人,明顯被周圍的閨秀孤立了起來。
而且這位姑娘看起來面生,蘇琬從未在上京城中見過她。
“阿琬,我來時明明看到你府上的馬車,怎麽你比我還晚到?”坐在蘇琬身側的舞陽縣主湊了過來,拉拉她的衣角小聲問道。
蘇琬收回視線,忙道:“我剛剛迷路了,好不容易才繞出來的。”
舞陽縣主聽她這麽一說,也不容有疑。她松一口氣道:“原來是這樣,方才沒看見你,我和瀾衣真是擔心極了。”
蘇琬下意識擡眸,卻不經意地發現坐在她對面的宋瀾衣眼圈紅紅,好像哭過的模樣,不由一怔:“瀾衣,你的眼睛怎麽了?”
宋瀾衣是尚書府的嫡女,與蘇琬是閨中好友,倆人時常有來往。
宋瀾衣幼年喪母,是由繼母養大的。蘇琬知道宋瀾衣的繼母也是良善之人,對她極好,卻不知道她為何養成了怯懦的性子。
宋瀾衣連忙擡袖擦了擦,搖頭道:“沒、沒什麽,我只是被風沙迷了眼睛。”
冬天雖時常寒風似刃,但今日天氣極好,晴空萬裏,哪來的風沙?
蘇琬一下便聽出她話中的蹊跷,正要追問時,卻被舞陽縣主興奮的聲音打斷。
“阿琬,你說誰會贏?”她拉着蘇琬的衣袖,指向一處,問道。
蘇琬擡首看去。
不遠處,兩名男賓正在比試投壺。以支數作為計算,一輪比賽每人十支箭矢,以投中多數者為勝。
目前已各投出四支箭矢,穿着石青袍的男子共投中三支箭矢,其中一支落空;而另外一名穿藍衫的少年,投出的四支箭矢只有最後一支落入壺中。
“看來那位藍衫少年輸定了。”舞陽縣主數了數兩人壺中各自的支數,有些惋惜道。
蘇琬仔細觀察了一番,下結論道:“我看未必,那位藍衫少年說不定會贏。”
只是她的話音剛落,便惹來旁邊那位鵝黃色衣裙的姑娘的嗤笑:“班門弄斧!一群養在深閨平時只會繡花撲蝶的嬌小姐竟然對箭術高談闊論,真是惹人發笑。”
言語間滿是嘲諷,她身後的丫鬟也跟着笑了起來。
這黃衣姑娘當真嚣張!
蘇琬心中不悅,卻沒有将不喜明顯表現出來。
她壓低聲音,向沈恬打聽:“表姐,那位黃衣裳的姑娘是誰?好像從來沒見過。”
沈恬撇了撇嘴道:“那位姑娘是靖安王府的玲慧郡主,這次是受皇上的宣召跟随靖安王進京。她自小在邊疆長大,還是初次來京,聽說連皇上也對他們禮讓三分。”
她的語氣卻是帶着不屑的。靖安王是大盛朝唯一的異性王,據傳第一任的靖安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流寇領頭,因為開國有功而被太祖封為異性王,封地在邊疆一帶,自此代代襲爵傳承。
時下正值盛世王朝,國泰民安,而靖安王府自成一方勢力,靖安王手握重兵、且封地占據邊境重地,這自然成了皇帝的一塊心病。這次召靖安王到京,也不知道是打的什麽主意。
而那玲慧郡主說到底也不過是流寇的後代,她自小在軍中厮混,養成了嬌縱的性子,蠻橫無禮,也難怪會被上京的貴女所不喜。
“琬琬,快看!”
舞陽縣主的一聲驚呼将蘇琬的注意力重新拉了過去。
那一場開頭看似毫無懸念的投壺比賽卻出現了反轉。
原先領先的石青袍男子漸漸落了下風,後面投出的箭矢大部分都落到了地上;而藍衣少年卻後來居上,從前三支箭矢無一投中到了後面百發百中!
直到兩人手中的箭矢全部投完,石青袍男子一共才投中五支,而藍衣少年出乎意料地投中了七支箭支!
勝負已定,當真被蘇琬言中了結果!
舞陽縣主和衆閨秀都驚訝極了,玲慧郡主亦是一臉詫異之色。
“阿琬,你怎麽知道那位藍衣少年會贏的?好厲害!”
閨秀們都好奇極了,紛紛圍着蘇琬詢問原因。
蘇琬解釋道:“投壺其實跟射箭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剛剛那位石青袍的男賓客一開始明顯是依靠蠻力和運氣取勝的。而那位藍衣少年則不一樣,他初始投出的幾支箭矢只是在摸索調整最為合适的投壺方向,所以才有了後面百發百中的結果。”
“原來如此……”
舞陽縣主睨了玲慧郡主一眼,十分解氣道:“剛剛還有人嘲笑阿琬高談闊論呢,這下不知道誰才是真正可笑的人。”
玲慧郡主臉色一僵。
“真不愧是阿琬。”
“她還說什麽班門弄斧呢,說不定是她自己舉起了斧頭結果砸了自己的腳吧。”另一名閨秀笑了出聲。
玲慧郡主身後的丫鬟有些着急地看向她:“郡主,她們……”
“呵,不過是紙上談兵,也敢同皓月争輝?”
玲慧郡主霍然站了起身,冷笑出聲,語氣裏帶着濃濃的輕蔑。說着,擡步走到蘇琬跟前,居高臨下地看着她:“既然你對箭術如此有研究,不如,我們來比試一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