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王氏

王氏雖是個侍妾,但是卻從小跟着沈王妃,耳濡目染的,身上氣度不比程庶妃差,只不過長久的沉默讓她眉眼添上幾許紋路。

朱承瑾知道王氏和朱承宛的來意,卻只讓滿堂和珠玉拿了上好的茶葉來。

聞香,解意。

王氏不愧是朱承宛的生母,二人俱是溫柔的性格,事關女兒幸福,王氏到底沒辦法繼續不說話了:“郡主這的茶是宮中禦賜的大紅袍?湯色明亮,香氣馥郁。”

能說出這話的,就不是蠢人。

“是皇祖母賜下來給諸位公主,我有幸分到一些,待會兒宛姐姐也拿些回去,我記得宛姐姐素來精通茶道。”誰也不是為了喝這杯茶來的,朱承瑾笑了笑,“說起來,我回府這些天,總想着招待一下姐妹們,可惜沒人願意來我這兒,唯有宛姐姐不嫌棄,還肯與我作伴。”

“咱們家女孩兒,大姐早已出嫁,三姐太過怯懦,四姐體弱,五姐姐倒是不谙世事,七妹八妹年歲太小。”朱承瑾這話說下來,有些口幹,“唯有宛姐姐擔得起事。”只是被丁側妃打壓的太過厲害,朱承宛堂堂王府小姐,竟連一套像模像樣的新頭面都沒有。

沒等王氏和朱承宛自謙,朱承瑾已經擺擺手示意她二人繼續聽自己說:“在我這兒說話,大可松快些。說句實話,姨母想跟咱們王府聯姻,問到府中适齡女孩兒,這事兒只要是我們通了氣,父王不會不準。若是只求穩妥,我會選三姐姐。她沒宛姐姐你有主意,嫁過去之後容易拿捏,平平淡淡的也是一世。”

朱承宛心又被說得吊起來了,王氏也不自覺抓緊了袖口。

“可是我選了宛姐姐,其一是有母親的情分在,其二,宛姐姐比三姐通透,也更聰明,知道該怎麽做。”朱承瑾手中茶杯已經漸漸流失溫度,溫熱的在手心貼着,“其三,父王要将閨女嫁給津北侯府,必定要提你一個庶妃的位置,丁側妃把持王府太久了。”

最後一句是對着王氏說的,語調平穩,聽在王氏耳朵裏卻如夏日驚雷。

“郡主,妾身不敢……”

“先別說敢不敢的事兒,我只告訴你,你敢,明日進宮的就是宛姐姐,你不敢,明日就是朱承清!我不會坐視丁氏将宛姐姐嫁給徐家,”那個沒落小貴族徐家,“但是你想清楚了,日後你們母女要過什麽日子!宛姐姐出嫁時,嫁妝幾何!嫁到夫家後,是否能站得住腳!我幫你這一次,兩次,總不能次次都伸手,你不必急着回我,好好想想。”

這番話點進了王氏心坎兒裏,她怔怔擡眼看向朱承瑾,朱承瑾也在看她,十三歲的小姑娘面容嬌嫩,淺淡眉目一分厲色不露,偏最讓人心驚膽戰。

朱承宛也緊張的看向王氏,王氏卻道:“郡主坦誠,妾身不敢遮掩。此事,程庶妃比妾身更加合适,府內也不是沒更年輕美貌的侍妾,郡主偏偏選中妾身,只因為先王妃的情誼嗎?”

朱承宛從來沒想到自己母親也會問出這麽尖銳的話,生怕得罪朱承瑾。

Advertisement

朱承瑾心道,這才是沈王妃調教出來的人,審時度勢,問到了點子上,“程庶妃這個人,對我一直恭敬有加,心機計謀遠甚丁氏,娘家哥哥近日升至大理寺少卿,又有庶妃的位子,一子一女牢固的很。她所謀的,乃是王妃之位。”

“妾身無寵多年,如何從丁側妃手中奪權呢?”

“你在王府十多年,若不聰明,是保不住你們母女二人性命的。再者,我哪裏需要你從丁氏手中奪權?”朱承瑾明白王氏誤會了,道,“我與儒兒的位子,是得了皇伯父和皇祖母承認。丁氏若想讓自己兒子有一争之力,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扶正,但她兒子卻不算的正兒八經嫡子,二是将她所出的朱成冠記在我母親名下,這件事,皇祖母是斷然不會同意的。日後我總會出嫁,可儒兒還要住在府中,丁氏居然能掌控姐妹們的婚事,倒是若依舊如此,對儒兒不利,縱然我留下再多心腹,也不能保證丁氏尋不到可乘之機。”

王氏終于是接下了朱承瑾遞來的橄榄枝,“先王妃對妾身本就不薄,如今郡主大恩,妾身縱萬死不辭。”

朱承瑾捧起茶杯飲了一口,道:“那宛姐姐收拾一下,明日進宮,不必憂心規矩,你是第一次入宮,皇祖母諒解的。”端茶送客。

母女二人聽了這話,起身告辭了,臨走之前王氏又深深看了一眼朱承瑾,她在沈府王府多年,見過不少工于心計的女子,卻沒人像這個小郡主一樣,将權謀用的光明正大。

燭火照映,朱承瑾白皙無暇的臉頰上透着幾許粉色,仿若桃花,眉如遠山,遺傳自沈氏的杏眼見不到一絲嬌憨,眼神清澈似水,唇不點而朱,唇角總是微微帶笑。換在旁人身上,這幅精致五官必然讓人感到嬌憨清純,放在朱承瑾身上,不知為何總讓王氏想到沈王妃,母女一模一樣的從容不迫,氣度高華,沉靜自持。

朱承瑾看着王氏朱承宛一前一後走了,嘆息一聲。滿堂自幼伺候她,又快言快語的,問道:“郡主,好端端的怎麽嘆氣?”

“我是嘆有些人,一生不由自己做主。”像王氏,少時父母将她送進沈府當丫鬟,後來跟着沈氏出嫁,又被安排給王爺當侍妾,如今又被她推了上去,為了日後給儒兒鋪路。

滿堂笑道:“要不然總說‘半點不由人’呢?這都是老天爺注定的,郡主別為此憂心了,您為宛小姐費心這麽久,她們不知道多感激呢。”

是啊,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朱承瑾道:“你說的是,歇着吧,明日還得進宮。”

雖然一個是穿越女,一個是重生女,林念笙此時也發出了一樣的感慨——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啊。

上輩子也是抄經這事,母親被狠狠責罰一番,她重生一次,提前準備的妥妥當當,母親沒被責罰,那兩個丫頭也沒送到世子房裏。顧如雲的計謀自然沒成功。

尤其是顧如雲聽到林念笙抄了兩份經的時候,詫異幾乎沒掩飾住。

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回到屋裏,丁佩依舊提出了上輩子差點害死她的那個決定:“我瞧着,靖平侯世子和津北侯世子,都是頂好的。”

再跟朱承瑾争一次男人得罪太後?林念笙毫無興趣,再說了,她心裏有別人:“母親不必費心在這二人身上了,女兒的婚事,父親自有謀劃。”

丁佩心裏想着可不能任由女兒任性,嘴裏卻放下這事不提,拿了兩匹蜀錦商量着給閨女裁剪衣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