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招認

第七十九章 招認

作者:傅粉何郎

這卻是新鮮,滿朝文武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皇太子因自幼得康熙帝一力教導,于人前早已是行止有度,喜怒不形于色。縱使太後愛憐,也曾未在太子成年之後聽他說過笑話。

因是難得,寧壽宮上下都豎起了耳朵,便是太子妃和湄芳,都個個好奇,亦是偷偷觑向太子。

胤礽掩口無聲一笑,卻道:“孫兒今天自東宮過來,有個小太監撿着一封信送給孫兒。孫兒一時不查就展開看了,見那信卻寫得古怪,且不說行文如何,單是字跡就難以辨識。孫兒便問了人,都回說是在惠婉那裏撿的,這倒是好笑了,惠婉有孕在身,前兒她母親和妹妹才進宮探望過她,如何又寫了信來呢?”

他說時,眼角不住瞄向湄芳與太子妃那裏。

寧壽宮衆人已吊足了胃口等他的笑話,聞聽是這麽一檔子事,失望者有之,疑惑者有之,驚慌者亦有之。

當先湄芳神情最為驚訝,她初聽聞太子撿了一封信的時候,就眼皮子直跳,這會兒太子又說信是自林氏那裏而來,不由得她不想起方才念信給清遙聽一事。

背開衆人,湄芳悄悄往裏縮縮手,果不其然,那原該掖在袖子裏的信,已是不翼而飛了。

嘴角動了兩動,湄芳直覺晦氣得很,真是怕什麽來什麽,這天公到底作的什麽怪,好好一封信,別人不撿去,非得叫胤礽撿了去。

也不知這會子她站出來認領,還能不能要回那封信。

太後也正卯足勁欲要聽太子的笑話,冷不丁瞧他說出這檔子事,倒是心裏頭一冷。只道是東宮出了醜聞,不禁一沉面孔,對左右侍立的宮娥道:“你們都出去吧,留哀家和太子太子妃他們說說話。”

“是。”宮娥紛紛俯首,全都退步出去。

太後這才又向胤礽道:“林家的那個孩子,以往看着卻好,忠厚實誠,雖是性子怯弱一些,但女兒家原也不要她過分剛強,卻不想她會做出……”

“皇祖母誤會。”

胤礽哭笑不得,無奈打斷了太後的話:“不是惠婉的錯,惠婉幼時謹遵女德,于詩書上不大用功,寥寥識得幾個字罷了。而這封信縱使孫兒看不懂,卻也見寫信之人頗有些功底,依稀可見他習過顏柳二人真跡,拓過曹全碑,甚而臨摹了些許瘦金,想必文采自然非凡。若是惠婉接了此信,只怕也未必讀得懂。”

“那……不是林氏,還會是誰的信?”太後奇了怪了。

怨道太子興師而來,卻無問罪之情。

胤礽微微一笑,目光再次掠過湄芳與太子妃兩人:“這個……孫兒也說不得準,只是孫兒記得,湄芳妹妹與太子妃都是女中少有的巾帼英雄,于詩書禮易上不說十分精通,那也是才識過人學富五車。既如此,孫兒倒是覺得這兩封信不妨讓她二人看一看。”

“這又是胡鬧。”太後慈眉輕蹙,聽他提及太子妃和湄芳,只當太子是懷疑她二人,不由嗔道,“她兩個一早就來了我宮裏,怎會牽扯到幹系?”

太子笑道:“皇祖母,孫兒可是打探過了,太子妃和湄芳妹妹在來給皇祖母請安之前,都先去了惠婉那裏瞧她的身子,保不齊這信真是她們的呢。”

“哦,有這等事?”

太後狐疑望了太子妃一眼。

太子妃會意上前,輕輕福了福身子道:“是,妾身來時,的确同湄芳妹妹到過林妹妹那裏,因妹妹昨夜不大舒服,是以才過去看看她。”

“這孩子……”太後微嘆口氣,看着太子妃欲言又止。

太子妃莞爾笑道:“雖是去了,不過這信妾身委實不不知道詳情。”

她入宮後,一門俱以升遷,無需她裏外打點。再則,太子尚未登基,正是韬光養晦的時候,她不願亦不敢給他添亂,由是除了年節上下,再不與家中親友互通往來。

不是她的信,太子又找到太後這裏來,那麽……

太子妃溫吞轉過臉去,湄芳經過激烈的思想鬥争,只得自認倒黴,幹咳了一聲,沖着胤礽就伸出手道:“大概是我的信掉了,還請殿下賜還。”

“賜還嗎?”胤礽薄唇輕抿,揚起一個好看卻詭異的弧度,不理會湄芳的手,只道,“湄芳妹妹這話來得突然,何謂大概是?妹妹說信是你的,可知信裏說的是何內容,信又是何人所寫?若妹妹所言非虛,吾必雙手奉還,若妹妹只是戲言,這信……可就不能給妹妹了。”

“那是自然。”

湄芳暗裏抹去惱火,反正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幸喜敏瑜的信裏沒什麽大不敬之語,她就是照念也沒甚大不了。

唯一怕的是,太子性情未改,若知道是敏瑜來信,從而獨自霸占,那等敏瑜回來,豈不是又要責備她給她惹了一場官司?

晦氣,晦氣啊!

湄芳嘟囔幾句,眼瞅太子還瞪着她,無奈只好以實相告:“信是敏瑜寫來的,問清遙近日情況。因清遙年紀小,不識字,故而我帶進宮想要讀給她聽,不成想竟疏忽掉到林側福晉那裏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