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笑話
第七十八章 笑話
作者:傅粉何郎
眼見儲君盛怒,立時就有詹事府的侍衛人将遞信的小太監押進門裏來。
胤礽認得他是東宮林氏那裏當差的,一蹙眉,不由喝問道:“說,這信你是從何而來?”
小太監正不知信裏寫的是什麽,猝不及防間叫人拿住,慌得跪地只管磕頭道:“殿下饒命,殿下饒命,這信委實是奴才撿到的,奴才不知道從何而來啊。”
“荒謬!你不知從何而來,卻又如何撿到?”
胤礽滿目不信。
那小太監磕頭如搗蒜,忙又回他:“奴才是在東圍房院子裏撿到的。”
東圍房,那不是林氏住的地方嗎?
胤礽神色更戾,接着喝問:“側福晉的院子裏怎會有這東西?你照實說來,這兩日東圍房那裏可有什麽蹊跷?”
小太監忙道:“回殿下的話,這兩日東圍房并無蹊跷,也就是側福晉受了驚,請太醫看了兩回。再者,又有太子妃和側福晉及諸位格格過來探視過,別的再無他人了。”
太子妃和李佳氏等人都是東宮的舊人,又是皇上所賞,自然不會私相傳受信件。倒是幾個格格,出身不如太子妃和李佳氏,又非選秀而來,只不過是他一時興趣納進宮中而已。
莫非,端倪出在這幾人身上?
擡擡腳踢了那小太監一下,胤礽緩緩蹲下身,直視着小太監的雙眸道:“我問你,除了太子妃和李側福晉,還有哪些格格去過東圍房?”
“劉家格格、王家格格和錢格格都去過東圍房,哦,還有……還有安親王府的小格格,今兒一早她也來了。”
小太監哆哆嗦嗦,盡力把話說得齊全。
胤礽屈膝,握緊了五指,倒是意外聽到湄芳的名字,不由追着問他:“安親王府的小格格怎地去東圍房了?”
小太監道:“格格說是來看清格格的,不想清格格一早讓太子妃帶到了林側福晉那裏,所以格格也就跟着找到了東圍房。”
這個倒不作假,湄芳每日必到東宮看望施清遙,仿佛已成了既定的習俗。胤礽體諒她監護施清遙之用心良苦,是故任由湄芳在東宮來去自如。
難道這信是湄芳帶過來的?
胤礽站起身,不做聲的展開信箋,一雙眸子再三掃過那薄薄的紙面。
紙用的是梅花玉版箋,墨用的是松煙墨,都是文房佳品,非尋常人家所有。再細看其字跡,雖非毛筆寫成,倒也十分工整之外,字裏行間更透着清秀靈動,不是瘦金,也不是正楷,仿佛自成一家。
胤礽隐隐覺得有些熟悉,攥緊了信紙,又問小太監:“你撿到信紙有事可有旁人知道?”
小太監趕緊搖頭:“沒有,沒有人知道,奴才撿來之後,怕是要緊之物,就先一步送殿下這裏了。”
“沒有最好,你先下去吧。嘴巴嚴實點,待吾查出了此信來自何人,再行重賞。”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小太監磕頭有聲,見太子開恩,忙不疊就躬身退了出去,虛虛擦了把冷汗。
這裏胤礽收了信,卻叫過來一個侍從吩咐幾句,自己才又着人去打探湄芳等人都去了哪裏。
一時人回說去太後宮中請安了,胤礽便不作遲疑,整理了衣襟,也帶了兩三個哈哈珠子,往寧壽宮去。
他是當朝首位皇太子,自來備受寵愛,宮中各人見太子出行,無不卑躬屈膝,請安問好。
便是寧壽宮的兩個大女官,一見太子來,也忙行禮道了萬福。
胤礽因幼時在太後身側長大,對寧壽宮上下都甚為熟悉,此刻雖是年長,到底不敢拿大,就站在寧壽宮殿門外客氣問道:“皇祖母可起了?”
女官們颔首笑道:“早就起了,正在裏頭和太子妃娘娘湄芳格格說話呢,殿下來得卻是巧了。”
胤礽微微一笑,內裏通報的宮娥業已走出來,道:“殿下請進吧。”
胤礽這時方獨身舉步入內,見了太後的面端端正正的屈膝行了禮道:“孫兒給皇祖母請安,皇祖母萬福。”
太後望着他盈盈一笑,擺手道:“起喀,起喀,無需那麽多禮。”
胤礽站起身來,一旁太子妃石氏和湄芳少不得要上前給他行禮,又有施清遙在宮裏小住幾日,多少知道些禮節,也上來叫了聲舅舅好。
胤礽摸摸她的小腦袋,太後見之歡欣,不覺問他:“明嫣過來也就罷了,你怎地也來了?前朝今兒無事忙嗎?”
“今兒是休沐日,前朝無事。孫兒想着皇祖母,倒不知太子妃和湄芳妹妹也在這裏。”
胤礽绉了一句謊,太後并不在意,她無兒孫,便視康熙為己子,胤礽為己孫,胤礽又是她一手帶大,正喜他心性仁孝,還知時常來探望她。便也沒有多疑,反道:“你來得也好,湄芳才跟我說笑呢,你既是無事,也坐下聽聽。”
“哦?”胤礽唇角淺笑,果真一撩袍子在太後左下首坐下來道,“湄芳妹妹又有什麽好故事要說了?吾可記得你是最能說笑話的。”
“抱歉,剛說完,太子哥哥要想聽啊,下次請早。”
湄芳勾着嘴皮子嘻嘻一笑,心裏不由打鼓。暗想太子今日是怎麽了,往常見她雖也親切,可也沒親切到一口一個妹妹的地步啊。
誰不知道在太子心裏,能讓他乖乖叫聲妹妹的只有李敏瑜一個人。
他又想出什麽幺蛾子了?
湄芳心裏直禿嚕,她可不是敏瑜,能拿捏得住太子的致命七寸,她只是個來說笑話的呀。
胤礽聞聲,斜斜睨她一眼,轉過首卻又一本正經對太後道:“湄芳妹妹若是沒了笑話,孫兒倒是想給皇祖母講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