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章節
不服,寫了兩封密信告發李克己。收到密信後,朝中又是一番争論,文方認為,正因為李克己的父親殉張士誠而死,對李克己才更要慎重行事,讓他考完殿試。當時文方說了一句話:“如果連李瑞林的兒子、高啓的學生都來應考了,天下還有什麽讀書人不能為我朝所用。”這句話深得聖心,李克己由此順利通過了殿試,并被選入了翰林院。
然而畢竟密信所告發的內容事關重大,不能不加理會。所以沈光禮又奉旨來查清此事。
看完之後,沈光禮沉吟着道:“盜取試題一事,可以不論。就算他有本事盜走進士試的題目,又豈有本事盜取皇爺在殿試時臨時選定的題目。現在只剩下一件事,他是否真有能力輕易制服鐵羅漢,還是其中別有原因。不過注意不要傷着他。皇爺在殿試時見過他,看來對他頗有好感,即便叫錦衣衛查辦,意思也不甚惡。他所知有限,關鍵還在他背後那人身上。你有無派人到青城查?”
孟劍卿道:“我早已派人去了,估計這兩天便有回音。石大師那兒,也已派人去追趕了。”
沈光禮微微點一點頭,道:“好,這兩天我們就先派幾個人去試一試,看看李克己的身手到底如何,究竟是何門何派的子弟,與陳友諒或張士誠的舊部是否有關系。”
停一停,他又道:“川中原是夏王明玉珍的地方。”
孟劍卿會意,躬身答道:“卑職也不會放過這條線索。”
※※※
第二天,李克己被帶到了演武廳中,沈光禮含笑道:“李先生,我們一定要驗證一件事,還請見諒。請先生更衣。”
孟劍卿早已奉上一套藍布衣,換下李克己身上的長衫;又奉上一塊藍布讓他蒙住了大半個臉孔。
沈光禮道:“既然李先生自己也不知道教你武功的人出自何門何派,那麽先生不反對我們替你找出來吧?為免先生今後與今天這些人相見時為難,沈某才請先生改了妝扮、蒙上面孔,先生應當不會見怪吧?”
他的禮貌一直十分周到,令李克己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一個“不”字來。
沈光禮微笑道:“第一位是巨靈神崔大力。”
自側門進來的崔大力,金剛鐵塔一般,與鐵羅漢若站在一處,定當俨然兩尊門神。
李克己自靴筒中抽出筆,看着那崔大力。
他當然明白沈光禮未說出口的意思。如果他不能像當日在洞庭湖上一樣,在幾招之內用一枝筆制服這個與鐵羅漢的路數極其相似的崔大力,沈光禮就有理由懷疑他與鐵羅漢的真正關系并不像他說的那樣素陌平生。
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把握。當日他制服鐵羅漢是攻其不備,而眼前的崔大力卻是全身心地戒備着他。
沈光禮擊了一下掌,那崔大力快步奔了過來,伸開巨大的右掌抓向李克己,滿溢的真氣令他行動之間虎虎生風。
李克己忽地提筆點向崔大力的雙眼之間,無論一個人如何刀槍不入,也不能練到眼睛之中;這正是當日李克己對付鐵羅漢的同樣招式。
沈光禮的眼中不由一亮。李克己如此深知他的用意,竟然連出手的招式都不肯更改,一定要證明自己所說的全是真話。
崔大力外表魯莽,心思倒還靈敏,明白相去尚遠的一枝毛筆無論如何也不能真正傷到他的眼睛,但是筆上的勁氣仍迫得崔大力身不由己的眨了眨感到酸痛的眼睛。這眨眼之間,也不過佛家所說的彈指一剎那間,李克己驀地縱身揮筆點向他的掌心勞宮穴,那正是因這一眨眼而帶來的真氣稍有紊亂之處。
若讓灌注真氣、利劍一般的筆頭點中,他這只手掌便是不廢也一時不能再用了。崔大力疾收回右掌,真氣流轉,運至左掌,抓了出去。然而李克己已在他真氣尚未運至整個手掌時向前搶至他的身前,筆頭點中了他手背上小指關節。
關節是最靈活柔韌之處,也是最脆弱易傷之處;十指連心,崔大力痛得大喝一聲雙手一合圈住了李克己,其勢竟是要将李克己硬生生箍住。一旦被他箍住,勢必骨節碎裂,孟劍卿不由得向前走了一步,但沈光禮豎起手掌止住了他。
李克己的身子滑如游魚,已自崔大力的手中脫出,貼着地面滑出數尺,雙足飛起,踢中了崔大力的左右膝蓋。沈光禮略略揚起了眉,孟劍卿會意,俯下身低聲說道:“他這身法頗似東海龍王島的水底游魚一式;這雙足飛踢,又似是南海瓊州島黎山老母門中的燕雙飛一式,踢人要害,無不如意。”
沈光禮“唔”了一聲。暗自忖度,孟劍卿少年時在浙東天臺寺中習武,浙東近海,所以才對海上各家各派的武功如此熟悉吧。
崔大力遭此一踢,痛不可擋,更是大怒,大喝着撲上前來。
李克己躍起,以筆代劍,身子倏進倏退,快如疾風,轉眼之間已連刺崔大力周身十餘處關節。
待到他一輪攻擊過後,停在數丈開外蓄勢待發之時,崔大力已是渾身顫抖,無力再進攻;因沒有得到號令,又不敢退下,站在那兒甚是狼狽。
沈光禮暗自嘆息一聲,說道:“你下去吧。”
崔大力如蒙大赦,退下之前猶敬畏地看了看李克己;他還從沒有吃過這樣幾乎無法還手的大虧,由此而對擊敗他的人生出深深的懼意。
沈光禮沉吟一會說道:“先生平時習練的似乎是劍法吧?兵器架上也有幾柄好劍,先生盡可取用。第二位是霸王槍易正東。”
他注意到李克己對這些武林名家弟子似乎全無所知;教他武功的人是否并未想過讓他與這些人争勝,是以很少提起這些江湖武林中的人與事?
李克己自然知道要對付長槍不能單靠一枝筆,他略想一想,自兵器架上抽出一柄劍身極細的長劍。這大出沈光禮的意外,他原以為李克己會選一柄重劍以對抗長槍的威力。
霸王槍易正東高大威猛,一杆槍也同樣威風八面,使開來當真是風雨不透,豪氣縱橫。
李克己一邊招架一邊後退,直到後背貼近磚牆,方才止住退勢,而追擊的長槍已将他的整個人都罩在了槍頭幻出的一片光影之中,無論朝哪個方向閃避,都逃不開這片光影的威脅。
孟劍卿這一回耐心地等待着李克己的反擊。沈光禮也饒有興趣地等待着。李克己将自己置于這樣的死地,究竟有何用意?
李克己退無可退之時,忽地探臂刺出一劍,正點中槍頭,槍上的真力被劍尖一刺,四散開來,易正東身不由己的僵滞了一下。李克己已趁這個機會搶入他近身之處,長槍威力再大,也是只能攻遠不能攻近,易正東措手不及之時,已被李克己的劍刺中手腕關節要害之處,長槍把持不住,“當啷”落地。他一臉羞愧地退了出去。
沈光禮輕輕地籲了一口氣:“劍卿,你看明白了嗎?”
孟劍卿思索了一會才道:“方才易正東一上來就全力搶攻,當他攻到牆邊時,也正是他的真力盛極而衰之時,所以李先生抓住這個機會反擊就可以一舉成功。”
沈光禮長嘆道:“道理雖然簡單,但要準确判斷對方真氣運行的狀況,不能有毫厘之差,否則便是自尋死路,這就不是一般人敢做、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了。至于選用窄劍而非闊劍,當是因為窄劍的劍尖更利于刺人關節要害吧。李先生我說得可對?”
李克己一揮手将長劍擲插入兵器架上,說道:“我選用這柄劍,只因為我平時練劍時慣用這樣的劍罷了。”
沈光禮微笑。細長的劍身,更利于揮舞出靈活優美的姿态。李克己終究是文人習武,難以擺脫文人講求美觀的積習。這或許便是他最大的缺陷?
【四、】
這一天中,與李克己交手的人無一例外地敗下陣來。最差者只一照面間便已受制,最佳者也不過挨到了三十招。看到日暮時分,沈光禮與孟劍卿依然無法判斷李克己的出身門派。一則因為李克己的武功太雜,出手太快;二則也因為他能取勝,大半是由于他似乎一眼便能看透對方真氣運轉的情形,所以能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待得李克己被送回小書房,沈光禮嘆了口氣,道:“一群廢物,太丢錦衣衛的臉面了。”
孟劍卿默然不語。
出身于小西天的鐵羅漢,能在幾招之中便認出李克己的師承來歷;同樣出身于小西天的沈慕塵,恐怕才是試探李克己的最佳人選。沈光禮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但是他提都不提這件事。孟劍卿覺得自己還是靜候沈光禮的下一步指示為好。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