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章節

光禮也默然了片刻,忽地想起一事,怔了一怔,自言自語般地說道:“我們為什麽從未想到,李克己很有可能是張士誠、陳友諒抑或是明玉珍舊部精心栽培出來的刺客?”

以他的身手,以及接近洪武帝的機會,的确是絕佳的刺客人選。

孟劍卿也是一怔。

為什麽對着李克己時,他們會想不到這一點?即使是那個心懷不滿的告密人,有着足夠的聰明寫了兩封将李克己逼入死角的告密信,但似乎也沒有想到這一着。

而這一着才是真正能将李克己逼入絕境的。無論他是否能證明自己的清白,都會被趕到遠離洪武帝的地方,此生此世,再無出頭之日。

也許寫這兩封信的人,即使嫉恨如狂,也無法擺脫李克己身上那種奇異的寧靜氣氛的影響,下意識裏避開了真正能置他于死地的這一着?

就像他們面對李克己時,也在潛意識裏不知不覺間便放棄了将所有人往最壞處推測的習慣?

沈光禮輕輕嘆息一聲:“好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吧。你先去安排明天的人手。”

孟劍卿才想退下去,演武廳外有人怪笑道:“沈大人,你怎麽不派一等好手去試,盡派些二三流角色,也不怕皇爺怪你丢了他的臉面?”

沈光禮無可奈何地嘆道:“石和尚,我知道是你,出來吧。”

廳外一名瘦小的老僧走了進來,笑眯眯地道:“知道你們在找我,我就自己回來了,以免讓老朋友為難。我已看了一天了,你的部下中,恐怕只有這孟校尉可以與李克己一争高低。怎的不派他去?舍不得?”

孟劍卿忙向他問好,石大師道:“現在我是笑面佛石佛,不是什麽大師。”

孟劍卿不由得一怔。他自然知道笑面佛石佛,名動天下的海上七星中最年長的一位。但他卻不知道笑面佛在不是笑面佛的時候竟是石大師。

沈光禮眯縫着眼看着他:“你就這樣賞識劍卿?”竟毫不猶豫地在他面前自報雙重身份。

石佛一笑:“雛鳳清于老鳳聲,沈大人,看來你還是低估了這年輕人啊。你何不派他下去,幾十招上百招的打下去,定然能試出李克己的師門來歷。”

沈光禮淡淡地道:“恐怕你太擡舉我的人了。”

Advertisement

石佛笑而不語。其實他們都明白,正因為孟劍卿很可能有這個實力,所以才不敢派下場去。沈光禮轉而問道:“你看了一天,看出什麽來沒有?”

石佛道:“洞庭湖上的案子一傳出來,我就知道其中定有緣故,鐵羅漢既然說過要用四川舉子換回他的兄弟,就絕不會在岳陽知府殺了他兩個兄弟之後還放了那些舉子,他若這樣服軟,以後就不用再在洞庭湖上稱霸了。因此我去找了鐵羅漢,鐵羅漢不敢隐瞞當時是李克己出的手,他知道他不說也會有其他人對我說出來,可是他抵死不說出李克己的師承來歷。”

沈光禮沉吟着說道:“能讓鐵羅漢這樣敬畏的人,是很有限的啊。”

一旁的孟劍卿說道:“有三種可能。一是鐵羅漢的師父歐陽不修;二是鐵羅漢過去的主公陳友諒的後人;三是海上七星中的一個。”

石佛贊許的笑道:“不錯。我也這樣猜想,于是派我的徒孫石敢峰去監視李克己,不想石敢峰這小子擅自行動,竟想假扮刺客來探出李克己的出身門派,結果被他的暗器打傷關節,要不是我及時相救,幾乎被他抓住了小峰。”

沈光禮皺起了眉:“石敢峰?是不是前年與錦衣衛打賭、盜走禦玺的那個小子?我記得他輕功絕佳,錦衣衛的天羅地網都未能捕住他,竟然會中了李克己的暗器?是什麽暗器?”

石佛展開左手,手掌中躺着一枚細細的縫衣針,針尾還帶着一截白棉線。

很顯然這不是李克己随身帶的暗器,只是一枚普通的縫衣針。當日店家想必是縫補了被褥之類的物品後随手插在枕頭上或是蚊帳上,又被李克己随手取來作為暗器。因了它的細小,也因為棉線減慢了它飛行的速度,使得它飛行之際少了尋常暗器的破空之聲,才會令得石敢峰沒能防備住它。

孟劍卿将縫衣針拈起來,在手中惦量惦量,一笑道:“以這樣細小的暗器射人關節,一旦沒入體內,簡直無法取出,那處關節就算是廢了。沈大人,卑職還真沒看出李克己出手會這樣狠。”

石佛不以為然地搖頭道:“年輕人,這件事恐怕不是你想的那樣。這全因為李克己所學的武功最擅于以最快最有用的方式打擊對手的要害之處。小峰輕功好,所以他的出手自然而然地致力于令小峰無法再施展輕功。”

鐵羅漢敬畏的人中,有誰的武功是這樣的風格?

沈光禮與孟劍卿對視一眼,聯想到這一天來他們對李克己的武功路數的了解,心中漸漸已有了把握,孟劍卿試探着問道:“難道李克己的師父是鐵笛秋鐵先生?”

石佛點一點頭:“必定如此;鐵羅漢當年曾經慘敗在鐵笛秋手下,他一直記得鐵笛秋的出手招式與路數,毫不奇怪。而且,不要忘了鐵笛秋當年與李瑞林和高啓那些人是至交好友,他很有可能會隐姓埋名去照顧李瑞林的兒子、高啓的學生。”

縱使是沈光禮也臉色微變。

鐵笛秋是海上七星中最年輕也最才華橫溢的一個。

當年宋亡元興,不少風骨峥峥之士逃往海外,世世以驅逐蒙古、光複漢室為己任。他們的隐居之地,飄忽不定,故有“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缥缈間”之說,世人籠統稱之為“海上仙山”。忽必烈大汗死後,元人争奪帝位,十數年間,連更數帝,局勢大亂,至順帝繼位,更是遍地流寇、朝野不穩,這些人的子弟聞訊相繼歸來,其中最享盛名的七人,因為一身奇才異學,且又有世交之誼,于是便被世人目為北鬥七星相攜下界、匡複漢室,合稱為“海上七星”。

至于鐵笛秋,相傳他是山中老猴轉世,生來便不同常人,有過目不忘之才,博聞強記,無所不曉,兼之習得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人稱是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由此更有了通天徹地之能。其才華固然驚世,其性情也同樣駭俗,慣于眠花宿柳,自稱是不願受任何束縛,只要快活一生。海上仙山雖然大力襄助洪武皇帝,鐵笛秋卻拒絕洪武帝的延攬,與張士誠網羅的一班江東文士過從甚密,意氣相投;張士誠也試圖延攬他,同樣被他拒絕。及至張士誠敗亡,江東文人大半入了大明王朝,頑冥不化者或死或逃,鐵笛秋仍是長嘯高歌,恍若不知世事已換。其時北方未靖,朝廷也顧不上他,由得他游蕩江東,狂放依舊;此後高啓棄官歸鄉,楊維桢拒受征召,這些人很自然地湊到了一起,自比為布衣傲王侯。

楊維桢既死,高啓又被腰斬,江東文人風流雲散,鐵笛秋也就此不知去向。誰也沒有想到十餘年來他居然一直躲在青城教李克己這個弟子。

鐵笛秋與人動手,從來不會和氣收場;他的武功既高,出手又狠辣,動辄擊人要害,傷人筋骨,與他對敵的人往往非死即殘,故此當年沒有人敢輕易招惹這位魔王。再加上海上仙山的聲名威望,因此大江南北,對他都極其敬畏。

沈光禮喃喃地道:“難怪得鐵羅漢一認出李克己的師承來歷,就乖乖地放人,鐵笛秋的确是他惹不起的。關青龍當年只怕也知道保護葉氏母子回青城是出于鐵笛秋的意思,只是打死他也不敢對我們說出那威脅他的蒙面人其實就是鐵笛秋。”

石佛看着他,等着他得知真相後的表示。

良久,沈光禮嘆口氣道:“石大師對此有何見教?”

石佛笑道:“你不必這樣客氣,我知道這個案子是皇爺親自關照過的,當然不敢就這樣将人領出去;只是請你多關照關照他。”

沈光禮微笑道:“不敢當一個‘請’字。鐵先生的弟子,天下人誰不要另眼相待。”

石佛的面色沉了一沉,嘆息道:“我擔心的就是這個啊。李克己倘若不是鐵笛秋的弟子,事情會好辦得多。”

他們都是深知洪武皇帝心性的人,自然知道,這麽多年來一直狂放不馴、拒絕效力于大明朝的鐵笛秋,讓洪武帝心中有何想法。李克己偏偏是他的弟子。

【五、】

兩天後派往青城的人回來,交上有關李克己的所有資料以及周圍有關人等的畫像。石佛一眼認出,自稱是葉氏堂兄、一直住在李家教管李克己的葉知秋,便是鐵笛秋。四月初二,洪武帝在太和殿親審李克己,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