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言家這個年過得磕磕絆絆,言則也無心做事,遂向京營裏告了假,在家中休整。

親戚朋友或有前來拜年的,也有前來慰問的,一時間門庭若市。

很快,忙碌中迎來了上元。

元宵觀燈是舊俗,一家人難得團聚,早上打掃完了堂室,燒完阡張,三姐弟便圍在房內做花燈。

言莫往搭好的燈籠架子上糊紙,看見書辭認真地往燈上描畫,随口問道:“二姐,你昨天又挨罵了?”

書辭連眼皮也沒擡,“要你管。”

“你就說說吧,咱家最孝順的是你,最常挨罵的還是你,你圖什麽呀。”他把燈籠放下,“依我看,娘就愛我和大姐這款,越不守規矩她越喜歡。”

言書月聽得不解:“我很不守規矩嗎?”

言莫沒接她這茬,往書辭身邊一湊,“姐,馬上開春了,城郊林子裏的鳥滿天飛,咱們去打鳥吧,打幾只回來還能送給娘呢。”

書辭把筆放下,斜眼瞥他,“還送給娘呢,說得好聽,讓我帶你玩兒才是目的吧?”

“那裏頭的鳥品種可多了,逮些回來玩玩兒嘛。”

“不去。”她手腳麻利地糊好燈籠,“開春家裏忙,我還得幫劉叔點賬。”

“何必呢。”言莫沒多想就道,“你幹得再好,娘也不會誇你幾句。”

書辭聞言手上一抖,将棉紙撕開了一條口。

“小莫!”言書月低低呵斥。

心知說錯了話,言莫趕緊岔開話題,“那什麽,不去打鳥也沒事兒呀,娘說今晚帶我們出去看燈來着。姐你知道嗎,到時候象房還會放象出來。”

Advertisement

書辭懷疑道:“真的?”

“真的,絕對是真的!”

言書月也跟着附和:“這個我也聽說了。”她往書辭身邊挪了挪,“看完了象,咱們倆晚上一塊兒去走橋吧,好不好?來年可以除百病的。”

書辭抿唇思索了一會兒。

“去嘛,去嘛,很好玩的。”知道她是猜燈謎的好手,言莫把她推得左搖右晃。

看着面前兩個人期盼的眼神,她挑起眉,故作勉為其難地點頭:“嗯……那好吧。”

紫禁城中,禦花園內。

十餘層鳌山重重疊疊,天尚未黑,金碧已熠熠奪目,分外耀眼,禁宮內上下一新,燈如繁星,極盡奢華。

臺階下,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兒正歡快地在雪地中玩藤球,厚重的錦服拖出一條長長的痕跡。老嬷嬷于不遠處看着,幾個小宮女在旁陪她嬉戲。

衣袍太多,難免阻礙行動,一不留神踩到下擺,她結結實實摔倒在地,藤球順勢滾了出去。

“小郡主!”老嬷嬷剛要上前,藤球碰到一人腳邊停了下來,她倒抽了口涼氣,結巴地叫了聲王爺,跟着俯首行禮。

沈怿撩袍蹲下,把藤球拎在手上,不以為意地把玩。

小女孩兒巴巴兒地看他,“皇叔,我的球……”

他忽然輕笑了一下,“你叫我什麽?”

肅親王的名號一貫是用來使孩童止哭的,小郡主生性調皮愛鬧,這輩子聽得最多的自然就是這個名字,立馬吓得面如死灰,結結巴巴半天才蹦出一句:“皇、皇叔……”

沈怿若無其事地把球遞過去,“怎麽樣,摔疼了沒有?”

她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沒、沒有。”

沈怿剛想檢查她膝蓋,身後便傳來一聲急切的呼喊:“鈴兒!”

青石小徑上立着一串宮人,昭懷公主疾步而來,幾乎是撲到郡主身上去的,雙手一伸緊張地把她摟在懷裏,戒備而畏懼地盯着對面的人。

沈怿手還停在半空,他慢悠悠收了回來,搭在膝蓋上,唇邊似笑非笑:“這麽怕我作甚麽?我又不會對她怎麽樣。”

昭懷公主将女兒掩得嚴嚴實實,一面小心翼翼地同他說話:“時候不早了,家宴設在內殿,王爺還是別在這裏耽擱,當心皇上怪罪。”

沈怿挑起眉颔了颔首,一副很随意的樣子:“三公主不打算與我同行?”

“這就……不必了,郡主年幼,我走不開身。”

他負手在後,慢條斯理地點頭,“那您自便。”

清幽的小徑兩旁有初吐嫩芽的草木,他一路朝前走,沿途的宮娥太監便一路垂頭避讓。

饒是自家人,言語間也就這麽生疏。

先帝一脈的子嗣不多,算上他,活着的也就三個,但家宴上旁親有不少,內殿之外正站了幾人駐足寒暄。

一個說:“快有大半年沒見着您了,瞧瞧這身板真比從前還硬朗啊。”

另一個很謙虛:“诶,哪有的事,到底老了,身子骨不結實,風一吹就倒。”

那個忙道:“這不怕啊,我那兒剛得了一株上好的靈芝,回頭給您送去,補一補。”

“這如何使得。”

“使得使得,好東西也要配好人,您正合适。”

不知是哪兩位叔舅,沈怿不熟,剛逼近時,那邊立馬噤若寒蟬,畢恭畢敬地給他行禮。

“四王爺。”

他淡淡嗯了一聲,舉步進了內殿。

背後有竊竊私語,盡管耳力好,他也不屑于去聽。

筵席排場很大,王子皇孫沒一個落下,恭恭敬敬地給皇帝太後請安問好,再說上幾句吉祥話,各方親眷便起身敬酒,開始互相恭維,沒完沒了。

幾番寒暄之後,佳肴美釀陸續端上桌,金銀器皿中盛滿山珍海味。席間昭懷公主抱着小郡主向太後拜年,上了年紀的人,對小孩子總是沒有抵抗力的,酒桌上笑語不斷,氣氛甚好。

沈怿坐在右側靜靜吃酒,從始至終沒發一言。

他算是個特殊的人物,在皇室裏不受待見很多年了。

因為母親身份特殊,從出生起,宮中的皇子就與他疏遠,再加上幼年弑師,兄弟姊妹幾乎無人敢同他親近。即便是在這種場合,也不過是湊個熱鬧罷了。

家宴的前半場他去喝幾杯,表示自己人到了,後半場便告辭離席,權當是給他們個機會好敘家常。

走出大宮門,天已漸黑,冬夜裏的風寒冷徹骨,他望着宮牆下火龍一樣的宮燈,轉身打起簾子進了馬車。

吃過晚飯,街上鼓樂喧阗,言莫提着花燈在院中跑來跑去。

“爹,二姐,你們快點。”

書辭已經換了件衣裳,坐在銅鏡前梳頭發,月藍色的上衣配藕色的裙子,襯得人格外清麗。

“阿辭。”言書月走進屋來,“你用的這副耳環呀,好像很少看你戴。”

書辭轉頭給她瞧:“怎麽樣?”

她颔首說好看,“你發帶松了,我給你緊一緊。”

頭發剛剛綁完,陳氏便站在門口招呼她:“辭兒,你過來一下。”

書辭應了一聲,随後朝言書月道,“那我一會兒再來找你。”

“好啊。”

她跟着陳氏走進賬房,好奇地問:“娘,什麽事啊?”

“是這樣的。”陳氏翻開桌上的賬本,“咱們買的茶,晚些時候人家要送來,你辛苦辛苦,把這個清點好。”

書辭聞言不自覺地低低啊了下:“今天?”

“怎麽。”她奇怪,“今天不行麽?”

“不是這個意思。”書辭指着窗外,小聲道,“可今天有燈會……”

“正月十九才收燈呢,明天也有。”陳氏把賬本交給她,勸道,“哪天去不是去?改日看也是一樣的。”

書辭低頭翻了幾頁,認命地答應:“哦。”

見她有些失落,陳氏沉默了片刻,又開口:“乖,你聽話,晚上家裏沒人我也不放心。還記得上年麽?就是這麽被人偷了條瑪瑙串兒。”

她語氣緩和下來:“這個家,你爹不頂事,莫兒又還小,你得時常幫着娘些,知道麽?”

經她這麽說,書辭也只好努力讓自己看上去心甘情願一點:“知道了,我會好好看家的。”

走出來時瞧見紫玉拿着根黃瓜啃得很歡快。

“小紫……”

後者聽她這幽怨的語氣,連忙打住,“小姐,先說好,今晚我可沒法陪你,我娘還在家裏等着我呢。”

書辭埋怨道:“真不仗義。”

繁華的北京,滿城舉燈,亮如白晝,高樹上有煙火綻放,萬彩千光絢爛無比。

王府和街市形成兩個鮮明的反差,從正院至花園,燈光寥寥,回廊下走動的婢女仆役皆不敢大聲言語。這是府裏一貫的規矩。

沈怿靠在欄杆邊仰頭欣賞,煙花的光照着他的臉忽明忽暗。

“拿酒。”

底下一個侍女手舉托盤,戰戰兢兢地走上前,高遠看見她手抖得厲害就知道不好,果然酒杯還沒擺上,就被她抖得摔了一地。

高遠在心頭暗嘆,嘴上還得盡忠職守地喝道:“放肆!”

侍女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連連磕頭,“王爺饒命,王爺饒命,奴婢是新來的,下次不會了,下次不敢了……”

沈怿倚着欄杆看花池水面細碎的月光,半晌才站起身。

他臉上沒什麽表情,手裏晃着腰間藥囊下的穗子,緩緩走到侍女跟前。

她還在磕,磕得砰砰作響,許是看見了他的鞋面,忙顫巍巍的擡起頭。

冷月下的這個人,陰森得像是惡鬼,他的容貌雖算得上出挑英俊,但那雙眼睛實在淩厲迫人,半影在月光下的眉目,即便瞧不出任何情緒,也依舊讓人從心底裏感到可怖。

沈怿居高臨下看她,随後移開視線,淡淡抛下話:“你看着辦。”

高遠垂首應是。

“王爺,王爺……”

久居王府的人都知道這幾個字禍福難料,侍女也顧不得許多,哭着抱住他的衣袍。

“王爺我求求你了。”

“你求我?”他淡聲問,“怎麽,我王府是龍潭虎穴麽,你怕成這樣。”

“不、不是的……”

“那你哭什麽?”

“我、我……”侍女茫然無措,也答不上來,高遠見狀趕緊把她先拉下去。

沈怿抖了抖袖擺,擡腳往卧房走。

抄手游廊上點燈的丫鬟見他路過,恭恭敬敬地提燈立在旁邊。

巡夜的侍衛背脊挺得筆直,手摁在佩劍上,目不斜視。

他的府邸太安靜了,一向如此。從前沒覺得有什麽,不知為何,今夜突然發覺四周有點空,冷冷清清的。

天色還早,沈怿獨坐在桌邊,隔着幾堵牆尚能聽到街市上繁雜的說話聲,鑼鼓喧天。

他擺弄着那個藥囊,眉峰微颦,全神貫注地不知是在思索什麽。

待夜空再一次綻放煙花時,沈怿忽然起身,信手将放在角落裏的面具取了出來。

“您家的茶葉都在這兒了,您看看數量對不對。”

書辭核對完了賬目,點頭将銀錢給他,“辛苦了,這時候還來跑一趟。”

送茶的老漢接過錢笑道:“不辛苦不辛苦,應該的。”說完,又問她:“二姑娘今天不出去看花燈麽?燈市上熱鬧得很吶。”

書辭牽了牽嘴角,無奈地一笑:“不去了,我不喜歡看花燈。”

老漢頗有些遺憾地長長哦了聲:“這樣啊……那我先走了。”

“嗯,您慢走。”

把大門關上,書辭蔫頭耷腦地回到小院中。

劉嬸正從廚房出來,見了她禮貌地笑笑:“二小姐。”

書辭禮節地問:“劉嬸,回家啊?”

她笑着說是,“竈上給您留了糯米糕的,您夜裏若是餓了可以吃點。”

“好,謝謝。”

劉嬸這一走,宅子裏就真的只剩她一個人了。

書辭百無聊賴地來回踱步,四周不時有煙火升空,她仰頭看不清晰,索性推開後門,在臺階上坐下。

火樹銀花,連胡同的石牆也映照出淡淡的燈光來,上面有斑駁的痕跡。

她抱着膝蓋,頭輕輕靠在牆上。

小巷裏有小孩子嘻嘻笑笑跑過去,明媚的花燈從她眼前一閃而過,一切寧靜安和。

小的時候,弟弟和書月也是這樣,在門前的空地上騎竹馬,她一個人坐在小院裏,一邊打絡子一邊看他們。

一只野貓蹭到她身下,撒嬌似的拱了拱她的手。

書辭于是順手将它摟過來,漫不經心地撫摸。

夜風清冷地從東刮向西,一縷悠長的影子投射在腳邊,一點一點靠近。她回過神來,順着影子擡起頭——

那張銀色的面具,在身後繁華似錦的街市下顯得格外突兀,又分外和諧,好像他本來就應該站在這裏似的。

書辭愣了一陣,轉而淡笑:“是你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