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鎮國将軍那邊不多久便派人來接了。

書辭畢竟是沒出嫁的姑娘, 不可能一直住在王府裏,沈怿幾乎替她計劃好了一切,可臨到要送她走的時候, 偏又生出些許不舍來。

他在馬車前颦眉叮囑了一大堆, 最後神色古怪地盯着她,“我說, 你和傅銘同在一個屋檐下……可別走得太近了。”

書辭終于忍不住提醒這口醋缸:“王爺,人家傅公子都定親了。”

沈怿嘆了口氣:“可我同你不是還沒定親麽?”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誰讓他身份特殊, 之前又花樣作死把自己作到革職禁足的地步, 因此至今沒辦法進宮去求皇上賜婚。

“你也別只顧着說我。”她後退兩步,食指在他胸膛處戳了戳,“前天往府裏添侍女了吧?”

沈怿笑得坦坦蕩蕩, 也不回避:“添了啊。”

書辭眯起眼:“是打算趁我不在這幾天好好的‘享用’?”

他好笑道:“你想得可夠多……那是給你準備的。”

她聞言有些懷疑:“有些事情,說不清的。”

沈怿長長地嗯了聲,“那倒是……比方說你和傅家大公子……”

見他又要舊事重提,書辭忍不住龇牙去捂他的嘴, “行了!”

……

管事和高遠習以為常地站在旁邊等他倆争論出個結果,最後自然是沒有結果。馬車等候多時,總歸是要走的, 反正兩家離得不遠,偶爾也可以見面,和許多人天南地北的距離相比已經算不上什麽了。

書辭坐上馬車,在那一瞬忽然就想起當日與言則說過的話。

她好像也是這樣安慰他——反正都住在京城, 大家随時能見面的。

只可惜,他們卻再也沒有機會,再見一面了。

車夫甩起鞭子催馬前行,出了肅親王府,沿着安定門大街朝南慢悠悠的駛着。

昨日下了雨夾雪,冬天的地面不容易幹,車輪子碾上去還有水聲。

清幽的石板上覆蓋着一層水色,倒映出街道兩旁的店鋪來,或有酒旗飄飄,或有燈籠搖曳,摩肩擦踵的行人把水窪踩得清波蕩漾。

鎮國将軍府在仁壽坊,燈市街以北蹲了兩個大石獅子的地方便是了。

和王府的規格不同,這裏僅僅只是氣派,而且還是中規中矩的氣派,不敢有半分逾越,不像沈怿的府邸,擺在那兒就是一副威嚴雄偉,富麗堂皇的模樣,由大門都能感受出屋主人的脾氣。

書辭由扶着紫玉的手走下馬車時,将軍和将軍夫人已在府門前等了有一陣子。

沈怿的名聲不好,在朝堂上也是從老到少幾乎都得罪了個遍,唯有這位老将軍對他還不錯。

許是念及他年少輕狂時,曾在自己麾下同袍殺敵的緣故,所以盡管沈怿說話從來不客氣,他聽過了也只是笑笑,頗有幾分長者對待晚輩時的遷就與縱容。

夫婦倆都是和藹慈祥之人,尤其是将軍夫人,大概是因為膝下沒有女兒,對書辭的到來顯得十分欣喜。

“你就是言姑娘吧?”見她含笑着伸出手,書辭也就将自己的手遞了過去,傅夫人笑眼彎彎地打量,“模樣可真讨喜。”

她年歲偏大,四十好幾的人了,同樣是世家出身,在某些氣質上和陳氏有幾分相似,可瞧着并不嚴肅,反而是一副平易近人,很好相處的樣子。

書辭颔首致歉:“給您添麻煩了。”

“不礙事不礙事,王爺和我們也有十多年的交情,都是看着他長大的,這點小忙不過舉手之勞。”将軍夫人挽着她的手往裏走,“你的事我聽他提過一些,是言家收養的吧?還沒找到親生父母麽?”

深感沈怿辦事太不靠譜,半真半假的說了多少也沒提前告訴她,書辭只好斟酌着開口:“還沒。”

她聞言頗為遺憾:“那真是可惜……”

說話間,傅家夫人已領着她來到房中,屋子是特地收拾過的,裏裏外外透着些大家閨秀味道。夫人仔細地詢問她的意見,要添什麽,擺什麽,有什麽喜惡,那份熱情,簡直讓書辭受寵若驚。

“咱們也算是有緣分了。”她坐在床邊,輕輕拍着她的手,“一開始陳家人來和我說媒,就是說的你。那會兒我已經瞧過你的畫像,一看就知道是個乖巧懂事的姑娘。”

被她這一通誇,書辭反而有些赧然。

傅夫人惋惜地輕嘆:“盡管當時因為一些意外這門親事沒成,不過還好,現在你也算是我們家的人了。”她微微一笑,“所以我才說是緣分啊。”

聽到此處,書辭由衷嘆道:“夫人,您人可真好。”

“人老了嘴碎而已,還擔心你嫌我話多呢。”傅夫人望向她,語氣悵然,“我這輩子啊,就想要個閨女,可惜老天爺總不能讓我如願。”

她微微一笑:“一開始王爺來說起此事時,我就很高興,想着既然你我投緣,我多認個女兒求之不得,咱們府裏也許久沒辦過喜事了……就是不知,這般擅作主張,你可會覺得唐突?”

“自然不會。”她當下搖頭,“我高興還來不及。”

見她答應,傅家夫人甚是溫和地拿手給她理了理鬓邊的散發,“那就好。”

有那麽一刻,書辭的心頭忽然無比柔軟,像是有一種久違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在身體中蔓延,堵在嗓子裏頗為難受。

她不知可否能稱之為親情,可轉念想到黃土下的言則,和滿目凄涼的陳氏,心底裏那更複雜的情緒又随之覆蓋上來。

晚上臨睡前,她側身問紫玉,“小紫,你說我這樣,真的好嗎?”

紫玉給她掩被角,并沒聽懂:“什麽?”

“我總覺得自己把言家給抛棄了……”畢竟有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哪怕陳氏對她再不好,而今想想也是事出有因。

現在的日子過得越舒服,她心中便越不安。

“能有什麽辦法呢?”紫玉不以為意地在她床前蹲下,“您要嫁給王爺,這是最好的選擇,兩位老爺若在天有靈,也會替您高興的……小姐,人各有路,人各有命,既然已經決定了,就別去後悔。”

書辭若有所思,紫玉見狀拍拍她的肩寬慰道,“我知道您為了老爺的事很愧疚,今後的日子還長着呢,等夫人緩過來,咱們可以再去看他們呀。”

現在當務之急是想辦法給爹爹報仇,等所有的事塵埃落定後在慢慢計較吧。

她心裏浮起萬般滋味,有驚濤駭浪,也有百轉千回,只能勉力讓自己心靜下來,認真地颔了颔首,閉目睡去。

肖府裏自從經歷了刺客一事之後,連着數日,書房裏的燈就沒有熄過。

肖雲和疲憊地靠在太師椅上等手下的人回禀。

“京城裏能搜的地方已經搜了個遍,城外幾個村落小鎮也都找過了……并沒有發現晏大人的蹤跡,或是屍體。”

“不過出事當晚倒有人看見晏大人在禦街附近出現過,可後來就不知所蹤了。”

這話他近來聽了不下十次,連脾氣都懶得再發,擺擺手讓人退下,“繼續去找。”

“是。”

幾乎是從晏尋走後的第二天,他就迅速點了一大波人,開始在城裏城外滿世界的找,然而隔了那麽久,還是音訊全無。

他到底會去什麽地方?

按理說病得那麽重,應該走不了太遠才是。

肖雲和實在是寝食難安,喝了兩口茶,仍覺得心裏發慌,又把那個替晏尋治病的大夫拎了過來,詢問他病情的事。

對方顯得很無奈。

“這醫病猶如領兵打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晏大人的病症已連續用藥用針一個多月,本來再有個七天,熬過最艱難的那一關就能好。可他眼下斷了藥,很多事情就說不準了。”

他嘆了口氣,“哪怕您就是把人再找回來,卑職也不一定有把握可以再治。”

肖雲和聽到此處,眼中竟怔怔的,半晌沒有回過神。

派去找晏尋的人幾乎全部無功而返,活得見人,死得見屍,這樣不死不活地吊着他最為難受。

“再加派人手。”他咬咬牙,“……去北鎮撫司走一趟,讓錦衣衛也跟着幫忙找。”

底下跪着的侍衛領命退下,只有尺素還站在一旁,見他重重地發出一聲嘆息,不由問道:“晏尋三番兩次壞你的事,為什麽不殺他?”不僅不殺,還要費盡心思的把他找回來,她着實想不通此人到底對他而言有什麽價值。

“你不明白。”肖雲和撫着眉心,“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打算要他的命。”

“你還準備留着他?”尺素難得不解地眯了眯眼,“為什麽?”

這樣拖泥帶水,不果斷的行事作風,根本不像他。

“公主對我恩重如山。”肖雲和長長地呼出一口氣,伸手端起桌上的茶杯,欲言又止,“我不想看見,她留在世上的這最後一點血脈,就此斷絕。”

住在傅家的這段時間,書辭深切的體會到了什麽叫作名門望族,世家大戶。将軍府內上至傅老将軍,下至庖丁夥夫,好脾氣三個字簡直都快寫到臉上了。

她出生小門小戶,還從沒見過這樣一團和氣的大家子,一時甚為感慨。

也不知沈怿把自己的事對他們說了多少,傅家兩口子對她管得頗寬,無論去哪兒從不過問,還附帶幾個随從侍衛,一路護送。

于是得空了她便朝紫雲觀跑,瞧瞧晏尋傷勢恢複得如何。

老道士盡管瞧着神神叨叨,但開的方子效果倒是很顯著。雖看不懂晏尋的病究竟好了幾層,但見他的臉色日漸好轉,不再如之前那麽蒼白,書辭也就松了口氣。

“你脾胃虛,只能多喝幾天稀粥了。”她端着碗攪動兩下,立刻有騰騰熱氣冒出來。

晏尋靠在榻上,目光柔和地看她。

書辭舀了一勺湊過來,他便很聽話的張口含住,慢慢地吃。

一小勺稀粥這小子居然能嚼上半天,掩真作為一個老道士在邊上都有些瞧不下去了,不自在地挪了挪。

“肖大人那邊……其實我所知甚少。”這幾日多虧有她照顧,晏尋不免為難地擡起頭,“可能幫不了你太多。”

“沒關系。”書辭吹了吹熱粥,溫和道,“你先好好養病,別的可以從長計議。”

沈怿自門外進來時正看見這幕,不禁皺了皺眉頭:“他多大個人了,連吃飯都不會麽?”

“人家這會兒四肢沒力,端不了碗。”掩真開腔解釋道。

剛說完就被沈怿盯了兩眼,只好不再吭聲。

書辭把空碗放下,也不理會他方才的話,開口就問:“你要不要也吃一碗?我煮的,特別稠,能解渴暖身。”

聽她這麽說,沈怿喉頭不自覺動了兩下。

還沒應聲,書辭已自顧自盛了一碗,勺子輕輕一舀,笑眯眯地湊到他唇邊。

“……”

對付沈怿她完全摸索到了一套自己的方式。

不管火氣多大,反正先給他往死裏灌蜜糖,這個人吃軟不吃硬,那堵冰牆絕對不攻自破,此招屢試不爽,從未失手。

後者不甚自在地別過臉,雖沒張口讓她喂,還是把碗端了過來,自己吃。

晏尋平靜地看着,唇邊仍是一抹淡笑。

“肖雲和連長公主的事也沒告訴你?”沈怿氣消了不少,邊喝邊問。

晏尋搖了搖頭。

這麽說,等同于花大價錢救了一個廢物。

“不過,他還不知道我的病已治好。”仿佛看出他的嫌棄來,晏尋思量片刻,“或許我可以成為你們在肖府裏的線人。”

這個提議實施起來有困難,但也不是并無機會,沈怿支着頭,若有所思地攪拌稀粥。

那個把自己裹得一身黑的人,勸他借刀殺人,明哲保身。

莫非,晏尋就是這把刀?

書辭正在收碗筷,還不知沈怿心裏早已九曲十八彎。只見他們提起長公主,好奇心油然而生,轉頭去問掩真:“道長,你從前和平陽公主有交情?”

本在看熱鬧的老道忽被問到這個話題,莫名地怔了怔,“交情談不上,我那時也是個成日裏靠算卦為生的江湖騙子,醫術學個半吊子,也承蒙驸馬看得起,才到府上去做他家的門客。”

那時的大梁南北雖有戰事,卻處處是花團錦簇,充滿生機。

好些官宦府裏都養着門客,形形色色什麽人都有,逢年過節,一大幫人對詩比武踏青賞月,過得是文人騷客的日子,唱的是江湖豪情的曲子。

然而這一切都随長公主之亂,一并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

“驸馬的病,最初誰也不知道。”他輕搖頭,“我們只是聽說他身體弱,直到後來長公主偷偷把我與另外幾個大夫叫到一塊兒秘密商談,大夥兒才得知他患有如此怪疾。”

“也怪我們學藝不精。”掩真語氣裏難掩失落,像是對年少時錯過的那些事感到無比愧疚,“我本出自醫學世家,可自小貪玩偷懶,不務正業,直到驸馬病入膏肓,那會兒才恨自己沒有好好聽師父們的話,用心學習醫術。”

書辭托腮沉吟:“長公主是在驸馬死後性情大變的,驸馬過世,對她的打擊想必一定很大……道長,你和她相處過麽?這位公主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物?”

聞言,掩真眉眼微沉,整個人陷入了漫長而又覆滿灰塵的舊回憶裏。

“長公主……是我平生見過的,最優秀的女子。”

肖雲和靠在榻上閉目淺眠。

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在盡頭輕喚。

“阿希。”

“阿希……”

春日裏溫軟的陽光下,那個錦衣華服的人端莊而倨傲地走在漢白玉的石橋上,環佩叮當,黑發如錦似緞,象征着身份的厚重衣袍層層疊疊,大衫大帶,看上去尊貴而威嚴。

那是與生俱來的氣質。

而她生來就是該受人敬仰的。

身負絕學的少年郎垂頭跟在一側,沉靜的眉目卻不時偷偷往前一瞥。

公主于他而言就像是一片風景,一樹绮麗的繁花。

她太過耀眼了,耀眼到令他無法直視,不敢亵渎,唯一能做的,只是虔誠地緊跟在後,默默地伴随左右。

那時她也曾不經意停下來,纖纖玉指勾起他的下巴往上擡。

清澈的雙目中帶了幾分狡黠,笑容明麗幹淨。

這個神情,足夠他銘記一輩子……

“你既如此喜愛這盆蘭花,便拿去好好養着吧。”

他見證過她最繁盛的時期,也陪曾她度過最蕭條的那段日子。

驸馬病逝的那一年,公主府上長久彌漫着哀傷和死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把自己本來的面目永遠的封存在了面具之下。

劫數至今十五載,千帆過盡。

他從睡夢裏睜開眼,視線中能看到角落擺着的那盆蘭花,碧青的枝葉間冒出了一兩個幼嫩的花苞,亭亭玉立。

書辭回到将軍府時還不到中午,夫人正在廳裏來回轉悠,似乎等了她許久,一臉的焦急。

“快,快,趕緊去換身衣裳。”邊說邊伸手牽住她往屋裏走。

書辭一頭霧水:“怎麽了?”

将軍夫人面露無奈道:“上面來了旨,太後要見你。”

她聽得一愣,此時此刻才意識到,王爺這個身份還會和皇帝太後以及一堆公主妃嫔們打交道。大概是沈怿這個人平時本我行我素慣了,極少見他提起宮裏的事,宮外也幾乎沒什麽機會和其他人有交集,若不是還有個王爺的稱呼在那兒擺着,書辭險些都快把他和普通人混為一談。

皇宮兩個字泰山一般朝她壓下來,如此突然,連個心理準備都沒有,書辭就被傅夫人從頭到腳收拾了一遍,利索地拎上了馬車。

她腦袋上破天荒插了兩支金銀簪子,難免覺得沉甸甸的。

書辭随手擺弄了幾下,向問傅夫人起緣由:“怎麽平白無故的,太後會問起我來呢?”這其中必定有人牽線搭橋,而沈怿禁足在家,成天念着進宮賜婚的事,肯定不是他。

“言大人的案子久久沒查出個名堂來,其實皇上是早聽說了你的。”傅夫人在車內還不忘給她整理衣衫,“但是礙于王爺眼下在受罰,所以不好多問。今天正逢太後的壽辰,三公主偶然提到了你,她老人家便來了興致,就說要見一見。”

果然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至于這位三公主是不是偶然提起,她暫且沒興趣細想,但令書辭驚訝的是——當今太後,沈怿的大半個娘過壽辰,他竟還跟個沒事人一樣在道觀裏閑逛!

禁不住就開始擔憂起自己以後的日子。

“夫人,老太後過生辰,咱們空手去合适嗎?”

可現在要買也來不及了,像她那樣高高在上的人物,似乎送什麽都等同于自取其辱。

“這個不必你操心。”傅夫人掀起簾子看車外,“一會兒記得說話要謹慎,沒問你的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地回答,知道麽?”

“嗯。”

在一片忐忑中,書辭來到了奢華富麗的紫禁城。

大冬天裏的宮牆比以往更加凄清,深灰的顏色與天空的暗沉交相輝映,遙遙的北風送來遠處寒梅的冷香,沁人心脾的同時又不寒而栗。

見慣了氣派的王府,再打量皇宮,景致無非是大同小異,這種地方住久了,即便是雕梁畫棟,也總有看膩的時候。

大半年來經歷了太多的事,連避暑山莊都感受了一回,書辭已不再是最開始那個見什麽都稀奇小姑娘,舉手投足間鎮定了不少。

傅家夫人看在眼裏,目光中帶了幾分贊許的神色。

由內侍引路穿過長定宮的花園,西面是禮佛的祠堂,北邊就是正殿,兩座石制的宮燈旁各站了一個宮女,笑容端莊地沖她們略一颔首,款步進去通報。

不多時便折返回來,欠了欠身,輕言細語:“夫人裏面請。”

老太後大壽,殿內特地布置過一番,大概比平時更加輝煌奪目,其中坐着一群不認識的皇親國戚,當真是如書辭之前胡謅過的那般,有股皇室的貴氣撲面而來,迫得人膽戰心驚。

倉皇一瞥間,她看見了那位曾邀她赴宴的莊親王,他還是老樣子,溫文爾雅,此時正悄悄地沖這邊颔首一笑。

不知為何,這個不經意地動作莫名讓書辭安心了許多。

當今太後就端坐在上面。

書辭沒敢擡頭,恭恭敬敬地跪下行禮。

随即她聽到一個威嚴中帶着溫和的聲音,“免禮吧,起來我瞧瞧。”

太後比傅夫人要年輕一些,但也是四十好幾的人了,看得出來她年少時或許個脾氣極好的大家閨秀,溫婉賢淑……類似于言書月那種。

可是在宮裏不會存在好脾氣的太後娘娘,她是從貴妃被擡到皇後的位置的,能做到這一步,自然有她的心機和手段。

哪怕是再弱不禁風的女子,進了宮也會拔苗助長一樣地被無數支手打磨得鋒利異常。

“你的事,我已經知道了。”

太後細細端詳她,語氣裏頗有憐憫之意,“也是個不容易的,長這麽大了,才知曉自己親生父親是誰。”

在外面沈怿給她編的謊是傅家二爺失散多年的親閨女,這麽快就要直面這個頭銜,書辭一時不知要怎麽回答,半晌才讪讪應了。

“怿兒是個暴脾氣的人,我憂心他的婚事很久了,難得他中意你……挺好的。”太後靠在椅子上,手裏捏着蜜蠟佛珠慢慢地數。

想了想,書辭還是決定給沈怿挽回半點顏面,“太後多慮了,王爺……其實面冷心熱。”

“你也不用替他說好話,有些事情我比你清楚。”她微微一笑不以為忤,“兩情相悅是好事,我不是個不通情理的人……傅家為我大梁世代盡忠,你乃武将之後,怿兒也是打小舞槍弄棒的,在這點上你們倆倒很合适。”

太後好似對她非常滿意,一直在含笑點頭。

書辭有種錯覺,她這回找她來更像是着急把沈怿給強買強賣地送出去,比市場上挑菜還要随便。

就在殿內氣氛其樂融融之際,冷不丁有人開口:“可我怎麽聽說,書辭姑娘是當年梁秋危的後人,不是什麽功臣的遺腹子。”

這語氣很是熟悉,書辭一轉眼便見到了坐在公主旁邊的安青挽,一面驚訝于她是怎麽能混進這種場合的,一面又奇怪她是打哪兒得知的。

話語正落,太後的臉色卻微妙的變化了一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