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俗話說,一回生, 二回熟。姐弟三人也不是第一次上鎮子來, 自然不像第一次一樣, 看什麽都新奇。又加上臨近年關了, 要開始置辦年貨回去, 也沒時間再到處瞎逛。
顧辭帶着兩人同趙掌櫃告別後,就徑直離開了彩衣巷, 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西巷裏頭的其他巷子。
莊戶人家都講究新年新氣象,像這些用來掃塵除房頂蜘蛛網的掃帚都要用新的, 來年才能有個好運氣。
顧辭前後兩輩子, 這還是自己頭一次真正當家,對這些也是似懂非懂, 都是從板根嬸那裏請教來的。如今是和自己最親近的兩人過得第一個年,她自然也想鬧鬧盛盛的,為往後的日子開個好兆頭。
從西巷出來時, 姐弟三人都已經是兩手不空了,從新的鍋碗瓢盆到小的油鹽罐子, 從掃地除塵的掃帚到新的木梳子等等, 大大小小買了十幾樣。
好在這些東西都是普通莊戶人家買的起的,不值什麽錢, 不用心疼銀子,顧辭買的就大方。
“姐姐,我們還要提着這些東西去東巷買吃食嗎?”嬌嬌力氣小,抱着一摞碗從裏面走出來, 額頭上已經布了細汗,一想到還要抱着這些笨重的碗往東巷去逛,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顧辭實在是空不出手來拿這碗了,只能安慰她,“出口有寄存的攤子,咱們先把這些東西寄存好,找個地方吃了東西再去東巷買吃食。”
兩巷的出口處搭的是簡陋的草棚子,大多是用來寄存牛板車的,也有一兩個茶棚,連帶着幫人寄存些買好的大件物件,像顧辭他們這種寄存這些小玩意兒的,倒是少。
嬌嬌聽顧辭這麽說,也有了點盼頭,用手肘擦了擦額上的汗,腳下的步子也快了幾分。
茶棚是一對老夫妻開的,婦人慈眉善目,是個善人,也沒嫌棄顧辭這零零散散的東西多,整理好放在了一處,收了她一文錢。
把東西寄存好後,顧辭也沒急着走,拿這麽多東西走一路,她也覺得手勒得難受,活動了下手臂,才扯着衣袖給嬌嬌和阿寶擦了汗,又怕他們熱一陣冷一陣,容易着涼,又幫他們把襖子松了松,透氣。
“餓不餓?咱們還要一個時辰才能回家去,到家時,估計得天黑了。要是餓了,咱們找個地方先吃東西。”
“不吃,趙掌櫃給的花糕還有好幾塊。”嬌嬌搖了搖頭,姐姐太不會勤儉持家了,舅母說了,板根嬸也說了,姥爺也說,還是這麽不學好,這鎮上的東西多貴啊,上次吃馄饨就吃了近百文,她要繡十條帕子才能掙回來,“咱們帶的饅頭也還有,不到鎮上吃。”
阿寶也跟着點頭,“吃饅頭和花糕就好了。”
顧辭拿起嬌嬌的手,仔細檢查了一番,又揉了揉她被碗底壓紅的手心,這才擡頭看向兩個小財迷,“花糕吃多了膩口,不能當正餐吃,饅頭太硬了,這天氣吃了,對胃不好。”
Advertisement
嬌嬌才不管她那一套,把挂在布包褡裢上的小布包解了下來,自顧自地從裏面拿了一塊花糕,先遞給了阿寶,再拿一塊遞向顧辭,“反正我不去吃東西,就吃花糕。”
顧辭知道這花糕價錢不菲,她平日是不舍得給他們買的,“我不吃,你們吃。”
“不吃就不吃。”嬌嬌哼了一句,反手就送回了自己嘴裏,鼓着腮幫子跟她炫耀,“可好吃了。”
顧辭被她這模樣逗笑了,伸手戳了戳她鼓鼓的腮幫子,“好吃就都吃了,那咱們就不去吃東西,就在這茶棚點一壺熱茶,歇會就直接去東巷買東西。”
生怕兩個小財迷又拒絕,顧辭趁着他們吞咽糕點時,就招呼了夥計上茶。
小姑娘可生氣了,“我們水壺裏還有水了。”
“這茶才三文錢一壺。”顧辭率先找了一張桌子坐下來,又偷偷吓唬她,“若是不點茶,這嬸嬸才不許咱們坐這裏歇腳。”
果然,小姑娘一聽她這麽說,就不搭腔了,她這會手酸腿酸,就想找個地方坐着歇會。
見兩個小財迷不說話了,顧辭才從自己背的貼身布包裏把饅頭拿出來,恰逢婦人過來上茶,便不好意思地問了一聲,“老板娘能幫我把這饅頭熱一熱嗎?怕他們兩個小孩子吃了肚子難受。”
“原本是不行的。”婦人逢人就是笑眯眯的,布滿老繭的手隔着帽子摸了摸阿寶的頭,“不過,這兩孩子水靈,這次便幫你熱了。”
“那麻煩您了。”顧辭笑了笑,将饅頭拿了出來,見婦人一臉慈愛地看着嬌嬌和阿寶,便也同她多說了幾句,“老板娘謬贊了,莊戶人家都是瞎養活的,能養出個什麽水靈的人,也就是性子瞧着好。”
“你是個不知足的。”婦人将饅頭放在了盤子上,嗔了她一眼,“我和我家那老頭子在這裏開了三十年茶棚了,還沒見過比這小姑娘更水靈的,只是這臉上的淡印子……倒是可惜了。”
婦人邊說邊拿着饅頭走了,顧辭也就沒搭腔,餘光掃到小姑娘正一臉得意洋洋地用茶碗照自個兒的臉,好笑又好氣,“瞧你這個厚臉皮,別人一誇你,你就美上天了,是吧?”
小姑娘被她說的有些不好意思,低頭就咬着碗沿抿了口茶,結果被燙的直吐舌頭。
顧辭趕緊去前面問婦人要了一碗涼茶,給小姑娘灌了下去,才讓她伸着舌頭,幫她仔細了一番,沒見着燙傷,這才放心下來,面上卻仍是板着:“讓你毛手毛腳的,別人誇你一句就上天……”
天冷,一般來茶棚喝茶的人都是為了暖身,自然都是開水剛泡開的,小姑娘好在喝的少,這一燙也就舌頭有些麻,吃那花糕都沒啥味了,苦巴着臉聽她訓。
顧辭訓了她幾句,又不忍心了,“可還是難受?痛嗎?”
“不痛,就是麻麻的。”小姑娘吐了吐舌頭,又咬了一口花糕,表情也是喪喪的,“姐姐,我連花糕的味道都嘗不出了。”
“噗嗤”一聲,顧辭沒忍住,笑了出來,見阿寶在一旁擔憂地看着小姑娘,她擡手掩了掩唇,“阿寶,你可別學你嬌嬌姐姐,傻兮兮地被自個兒燙着舌頭了。”
“小姑娘沒事吧?”婦人把熱好的饅頭端過來,瞧着小姑娘的臉皺巴巴的,也是擔心,畢竟是在她茶棚出的事兒,“裏頭不遠就是積善堂,李大夫什麽都能治,若是燙嚴重了,可得及時去瞧瞧。”
“沒事。”顧辭接過饅頭,“她一時貪急,只是舌頭給燙麻了。”
“沒事就好。”婦人松了口氣,又把盤子上的一疊腌菜放到了桌上,“我就好人做到底,既然給你們把饅頭熱了,索性這也送你們了。”
顧辭原本想推辭,但想着小姑娘舌頭燙麻了,正要點口味重的東西刺激刺激,便應下了。
休息夠了,顧辭去結賬的時候,特地多給了兩個銅板。
比起西巷,東巷要熱鬧許多,尤其是臨近年關,各種吃食,過年的小四樣或是小八樣擺的琳琅滿目。
嬌嬌起初還是有些神情恹恹,但看着越來越讓人眼花缭亂的吃食,也興奮了起來,拉着阿寶到處跑,這個看兩眼,那個看兩眼,然後回頭就沖顧辭喊:“姐姐,這個是什麽呀?那個是什麽呀?”
顧辭也不嫌他們啰嗦,跟在後面耐心地回答,但若要問他們想吃什麽時,兩人都把頭搖成了撥浪鼓。
顧辭生怕他們小小年紀就養成了小財迷的性子,将來将錢財看得太重,琢磨了一番,便從荷包裏拿了二十文錢出來,“來,一人給十文,這大街上的東西,你們自個兒選,我瞧瞧今兒誰會花錢些。”
兩個還沒有過私房錢的人有些激動,但又怕自己浪費了,盯着顧辭手心的十文錢,不敢伸手接。
“錢就是用來花的,會掙錢很了不起,但掙的錢要會花。”顧辭看出了他們眼底的猶豫,将銅板放到了他們手心,“拿着吧,買自己想買的,買十文錢能買的。”
嬌嬌吞了吞口水,攥着十個銅板,“我什麽都能買嗎?”
顧辭點了點頭,“十個銅板能買到的東西,都能買。”
“那我能去西巷買嗎?”
“嗯?”顧辭愣了一下,須臾又點了點頭,“也可以。”
嬌嬌這才把手裏的銅板放進了自己衣袖內縫的口袋裏,“那姐姐,我們快點把過年的吃食買了吧。”
阿寶看嬌嬌把銅板收了起來,他也收了起來,“那我也跟着嬌嬌姐姐去西巷買。”
嬌嬌朝他翻了個俏皮的白眼兒,“不許你跟我買一樣的。”想了一下,她又有些得意洋洋,“就算你跟我買一樣的,也沒用。”
既然說好不幹涉他們怎麽花這十文錢,顧辭雖然好奇他們要拿十文錢買什麽東西,但也沒有多問。
東巷雖然吃食種類多,但逛來逛去,各類小巷的吃食都大同小異。
瓜子花生是莊戶人家都不會少的年貨,顧辭各買了三斤,還不顧兩個小的勸阻,硬是稱了一斤糖,還稱了半斤桂圓,紅棗之前買了,也就沒買了。
另外還買了兩斤裝小四樣,那是給外祖家準備的年禮。小四樣顧名思義,就是四樣吃食混裝在一起,其中三樣就是常見的瓜子、花生、炒米,另外一樣就根據價錢的高低來定,一般的就是地瓜幹,貴一點的可以是桂圓,也可以是紅棗,或者糖,混合裝一起,有兩斤裝的,也有四斤、八斤裝的。
家裏兩個小的都不愛吃炒米,顧辭就分開買了,等到過年的時候,家裏來客人了,她自己組四樣也是一樣的。
買了幹貨,顧辭又去肉鋪買了豬肉,豬蹄,因為她買的多,老板還大方地送了她一副豬下水。
她原想今日就把年禮辦齊,但瞧着時辰不早了,小姑娘又一直在一旁催着她,讓她記得去西巷,買了豬肉後,也就出來了。
東巷的第一條小巷走動的商販最多,顧辭走過來,就碰見了三個讓她給小孩子買糖葫蘆的,她瞧着兩個小的偷偷去看人家的糖葫蘆,但兩個都沒說要自己買。
顧辭起初以為他們是還沒下定決心,她也裝不知道,然而直到快出了東巷,兩個小的也沒下定決心,她就憋不住了,叫住了走過去的商販,“給我兩串糖葫蘆。”
嬌嬌反應最大,捂緊自己的口袋,“我不買的啊,是你要買的。”
阿寶也跟着有樣學樣。
顧辭瞧了他們兩個一眼,又氣又好笑,付了錢,讓商販把糖葫蘆給了兩人,“對,是我硬要買給你們的。”
阿寶如今牙好了,接過糖葫蘆就先咧嘴給顧辭看了看,“姐姐,我牙長出來了。”
“嗯,我瞧見了。”顧辭沒想到他記憶力挺好,還記着這事。
阿寶聞言,開心地咬了一個,想起什麽似的,又看向嬌嬌,一臉認真,“上次嬌嬌姐姐說自己不愛吃這個東西。沒關系,等會你要吃不完了,我幫你吃,我牙好了,可以吃好多了。”
正準備美滋滋地吃個開心的小姑娘:“……”
說謊一時爽,圓謊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