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四十一章
在場下的各位自然有信的或者不信的,她的心思本來也不在這,看起來各懷心思的皇室,歐陽征雖然做了些不怎麽厚道的事,但是終究說起來,他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為了查清楚當年的事。
“肅清叛亂之後,兒臣一直被父皇派出,從來不知道,原來皇兄就算是走了,也還是不肯原諒我。”
時間倒回十年前,那個時候歐陽征還是意氣豐發最受寵的皇子,在自己的母親教導下,知道自己沒有繼位的機會,也是聰明得假裝嚣張,無所事事。至少不讓心思缜密的人,暗地裏設計害他。
但是太子殿下,早就看得出來,皇帝一直偏愛的人就是歐陽征,而且早有想法讓他繼位,這下子太子殿下就東想西想無法心安了。
終于這件事情再一次秋獵之後爆發,歐陽征成為了狩獵最多的人,帶着滿滿的收獲,回到了營帳,皇帝陛下看着自己喜歡的兒子争氣,狠下心來把本來屬于太子尊榮的九龍禹弓箭賞賜給了歐陽征。權臣們看着這貌似不妥的舉動,心裏早就有自己的一杆秤,太子在位,雖無過錯,但也無功,要是真的皇上愛護歐陽征多一點,歐陽征也不是廢物,扳倒太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太子這下子意識到了危機,本來支持他的大臣,也以為這是一個風向,紛紛倒戈。
但是太子還是有點腦子的,他保持着兄友弟恭的最初模樣,還是和幾個兄弟和顏悅色,只是暗地裏謀劃着一些事情。
這些事情就包括了,策反公主府。其實最開始,太子不是要謀反的,只是到了後來不得不這樣做。
公主府與皇室本來就同氣連枝,根本不會因為三言兩語就夥同太子去做這些事,後來,太子的幕僚發現,歐陽征和公主府裏的幾位小姐都好像玩的不錯。這樣的話事情就大發了,如果,直接用太子殿下的名義,勢必會驚動朝堂,而這樣的關系利用好了,就會使這一切變得水到渠成。
不得不說太子的戲演的特別好,也正好遇到了邊境被侵一事,皇上大為關火,決定派太子前去平定。這本是一次考核,若是太子表現尚可,那麽老皇帝是不會有所改變的,大不了,把最為富庶的地方分給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不會妨礙大兒子的天下大業。
驸馬本是兵馬元帥,娶了公主之後,也沒有丢掉自己的威嚴,過去了那麽多年,皇帝也沒有從他手上把軍權收回,可見皇帝對此人信任至極。
那時,歐陽征和陳若兩情相悅,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公主府對歐陽征也是一直支持。太子就把握住這次機會,将邊疆之事大肆渲染,說的極為嚴重,于是不得不派出軍中10萬兵馬,前去平定叛亂。
這十萬兵馬,肯定不能是皇帝手中的兵,于是太子在歐陽征面前哭述,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起邊疆大事,說起皇帝的要求是多麽嚴苛。
那時的歐陽征這是血氣方剛重情重義的好少年,被自己的哥哥這樣一說,那樣一暗示,心裏就有點松動了。
後來的事情都已經很清楚了,在公主府的幫助下,太子創造了一個假象,就是驸馬手上的大軍要随着歐陽征一起謀反。
太子要歐陽征謀反自己幹幹淨淨的摘出去,沒想到歐陽征只是暗示了公主府而自己完全沒有置身其中。太子率領人馬回京,本是想把公主府的兵力全部圍住,然後等到歐陽征來,就地格殺,在治他個謀反罪名。
就算皇帝再怎麽生氣們,也是改變不了的結局。
可是,所有的計劃都很好,每個人的人心都猜得很準,只是,這一天,太子回京,剛好碰上太後棅天,一片素缟,太子下令圍住将士的時候,他知道,一切都晚了。
就這樣不如一搏,反正都是個死!
于是鐵蹄就踏着沉重的步子沖進了這片陷入哀傷當中的宮殿。
血染京城,随後趕來的驸馬意識到沒有出路之後,也加入到了這場混戰之中,顯然這并不是一場謀劃過的叛亂,一切都只是形式上的謀劃,為的不過是誣陷,所以這場叛亂不到半天就平息了下來,死傷無數後的結果還是死傷無數。
皇帝盛怒,本來太後去世普天同悲,太子又帶人逼宮,連帶着外戚,公主府驸馬等人紛紛獲罪。
可是太子殿下不死心,把自己的計劃咬得死緊,偏偏牽扯出來一個歐陽征,其實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說來,也是因為歐陽征的一時意氣。
“你可知道,誣陷你弟弟你還是得不到寬恕。”皇帝對太子說道。
哈哈哈。他如何不知道呢?但是,就算是太子輸了,也不能讓他贏!
“父皇,我知道你一直喜愛五弟多些,可是,他也知道我是太子,不除掉我,他是怎麽都當不上儲君的,父皇,你當真不知五弟和公主府的關系嗎?就算是我做錯了,兒臣寧願一死,但是,你就真的要一直偏袒他嗎?你就忍心其他的兒子被一個個殺掉不聞不問嗎?”
“兒臣死了,歐陽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3我是太子啊父皇,為什麽要自尋死路的去謀反呢?父皇?”太子不甘的朝着皇帝大吼,看着皇帝沉思的樣子,嘴角揚起了詭異的弧度,然後一蒙頭撞在了牢房的牆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