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自從變成了鬼魂,溫芸變得不知冷暖、不知饑渴也不知困倦,為此她還高興許久。
溫芸現在的日常就是照顧李開雨,傍晚李開陽回來了就教他一刻鐘的時間認字,都是些簡單易寫的。李開雨雖然也想跟着學,奈何人太小,記不住,也就只跟着念。
因為沒有錢買紙筆,所以只是在院子裏用棍子在沙子上比劃,李開陽跟着描。大體上能認得字兒就可以了,往後家裏條件好了能上學也不一定。
剛開始時,楊氏擺飯碗的時候也一并連溫芸的擺上,只是溫芸說了她不會感到饑餓,用不着吃飯,楊氏才作罷。
自此溫芸每次在李家三口吃飯的時候隐着身或者到別的地方去,免得自己幹站着,他們三人吃飯不自在。
某天傍晚時分裏,楊氏三人剛開始吃飯不久,李開雨便放下手中的勺子,說:“娘,我要放屁屁。”
“那你走到門外邊兒再放吧。”楊氏看着兒子一本正經地跟自己說想要放屁,強忍着不笑。小兒子真是乖巧,想不到自己順嘴和他提過在衆人面前放屁是不禮貌的,他就真給記住了。
于是李開雨爬下椅子,蹬蹬地跑到門外,随後門那邊傳來了噗噗聲,李開雨放了響屁。
估計是因為自己的屁有些響,李開雨帶着羞澀回到了飯桌前,然後埋頭大口吃飯。
暗中的溫芸也被這一幕逗樂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田地裏該除草的除了,該施肥的施了,楊氏便可以閑下一段時間。原本是打算到集市上找一些繡活回家做的,可是臨時想起家裏的柴火快燒完了,所以又得先趕着割草砍柴。
湊巧隔壁劉家也要去,于是楊氏湊伍氏一起去割草。到了山嶺上 ,兩人各自尋一處集中砍些松枝。這松枝幹了以後特別好燒,火又旺。只是這剛砍下的枝兒水分多特別重,離家裏也遠,直接挑回去不大可能,所以她們都是等松枝在原處晾曬幹了才捆回家。
放在山嶺上晾曬也有個壞處,那就是有可能會被其他人捆走,當然這樣的事比較少發生。村裏的人大多都是比較淳樸,該是自己的自己,就只捆自己的,不占別人的這點便宜 。
另外所割的草也是同松枝一樣,都是得曬幹了才綁了擔回家。這草比松枝快幹,一般不遇着雨,有個四五天也就差不多了。所以前幾天都是一直割,沒有捆回家,到得四五日後,傍晚回來時就可以帶上前幾日割出來的草了。
一年四季燒水做飯就靠割回來的草以及禾杆。有的農家是養豬養牛的,就用得很多。豬食得用火煮熟,冷的要加熱。下雨天時不好放牛,而牛又得喂食,所以這禾杆就得用上了。再加上牛圈也經常要用到禾杆,因為牛在牛圈裏拉了許多屎,為了讓牛住得幹爽些,就要鋪上一層禾杆。等牛屎堆得多了,再加上一層禾杆,就這樣一層層堆積。到了耕田的時候,這混了牛屎的禾杆可是很重要的肥料呢。
李家沒有牛也沒有養豬,但是因為之前楊氏和離,沒有人去割草砍柴,只靠着禾杆,所以等楊氏回來,禾杆也剩得不多了。
Advertisement
等楊氏和伍氏割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這割草的婦女也就多了起來。農忙已經過去,大夥都趁着這時候去砍柴割草,割上一兩個月,柴火積累得就夠當年過冬以及來年使用。
原來這砍柴割草也得挑時候,秋末冬初是最好的,不但樹枝長得粗了,連草叢裏的蟲子蛇鼠也是一年中較少的。
最不好的時候就是春天的時候,不說雨水多,就是那蚊蟲也是多得很,尤其是那毛毛蟲,看着都惡心。
約莫過了兩個多月,楊氏估摸着柴火也夠了,也就可以去集市上接一些活回來。有織布的、納鞋的以及其他針線活兒。
納鞋很辛苦,耗時不算長,但卻掙不來什麽錢,因為随便找一個婦人都是會的,店家并不缺人手,所以工錢普遍低。
織布同樣很辛苦,耗時很長,但是掙的錢卻比納鞋多,也劃算些。楊氏根據自己的情況,接了納鞋和織布的活兒。
納鞋可以快些交貨,錢比較快拿到手。而織布的時間限制不是很大,比較靈活,可以緩些時候。
要說楊氏為什麽不接刺繡這類沒這麽費勁的針線活呢,只因她的繡技一般,店家不同意。
楊氏自從接了活兒,一有時間,就忙着納鞋了。遇着下雨天的時候,就在家織布。
夜間基本都是挑月光較好的時候納鞋,在院子裏就着月光來,就為了省點燈油。
也就偶爾織布的時候用油燈,但也是能不用就盡量不用。
一天夜裏,楊氏早催了兩個孩子去睡覺,自己則院子裏納鞋。溫芸無聊,就在一旁陪她。
溫芸道:“伯母,納鞋這麽辛苦,怎麽就接了這麽多回來?”
楊氏頭也不擡一下,一邊忙着一邊回答:“沒辦法,只有這麽個法子能來點錢,不然吃的鹽都得斷了。織布倒還可以,只是我沒有這麽多的空閑時間。”
“那怎麽不接一些比較輕省的繡活回來呢,又不用費這麽大的勁兒。”溫芸一聽,有些不解道。原來溫芸在世時,就從下人處聽了可以從外頭接些輕省的針線活兒攢些小錢。
楊氏聞言,頓了下,道:“我倒是想呀。可惜我沒有學到好的手藝,繡出來的東西也就勉強看得過去,入不了旁人的眼。那店家就不可能讓我接活兒的。”
“原來如此。”溫芸了然地點點頭。楊氏說得對,繡出來的東西不好看,那店家就難以賣出去,更別說盈利了。所以大多店家都是只同意讓繡活出衆的人接活兒,工錢也還算可觀。
當然也有些小店家願意讓繡技一般的人接活。但活兒少,接活的人卻很多,是以根本輪不到楊氏。
“哎,有啦!”溫芸突然想到自己繡活就很好,生前可是費了很大的勁兒學的。現在總是無事可做,悶得很,何不做一些繡活兒呢,既可以幫助李家,也可順便教一下楊氏。
“伯母,我生前家裏可是特意請了繡技了得的繡娘教我刺繡的,我自認也算得了師傅的真傳。不如你去接一點回來,我來繡,順道同你一起研究?”
“這……這……”楊氏一時愣了,完全沒想到還可以這樣。可是五姑娘的提議确實是完全為他們李家着想,況且五姑娘的繡技應是比較出衆,有了她的提點,自己也許能改進不少。
才愣了一會兒,楊氏的思路很快轉了轉,心裏也下了決定,打算好好把握這次機會。
于是楊氏滿懷感激道:“真是萬分感激五姑娘的好心,便聽五姑娘的吧。”
溫芸擺擺手,道:“無妨,這都是舉手之勞。反正我是閑着也是閑着,若是能給你們添點進項,改善一下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繼續道:“況且小雨生前可是我的大恩人,這一世他家裏貧苦,我幫不上大忙已經有些愧疚了。”
楊氏感慨道:“從小雨這事來看,就叫我明白了做人還是多積德行善,福澤會綿延後世啊!”
能得五姑娘的幫助,楊氏心下很歡喜。貧窮人家都想着富貴,可是富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積累。眼下能多一點進項就多一點,若是有了好造化,存夠錢送兩個孩子上學。再如果他兩争氣,考了功名,那可是天大的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