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楊氏把手裏的鞋子都納好了就一齊交貨去,順便接針線活兒回來。
楊氏來到一個叫錦繡莊的鋪面,專門是賣繡品的。這鋪子的繡品并不是從他處進貨而是自産的。貨物有的是自家的女工繡的,也有外人繡制的,當然大頭還是外人繡的。
這鋪面的名聲不錯,老板賣的價錢合理,給人的工錢也公道。楊氏曾聽人說過幾次,知道這老板姓寧,人稱寧娘子,一寡婦,有個女兒。
楊氏一走進去,寧娘子就來招呼:“這位嫂子需要買些什麽?随便挑随便選。”
楊氏看着迎面走來的寧娘子,道:“寧娘子,我不是來買東西的,就是想問問你這裏是否還有繡活兒可以接給我做的?”
寧娘子上下打量楊氏一會兒,看她身上的衣服雖然很舊,但也算整潔幹淨,對她的印象好了幾分。問:“有是有,你也知道,我這裏要求接活的人繡技怎麽都得中上乘以上,我可不能砸了自家的牌子。”
然後又道:“不如這樣,嫂子在這裏露一手,我覺得滿意了,就給你接一些。”
楊氏有些為難,躊躇了一下,說:“不瞞您說,我的繡技您肯定是看不上的,是我家裏人繡,她的手藝絕對能得你一聲滿意,只是她這兩天有些不舒坦,是以我來拿回去。”
“那這就難辦了。”寧娘子皺眉道。
“寧娘子可否寬容一下,繡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若是嫂子實在是想接這活兒也不是不行,但是得立個字據,言明之後若是繡得不好,造成的損失可是由你來負責的。”寧娘子最終答應了。
楊氏連連道:“好的,好的。多謝娘子了。”
于是立好字據,楊氏摁上手印。寧娘子收好字據,将貨物遞給楊氏。
楊氏興高采烈地帶着繡活回來,因着心情好,家裏也确實許久沒有吃過葷菜了,楊氏還割了一斤五花肉。
晚上開飯的時候,李開陽兄弟聞到肉香,登時直咽口水。而溫芸趁着楊氏三人吃飯的空隙,到廚房幫他們燒洗澡水。
這已經不是溫芸第一次幫他們燒水了,而且偶爾也會幫他們做飯。
Advertisement
原來溫芸雖是富貴家裏的小姐,卻也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姑娘。她家從祖上就定下了規矩,無論家裏多麽富貴,作為家裏的每一成員都不能丢了平常生活的技能。所以她從小就被要求學針線、織布、做飯以及其他粗活兒。
雖然她日常主要是學習針線,但是其他粗活一樣也要學。即便不要求日日幹活兒,卻也要熟知,懂得如何操作行動。這就是他先祖的智慧,這樣要求子孫後代,也是為了防日後突發天災人禍也能有一些技能支撐着活下去,不至于沒了富貴落得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只等着餓死的下場。
還未來李家之前,聽了閻王的話,溫芸當時只是想着只要護着恩人不死,活到娶妻生子就好。旁的不需要管太多,畢竟這與她沒有關系。
自從來了李家,溫芸卻改了想法。看到李家貧苦如此,想到往日母親常說做人應懷一顆慈悲的心,能助人則不要縮手。
是以,看到楊氏每次從外面勞作晚歸,還要繼續勞累,溫芸心有不忍,于是提出幫忙做一些雜事。
起初楊氏還當溫芸說笑,畢竟溫芸可是富貴人家的孩子,怎麽會做這些粗活兒。可是當真正見着溫芸生火做飯燒水時,才發現之前對于溫芸的一些認知是錯誤的。問了才知道溫芸家裏族規如此,人人都得學生活的招兒。還感慨了一番,特敬佩溫芸先祖的遠見。
等每人洗漱完畢後,楊氏催着兩孩子去睡覺。李開雨乖乖到床上躺着了。而李開陽從母親那裏得知溫芸要幫助他們家靠做針線活兒掙點散錢時,李開陽果斷在她們旁邊坐着,觀看她們刺繡。
“你這孩子,現在在長身體呢。還不快點去睡覺,我們女人家繡東西有什麽好瞧的。”楊氏見李開陽沒有去休息,反來湊熱鬧,連忙趕他。
“娘,我現在不困,就算躺着了也睡不着。就讓我瞧瞧呗,正好我可以看看你們是怎麽繡出這麽精致的圖案的。”李開陽此刻确實沒有睡意,還滿臉的好奇。
“呵呵。”面紗下傳來兩下笑聲,溫芸接着說:“伯母,就讓他瞧吧,等他自個兒覺得無趣了,不用你趕他也會自己去睡覺的。”
原來溫芸的弟弟起初就像李開陽這般。她弟弟是因為姐姐經常學習針線,而自己是以讀書為主,很是沒趣,便想看看姐姐們學的針線是否有趣地緊。結果不到一個時辰便受不了了,灰溜溜地去念書了。
溫芸按着花樣子用心繡,一針一腳,緊湊而密實。楊氏看看,連連稱贊,想着溫芸之前那番話有點過謙了,明明是了不得的繡藝啊。
“五姑娘的繡藝這般了得,讓我萬分羨慕啊。往後可得麻煩五姑娘多指點我一點才好。”楊氏看着都歆羨不已啊,恨不得那是自己繡出來的,可是心裏也明白,自己家一直都是小戶人家,祖上就沒出過繡藝高超的人,流傳下來的也就平常人都會的繡法。旁人家偶爾遇着悟性高的人,也能繡出不一般的東西來。
旁邊的李開陽也插話道:“哇,姐姐的手藝真好,就這一只小小的蝴蝶就像活的一般,可用劉超哥哥曾說過的一個詞形容,什麽什麽如生的?”實在想不起那詞是怎麽說的,李開陽撓了撓頭發。
“是不是‘栩栩如生’?”溫芸隔着面紗微微一笑。
“對對對。”李開陽如小雞啄米地連連點點,稚嫩的臉上都布滿了笑意。
“能得伯母和小陽一聲贊,我心裏着實有些高興。伯母若是想學,我可以慢慢都教給你。反正我都死了,将來去投胎定要喝了孟婆湯,不記前塵事了。教了你,也不白費我學了這麽多年的工夫。”溫芸也是想着這繡藝能讓別人學了去,不白白埋沒了,也算了了一點心願。
楊氏也知道,世人是不會無故将自己的手藝教傳給旁人的,大都是代代相傳,教與子孫的。當然也有人是為了生計等原因,到富貴人家裏當師傅,專教主家的女孩女工。
五姑娘雖然說是不想浪費了自己所學,可也如她自己所說,等投胎了就不記前塵往事,到那時哪裏還會記得浪不浪費。她不過是善心,有意幫自己家而已。所以楊氏真誠地同溫芸道了謝:“那就多謝姑娘的大恩大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