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的知縣李有才二月初三那日舉家到了平田縣,正好可以主持縣試。

這一年李開陽又開啓了新一輪的童生試之旅。這一次李開陽倒是得了大豐收,正巧得了院試的第一名。固然有李開陽本身的才學,但是不得不說運氣也是極好的。畢竟有才學的人有許多,卻屢屢落榜的也不在少數,這就是他們的運道不濟。

李開陽得了案首,那是多光榮的事,楊氏還沒挑好辦酒的日子。那邊李知縣就來帖子說,想要見一見這位小小年紀的案首。

李開陽并不知道這位知縣為人如何,唯恐到了知縣府失了禮數,便向胡夫子取取經。胡夫子雖沒有見過李有才,但他官職在身時也聽不少人誇過這位知縣是個友愛百姓的官,不但有才學也愛才。所以叮囑李開陽到了李知縣面前不必太過拘束,平常心态便可。

李開陽獨身到了縣府,取了李知縣的帖子交給門鬥,随後便被迎到了客廳。才剛坐下,李知縣就一身便服從門外走來。

“學生李開陽見過大人。”

“不必多禮,請坐。”

李開陽一擡頭,李知縣便看清楚了他的面容,怔了一下。總覺得李開陽有些面熟,好像在哪裏見過。

“大人?”李開陽見李知縣叫自己坐下,就一直看着自己不說話,疑惑道。

“哦哦……”李知縣回過神來,令婢女奉茶。這時李知縣也想起這位新出爐的案首為什麽面熟了,他簡直是像極了自己的妻子,也同妻子一樣有一雙又大又厚的耳朵。這麽瞧着,竟是比幼子還像妻子。怪哉怪哉!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咳咳……”李知縣整理好思緒,“我聽聞我們平田縣這一年的案首竟是個十四歲的少年,既驚訝又欽佩,便想見識一下。果真是後生可畏啊!”

李開陽實話說:“大人過獎,不過是僥幸,還有很多知識等着學生去學習。”

“你就不要妄自菲薄了,不過你後半句說得對。這人啊,活到老學到老。”

“是。”

李知縣與李開陽閑聊了幾句,後來又談到了家事上。主要是李知縣好奇是什麽樣的人家,才教出這麽個人來。

李開陽雖然不知道李知縣為何問這些,但都一一回答了:“學生家中只有一寡母并一個年幼的弟弟,是在我們村學堂上的課。授業恩師是劉希年和胡志林兩位先生。”

Advertisement

“你母親不錯,養了你這麽個聰慧的孩子。”李知縣捋了捋胡子,“你老師胡志林我倒是有所耳聞,曾聽說他幾年前辭官了,未曾想到是做了教書匠。不錯不錯,看來他辭官也是好的,為我們國家多培養人才也是功德一件。”

“方才聽你所言,你弟弟如今也在上學?”

“是的,與我同年念的書。”

“你這做哥哥的可要多教教你弟弟啊,說不定日後又是一位摘得案首的少年。”李知縣說完,使婢女将管家喚來。

李府的管家王平匆匆趕來,俯身道:“老爺,有何吩咐?”

“你将我新得的兩塊端硯取來。”李知縣話落,王平便轉身到李府的書房取硯臺。

“我大兒子聽了你的事跡後,很想結識你,你二人年紀也相當。只是不巧,今日他有事出去了。下回得空了上我家來喝杯茶,你們兩人可以認識一下。”

李開陽颔首。

不一會兒,王平将硯臺取來,用精致的盒子裝着。

“這硯臺就當是我的見面禮吧,你和你弟弟一人一方。今日我就不多留你了,我稍後還有公務要處理。”

“謝大人賞。”

李開陽拿着李知縣送的禮物回到家。楊氏得知知縣如此賞識兒子,高興萬分。酒席的日子也挑好了,楊氏又有得忙。

“哇,這硯臺真好。”李開雨拿着端硯,愛不釋手。

“知縣大人舍得送你這麽貴重的禮物,說明他是很欣賞你哦。”溫芸說完,似乎想到什麽,皺眉道:“你這次考得如此好的成績,我也不知道送什麽禮物獎勵你一下。”

李開陽聽了溫芸的話,眼神霎時增了許多光彩,“不如姐姐幫我納一雙鞋吧,我有一雙都已經穿爛了。”

“也好,反正我也不知道送什麽好,你喜歡就可以了。”

招子覺得溫芸有些偏心,趕忙喊話:“姐姐,你也要幫我做一雙。”

溫芸柔柔說了聲“好。”只有李開雨沒有要求溫芸幫忙做鞋,只因前段時間他才得了溫芸做的新鞋。

因為李家也沒有什麽近親,所以楊氏除了邀娘家和李大姑一家來喝喜酒,也叫了隔壁劉家和相熟的李長河家。李長河便是李多米的親爹,李大姑的未來親家。當然少不了村長家和李開陽的兩位夫子。

因為人不是很多,只開了四桌酒席。李家只有一張飯桌,所以從劉家和李多米家一共借了三張。李大姑怕楊氏一個人忙不過來,所以在酒席前一日就到了李家。

“未曾想小陽竟有如此造化,居然中了案首,這得多大的榮耀啊。”李大姑想想就覺得自豪,她婆家那些親戚得知她侄子中了秀才,還是縣裏的第一名。不停地在她面前說好話,還時不時試探一下李開陽的婚事,別提李大姑心裏有多開心了。

“是啊。”楊氏附和道,“我也沒想到小陽這麽厲害,我原本以為小陽能像劉超一般,得個二等或三等秀才已是極好的。不想竟是一等,還是頭名。”

酒席當日天未亮,楊氏和李大姑就起身準備了。酒席的菜樣裏必少不了平常辦酒的常用菜式:扣肉、白斬雞、魚果、芹菜炒粉絲。

這做扣肉的材料前一晚已經準備好的了,早上只要将五花肉拌上南乳,再與芋頭片一一間隔得擺放到碗裏。之後到鍋裏蒸個一兩個時辰,香噴噴的扣肉便成了。

做魚果的魚是大楊氏家的,他們提前叫溫樂高把魚送過來。因為魚果現做的話才能又香又脆,所以楊氏大早上就起來把魚殺了,李大姑幫忙切片,然後放鹽腌制半個時辰,才能沾了面粉用油炸。

臨近正午,酒席已經準備好,客人也一一到齊。楊氏娘家來了四人,楊茂峰夫妻并兩個兒子。大楊氏那裏也只有她自己過來,因為家裏還要留人照顧丈夫和女兒,便只身來了。潘家除了李大姑,還有孫氏和潘來春父子。

大大小小,總人數湊到了三十一人,四桌剛好可以坐得下。

劉夫子和胡夫子同坐一桌,陪坐的還有村長李大圖父子、楊茂峰、李長河、劉亞,再加上李開陽。

開飯前,李大圖開口:“開陽,向你兩位先生敬杯酒。”

雖然李開陽還未喝過酒,但是在這喜慶的氛圍下,還是邁出了第一步:“感謝兩位先生對我的栽培,今日得此榮耀,先生功不可沒。我敬二位一杯。”說完,李開陽将水酒送到嘴裏,苦辣的味道頓時充斥開來,眉頭皺了皺。

劉夫子和胡夫子也飲下杯中酒,劉夫子道:“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我和胡兄只是做了前面的領路人,你能有此成績,離不開你自身的才學和努力。”

胡夫子點點頭,“雖然這一次的學生中只有你一人考過,但是你可不能過于驕傲。‘滿招損,謙受益。’說的就是要人時常懂得謙虛,戒驕戒躁,方能有更大的收獲。”

“學生明白。”

劉夫子道:“秋闱後年舉行,這兩年內還有大大小小的考試,你還要認真對待,萬萬不可懈怠。尤其是鄉試前的科試,這次考試的成績關系到你是否有資格參加鄉試,一絲也不能馬虎。”

“先生放心,學生定會堅持不懈。”

聽完了劉夫子他們的對話,李大圖才站起來,對着兩位夫子舉杯:“我在這裏代表全村的村民對二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有你們的辛苦付出,我們鎮山村的村民才能更多機會讀書,出人才。”

兩位夫子少不得謙虛一番,随後同村長幹了這一杯。

酒席過後,村裏陸續有人家送禮物到李開陽家,楊氏既不好意思收,也不好拂了別人的心意,只好換了樣給別人回禮。

要說李開陽中了秀才後有什麽變化,那就是見了官不用下跪,還有了每年饩銀四兩外加一些糧食,村裏的其他人對他也客氣了許多。

連同鎮山村也發生了變化,好多人家都樂意送孩子到學堂念書了。一時間,學堂多了許多學生,原先空置的教室也坐滿了人。

人逢喜事精神爽,馬氏這次到小姑子家喝喜酒,也不忘同楊氏說了自家的喜事。

“我家晨蘇定了親事,兩年後才成婚。”

“定了哪家的姑娘?”

“是鎮上錦繡莊東家的女兒,姓劉。我去瞧過,不但模樣周正,性子也極好。”

楊氏大吃一驚,沒想到外甥的岳家竟是熟人:“竟是寧娘子的閨女?大嫂真是有福氣。”

馬氏也意外小姑子竟然認識她的未來親家,“你怎麽曉得的?”

“我原先不是同大嫂說過我時常到鎮上接針線活兒嗎,就是他們家。”

“原來如此。不過親家提出以後晨蘇他們夫妻到錦繡莊住,讓他們幫忙打理店鋪,還說以後等晨蘇他們有了孩子,第二個無論男女,都得姓劉,好讓他們劉家繼續香火。”馬氏對于第二個孫子孫女姓劉不是很在意,畢竟親家也就獨一個女兒,想要繼承香火無可厚非。只是對于兒子要住到親家去,有些扭捏,總覺得兒子是去當上門女婿的。

“這有什麽,他們家就一個女兒,總不能一直是寧娘子一人管理錦繡莊,她也有老的時候,得讓子女繼承。至于晨蘇到劉家住,你也不要覺得失臉面,又不是真的做了上門女婿,等他的孩子能獨當一面了,晨蘇夫妻也可以退下來了。”

馬氏一想,也是。兒子算是到劉家幫忙,沒什麽可別扭的。再說,晨蘇能當了錦繡莊的女婿,這也是一件極有臉面的事。

作者有話要說:

我所說的魚果,其實就是把魚切片,用鹽腌一下,再沾上面粉放到油裏炸就可以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