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從老師家回來後,李多米就和母親陳氏說了自己心悅潘小秋的事,央她幫忙打聽一下。陳氏欣慰兒子開了竅,也見過潘小秋這位小姑娘,心裏還算滿意。于是合計了一番,托人去打聽,得知潘小秋還未定下親事。
想到潘小秋是兒子放到心裏的人,陳氏也不馬虎,之後便請了媒人到潘家說合。唯恐被他人搶先,累得兒子傷心。
誰知後來媒人回話說,潘家以女兒還小為由婉拒了,不過也表示了年底會考慮這事。
陳氏聽到年底會考慮這話,心裏也算舒服了一點,說明潘家并不是不滿意他家,真的是覺得女兒還小,不急定親事。
自從那日媒人上門後,潘小秋的神色便不大好,分明心裏藏着事。李大姑瞧得分明,也大約知道緣故。
于是李大姑專門把小女兒叫到房裏,好好談一談。
“小秋,那媒人上門是給你說親,對方是李多米。你跟他也有些相熟,你實話與娘說,你心裏是怎麽想的?”
因為當日李大姑就拒絕了,所以潘小秋很好奇母親為何會有此一問,“娘不是已經拒絕了嗎,現在問這幹什麽呀?”
“娘會拒絕自然是覺得你還小,這事不急,而且娘并沒有把話說死。現在只是想聽聽你的想法。”李大姑當然不只是覺得女兒還小,這也不能成為她拒絕李家的最終理由,這只是明面上的話。最主要的是,她知道女兒心裏裝了人,“李多米是個很好的孩子,他娘也是個好相處的人,若是嫁到他們家,不會有婆婆磨搓一事,日子自然會輕松許多。”
“……”潘小秋被李大姑弄糊塗了,一方面拒絕了李家,一方面又說李家挺好,這算什麽事。
“娘都說我還小了,我現在也沒什麽想法,娘幫我拿主意就好。”
李大姑見女兒不打算說開,她也沒逼着,就這麽放着。這一放就是好幾個月,随着年底快要到來,潘小秋總是在李大姑面前說些李開陽的好話或者是趣事,甚至總拿李開陽科舉一事來當話頭。
李大姑見此,心裏也有些着急,之前不願将話挑明,是因為女兒确實還小。也不太懂感情的事,有點好感就當是很喜歡。只是現在的模樣,分明就是對李開陽很上心了,有點鑽進死胡同的樣子。于是她尋機将上次未完的談話繼續下去,而且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擡到明面上來。
“小秋,眼看年底快到看了,前幾日李多米他們家又找人來問話了,我看他們很有誠意,打算就此應下這門親事。”
“娘,我……我不想應下這門親事?”潘小秋被李大姑的話驚了一下,她以為都這麽長時間了,母親多少知道她的心事,怎麽還想應了李多米他們家呢。
李大姑一點也不意外女兒會說出這話,“你姐也嫁出去半年了,我身邊就剩你這麽個女兒,我自然會仔細為你考慮的。”停了一下,繼續說:“你不答應是因為你心裏裝了其他人,對不對?”
Advertisement
潘小秋點頭。
“娘知道那個人是誰,只是娘不能答應。”
潘小秋急忙說:“開陽表哥這麽好,娘為什麽不同意?而且他還是娘的親侄子,親上加親不是更好?”
“娘當然知道開陽是個好孩子,也值得托付。”李大姑也沒有否決女兒的話,“只是娘也有自己的考量,且全是為你的将來做考慮,所以我便不能同意你和小陽。再者,開陽也不像是對你有情意的模樣。我覺得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你就放下對他的喜歡吧。”
“娘……”潘小秋帶着哭腔,“我真的喜歡表哥,你怎麽就不能同意呢。你說表哥對我沒有情意,也許是因為他還沒開竅,沒有往男女情/事上想。”
李大姑将女兒摟在懷裏,“娘知道這麽做是為難你,但是娘不希望你将來難做。我現在不能将原因告訴你,等哪日時機到了,娘就會給你說明白。你現在剛情窦初開,自然覺得是情意難舍。等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你對小陽的喜歡并沒有你想的那麽難以割舍。”
聽着女兒的哭泣聲,李大姑心裏也不好受,但是還得繼續勸說:“李多米對你很上心,他們家也很有誠意,對你來說也算是好的去處。娘是想着,把你和李多米的親事定下來,婚事不急着辦,你就趁着這個空隙,将心意轉到李多米身上,如何?”
“我不知道……”
“唉,娘給你一晚上的時間考慮清楚,明天答複我吧。只是小陽那裏,我是萬萬不能同意的,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的苦心。”
潘小秋一夜未睡,腦子裏總盤旋着李大姑白天時勸說的話語,神傷了很久。最後覺得既然不能嫁給表哥,那嫁誰都一樣。這時的潘小秋自然想不到以後她會把心都挂在李多米身上,對李多米的喜歡更是遠遠超于對李開陽的。
第二日,李大姑得了女兒同意的話,自然是高興萬分,她随後也傳話給李多米家,兩家一合計,就将親事給定下來了。
春節時李大姑帶着兩兒子并女兒回了娘家。若是平常,李大姑自然不想已經定了親的女兒也跟着去,尤其是女兒還喜歡侄子。但是她正想這次趁着這個機會,讓女兒理清她對侄子的想法,以及讓她和李多米多接觸接觸,好培養感情。
潘小秋也知道母親的想法,再加上她已經定了人家,一直在心裏告訴自己,她已是個有未婚夫的人,不能在心裏裝了其他人,不停地勸自己放下。所以這次去舅舅家,她坦然面對,讓自己對以前的情意做個了斷,重新開始。
作為曾被潘小秋放在心上的李開陽并未曾想過表妹會喜歡他,所以他知道表妹定給了李多米,還特地對她道了喜。潘小秋見表哥一臉真誠,便明白母親說得沒錯,表哥并沒有對自己有男女間的喜愛。此時的潘小秋終于釋然了。
這一年正是李開陽準備拿下童生試的一年,即便沒有十成的把握,李開陽也不會像第一次那樣無措心慌。此時的他,就是處在蓄勢待發的狀态。
同去年一般,今年李開陽約了劉超和李多米他們一起給老師拜年。
“再過不久,劉超哥哥就要成親了,之後有什麽打算嗎?”李開陽問。
“成親後,我和妻子會到搬到縣裏,我在那裏求學。我岳父已經在縣裏幫我安置了住所,同時也打算幫我延請名師,讓我更好地備考鄉試。”
“馮老爺想得很是周到。不過到了縣裏,你肯定不能時常回家了,你家的小弟弟肯定很快就不記得你了。”伍氏早在幾個月前生下了二胎,是個男寶寶,這小奶娃現今已經能自己坐穩了。
想到自己白白嫩嫩的弟弟,劉超确實是很不舍,本想着能過過當哥哥的瘾,卻未想到自己會外出求學。當然,劉超也只是覺得可惜,未能時常伴着弟弟,但是想到自己做的是正經事,便也沒有覺得多難過,“一時記不得了也沒什麽,等他大點了,總歸記得我就是他哥哥。”話頭一轉,“說來李多米也是定了親的人了,再過個兩三年也要成親了。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輪到開陽你?”
雖然已經有不少人在李開陽面前提過他的親事,只是他現在一心讀書,也沒往這事放多少心思,“我還真不急,得考了功名再說,我怕會分心。”
李多米一聽,挑挑眉,“開陽,你這是暗示我和劉超哥哥不要因為親事而分了讀書的心嗎?”
“嘿嘿,差不多吧。”
劉超聞言過來攬住李開陽的肩膀,“那我和多米謝謝你的提醒咯,我們不會松懈的。”
因為這年春節,胡夫子一家回了老家,所以李開陽他們并不用趕去他那裏拜年,因此在劉夫子家待的時間比往年長了很多。
劉夫子書房內,李開陽幾人向他行了學生禮,劉夫子一一受了。随後劉夫子掏出他妻子提前替他準備好的紅包,分給他們。
“新年新氣象,為師祝你們此次科考順順利利。”
李開陽和李多米異口同聲道:“借夫子吉言,我們會努力的。”劉超倒是沒有說話,因為這一次他并沒有參考。
上回堪堪中了秀才後,他也在縣學裏挂了名,依舊在鎮山村學堂上課。他知道自己知識掌握得不多,沒有高估自己的能力,并不急着參加鄉試。打算再積累幾年,來個厚積薄發。
“劉超也準備成親了,為師也不知道送你什麽賀禮,就封了點銀子做利是。”說着從懷裏取出一個紅布包,上面繡有喜字。
“多謝夫子。”劉超接過銀子,對劉夫子行了個跪拜禮。
劉夫子點點頭,“我聽你岳父說,他打算讓你搬到縣裏,為你聘師,這是難得的機會,你要把握好。”
“是。”
“你們幾個聽好了,讀書一事,不用操之過急,得循序漸進。卻也不能落下片刻,稍有懈怠,這知識估計就從你們腦子裏溜走了,沒得白白浪費之前的辛苦。”
“是,學生們記住了。”
之後劉夫子又随意考考他們的功課,結果還算滿意。在劉超他們臨走前,告訴他們一個消息:今年二月初,他們平田縣要迎來新的知縣了。